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劳动法单选题

劳动法单选题

来源:爱玩科技网
单选:

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

A.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B.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就没有社会的发展

C.劳动法的劳动,是指一切劳动

D.劳动法都是和劳动有关的法律 2.与劳动法相邻的法律部门最密切的是( A.行 C.民法

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B.经济法

D.社会保障法

A.我国《劳动法》中的“拒绝作业权”就是一种罢工权

B.结社权是指劳动者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 C.劳动争议必须要先经过仲裁才能进入诉讼程序

D.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利,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 妇女的录用标准

4.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

)。

A.用人单位

C.企业 A.劳动报酬

C.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A.五分之一 C.三分之一

B.事业单位 D.团体

)。

B.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5.劳动合同的下列条款中,不属于劳动法规定的法定条款的是(

D.试用期条款

)以上职工的同意。

B.四分之一

6.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在集体协商中,职工民主推举的谈判代表,须得到(

D.半数

7.下岗职工要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并与原用人单位签订“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协议”,明确双方的责 任、权利和义务,并藉此变更劳动合同,替代劳动合同中的相关内容。协议期限原则上不超过( )。

A.1 年

B.2 年 D.5 年

)支付的保障劳动者个人及其

C.3 年

家庭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的最低劳动报酬。

A.社会保障部门 C.所在地地方

9.国际上最早的劳动安全卫生立法规范是(

8.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提供了正常劳动的条件下,由(

B.所在用人单位

D.社保部门 )。

B.英国《工厂法》 D.日本《工人赔偿法》

)。

A.英国《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C.美国《职业安全和卫生法》

10.对于阻挠、难、殴打劳动监察员、妨碍监察公务等情况,劳动监察机构有权对责任人员进行( A.警告

B.罚款 D.拘留

)。

C.行政处分

A.《国际劳动宪章》

B.《关于禁止工厂女工夜间工作公约》

1.1944 年在美国费城召开的国际劳工大会上通过了(

C.《费城宣言》

D.《关于禁止火柴制造中使用白(黄)磷会议》

2.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劳动法规,是 1802 年英国议会颁布的( A.《暂行工厂规则》

)。

B.《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C.《劳资关系法》

3.北洋于 1923 年公布了( A.《劳动立法原则》 C.《劳动法案大纲》 A.工作 C.劳动

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生活 D.生产 )。

)。

D.《劳工仲裁条例》 B.《暂行工厂规则》 D.《劳动立法大纲》

)。

4.人们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

A.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B.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就没有社会的发展 C.劳动法的劳动,是指一切劳动 D.劳动法都是和劳动有关的法律 6.以下说法错误的有( )。

A.劳动法的失效情况,可以是法律本身规定终止生效或某些特定条件出现时自然失效 B.劳动法的失效情况,可以是颁布新的法规后而原有法规失效 C.劳动法的失效情况,可以是旧法规长期闲置而无效 D.劳动法可以是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7.我国劳动法采( A.成文法

C.成文法为主,判例法为辅 A.《工会法》 C.《劳动法》 A.14 周岁 C.16 周岁 A.健康检查 C.设备更新 A.国家福利 C.家庭福利

A.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C.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A.用人单位 C.企业 A.14 周岁 C.16 周岁 15.( A.14 周岁 C.16 周岁 A.德国

B.比利时

C.波兰

)形式。

B.判例法

D.判例法为辅,成文法为主 )。

B.《合同法》

8.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渊源是(

D.《》

)的未成年人。

B.15 周岁 D.18 周岁

)。

B.劳动补贴 D.知识教育

)。

B.个人福利

9.我国劳动法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

10.用人单位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

11.劳动者所享有的福利包括社会福利和(

D.集体福利

)。

B.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D.劳动法律关系变化的原因

)。

B.事业单位 D.团体

)。

B.15 周岁 D.18 周岁 B.15 周岁 D.18 周岁

D.法国

12.劳动法律关系的核心和实质是(

13.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

14.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开始于(

)以上的公民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16.1900 年,世界上最早的《劳动合同法》诞生在( )。

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按照劳动合同期限划分的劳动合同类型是( )。 A.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B.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C.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D.书面劳动合同

18.我国《劳动法》第 20 条第 2 款规定,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 )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 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A.5 年

B.10 年

C.15 年

D.20 年 B.劳动者

D.有过错的一方合同主体 B.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D.试用期条款

B.过错性辞退 D.经济性裁员

C.三分之一

D.半数

19.根据我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因无效劳动合同所引起的赔偿责任主体应当是( )。 A.用人单位

C.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分担 A.劳动报酬

C.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20.劳动合同的下列条款中,不属于劳动法规定的法定条款的是( )。

21.以下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中,不属于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是( )。 A.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单方面拒绝续约 C.非过错性辞退 A.五分之一

B.四分之一

22.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在集体协商中,职工民主推举的谈判代表,须得到( )以上职工的同意。 23.为防止集体协商代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我国《集体合同规定》第 11 条规定,职工一方代表在劳动 合同期内自担任代表之日起( )以内除个人严重过失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D.5 年 24.世界上最早出现集体协议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A.2 年

B.3 年

C.4 年

25.依照《集体合同规定》,集体合同应当由( A.乡镇以上 C.市级以上 A.企业工会的全体会员 B.签订集体合同的职工代表 C.参与合同讨论的企业职工

D.企业全体职工,包括没有参加工会的职工

27.《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要求,境外就业中介机构的备用金的数额不得低于( )。 A.50 万 C.30 万

B.10 万 D.100 万

)。

B.县级以上 D.省级

)劳动行政部门的劳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进行审查。

26.根据我国《劳动法》第 35 条的规定,集体合同的效力范围及于( )。

28.下岗职工要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并与原用人单位签订 “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协议”,明确双方的 责任、权利和义务,并藉此变更劳动合同,替代劳动合同中的相关内容。协议期限原则上不超过( A.1 年 C.3 年 性收费。 A.1 年 C.5 年

A.劳动者技术熟练程度 C.工作时间的长短

B.2 年 D.5 年

29.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的,( )内可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以及行政

B.3 年

D.6 年

)。

B.劳动繁重程度

30.按照计时工资的形式向劳动者支付报酬必须考虑的因素不包括(

D.劳动成果的多少 3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属于劳动者工资范畴的劳动收入是( )。 A.加班加点工作额外获得的劳动收入 B.发表专业论文获得的稿费 C.用人单位发放的生活困难补助费 D.用人单位发放的劳保工作服和劳保手套

32.我国现阶段在工资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试行的年薪制,其适用范围是( )。 A.高级公务员 C.企业的经营者

33.在 19 世纪率先颁布最低工资法的国家是( A.美国 C.英国

B.日本

B.聘请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 D.企业高级技术人员

)。

D.新西兰

34.在下列情形中,仍然适用最低工资的情形是( )。 A.劳动者在工作时间有迟到、早退、旷工等违纪行为 B.放长假和病休的人员 C.下岗在企业内待业人员 D.劳动者回家乡探亲期间

35.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不实行加班加点工资制度的工时制度形式是( A.标准工时制 C.综合工时制 A.24 C.48 A.半小时 C.2 小时 A.1 年 C.3 年

B.计件工时制 D.不定时工时制

)小时。 )。

36.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每月要求劳动者加班时间的时间不得超过(

B.36

D.72 B.1 小时 D. 3 小时

)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B.2 年 D.4 年

37.工作日内的间歇休息时间的具体长度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特点而定,但最短不得少于( )。

38.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带薪年休假制度,凡劳动者连续工作(

39.《劳动法》第 41 条规定,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超过 l 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 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每日不得超过( )。 A.2 小时 C.4 小时

B.3 小时

D.5 小时

)。

40.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企业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 立即向企业主管部门,企业所在地劳动、门,人民和工会报告,最迟不得超过( A.12 小时 C.3 天

A.劳动行政管理部门 C.用人单位 A.4 个月

B.5 个月

C.6 个月

B.24 小时

D.7 天 B.劳动者

D.视具体情况由三方分担。

41.如果劳动者未经培训即上岗从事特种行业工作而发生事故的,事故责任由( )承担。

42.《劳动法》第 61 条规定:“对怀孕( )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D.7 个月

43.《劳动法》第 63 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 )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 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 A.100 天

B.1 周岁 C.2 周岁 D.3 周岁

44.《确定儿童受雇用于工业工作的最低年龄公约》(第 5 号公约)是确定准予就业最低年龄的第一个国 际公约,它颁布于( )。

A.1918 年 月工资的( )。 A.10%

B.1919 年 C.1920 年 D.1921 年

45.对职工进行经济处罚,要求职工赔偿经济损失如需分期扣除的,每次扣除的金额一般不超过职工本人

B.20% C.25% D.50%

)。

46.社会保险关系的各方主体是特定的,被保险人特定为( A.用人单位 C.用人单位和职工

B.职工

D.专门的保险机构

47.根据发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 )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 A.10 年 C.20 年

A.工会具有唯一性 B.工会具有性

C.所有工会都具有法人资格 D.工会经费具有性

49.职工代表大会进行选举和做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职工代表( )通过。 A.三分之一以上 C.三分之二以上 A.约定责任优先的原则 C.客观责任优先的原则

B.15 年

D.25 年

)。

48.以下关于我国工会法律地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半数以上

D.五分之三以上

)。

B.法定责任优先的原则 D.严格责任优先的原则

)。

50.劳动法中对于民事责任的规定体现了(

51.根据《劳动监察规定》和有关劳动法规的规定,不属于劳动监察范围的有( A.社会劳务中介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遵守有关规定的情况 B.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情况 C.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 D.用人单位负责人的领导能力

52.对于阻挠、难、殴打劳动监察员、妨碍监察公务等情况,劳动监察机构有权对责任人员进行(

A.警告 C.行政处分

A.权利争议与利益争议 C.社会争议与经济争议 54.调解委员会主任由( A.职工代表 C.企业代表 发生的劳动争议,( A.用人单位

C.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共同

1.国际劳动立法思想开始于( C )。 A.18 世纪晚期 A.社会保障法

B.19 世纪初 B.经济法

C.19 世纪上半叶

D.行

D.19 世纪下半叶

2.与劳动法相邻的最密切的法律部门是( A )。

C.民法

3.集体谈判起始于英美等工业化国家,其时间是( C )。

)承担举证责任。

B.劳动者 D.人民

)担任。

B.罚款 D.拘留

).

)。

53.按照争议发生的法律依据,劳动争议可以分为(

B.合同争议与法律争议

D.个人争议与集体争议

B.企业工会代表

D.企业法定代表人

55.因用人单位做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

A.19 世纪初 B.19 世纪中叶 C.18 世纪末 D.18 世纪中叶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按照劳动合同期限划分的劳动合同类型是( D )。 A.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C.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A.劳动者技术熟练程度 A.14 周岁

B.15 周岁

B.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D.书面劳动合同

C.作时间的长短 D.18 周岁

B.劳动纪律是为了劳动者的自身利益服务的 D.劳动纪律是劳动者自愿执行的纪律

D.专门的保险机构

D.劳动成果的多少

5.按照计时工资的形式向劳动者支付报酬必须考虑的因素不包括( D )。

B.劳动繁重程度 C.16 周岁

6.我国《劳动法》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 C )的未成年人。 7.下列选项中没有正确描述我国劳动纪律特征的是( A ) A.劳动纪律是由劳动行政部门制定的 C.劳动纪律是由劳动者自觉遵守的纪律 A.用人单位 A.英国

B.职工

8.社会保险关系的各方主体是特定的,被保险人特定为( B )。

C.用人单位和职工

D.德国

9.世界上第一部《工会法》是 1871 年在( A )颁布的。

B.法国

C.美国

10.根据《劳动监察规定》和有关劳动法规的规定,不属于劳动监察范围的有( D ) A.社会劳务中介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遵守有关规定的情况 B.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情况 D.用人单位负责人的领导能力 11.国际劳工组织于( D )正式成立。 A.1990 年 9 月 A.成文法 A.《工会法》 面合同。 A.1 个月内

B.2 个月内

C.3 个月内

D.6 个月内

B.发表专业论文获得的稿费

D.用人单位发放的劳保工作服和劳保手套

15.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属于劳动者工资范畴的劳动收入是( A )。 A.加班加点工作额外获得的劳动收入 C.用人单位发放的生活困难补助费 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 D )小时。 A.50

B.45

C.44

D.40

17.对职工进行经济处罚,要求职工赔偿经济损失如需分期扣除的,每次扣除的金额一般不超过职工本人月工 资的( B )。 A.10%

B.20%

)。

B.职工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

D.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的养老保险费

C.25%

D.50%

18.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有三个基本渠道:国家财政补贴、用人单位(或雇主)和劳动者缴纳保险费,其中最主 要的来源是( A

A.用人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 C.国家统一拨付的财政补贴

B.1915 年 3 月

)形式。

C.成文法为主,判例法为辅

C.《劳动法》

D.判例法为主,成文法为辅

C.1917 年 3 月

D.1919 年 6 月

12.我国劳动法采取(

C.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

B.判例法

13.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渊源是( D )。

B.《合同法》

D.《》

14.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建立劳动关系,但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 A )订立书

16.根据《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因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的,需要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

19.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 B )担任。

A.职工代表

B.工会代表

C.用人单位代表 B.合同争议与法律争议

D.劳动行政部门代表

20.按照争议发生的法律依据,劳动争议可以分为( B )。 A.权利争议与利益争议

C.社会争议与经济争议 A.《国际劳动宪章》 C.《费城宣言》 A.劳动组织法 A.用人单位

B.劳动标准法 B.劳动者

D.个人争议与集体争议

B.《关于禁止工厂女工夜间工作公约》 D.《关于禁止火柴制造中使用白(黄)磷会议》 C.劳动检查监督法

D.劳动程序法

D.有过错的一方合同主体

)。

21.1944 年在美国费城召开的国际劳工大会上通过了( C )。

22.工资法属于下列哪项劳动法律制度( B )。

24.根据我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因无效劳动合同所引起的赔偿责任主体应当是( A )。

C.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分担

25.我国现阶段在工资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试行的年薪制,其适用范围是( C A.高级公务员 C.企业的经营者 A.24

B.36

B.聘请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 D.企业高级技术人员

)小时。

C.48

D.72

)。

26.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每月要求劳动者加班时间的时间不得超过( B 27.有关职业纪律与职业道德的关系,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D

A.职业纪律属于法律关系的范畴,是一种义务;而职业道德属于思想意识范畴,是一种自律信条。

B.职业纪律的直接目的是保证劳动者劳动义务的实现,保证劳动者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而职业道德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企业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以及实现其它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C.为了保证职业纪律的实现,法律、法规制定了奖惩制度,以激励和惩戒相结合的方式,以促使人们遵守职 业纪律;而职业道德的实现,则主要依靠人们的自觉遵守,依靠社会、社会习俗以及人们的内心信条。 D.职业纪律约束的是用人单位的劳动者;职业道德则约束的是全体社会成员 28.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职员(干部)的一般退休年龄为( D A.男 50.女 45

B.男 60.女 50

C.男 55.女 45

D.男 60.女 55

C )。

29.以下关于我国工会法律地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工会具有唯一性

C.所有工会组织都具有法人资格 A.用人单位所在地

C.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 A. 资金

B.工作条件

B.工会具有性 D.工会经费具有性

)仲裁委员会受理。

B.职工当事人户口所在地 D.用人单位与职工共同约定的 c. 生产条件

D.劳动能力

)。

30.发生劳动争议的单位与职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的,由( C

31.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提供( D )。

32.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 C )。 A. 同一用人单位劳动者甲为劳动者乙担保向银行借款关系 B.劳动者按国家房改购买用人单位原分配住房而发生的关系 C. 四川一农家女被广州一饭店录用为服务员而发生的关系 D.两个企业之间并购而发生的关系 33.劳动法律关系的核心和实质是( C )。 A.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c. 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A. 劳动管理法 A. 在职人员

B.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D.劳动法律关系变化的原因

C. 劳动关系协调法 C. 失业人员

D.劳动监察法

34.工资法属于下列哪项劳动法律制度( B ).

B.劳动标准法 B.职业学校学生

35.在我国,就业训练中心是培训下列哪类人员的主要基地( C )。

D.学徒工

36.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按以下方式处理( B )。 A. 用人单位承担直接赔偿责任 C. 用人单位不承担赔偿责任

B.用人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D.先由劳动者赔偿,不足部分由用人单位承担

)。

37.下列人员实行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有( C

A. 外勤人员 A.10 天

B. 出租车司机 B.15 天

C.20 天

C. 铁路巡检工_ D.30 天

D.推销员

)。

38.根据有关规定,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探亲假时间为每年( C

39.《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 1 年不足 5 年的,领取失 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 D )。 A.6 个月 A.1802 年 A.用人单位 A. 19 世纪初

B. 12 个月 B.1900 年 B. 事业单位 B.19 世纪中叶

C.18 个月 C. 1919 年

C. 企业 C. 18 世纪末

D.24 个月 D.1922 年

D.团体 D.18 世纪中叶

B

)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

40.国际劳工组织正式成立的时间是( C )。

41.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 A )。 423.集体谈判起始于( C )英美等工业化国家。

43.我国《劳动法》第 20 条第 2 款规定,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 A.5 年

B.10 年

C.15 年

D.20 年

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44.下岗职工要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并与原用人单位签订“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 权利和义务,并藉此变更劳动合同,替代劳动合同中的相关内容。协议期限原则上不超过( C ). A. 1 年

B.2 年

C. 3 年

D.5 年

B.发表专业论文获得的稿费

D.用人单位发放的劳保工作服和劳保手套

45.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属于劳动者工资范畴的劳动收入是( A )。 A.加班加点工作额外获得的劳动收人 C. 用人单位发放的生活困难补助费

46.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以下关于劳动安全卫生制度表述错误的是( D )。 A.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 B.用人单位应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 C. 对有职业危害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D.对具有危害性职业的劳动者实行提前退休制度

47. 我国《劳动法》规定,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 A )。 A. 由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组织各方协调处理 C. 由仲裁机构仲裁裁决

1.1944 年在美国费城召开的国际劳工大会上通过了(

A.《国际劳动宪章》

B. 《关于禁止工厂女工夜间工作公约》

)。

B.调解解决

D.由人民作出判决或裁决

C. 《费城宣言》

D.《关于禁止火柴制造中使川白(黄)磷会议》

2.工资法属于下列哪项劳动法律制度( A. 劳动组织法

A.14 周岁

A. 用人单位

C.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分担

B. 劳动标准法

)。

C. 劳动检查监督法 )的未成年人。

D.18 周岁

)。

D.劳动程序法

3.我国劳动法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

B.15 周岁

C. 16 周岁

4.根据我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因无效劳动合同所引起的赔偿责任主体应当是(

B.劳动者

D. 有过错的一方合同主体

)。

5.我国现阶段在工资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试行的年薪制,其适用范围是(

A.高级公务员 C.企业的经营者 A .经济关系

B.同务院聘请的白特殊贡献的专家 D. 企业高级技术人员

6. 在劳动法中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

B .社会劳动关系

C .人事关系

D .政治关系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用于_______。 A .国家机关公务员

A .1994 年 7 月 5 日

B .企业职工

C .军人

D .家庭保姆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自_______起施行。

B .1994 年 10 月 1 日 D .1995 年 7 月 5 日

C .1995 年 1 月 1 日

9. 我国《劳动法》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_______的未成年人。 A .14 周岁

B .15 周岁

C .16 周岁 D .18 周岁

10.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为_______。 A .劳动者与劳动行政部门 C .工会与企业行政

B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D .工会与劳动行政部门

11. 依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_______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A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B .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C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D .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12. 无效的劳动合同从_______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A .订立时

B .当事人盖章时 C .合同生效时 D .合同履行时

13. 能够认定劳动合同无效的机构是_______。 A .各级 C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

B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14. 我国劳动法律规定,集体协商职工一方代表在劳动合同期内,自担任代表之日起_______年以内,除个人严 重过失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A .5

15.

B .4 C .3 D .2

我国《劳动法》规定,安排劳动者延长劳动时间的,用人单位应支付不低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

_______的工资报酬。 A .100%

A. 24

B .150% C .200% D .300%

)小时。

16.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每月要求劳动者加班时间的时间不得超过(

B. 36

C. 48

D. 72

)。

17.有关职业纪律与职业道德的关系,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职业纪律属于法律关系的范畴,是一种义务;而职业道德属于思想意识范畴,是一种自律信条 B.职业纪律的直接目的是保证劳动者劳动义务的实现,保证劳动者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本

职工作;而职业道德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企业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以及实现其它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C. 为了保证职业纪律的实现,法律、法规制定了奖惩制度,以激励和惩戒相结合的方式,以促使人们

遵守职业纪律;而职业道德的实现,则主要依靠人们的自觉遵守,依靠社会、社会习俗以及人们的内心信 念

D.职业纪律约束的是川人单位的劳动者;职业道德则约束的是全体社会成员

18.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职员(干部)的一般退休年龄为(

A.男 50,女 45 C.男 55,女 45

A. 工会具有唯一性

20.发生劳动争议的单位与职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的,由( )仲裁委员会受理。

A. 用人单位所在地

B.职工当事人户口所在地

C. 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 D. 用人单位与职 L 共同约定的

1. 下列关于劳动法上劳动和劳动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劳动法上的劳动是有偿性劳动,不包括无偿的义务劳动

B. 劳动法上的劳动属于劳雇关系的劳动,不包括单个的家务劳动

)。

B.男 60,女 50

D.男 60,女 55

)。

19.以下关于我国工会法律地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工会具有性

C. 所有下会组织都具有法人资格 D.工会经费具有性

C.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既包括劳动关系,也包括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D. 承揽关系属于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应受到劳动法的调整

2. 劳动法作为一个的法律部门,是自 19 世纪初大工业生产后,由于国家对雇佣关系的干预而从传统( )

中出来的。

A. 民法

B. 经济法

C. 行

D. 社会保障法

3. 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的

标准是()。

A. 按应付金额的 10%以下

B. 按应付金额 20%以下

C. 按应付金额 50%以上 100%以下

D. 按应付金额 100%至 150%以下

4. 关于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职工民主管理权的实现需要劳动者和企业管理者之间的协商和合作

B. 职工民主管理指职工有权部分代替企业的管理者进行企业的管理

C. 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其职工是以股东的身份参与管理

D. 职工民主管理的内容仅仅是有关与职工切身利益密切联系的内部企业事务

5. 我国《劳动法》规定,安排劳动者延长劳动时间的,用人单位应支付不低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

)。

A. 100%的工资报酬

B. 150%的工资报酬

C. 200%的工资报酬

D. 300%的工资报酬

6. 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 )的工资报酬。

A. 150%

B. 200%

C. 250%

D. 300%

7. 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定期健康检查费用由()。

A. 用人单位承担

B. 劳动者个人承担

C. 财政承担

D.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共同承担

8. 我国《劳动法》规定,对怀孕( )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A. 3 个月

B. 5 个月

C. 7 个月

D. 8 个月

9. 社会保险对象是(

)。

A. 职工

B. 职工和农民

C. 城市居民

D. 社会全体人员

10. 根据《劳动法》及《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劳动行政部门设置(

)。

A. 劳动检查机构

B. 劳动督查机构

C. 劳动监察机构

D. 劳动检察机构

1. 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劳动法规是 1802 年( )议会颁布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A. 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D. 法国

2. 劳动法成为法律部门的根源在于(

)。

A. 工人运动的兴起

B. 国家对雇用关系的干预

C. 劳资矛盾发展的结果

D. 法律社会化的产物

3. 我国《就业促进法》规定的就业方针是( )。

A. 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方针

B. 实行市场调节就业的方针

C. 实行促进就业的方针

D. 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方针 4. 下列关于劳动合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劳动合同具有从属性

B. 劳动合同是双务合同

C. 劳动合同是实践性合同

D. 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5. 我国第一部《工会法》颁布于(

)。

A. 1950 年

B. 1978 年

C. 1992 年

D. 2001 年 6. 地方总工会(

)。

A. 无法人资格

B. 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C. 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D. 受地方领导

7.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不属于劳动者工资范围的是()。

A. 计时工资

B. 计件工资

C. 加班工资

D. 职工福利费用

8. 根据《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我国目前实行的是()。

A. 职工每日工作 8 小时,每周工作 40 小时

B. 职工每日工作 8 小时,每周工作 44 小时

C. 职工每日工作 8 小时,每周工作 45 小时

D. 职工每日工作 8 小时,每周工作 48 小时

9. 下列关于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免除职业安全卫生保护责任

B. 劳动者本人不得基于任何动机放弃职业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C. 除劳动者书面明确同意外,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不得被排除

D. 劳动合同中免除用人单位保护责任的条款和劳动者放弃保护权利条款一律无效 10.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女职工从事国家规定的(

)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A. 第二级

B. 第三级

C. 第四级

D. 第五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