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种公牛生化指标与繁殖性能的关系

种公牛生化指标与繁殖性能的关系

来源:爱玩科技网
www.sydkzz.com2019年4月下

Z

30

H3

种公牛生化指标与繁殖性能的关系

朱晓敏

(朝阳市兽药饲料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辽宁朝阳122000)

摘要:在畜牧业中提高畜产品生产中,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大 型良种场和人工授精站良种后代来实现的,但是,种公牛的利用 经常受到种公牛繁殖能力障碍所制约。为此,开展种公牛生化指 标与繁殖性能的关系的研宄,将有助于提升生产养殖效率,实现 现代化肉牛养殖模式。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学者陆续发表了多篇 有关动物生化指标与繁殖性能的关系的研究论文,于仙忠等报道 了公火鸡外周血浆促黄体激素、睾酮浓度变化及其精液品质相关 性的研究;陶增思等发表了哈白公兔性发育期间血浆睾酮浓度、 睾丸大小的变化及其精液品质的相关性的文章,但有关种公牛各 生化指标与繁殖性能关系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篇综述了国内外种 公牛生化指标与繁殖性能的关系,希望对今后种公牛的研究有所 帮助。

关键词:种公牛;生化指标;繁殖性能

1种公牛维生素含量与繁殖性能的关系

研究种公牛血液中维生素含量与繁殖性能的关系,有利于选 择出优良遗传性能的种公牛,这只有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才 能得到充分发挥。

维生素A及其前体p-胡萝卜素是动物繁殖所必需的重要维生 素之一。家畜平均每天需要20_际单位/kg的维生素A。维生素A 可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功能。维生素A对种公牛尤为重要。种公 牛瘤胃微生物不能合成维生素A,只能靠外界补充。成年公牛缺 乏维生素A时,睾丸精细管上皮细胞萎缩或变性,副性腺发育不 全,性成熟推迟,精液密度下降,精子活力下降,畸形精子比例 增多,从而导致生殖机能下降甚至丧失。胡萝卜中含有大量胡萝 卜素,能转化成维生素A,实践证明,种公牛每天喂2〜3kg胡萝 卜,能显著提高精液质量。

维生素E存在于精子中,故可直接保护精子免受结合的内源 性的过氧化物所致的形态损伤,这一点对于维持精子细胞正常的 形态及活力有重要意义。当种公牛缺乏维生素E时,睾丸变性、 萎缩,精子运动异常,甚至不能产生精子。但给公牛补加维生素 E未见影响精子和精液的特性或生殖力。

维生素C在精液中浓度是血液中的10倍,精液中维生素C含量 的维持有抗精子的非特异性凝聚作用,可提高受精率。各种家畜 都能在体内从单糖中(主要是葡萄糖)合成抗坏血酸,所以一般 不需从饲料中得到供应,也不发生维生素C缺乏症,但当家畜疾 病导致缺乏维生素C时,则精子发育不良,活动能力低下。给繁 殖过度致使生殖力下降的种公牛补加维生素C是有益的.

2

种公牛体内激素水平与繁殖性能的关系

目前生殖激素研究和应用进展很快,它已在繁殖的各个方面 处于首要地位,凡是与繁殖有关的问题均可涉及到激素。生殖激 素已在最新的各项繁殖技术上广泛应用。防治动物繁殖障碍,其 效果是非常的明显(显著),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高度 重视。

雄激素,包括睾酮、雄烯二酮、去氢异雄酮、雄酮等。雄 激素对整个雄性生殖系统和其他器官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雄性 的副性征也高度依赖雄激素。睾酮生成后很快进人血液运至靶 细胞。注射睾酮,能刺激雄性副性征的出现,引起雄性动物的性 欲、性行为。

前列腺素与雄性动物的正常生殖有关。雄性生殖系统的许多 器官都能产生前列腺素。PGE对精嚢腺和输精管的平滑肌有强烈 的收缩作用,并能提高它们对下腹神经刺激的效应,公牛每毫升 精液中平均含0.49〜1.37m ^gPGF2a。生殖系统各器官都含有较 多的前列腺素。有些实验报道,前列腺素能通过精子内的腺苷酸 环化酶发挥作用,使精子完全成熟,获得窜进卵子使卵子受精的 能力,有利于精子在母牛生殖道内的运行,提高受胎率。另外, PGF2 a可使血液中LH含量增加,促使睾酮的分泌量也增加。从以上研究结果看,牛的生化指标与其繁殖性能间必然存在 着某种联系,我们希望本篇将有助于研究人员进一步了解种公牛 生化指标与繁殖性能的关系,筛选出优质种公牛。

参考文献丨1 ]于仙忠.公火鸡外周血浆促黄体激素、睾酮浓度变化及其精液品

质相关性的研究m.兽医大学学报,1990, 10 ( 1 ) : 63.丨2j陶增思.白公兔性发育期间血浆睾酮浓度、睾丸大小的变化及其 精液品质的相关性m.兽医大学学报.1990,10 ( 3 ) : 294.

[3] 赵秀风.成年种公牛的伺养管理[儿农村养殖技术,2006,

(9) : 11.[4] 王军.加强种公牛的综合管理,优质高效地生产冻精[j】.草食家

畜,2002,(4) : 50-51.[5] 岳文斌.动物繁殖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6] 邓福金.试论提高种公牛的利用率⑴.黑龙江动物繁殖,2002,10(3) : 11-12.

P]向壎编.家畜生理生化学(下)[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丨8】侯放亮主编.牛繁殖与改良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上接第167页)

序进行。

7.4思想重视

猪附红细胞体病主要侵害猪的红细胞,使红细胞严重变性, 红细胞作为机体的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导致猪体的免疫功能下 降,抵抗力减弱,易造成继发感染,使病情加重,导致整个猪群 的死亡率大大提高,应引起高度重视。7.5公共安全

链球菌病和附红细胞体病是人畜共患病。近几年来,关于这

两种病的诊治报告越来越来多,特别是人感染n型猪链球菌病导 致死亡的报道。因此加大对这两种疫病防控,具有重要的公共卫 生安全意义。

参考文献

[1]佚名.猪附红细胞体病与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m.北方牧业,

2018, 560 ( 16) : 29-30.

2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