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1教师资-重庆教育学考试题(含答案)

2011教师资-重庆教育学考试题(含答案)

来源:爱玩科技网
2011教师资-重庆教育学考试题(含答案)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近代学制创建于( )

A.盛唐 B.明末 C.清末 D.

2.战国后期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成为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的著作是( )

A.《学记》 B.《孟子》 C.《论语》 D.《中庸》

3.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是( )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4.“学不躐等”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5.苏格拉底问答法中的问答分为三步,第三步是( )

A.定义 B.苏格拉底讽刺 C.助产术 D.提问

6.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7.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结论的教育家是( )

A.洛克 B.卢梭 C.杜威 D.福禄贝尔

8.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C.文化传统 D.生产力水平

9.“臧息相辅”即主张( )

A.教与学相结合 B.学与思相结合 C.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D.教学与劳动相结合

10.教育者重视在儿童发展的某一关键期对儿童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稳定性和可变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11.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C.学校领导者的亚文化 D.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12.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称为( )

A.教育目的 B.教学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学要求

1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

A.施以全面发展的教育 B.依靠生产力的发展 C.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4.在我国,对教师概念进行全面、科学界定的法律是( )

A.《》 B.《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义务教育法》

1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角色中的( )

A.传道者角色 B.示范者角色 C.授业、解惑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16.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

A.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C.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D.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

17.根据课程的任务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 )

A.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B.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

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D.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

18.美国学者斯克里文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这种课程评价模式称为( )

A.目标评价模式 B.背景、输人、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C.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D.发展性评价模式

19.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20.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 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21.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 非教育化制度 的过程。

2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3.外铄论者一般强调人的发展主要依靠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等外在的力量。其典型代表之一是美国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

2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25.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 。

26. 1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体现这一《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有: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原则、无歧视原则。

27.《未成年人保》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 ,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2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 。

29.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对学科的研究、 、 。

3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的分组形式为 。

3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实现 的过程。

32.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称为 。

33.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34.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活动和 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5.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 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

36.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 。

3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38.古代普遍推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9.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40.简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41.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

42.简述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及贯彻的基本要求。 43.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44.青少年身心发展有哪些规律?教育如何适应这些规律的要求?

2006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考试参

一、单项选择题.1.C 2.A 3.A 4.C 5.C 6.D 7.A 8.A 9.C 10.A 11.D 12.B 13.D14.B 15.A 16.A 17.B 18.C 19.C 20.B.

二、填空题 21. 22. 23.华生 2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5.教育影响 26.尊重儿童观念与意见 27.受教育权 28.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29.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 30.分组教学制 31.学生全面发展 32.形式型策略 33.上课 34.交往 35.创新精神 36.班主任的人格影响力 37.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8.个别教学

三、简答题 39.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是:(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40.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是:(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41.教师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方面(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42.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地基本要求是:(1)调动学生学习地主动性。(2)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地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地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43.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地地位与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四、论述题 44.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的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证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