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开展“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研究 摘要:角色游戏是幼儿游戏很重要的一部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离不开角色游戏。本文的研究正是从大班角色游戏出发,通过行动研究法,在历经一年时间仔细观察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四个方面,对教师在大班幼儿角色游戏活动中指导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实践,并且进一步提出还可以从深入创设游戏主题的策略和从“问题”入手,开展集体探究式小主题的策略的研究方向,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角色游戏;幼儿;教师;指导策略
一、研究背景: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然游戏中的一种,它具有游戏的典型特点,主动性、趣味性、社会性、虚构性在角色游戏中表现得异常明显,它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是一种对幼儿身心发展十分有益的游戏活动。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与自由,深入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游戏现状,适时指导、帮助幼儿不断丰富、拓展游戏主题,提升游戏质量。在多年的教学一线工作中调查发现,角色游戏区的设置、材料投放完全由教师主导完成,幼儿的自主性难以实现,幼儿对于教师预设的游戏环境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从而影响幼儿游戏水平的质量。
二、实践过程
(一)改变从“我的游戏我做主”开始
1.坚决改变区域设置
升入大班的幼儿生活经验逐渐增多,教师应善于发现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促发幼儿的游戏。开学前,我把以前固定的角色区域通通“打破”,不再有固定的地方,不再有各种区域的标志,把一些低结构材料,角色游戏的道具、用品全部统一陈列在“材料柜”中。开学后,许久未见的孩子们陆陆续续进入教室,琛琛一眼看到教室内区域布置的变化,他大声说:“娃娃家怎么没有了?休闲吧和小医院也没有了?理发店哪去了?”果果大叫“咱们怎么玩呀?”。很显然,当我把区域的设置改变之后,完全把“游戏”的情景设置、游戏材料的摆放放手交给他们的时候,孩子们不知道该如何玩儿了。他们已经习惯了在老师创设好、固定化的游戏区域中游戏,自主性长时间被压制,得不到释放。
2.自主创设游戏环境
我每天都会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地去摆弄材料、创设游戏环境,鼓励他们去尝试用低结构材料进行各种角色游戏。并坚持每次游戏后和孩子们在一起交流、讨论游戏环境创设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终于,我看到了孩子们按照自己的计划成功的创设出了各种不同的游戏场景。“娃娃家”“小医院”“理发店”“剧场”“蛋糕店”“快递中心”等等,一一呈现在眼前,孩子们终于打破了原有的固定思维,享受着“我的游戏我做主”带来的愉悦、自信。
(二)“指导策略”的有效运用
指导是为了推进幼儿的发展,但什么时候介入指导,运用怎样的指导策略才是被幼儿接受的,是有效的,是能够帮助幼儿获得经验与发展的?因此,在幼儿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介入时机。在幼儿真正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指导策略,给予孩子支持,有效推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情境性语言的运用策略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运用情境性语言,以玩伴儿的身份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容易被幼儿接受,这种指导方式既简单又自然,不会给予幼儿压力和距离感,又能更真切地感受和了解幼儿的想法,使指导更有针对性、效果更好。
一次游戏中,孩子们发现没有“食物”了,四个孩子在她们创设好的“娃娃家”走来走去,无所事事。我观察片刻后发现他们的游戏就要中断了,于是来到“娃娃家”:“家里有人吗?”晴晴说:“我们在家”。我成功的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了,我继续说:“我想约你们一起去野餐!”大宝说:“太好了,可是没有食物,我们去了吃什么呀?”我说“咱们可以找找看呐,看有哪些材料可以帮助我们”果果看了看说:“拿粘土做一些吃的东西不就行了吗?”这时大宝忙指着积木桶说:“那里的积木可以当火腿。”果果也找来了一些小纸盒说:“把它们撕成碎片做炒米饭。”就这样,孩子们找到了各种食物的替代物去“野餐”了。
在这次游戏中,四个小朋友由于“仿真食物”的突然消失而不知所措,决定放弃游戏,我观察到现象后立即运用情境性语言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游戏进行指导,自然而有效,不仅帮助幼儿使游戏正常进行,还拓宽了他们的思路,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使用了替代物。
2.游戏材料的运用策略
游戏材料是保证幼儿角色游戏开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幼儿可以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扮演游戏中的不同角色,开展各类游戏主题,表现出各种游戏行为。教师可以通过材料的合理投放引发幼儿的游戏行为,从而推动幼儿游戏主题的拓展及游戏水平的提升。
大班第二学期开学后不久,我发现孩子们在玩“小医院”的游戏时,游戏内容受到了局限,孩子们每天重复着固定的游戏内容,单调而乏味。于是我在小医院投放了两身手术服,引发了幼儿新的游戏主题。他们根据材料的暗示开设了手术室,丰富了小医院的游戏内容,不局限于固定的地方,而是开拓出更大的游戏区域。
3.激发幼儿探讨、思考的策略
大班幼儿不仅表达能力增强,而且有了自己的主见,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活动前的讨论帮助孩子增强活动的计划性和目的性,通过活动过程中的讨论来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及时解决活动中的小困难、小冲突,通过活动后的分享交流来提升经验。尤其在游戏活动结束后的分享交流环节,教师要根据自己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与了解,善于通过提问、互动、引发幼儿的讨论与思考,反思自己的游戏过程,解决问题、丰富游戏经验,推动游戏的进一步发展。
4.丰富幼儿经验的策略
通过讨论、图片、视频、参观、体验等方式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拓展游戏情节,提升幼儿游戏水平,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三)指导策略的总结与凝练
教师指导幼儿角色游戏时,应采用相应的指导策略对幼儿进行指导,发挥幼儿主动性、创造性,引导、支持幼儿生成新的游戏主题,提升幼儿游戏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笔者通过一年时间的观察研究,准确合理的运用了适合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成效显著。当然这些策略的运用并不是割裂开来的,它们往往是要穿插使用,在运用这些指导策略时要针对幼儿具体的游戏情况,采用恰当的指导策略,才是有效的指导策略。
参考文献:
[1]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
[3]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253
[4]王越.3-5岁儿童角色游戏特点及教师的作用[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5(4):92-95.
[5]孙民从.浅析幼儿角色游戏的年龄特点[J].学前教育研究,1998(4):35-37.
[6]彭玉霞.略谈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4(11):39-40.
[7]王艳莉.教师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活动的策略探索[J].学周刊,2013(2):118-119.
[8]朱文娟.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的指导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144.
[9]马雨红.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的指导策略[J].学周刊,2015(2):204.
[10]于渊莘.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