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背影复习教案

背影复习教案

来源:爱玩科技网
《背影》教案

执 教 人: 魏东波

课题:背影 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的:

1、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理解与体会。

2、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有深度地地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3、教给学生复习的一般步骤。

温故:回忆课文主要内容与思想感情 知新:于细微处获得新的体会与认识 迁移: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语:

同学们,现在你们正投入迎接中招的紧张复习中,但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孔子说:温故而知新,说的就是要求我们在复习旧知识时要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今天,我来给大家上一节复习课,就是希望能和同学们探讨一下如何在复习时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背影》这一课。

二、温故: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与思想感情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回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与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对这篇文章主要内容与思想感情的理解。 2、教师小结:

文章通过记述八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相别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至爱,抒发了作者在生活因顿、精神压抑的境况下对父亲倍加思念之情。 概括起来,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内容来体现: 1父亲的五句话: ○

板书:父亲,朴实的话语 投影片展示一:

父亲几句话的特点和含义: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明确:是对儿子的劝解和宽慰。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明确:“不要紧”是对儿子的宽慰,“他们去不好”是说叫别人去不放心,体现了对儿子的深切怀。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明确:细心关照之后,又想起儿子路上口渴的问题,担心橘子买来之后找不到儿子。

1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明确:惦记儿子一路是否安全,叮咛儿子来信好让自己放心。 (5)“进去吧,里边没人。”

明确:不让儿子送他,催促儿子回车厢里去照看行礼,事事为儿子着想。

2对父亲背影的刻画,主要通过对动作的刻画,来达到感人的效果。 ○

板书:艰难的动作 投影片展示二:

对父亲背影的刻画令人感动:

“探”表明父亲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了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到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把父亲爬月台时的艰难动作,写得栩栩如生。

3“我”的四次流泪。 ○边问:“我”的四次流泪分别是在什么时候?表现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边板书:祖母去世——悲伤

望父买橘——感激 父子离别——不舍 读父来信——伤心

板书设计综合排列:

朴实的话语 父亲(背影)

艰难的动作

体 贴 祖母去世——悲伤 望父买橘——感激 儿子 (泪)

父子离别——不舍 读父来信——伤心

疼爱 4小结:以上三方面,体现了这样一种父子情: ○

父亲疼爱儿子,儿子体贴父亲。 三、知新:获得对文章新的体会与认识

过渡语:

同学们,以上是我们对《背影》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与思想感情的回顾,但我们仅仅完成了复习这一课的第一步——温故。前面我们说过,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温故而能知新才算是有效的复习,下面我们就重新探讨一下这篇文章,看是否有新的发现。

1、首先我们换一下角度,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篇文章?

1回答此问题前我们先来看一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的一些补充资料○(见投影)。 投影片展示三:

《背影》的写作背景资料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而文章记述的主要事件发生于八年前的1917年。1917—

2

1925年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五四”是个反传统的年代,是个“打死父亲”的年代,五四文学的父亲形象都是负面的。如鲁迅在著名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所说,中国的“圣人之徒”“以为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集中表达了五四一代人对于父辈的不满。

2了解了这种背景之后我们再来看看文中的父子关系真的就是“父亲疼爱儿子,○

儿子体贴父亲”那么纯情吗?他们之间的感情究竟是一直不变还是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3我们先看一下文章中所涉及的三个时间(注意文章最后一自然段)○:

八年前 近几年 现在

然后我们再看看三个时间父与子之间的感情究竟是如何变化的,引导学生边分析边板书:(投影片四)

八年前 近几年 现在

感情变化:父亲 无微不至地关怀我 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终于忘却我的不好 儿子 暗笑他的迂 不够宽容 愧疚、感恩、想念

这样一来,我们便很容易回答刚才我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了(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篇文章?)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了新的发现:《背影》中所揭示的父子关系并不是我们以前所知道的“父亲疼爱儿子,儿子体贴父亲”那么单纯,而是真切地写出了即使父子这样的血缘关系,也会有摩擦,父子这样的亲情也会有波折;揭示了“月有阴晴圆缺”,人都世俗复杂并可能由此出错的客观事实。同时也再次证实了一句话:文似看山不喜平,好的文章是要有起伏的。 2、我们再来探讨第二个问题:

父爱的崇高究竟是如何体现的?

1最能体现父爱的莫过于儿子的眼泪,文中作者共写了自己的四次流泪(见○板书),但我想问一问同学们,当你的父亲为你买几个橘子时你会不会流泪?当你的父亲送你到学校后离去时你会不会流泪?作者的泪水是假的吗?当然不是,真正使得作者一次又一次流泪的应该是另有原因。

2本文是通过写“我”与父亲在车站的离别来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的,为什○

么又要写与此似乎没有多大关系的第二、三段?

明确:这两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这情作铺垫。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造成作者一次又一次流泪的真正原因: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变卖典质还债,借钱办丧事。丧事一毕,父子又要离家分手,各奔前程,真是人亡家破。在这样一连串不幸的打击下,人的感情格外脆弱。板书:

诸多不幸 感情脆弱

3这可以说是作者前三次流泪的真正原因,而父爱的崇高也正体现在这里:○

自己背着沉重的精神负担,却更担心儿子受不了打击而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那朴实的话语,那艰难的动作也就格外感人。

但是,所有的这些,作者当时并没有完全领会,而是在时隔八年之后,自己也作了父亲的作者读到父亲的来信时,往事历历在目,父爱如潮水般涌来,对父

3

亲的愧疚之情、感恩之情、想念之情可以说达到了顶点,泪水也忍不住流了下来。 板书:

愧疚、感恩、想念

四、课堂小结,学法指导

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复习一定要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而像《背影》这样的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应该学会有深度地阅读,同时我们可以总结出复习的一般步骤:

投影片展示五:

语文复习的一般步骤:

一、温故: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与思想感情 二、知新:于细微处获得新的体会与认识 三、迁移: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四、迁移: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下面,请同学们读下面这段文字: 投影片六:

迁移阅读:读下面的文字,思考文后的问题。

儿子眼中的父亲

七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十四岁:“好像有时候说得也不对……” 二十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二十五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陈腐不堪。” 三十五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 四十五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儿’商量商量,也许也能帮我出出主意……” 五十五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六十五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1、同一个父亲,在儿子眼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变化? 2、你对自己父母的看法有变化吗?

(以上可作课堂讨论,亦可作课下练笔材料。) 附:

板书设计:

朴实的话语 父亲(背影)

艰难的动作 疼 体爱贴 祖母去世——悲伤

望父买橘——感激 诸多不幸 儿子 (泪) 感情脆弱 父子离别——不舍

读父来信——伤心——愧疚、感恩、想念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