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疲劳驾驶与行车安全

疲劳驾驶与行车安全

来源:爱玩科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观、忧郁等消极情绪,造成心理紧张, 也容易产生心理疲劳。此外,还有季节 疲 国骢 性的疲劳,春季和夏季是疲劳驾驶的 高发期。 1与 .I 蒋新明邢贵 2.疲劳驾驶的颓I坊 疲劳驾驶的危害很大,那么怎样避 免疲劳驾驶呢? 柯 @垦 (1)保证充足睡眠。通宵达旦地加 班、跑长途,甚至打牌、聊天、泡吧,对 驾驶员来说都是不可取的。一天当中 有3个危险时段,即中午、黄昏和夜里, 这三个阶段开车要格外小心。不要长时 间开车,大约每持续驾驶100 km或2 h 就应停车休息,途中感觉犯困时,索性 展,道路交通事故已经 停车休息,待恢复体力再驾驶,千万不可强打精神开车。 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公害。据有关资料显示,因疲劳驾驶造 成的事故占机动车事故总数的20%,占特大事故40%以 上。疲劳驾驶已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对人民生命财产 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广大机动车驾驶员一定要深刻认 识疲劳驾驶所带来的危害,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预 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合理而科学地安排作息时间。0时至6时和13时 至16时是最容易感觉疲劳的时段,也是车祸的高发时 段。一般情况下,防止疲劳最有效措施是保持良好的作息 习惯,尽量不要开夜车。可通过收听音乐、吃清淡食品、多 喝水等方式来调节身体。 (3)合理安排运输业务。要根据车辆运行规律和驾驶 员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规律制订合理的运输制度。既要考 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驾驶员的实际状况。对于那些经常 连续数周跑长途的驾驶员,在完成任务后应该给予一定 1.产生疲劳驾驶的原固 (1)睡眠不足。缺少睡眠,很容易产生疲劳。成年人 一昼夜至少应睡7 ̄8 h。此外,由于人的睡眠受人体生理 的休息时间,使其恢复正常的生理规律。 节律的影响,如果睡眠的时间不当或睡眠质量不高,也会 引起疲劳。 (4)适当食用抗疲劳食品。除了合理安排时间保持睡 眠,控制连续驾车的时间外,驾驶员还应该适当多吃些抗 (2)驾驶员自身条件差异。驾驶员条件差异,包括驾 疲劳的食品,学做一些消除器官、肢体疲劳的保健操,利 用驾车间隙或者休息时间缓解疲劳。 另外,交通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疲劳驾驶的处罚力度, 使驾驶员意识到疲劳驾驶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产生一 驶员的身体状况、年龄大小、性别、经验多少、技术高低、 性格等方面。体弱者容易产生疲劳,且不易消除;驾驶熟 练者,不易产生疲劳。 (3)环境因素。驾驶操作过程中,车内环境、车外环 境等因素都与疲劳的产生有关。车内环境如温度、湿度、 噪音、振动、照明以及车内座位、靠背等设施,都对人产生 一定的警惕性。此外,提高驾驶员的交通意识和职业道德观 念,也能有效防止疲劳驾驶。因为只有心中装着交通安全 和交通安全法,并将之落实到行动上,才会自觉抵制疲劳 驾车行为,确保行车安全。 疲劳驾驶是许多重大交通事故的根源,因此,有关部 门要大力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深 刻认识道路交通事故的危害性,吸取经验教训。只有真正 认识交通事故的危害性和安全行车的重要性,自觉遵守 定影响。车外环境包括气候条件、道路条件、交通条件、 交通设施条件等,若道路能见度低、没有交通标志、行人 拥挤、车辆多、交通阻塞、道路崎岖不平等,这些都会影响 驾驶员的情绪,容易产生疲劳。 (4)生活环境。生活环境是指驾驶员的家庭生活、人 际关系、所处的社会环境等方面,这些方面也会直接或间 接地影响到驾驶员的驾驶情绪。如与家人、同事之间关系 紧张,工作上得不到支持,很可能会产生不愉快、猜疑、悲 道路交通安全法,杜绝一切违法违章行为,才能预防和减 少道路交通事故。 (作者简介:象山县农机监理站315700) 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