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2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语文考试阅卷反馈

2012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语文考试阅卷反馈

来源:爱玩科技网
2012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语文考试阅卷反馈

新高考新题目 2012-01-14 1331

桐庐县2012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语文考试阅卷反馈

来源

一、主观题得分情况 题号/总分 5——7(12分) 10——12(9分) 13——15(14分) 19——20(10分) 21——25(18分) 26.作文(60分) 最高分 11 9 12 10 17 53 最低分 0 0 0 0 0 0 平均分 6.111 5.435 5.88 3.8 10.833 40.952 难度 0.51 0.6 0.42 0.38 0.6 0.68 主观题共123分 平均分73.011

二、具体情况反馈(主要存在问题) 第5题

1.题意理解错误生硬地理解仿句,不看括号内的提示,只求句式和字数的一致。(占80%以上)没有写动物,写人和植物,或者不写出哪种动物。 例“龙飞凤舞的行列,却让这公鸡占了先,秘诀只有一个字跳。” 2.缺少思想内涵,或者立意低级,观点错误。 第6题

1.没有扣住文学社特点进行联想,或联想错误,以为这个文学社和闲适、隐士、陶渊明及诗词有关。

2.祝辞和修辞俗套,不应景。如“如滔滔江水”“祝生命永驻” 第7题

(1)谣言内容大都不写,概括不完整缺结果,传播途径不写明。

(2)第一要点基本失分。警示语不能就事论事,要人们“文明上网、不破坏民族关系,不要相信谣言”等。 现代文阅读

第10题得分情况尚可,但存在表述不完整及答非所问、表述偏离题意的情况。 第11题对人物心理把握不准,联系上下文分析不足,表述繁琐,不能抓住要点。 第12题第①小题基本能答到点;第②小题较多学生偏离环境对人物心理的影响而将答题重点放在修辞手法及环境描写的作用上,从而导致失分。

第13题理解停留在文面上,因此偏差在两个方向上一是将之作为线索,答题方面就导向了线索作用;二是偏离话题,问题是提到“年轻人的作用”,答题却从“乔治说不出话”这样的动作角度来阐发。

第14题绝大部分考生能意识到这是环境描写,但对环境描写的作用把握不准。根本原因是对小说主题未能理解,因而不能写出“对比”“喜悦心情”“向往”等主干词。 15题一是未能按题目要求从结构和主题角度去答题;二是理解上只关注了字面浅表意义,如“凝滞”是因为女儿睡着了;三是误认为情节上设置了悬念。 文言文阅读

19题(断句)文句难度稍大,整体理解较差,均分在1——2分。

20题(翻译)(1)句——关键词未译出,如“抄”;误译,如“经”译成“经书”,“著名迹”译成“名胜古迹”。(2)句——关键词未译出,如“以此”“恶”; 误译,如“会”译成“开会”,“未尝以颜色下人”译成“不曾看不起别人”(此错误高达60%以上。 (三)古诗鉴赏

21题①审题不准。要求回答的是“情感有何不同”而部分同学却回答“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与活力”等。②表述不准确。如“乐景写乐情”“乐景写哀情”等。

22题①不理解诗歌内容。②审题不准。题目要求对“联想”作简要分析,而很多同学的回答不是围绕“联想”的回答的却是“借景抒情”等。 (四)《论语》

第23题本题回答较好。建议学生最好用原文中的词句回答。

第24题①审题不准。题目要点有二一是概括价值观。二是简要评析。部分学生遗漏了第一点。②部分同学回答的不是“评析”,而是谈感受、启发。③没有分点回答。 (五)作文(26题)

1.题目极少数同学另外命题(审题不清)。

2.结构(1)不会分段,二段或三段到底。(2)每段段首、段尾的关键句不明确,有的则没有。

3.内容(1)离题。整篇文章找不到“身”二字,更别题“华丽的身”。 (2)偏题主要表现为“身”,而这个“身”和“华丽”无关。

(3)思想浅表化,立意狭隘。“华丽的身”主要表现为“物质”、“行动”“语言”上的“身”,涉及到“思想、品质、风格”等方面的较少。

附2012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参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D 2. C 3. B 4. C

5. 示例愿温暖清新的田园风,化作真善美的春雨,滋润莘莘学子的心灵。 (3分。符合语境2分,运用修辞1分)

6. 示例猪一生所有的时间/慷慨地分配给吃和睡/没有思想的脑袋/结局只能是/挨宰 (4分。符合该动物特点2分;有思想内涵2分)

7. (1)利用网络编造、散布“艾滋病人滴血传播病毒”谣言者被惩处 (3分。犯罪行为、谣言内容、事情结果,三个要点各1分) (2)用短信、微博、QQ群等散布谣言是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 (2分,两个要点各1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9分)

8.C 9.D 10.(1)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观念。 (2)着眼未来,从当下做起。 (二)(20分)

11.担心女儿与这个优秀青年因相处不好而分手;害怕自己因此失去这个难得的交流对象。(2分。两个要点各1 分)

12. ①一向孤独内向、无人关心的乔治,因保罗邀请散步,有了交流的机会而异常兴奋;②他走出封闭的自我,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内心被唤醒,表现出从未有过的激动。(4分,各2分)

13.(1)表现乔治善良、富有同情心和爱心的思想性格。(2)写乔治反复提到那个车祸中逝去的年轻人,反映他思想空虚,孤独、寂寞的心理状态。(3)行文上前后呼应。(4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4.(1)描写春天的情景,展现大自然的生机,与主人公沉闷压抑的家庭环境形成对比。(2)衬托乔治走出孤独、与外界交流的喜悦心情。(3)照应题目,表达了对美好而富有生机活力的生活的向往。(4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5.(1)结构上有回环跌宕之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先写乔治对生活有爱却不能说,受到保罗启发终于想说,但面对生活现实却又不能实现。(2)使主题表达更为深刻。尽管乔治主观上作了很大的努力,但孤独的困境始终使他无法表达对他人的爱。这一结局深刻说明了现代人要改变孤独的处境是非常艰难的。(6分,各3分。要结合材料作具体分析,有欠缺酌扣)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19分)

16. D 17. B 18. D

19. 当时士大夫坐法/ 皆不受立/ 远度己无赃/ 就立三七日不款/ 犹以私藏禁仗除名 (3分。断对两处得1分,断对三处得2分,段对四处得3分;断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20.(1)宣城郡受到过盗匪抢掠,何远尽心治理,又使声名远闻。 (2)何远在与他人交往时,从不低声下气,因此经常受到俗士的忌恨。 (7分,第1句3分,第2句4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二)(7分)

21.《途中见杏花》的漂泊在外,各种忧思盘结胸间,见到一枝杏花,触动他满怀的愁绪;宋人叶绍翁早春季节走出户外,忽见邻家墙头伸出一枝俏丽的红杏,想到春回大地,心中充满欣喜和激动。

(3分,两个内容要点各1分,语言表达1分)

22.诗人从独自盛开的一枝杏花,联想到自己孤独的身世,牵惹起惆怅、悲凉之情;尾联中想象进一步驰骋,由眼前的杏花,联想到往年在长安看到的铺天盖地的千万树杏花,表达了他忆念长安生活、萦注朝中的思想情感。诗篇通过丰富的联想,将自己的身世之悲、故国之思一层层抒写出来。

(4分,第一要点1分,第二要点2分,语言表达1分。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三)(5分)

23. 志于富贵(耻恶衣恶食)、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会干)(2分,各1分)

24. 儒家的价值观志于道,而不志于富贵;评析①倡导“安贫乐道”,对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其积极意义;②鄙视“志于富贵”,反对“耻恶衣恶食”,但并不等于简单地鄙视富贵(从“志于富贵而已”中的“而已”可知);③孔子强调“安贫乐道”,最终是为了“事君”,这和现实道德要求最终是为了人民利益,有本质差别。 (3分,价值观1分,评析2分。评析一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四)(6分)

25.(1)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2)人非生而知之者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犹抱琵琶半遮面 未成曲调先有情 (4)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5)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6)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6分,每空格1分。有差错不得分) 四、作文(60分)

26. 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分五等评分。 一等51——60分 二等45——50分 三等39——44分 四等33——38分 五等32分以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