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实用主义思想倾向探析
来源:爱玩科技网
舟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期《墨子》实用主义思想倾向探析张〔摘要〕《墨子》思想具有实用主义倾向涅表现为反儒家传统重视物质利益经验活“”“”“但是没有把下落实到个体只是从类动等观点和由下至上的思维形式别出发又归结到整体”“”“”所以实质上没有摆脱整体“孺家思想殊途同归这是由历史发展和哲学发展的阶段要求所决定的—类别的传统思维与”《墨子》在先秦独树一帜对后代有深刻的影响〔关健词〕先秦墨子实用主义思维”的平民立场和批判儒家倡导兼爱的思想对于表现在政现代以来学术界对于《墨子》“治伦理逻辑科技军事等方面的观点多有精辟的阐述但是对于内含其中的哲学思想和哲学态度似尚未深人讨论用主义’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说“墨子在哲学上的重要只在于他的实他处处把人生行为上的应用作为一切是非善恶的标准①这个观点卓有见地但未作具体深人的阐述也没有引起广泛的反响笔者认为从这个观点出发可以认识《墨子》思想的本质和内在矛盾认识它对中国文化的独特贡献《墨子》里有墨子的思想也有墨子后学的思想墨子思想主要表现在政治文化方面他的平民立场使他自觉不自觉地在一系列价值标准上走向了实用主义发展一个是逻辑学和应用技术理论方面如《经》《经说后学则主要朝着两个方向另一个是军事防御技术方面如《备城门》这两者虽然都脱离了政治思想领域没有墨子那样对社会政治的执着关怀也缺乏哲学层面的理论建设但在实用主义倾向方面一脉相承实用主义是本世纪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开放性大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潮它反对纯粹形而上意义的讨论反对传统形成的权威要求从每个人的基本需求和经验活动出发考虑问题把行动和效果统一起来以效果作为衡量行为价值的准则它强调个体经验活动的物质利益的意义承认价值多元它的思维方式也与形而上传统的由一般信仰到具体活动不同表现为由下至上由个别到一般由经验到信仰威廉詹姆士说“实用主义的方法不是什么特别的结果只不过是一种确定方向的态度这个态度不是去看最先的事物原则的东西而是去看最后的事物收获效果和事实范畴和假定是必需’’行动是这思想的唯一意义,②《墨子》的思想观点正是反映了这种实用主义倾向首先《墨子》对传统的儒家思想持批判否定的态度在墨子以前已经形成了礼乐文化的传统“礼原本是祭神娱神的礼仪活动后来逐渐发展为上层贵族的行为规范在西周已成为”国家政治的核心概念和社会伦理准则孔子继承周礼又有新的发展一个方面是量的发展通”过私学推衍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另一个是质的发展揭示礼内含的仁爱原则要求社会成“”“员遵循等级差别又和谐相处这种政治文化的传统源远流长影响广泛从《左传》所记可以证明墨子一开始也是接受了这种传统但是他的平民立场和实践经验使他认识到传统的不合理性从而批判传统创立了墨家学说、《淮南子记要略》“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求全体社会成员绝对无等级差别地相亲相爱”墨子的兼爱思想要“”“视人身若其身”兼爱上显然是针对着礼乐“”文化的等级制度是对孔子仁爱的否定其它的如《非乐》《节用》《节葬》等篇也直接批判当时儒家对社会各方面的规范要求孟汪中《墨子序》说墨子的同时代人程子就直言道“甚矣先生之毁儒“”公“墨子之诬孔子③也说万授楚的《墨学源流》其背周道明为儒家从周之反动”④”其次是重视物质利益《兼爱》篇反复强调兼相爱交相利““利是物质性的要求也是实“”思想的另一个重点践行为的目标是《墨子》“利包含两层意义第一层指个人生存的温饱要,””“求第二层指社会整体互惠互存的形式和目标即义《大取》篇日”义利不义害“”耕”柱》篇也曰“义可以利人”“利是义的出发点和归宿”“”“”“义又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保障利的实在性和普遍性墨子提出三表的思想方法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非命上其核心思想在于一个利字表现了墨家学说的实用主义态度反对空泛的理论讨论提倡行必果足以迁行而常之是荡爱下》因此《荀子果”墨子也以实效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兼爱“言足以迁行者常之不足以迁行者勿常不口也”“贵义》用而不可虽我亦将非之且焉有善而不可用者”兼“指出其由用谓之道尽利矣解蔽》”侯外庐等先生也认为墨子注重结“⑤其三是强调经验实践“兼爱下》墨子明确提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修身“无言而不行“”口言之身必行之”公孟批评儒者的怠于从事”《非儒下要求墨徒各从事其所能”《非命下》“”比如非攻的思想整个墨家学派都不仅仅停留在理论认识或口头讨伐上而是落实在实践行动中据《公输》篇记墨子曾阻止公输盘楚王攻打宋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困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臣之弟子禽”这样的行为在《鲁问》篇也有记载墨子大约出身于工匠家庭有高巧的技艺工匠特别要求把经验一代代传下去所以特别重视实践操作”这种传统发展为崇尚实践的原则成为墨家思想的一大特征对此同时代的儒法诸家“外储说左上》道其身体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孟子则可扰”尽心》称羚摩顶放踵利天下”《韩非子这种身体力行的实践精神更为现代思想界高度颂扬”““《墨子》上述三个方面的实用主义倾向是很明显的墨子从平民立场切身感受到儒家礼烦“贫民“害事”才提出兼爱和利的观点强调平民普遍的物质生存和价值要求荀子《王霸》正是就此而言“”“”斥责其为役夫之道”只有理解《墨子》思想的这一特质才有助于我各方面观点的统一性们把握《墨子》“思想体系中存在着明例如现代许多学者认为《墨子》”鬼与经验主义的矛盾显然这是后学没有把握其实用主义倾向以自己的形而上知识结构去文本的结果解读非形而上思想要求的《墨子》墨子从平民个体的经验要求和实际利益的角度“”进行考虑认为对于个人来说实践是经验信鬼神也是特殊的经验两者可以在不同时空的实践中统一起来一个人可以在某些方面相信经验在另一些方面迷信鬼神在个人经验涉及的领域遵循经验在个人经验无法涉及时则遵循信仰“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明鬼下和祟尚现实经验一样都有“利”两者并行不悖诚如威廉詹姆士所言“实用主义愿意承认任何东西愿意遵循逻辑或感觉并且愿意考虑最卑微的纯粹是个人的经验只要有实际的后果实用主义还愿意考虑神秘的经验再如《墨子》的“非乐”是否旨在于鄙低文化艺术的价值“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竿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镂文章之色以为不美也非以当豢煎炙之味以为不甘也非以高台厚榭邃野之居以为不安也……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是故子墨子日为乐非也”《非乐上从这段文字看“乐”应指生活享乐而非文化艺术艺术欣赏只是享乐的一部份“非乐”本旨是批判奢侈生活其中对于“声气“色”非“以为不乐也”“不美也”即没有否定艺术本身的价值墨子只是从平民利益的角度从该时该地生存温饱不能保障的现状出发提出批评不同于现代从人类精神需要的一般性角度的认识“乐”能解决民生的基本问题吗“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然即当为之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竿笙而扬干戚民衣食之财将安可得乎”同上这正是平民阶层朴素的实用主义思想倾向的体现因此认为墨子从理论上否定音乐艺术对人类的价值乃没有理解《非乐》的本旨是诬加之辞由上述分析可知《墨子》具有实用主义的思想倾向然而我们也不能据此得出墨子是一个实用主义者的结论从思想倾向的表现到思想体系的形成尚有相当的距离一个新的思想体系的形成不仅需要对社会人生本质性的系统性的理性把握而且需要改造思维形式以一种非传统的思维形式来表达非传统的思想观点即新的思想体系的创立总是与思维形式的发展相表里人们一般总是从社会影响的角度更多地注意思想观点忽略其思维形式特质然而从历史影响看思维形式渗透在民族文化的深层心理结构中较之特定的思想观点更具有恒远意义因此我们对任何一家思想学派的认识都应该兼括思想观点和思维形式两个层面对《墨子》思想何以具有实用主义倾向而没有形成体系的问题也宜进行由表及里的认识《墨子》虽然在许多政治社会问题上批判儒家传统其思维方式却没有脱离传统的框架没有质变因而也未能在哲学意义上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传统思维形式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随着儒家在政治伦理建设方面的自觉努力和不断成熟思维形式也被自觉不自觉地认同成为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思维形式具有由上至下由整体到分类的特征表现在政治文化观念中则是把天道信仰落实到人道政治中并且以分类设置的形式对人道政治进行具体操作在原始文化中人们相信有天帝神灵绝对地支配着自己的命运随着经验增加和历史发展人们发现自身的行为与夫帝存在着某种联系那些合理的善的行为往往带来有益的结果即天帝的褒奖而不合理的恶的行为又往往导致灾难即天帝的惩罚这种由对天帝的膜拜发展到对现实政治的重视而且以天道为根本以人道去契合天道的观念很自然地涵存了由上至下的思维脉络这种思维脉络同时又必然表现出整体性特征夫帝不管怎样地形象化都只能是一个一般性的整体性的认识对象与天道对应的人道也必然作为一个就整体而言的认识对象与这种思维互为一体人道即是一种融洽了天道信仰的为了社樱整体利益的目标和实践顺此发展要对整体性的人道政治进行具体实践又必然落实到类别进行分类认识君和臣民是第一层的类别第二层类别中在政治道德是忠”诚和奸候之分在国家行政是八政之分在社会关系是长幼男女亲疏之分在伦理道德是“”孝敬慈爱之分等我们熟知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原则就是一种高度简明的分类认识“由于标准和目的各异分类认识各有不同的内涵但有一点则是共同的即都落实到类上对象可能以个体形式出现但这一个体只是这一类的典范对这一个体的认识评价就是对这一类的认识评价“”所谓惩前毖后“”“昭示天下”指的就是这种意思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在政治思想和文化历史的传统里包含着由上至下整体分类的思维特征墨子批判儒家主要是基于平民生活经验和愿望的立场其思维很自然地表现为由下至上的方式这是《墨子》的思想观点不同于儒家传统的根源也是特质所在即实用主义倾向的表现从逻辑上讲由下至上是由经验到理性应该由个别到一般所谓下“”就是体验和经验只能是个别性的那么由下至上的思维脉络应该从个别认识出发落实于个别意义去认识一“”般由个别的归纳抽象而构成整体理性如果这样的话墨子的思维是对传统儒家的质变其实用主义也可能成为一种思想体系而不仅仅表现为一种倾向但是《墨子》却没有完成这一个质变它的由下至上只是由类别到整体而且认识目标依在整体上“”在认识过程中类别类概念是个体经验与整体理性之间的中介假如认识目标在于整体而类别又不是落实于个别意义那么这种类别必然在整体的先验统摄下由类别到整体的思维结果与由整体到类别的思维结果没有质的区别墨子虽然从自身个体出发认识到传统的不合理性但没有自觉地把个体作为认识的起点和终点他的平民立场是平民这一类的立场不是每一个平民的个别性经验的立场因此墨家思想其实与儒家思想殊途同归都考虑国泰民安要求社会各阶层成员和谐相处的《墨子》的”““兼相爱明鬼”“节用是为了天下治”””《兼爱和天下之大利““”节用的目“尚贤尚同“”“”“非命等宗旨也都在于此虽然出于由下至上的思维脉络墨家””思维较之传统对类有更明确更自觉的认识强调以类行“”大取“以类取以类予”小取》但它没有把由下至上的思维脉络建立在个别认识的基础上使之只具备实用主义的倾向而已这种思维形式反动于传统又没有摆脱传统所形成的内在矛盾导致了思想体系的缺陷具体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没有落实到平民个体《墨子》所阐述的对象都是一些类概念目标在于社会整体意义“比如《兼爱下》万民衣食之所以足也”“”万民是概括性的《非攻下沪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人与天”“”“”鬼一样是抽象的象《公输》记载的墨子的个体行为“”也是禽滑厘等三百人的墨家行义的代表《墨子》与儒家传统一样着眼于社会整体实用主义倾向就失去了根基我们知道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政治政治的核心是君权君王利益即国家利益君王虽然以个体的形式出现但实质是社视整体的代表君王对个别臣民的赏罚体现的是礼法的一般意义因此儒家的认识落实到君王身上通过君权建设来关怀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但是站在平民立场的墨子应该首先考虑个人和家庭的物质存在对平民讲文化政治是背景的存在不是切身需要的对他们的切实关心就该是关心他们中间每个人的经验要求和利益可能考虑该时该地的现实状况这样实用主义才可能有实际的效果“兼爱“”“利不会成”为和仁爱“”“礼一样的社会一般准则无关于个体的特殊的经验”杜威说过每一具体的经验在整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它就是它自己决不会有重复义彻底的经验主义必然诉诸于个体的经历⑦实用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经验主《墨子》没有迈出这根本性的一步“第二是没有认识到价值的多元性墨子批判仁爱”“礼的儒家观点但没有批判仁爱”“”“礼所要求的一元性”“”””只是出于不同的立场换一个认识的角度以兼爱取代仁爱“”以“义取代礼而已价值观还是一元的曰《天志》“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法””以义作为绝对唯一的价值标准“”曰《非命》“不可而不先立义”则进一步具有法律意义”《尚同》以为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并且提出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尚同本身合乎平民安定生息的要求但是墨子抹杀了其中的个体差异作简单化的律同划一的认识“《墨子》的分类也多指成员分类分工而不是价值分类象《耕柱》篇说的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分类都围绕着一元的义事的追求”《吕氏春秋疑似篇》记载的墨子见歧道而哭之“”正形象化地反映其对一元价值《荀子“”天论》指出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畸则是理论总结这种一元性是没有摆”脱传统的整体思维模式的必然个体的素质和境况都不尽相同在不同场合的经验活动的表现和要求也各有不同因此不可能作划一的要求比如说要不要明鬼“”“明鬼是否对每一个个体的特定活动都有利再比如说节葬的问题对大多数平民讲它是有利的但假若个别人已”经富起来丧葬厚一些也不能说不合情理显然一律要求不符合甚至还很可能损害个体的实在利益威廉詹姆士曾说“正因为这么多的经验结合似乎是外部的一种纯粹经验哲学才必须在本体论上趋向多元论”经验主义本质上是一种镶嵌哲学一种多元事实的哲学”小平民实用主义的态度需要个体自主即多元选择而且其中不但是个体之间不同的还可能是个体不同时间里不同的但是墨子倡导的只是一元性价值虽然本愿上代表了平民阶级的利益客观上也可能促使统治阶级考虑平民生存的基本要求但是对于平民个体讲与切身的特定需要隔了一层第三是没有重视经验过程和具体效果墨子强调经验的重要性但没有落实到个体不重视具体过程和效果所以经验也只是就一般而言”比如著名的三表法第一条古者圣王之“””事属于历史经验是一般性的第二条百姓耳目之实单独地看应该是个体经验但因为第“三条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是三表的核心属于一般性的则第二条也宜归属一般即以个别百姓的耳目之实作为所有百姓的耳目之实“”““”“””忽略其他的个别《墨子》多的是一般性经验要求如《鲁问》择务而从事”《天志下》戒之慎之必为天之所欲而去天之所恶“”等对个别性结语治于神“经验过程描述较少而且没有认识其意义象《公输》记载的墨子说服公输盘和楚王的过程和方法本属于个别经验有特殊性和偶然性但墨家把它当作一般性的非攻实践”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该实践的成功经验果与否”从文学表达讲是画蛇添足从思想表达讲也没有总结相反为了追求义的整体利益墨家不考虑个体实践的合理性与否和结”“”“士损己而益所为也经上“皆可使赴火蹈刀死不旋踵”淮南子泰族训如此行为完全成为一种价值信仰的实践《庄子天下》就指出“其行难为也……墨子虽能独任奈天下何”儒家政治带有天道信仰的理想性质由上至下可能脱离实践要求而墨家从平民实际可行的经验出发应该以效用来指导活动可是《墨子》思想却没有真正走进实用主义在本质上类似于孔孟的理想主义而殊途同归了显然《墨子》实用主义只是一种倾向而不是一种思想体系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只能从历史发展的大视角中去认识一方面人类从天人整合的原始社会过来时首先觉悟到天人之“”分认识到人道自存的价值和人类社会自身的组织可能以整合的人道去契合整合的天道随之认识到对社会成员分类和设制类别等级的意义这种等级类别下的整合我们可称之“厅合”由序合再发展才是由类别的认识发展到个体认识以个体意义为根本去认识国家社会的“”显然’墨子》的时代距今有两千余年当时尚不具备个体意义上协合的条价值即是协合“”件也不需要这种思想认识先秦诸子虽然以个体的身份出现在社会历史舞台上而且个性张扬不自觉地表达了自己个体生存的感受但他们所思考的对象还都属于类性质的即使《庄子逍遥游》中形象鲜明情感色彩强烈的大鹏小鸡朝菌彭祖等就其本旨也是各种类的代称墨子自然不能超过那个时代的思想范畴另一方面从哲学发展的内在规律看在形而学不发达的时代也不可能产生反形而上学的系统思想先秦诸子大多关心现实政治只是在思考政治的合理性必然性和实践性时涉及到本体论方的问题被黑格尔认为最具有抽象思辩性质的《老子》思想的出发点和归结点也在现实人生政治的认识上严灵峰曾说过“他们的宇宙论和本体论都是从现实出发的天这样维设和限定大一统皇权的问题”⑧到汉代儒生关心的也是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对传统儒学的形而上体系的建设在宋代才发达墨子的实用主义倾向本旨虽具有明显的反形而上学特征但是产生在一个不尚形而上学的时代必然不可能作出系统的理论阐述现代美国的实用主义思潮正是在批判接受西方十六世纪以来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墨子没有这样的背景只是出于个人出身职业的缘故先验地站在平民立场所以只产生了若干实用主义倾向的观点这些实用主义倾向的观点许多具有创造性和合理性具有巨大的政治思想价但是《墨子》值庚比如对利的强调传统的政治思想总是把天道人伦放在第一位”“洛谨天命”尚书盘“克明俊德“”尧典》“罕言利”论语子罕》“何必日利“”《孟子梁惠王象《洪”篇提出了八政的具体政务《管子范》“”强调谷作为经济基础对政治的重要性都涉轻重》及到利“”但没有提出一个象利一样高度概括的思想”再比如非乐的观点在民生艰苦甚”至民不聊生的时代自然是人道的合理的呼声《墨子》在先秦独树一帜先秦存在六种社会政治文化思想孔孟历史理想的德治主义荀子先验理性的礼治主义孙老韩功利理性的术治主义庄子自然人性的批判天治主义商李严酷律同的法治主义墨子平民本愿的实用利治主义民族性格它们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塑造了其中孙老韩的功利理性除了部份士大夫贬弃外被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荀子礼治精神被君王和平民继承封建统治的表儒内法”“儒就是礼”“”平民也从内心上需要辈份和“”皇权这些等级商李的法治路线则一直是封建统治的招牌虽然实际上更多地异变为术孔“孟道德理想和庄子人性理想被士大夫所继承前者在得志时后者在失意时后代人认为的儒道互补就是从士大夫角度言墨子的实用主义则被平民所继承平民中实际奉行着荀墨等思想把礼和利都认作为天经地义的价值观经验活动中该实施礼时就实施礼该追求利时就追求利”“”“”《墨子》思想内容的历史品格即在于此《墨子》的思维方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先秦诸子的思维脉络大略可分由上至下和由下“”至上两类”“”由上至下即根据传统信仰去认识和规范现实社会最典型的当属以道德理想去实践的孔孟荀子本质上也是如此但是较多地考虑到下的因素“”商君李斯的法治思维究”其根本也是一种以理想统摄实践的由上至下的脉络但完全陷落在下中割弃了上的价值理想“““由下至上即在现实基础上进行理性认识通过分类归纳和类比论证的方式提出一般性”的观点最典型的是孙子韩非和墨子其中孙子的军事理性和韩非的政治理性一脉相承以两类对立敌我或君臣的认识为基础墨子的日用理性则别具特质要求平列兼容取消矛盾废除那些损害一方的行为孙韩的理性着重表现在人与人关系的认识上墨子的理性则着重在于认识人与物社会事物和自然事物的关系“由下至上”的还有庄子和老子庄子追寻人生本源的问题极为深刻但是较多包含了感情体验的因素思想用一种自由跳跃和联想的形式联结起来“下”“上”之间的脉络消融在汪洋态肆的感性表达中老子当然是最深刻的“道”概括了现实政治人生的一切本源内涵比孔孟所先验信仰的天道更丰富他的思维实质是“由下至上”后又“由上至下”但对“下”的归纳分析存在偏颇以至形而上的“道”实质是一种信仰存在而不是理性存在⑩给人影响更大的是“道”本体论方的描述和用“道”来观照万物的“由上至下”的思路显然墨子的思维方式在先秦也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和价值墨子思想在历史上也没有中断过西汉初还有墨者活动《盐铁论晃错》记“淮南衡山修文学招四方游士山东儒墨咸聚于江淮之间讲议集论著书数十篇”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墨学在士人中微绝但依然被民间普遍奉行许多口头文学发展过来的名著充分表达了这个观念如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把平等互爱的结拜兄弟情义放在君臣等级之上正是认同了墨家的思想价值《水浒传》标范一个“义”字宋江掌权后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融人了荀子“礼”的忠君思想但是“义”依然占有重要地位“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口号就是对“兼爱”的通俗阐释显然假如我们不把中国文化历史认作君侯帝王的统治史或文人骚士的思想史自然应该把民间普遍奉行的墨家思想作为有机的组成部份《墨子》实用主义思想倾向在当代也有批判继承的价值实用主义理论当然有许多谬误那种绝对服从个人经验轻视理论的指导意义甚至把真理等同于实效的观点不符合人类社会的组织特征和文明发展的规律人类初生时以群体的形态出现因此感性经验中包容了整体理性意识这种整体理性可以使个人摆脱经验的局限性使人类文明得以薪火相传其意义自然不是个人经验能替代的但是实用主义重视个体强调物质利益的基本性反对形而上学脱离实践的倾向能匡正传统造成的弊端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当前我们抛弃姓“资”姓“社”的名义之争实事就是发展经济鼓励个人致富和价值发展其中就包含了实用主义的合理成份认识《墨子》思想的内在矛盾也使我们认识到站在平民立场就应该站在平民个体的立场承认个人生活中物质要求的根本性承认生活价值的多元性那种只会笼统地讲“人民”的人很可能是打着“人民”的幌子行之实①载《胡适学术文集》中华书局年月第版一页②⑥《实用主义》陈羽纶孙瑞禾译商务印书馆年月第版页页③引自孙怡让《墨子话墨子附录》中华书局年月第版页④中华书局年月再版页⑤《中国思想通史一人民出版社年月第版页⑦《哲学的改造》许崇清译商务印书馆年月重印第版修仃本页⑧《彻底的经验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年月第版页页⑨《老庄哲学的新检讨》载《老庄研究》台中华书局年版页⑩参见拙作《孙老韩的精神异变》载《中国哲学史》年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