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设计风格教学体会
作者:郭旭
来源:《楚商》2016年第05期
摘要:从20世纪50年代起,出现和现代主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艺术思潮和流派,设计者进行各种探索和尝试,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每种风格的形成和衰落即是对历史产物的反思的结果,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设计风格 艺术 思想 建筑
教学中体会到,学生对设计风格的学习兴趣浓厚,通过学习不过风格流派,学生快速了解设计的发展。下面我谈谈二战后设计风格的发展。二战前的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设计,经过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这种风格在六、七十年代以来发展到顶峰,影响世界各地的建筑、产品、平面设计风格。国际主义风格首先在建筑上得到确立,风格特点是:采用现代材料、预制件拼装、少就是多的减少主义原则、以黑白为基本颜色。
随着国际主义风格的迅速发展,导致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的大城市几乎变得一模一样,单调画的国际主义设计取代了多元化的探索的设计。单调而简单的平面设计,缺乏人情味的家具和工业设计,忽视了使用者的心里情感需求。随后国际主义被80年代后现代主义设计所取代。后现代主义是对国际主义的一种装饰性的发展,主张以装饰手法达到视觉上的审美,满足消费者的心理。后现代主义在设计上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采取了折中的手法大批量使用了各种历史装饰符号。把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后现代主义设计没有对现代主义设计进行推翻与否定,在肯定现代主义设计的实用功能因素基础上,在形式上赋予现代主义设计以情感化、人格化的装饰效果。采用大量历史风格以达到装饰化的效果。后现代主义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后现代主义设计主张形式多样化,反对设计形式单一。后现代主义设计关注人性,反对理性主义。满足人性的本能需要,不再过度强调功能。后现代主义设计强调形态的符合和文化历史,注重产品的人文含义。后现代主义设计认识到设计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关注产品与环境的关系。
高科技风格是在建筑形式上突出当代技术的特征,突出科学技术的象征性内容,用夸张的形式来达到突出高科技。在建筑和工业产品设计上都有突出表现。高科技首先出现在工业产品设计上,从包豪斯开设使用钢管制造家具以来,科学技术的形象就成为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中心。突出技术细节,强调工业化特色,在处理功能、形式和结构三个基本因素上,设计师把形式和结构等同起来。高科技的结构就是高科技时代的形式。高科技的高是指高品位,把设计的对象从平民大众中抽出来。高科技的风格出现与60年代人类一系列的科学技术突破是分不开的。
解构主义是从结构主义中演化出来的。他的形式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结构主义是对国际主义标准的否定。最大的特色是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也反对后现代主义的矫饰方试。因此强调多元化、高度模糊化、凌乱化的方法来达到建立新的可能性的目的。结构主义是对结构的破坏和分解,他具有随意性、个性化的表现特征,解构主义具有强烈的反权威、反领导潮流的基本原则,解构主义建筑因为解构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大,大部分人们对解构建筑感到新奇,很难接受它的普遍风格 结构主义理论复杂,设计方法和视角也具有多样性,带来了设计表现语言和形式特征的多样性。建筑貌似凌乱,但实质有内在的结构因素和总体性考虑的理性化特点,仅仅局限在少数前卫艺术家的探索中。 新现代主义的作品并不模仿现代主义,而是以发展的方式前进。贝聿铭是新现代主义的代表,他设计的项目充满几何结构,成为新现代主义的经典制作。他一生得到过无数的荣誉,设计的作品包括博物馆、艺术馆、办公大楼等都是杰作。新现代主义大师设计的作品都体现了一方面继续采用现代主义的简单、功能主义的方式,同时也进行了各种不同的个人理解。形成了现代主义建筑基础上的个人性变化,这种探索的方向,被称为新现代主义。自从80年代中后期,后现代主义式微以来,设计界对设计可能的发展方向的探索更加积极。而新现代主义具有现代主义严谨的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特点,同时又具有独特的个人表现、象征性风格。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新现代主义出现了一批新的力量。
新都市主义的主要内容是要恢复旧的城市面貌和功能,使城市重新成为人们集中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中心。自从50年代以来,随着高速公路、卫星城市、高速公共运输系统而产生的结果是城市越来越庞大,原来的旧市中心逐步荒废,而外围的卫星城市,配套完善。使城市发展更向外围发展,城市尺寸庞大到不可理解的地板。汽车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必需,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城市中心变成为无人居住的犯罪中心。中产阶级逃离市中心。这种情况要求恢复城市中心的功能,恢复旧城市的面貌,重新给予人们以真正的城市生活品质和内容。而不是缺乏人情味的简单功能的卫星城市。新都市主义的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运动是部门和建筑家的密切配合,使它取得很显著的成就。新都市主义的核心是以现代需求改造旧城市的市中心的精华部分,使之具有符合当代人需求的新功能,但要保持旧的面貌。特别是旧城市的尺寸、建筑面貌和建筑之间的关系。设计的方式是基本不进行新建,而采用在旧建筑基础上的重建、改建、修饰的方法,保留旧建筑的完整面貌,也保护旧城市的完整面貌,而赋予它新的功能内容,为当代人服务。这个过程还必须与市政立法相配合进行。
地方主义是指建筑上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民俗的风格,使现代建筑中体现出地方特色的风格。地方主义不等同于地方传统建筑的仿古、复旧地方主义依然是现代建筑的组成部分,在功能上、在构造上都遵循现代的标准和需求,仅在形式上部分吸收传统。到90年代由于东亚国家都进入经济发达水平,在建筑上盲目追随西方的情况得到改正,一批建筑家希望通过地方风格、传统风格、民俗风格来改造西方的现代主义带来的刻板单一面貌。产生了非常可观的地方主义建筑的浪潮。亚洲国家对于地方主义建筑的发展,基本就有四个方面的途径:第一方面是复兴传统建筑,特点是把传统地方建筑的基本构筑和形式保持下来,突出文化特色。删除细节,基本把传统和地方建筑加以简单化处理,突出形式特征。第二种是发展传统建筑,具有明显的运用传统、地方建筑的符号来强调民族传统。更讲究符号性和象征性,在结构上则不一定遵守传统的方式。第三种是扩展传统建筑,使用传统形式,扩展成为现代的用途,这种类型的结构是传统、地方建筑以往没有的。扩展是指功能的扩展,而形式上则是传统的。第四种是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传统建筑的重新诠释,这种方式接近后现代主义的某些手法。这个流派则主张使用亚洲和其他非西方国家的传统建筑符号来强调建筑的文脉感。
环境派是提倡建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起来的一个建筑派别,也称绿色设计。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反消费运动的一场环保、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设计运动。一些设计家从建筑设计和产品设计上探索如何能够通过设计达到良好的生态平衡的目的,与当代的环境意识密切结合。绿色设计提出了三原则,减少、回收、再生,是指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具有可回收性、可重复利用性等。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建筑设计上,具有很多的实验性特征。主张在建筑顶部进行广泛的绿化,以植物覆盖建筑。这个流派主要在欧美国家中流行,在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气候。
通过对设计风格和流派的讲解,学生感到对自己的设计很有帮助。当代世界建筑蓬勃发展,随着经济实力的加强,各国的建筑设计也就越来越成熟,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发达,逐步摆脱落后经济阶段,这些国家中的建筑家也就越来越在国际建筑中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晓红编著.世界现代设计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受之编著.世界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李晓莹编著.室内设计艺术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