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制备含量测定与溶出速率测定

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制备含量测定与溶出速率测定

来源:爱玩科技网
综合实验报告

课 题 指导老师 学 号 一、目的要求 1、熟悉片剂制备的基本工艺过程,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一般工艺。 2、掌握片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3、掌握片剂的溶出速率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片剂指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通过制剂技术制成的片状制剂,它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具有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服务方便、成本低的优点。片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湿法制粒压片、干法制粒压片、和直接压片法。 制成的片剂要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片剂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除外观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且有适宜的硬度外,还必须检查重量差异和崩解时限。对难溶性药物,其体内的吸收受溶解速率的影响,即溶解是吸收的限速过程,药典收载的体外溶出速率方法,可以用来评定难溶性片剂的内在质量及筛选制剂处方和评定制剂工艺。测定片剂溶出速率的仪器种类很多,2010版药典收载有转篮法和桨法等。片剂溶出速率的测定是将片剂置于适当介质中,间隔一定时间取样,测定药物含量,计算累积释放百分率,绘制溶出曲线。 三、实验器材 1、仪器与设备 搪瓷盆、药筛(16目尼龙筛)、混合机、制粒机、单冲压片机、药物溶出仪、752型分光光度计 2、试剂与药品 对乙酰氨基酚30 g、干淀粉3.7 g、淀粉浆(500 g/L)、硫脲0.03 g、硬脂酸镁0.18 g、氢氧化钠1瓶、稀盐酸4瓶、250 mL容量瓶4个、100 mL容量瓶4个、微孔滤膜、滤纸 对乙酰氨基酚片剂的 制备、含量测定与溶出速率测定 xxx xxxx 专业 制药工程 日期 姓名 班级 xxx xxxx班 2014.12.14 1

四、实验步骤 1、片剂处方(制成100片): 对乙酰氨基酚 100 g 干淀粉 3 g 淀粉浆(500 g/L) 适量 硫脲 0.03g 硬脂酸镁 0.18g 2、制备工艺 (1)将硫脲溶于适量的温水,加入淀粉(10 g左右)中,搅拌使淀粉分散而成均匀的混悬液,水浴锅85-90 ℃成浆糊。 (2)将对乙酰氨基酚、干淀粉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热淀粉浆(边加边搅拌)混合制成均匀的软材,用20目尼龙筛制粒,60 ℃左右真空干燥,干颗粒水分控制在1 %-2 %左右,干颗粒通过20目尼龙筛整粒并混入硬脂酸镁,用直径10 mm冲头压片。 3、质量检查与评定 (1)片重差异不得超过±7.5 %。 (2)含量测定 取扑热息痛片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对乙酰氨基酚40 mg)置250 mL容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50 mL及水50 mL,振摇15分钟,加水至刻度,摇匀,用干燥滤纸滤过,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5 mL、置100 mL量瓶,加0.4%氢氧化钠溶液10 mL,加水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257 nm测定吸收度,按C8H9NO2的吸收系数为715nm计算。 (3)溶出速率测定 溶出介质1000 mL(以稀盐酸24 mL加水稀释至1000 mL)置释放杯中,调节温度为37±0.5℃,取扑热息痛片分别精密称重,放入转篮中,将转篮置介质中适当位置,转篮转数为100±5转/分,记时,按照表中规定定时取样,每次5 mL,同时补加介质5mL,样品经微孔滤膜过滤,精密量取续滤液1 mL,加0.04%氢氧化钠液稀释至50 mL,摇匀,在257nm测定吸收度,按C8H9NO2的吸收系数为715nm计算样品含量,并按下式计算累积溶出百分量。 式中Ci、Cn为溶出介质中药物的浓度,Vi为取出介质的体积,V为溶出介质的总体积,W为片重,D为样品的百分含量。

2

五、数据处理 1、片重差异 片重 0.432 0.440 0.448 0.438 0.447 片重差异 2.96% 1.12% 0.67% 1.57% 0.45% 片重 0.498 0.437 0.440 0.439 0.433 片重差异 11.9% 1.79% 1.12% 1.34% 2.69% 取十片称量,总重量为4.452g,平均片重为0.445g。 含量测定:A=0.352,因此浓度c=4.981μg/mL,因此40 mg样品中乙酰氨基酚m=50×100c/1000=24.905mg,药物含量m/40×100%=62.26% 2、扑热息痛片溶出速率 (1)溶出数据 取样时间(min) 吸光度A 浓度C(μg/mL) Q% 5 0.403 60.14 12.03 10 0.447 149.0 29.86 20 0.451 260.1 65.29 30 0.461 340.6 85.74 45 0.4 353.8 .46 60 0.473 367.8 93.40 (2)溶出曲线 累计释放百分率Q/%100806040200010203040506070时间t/min29.8612.0365.2985.74 .4693.4(3)药典规定扑热息痛片30分钟溶出百分量不得少于标示量的80%。 六、实验结果分析 1、扑热息痛片处方中加入硫脲作为抗氧剂防止扑热息痛被氧化变黄。 2、固剂的溶出速率能影响到他在人体内的吸收程度,溶出速率过低的固

3

剂无法在人体内完全释放出作用药物从而使得治疗效果不明显,故需测定溶出速率。 3、压片过程中,湿颗粒应根据主药与辅料的性质,以适宜温度尽快干燥,干燥后颗粒往往结团粘连,需过筛整粒,也可加入润滑剂同时整粒并混匀。 4、溶出过程中取样的位置应按照药典规定,自取样至滤过应在30秒内完成。 5、溶出度测定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对所用的溶出度测定仪,应预先检查其是否运转正常,并检查温度的控制,转速等是否精确,升降桨叶是否灵活; (2)桨叶的位置高低对溶出度测定有一定的影响,应按规定高度装置,转篮底部距溶出杯底为25mm; (3)转换释放介质时要十分小心,切勿将片子倒掉; (4)做完一次测试后,要将转篮,烧杯等用自来水,蒸馏水依次冲洗干净,备用。 七、思考题 1、扑热息痛片处方中为何加入硫脲?(抗氧剂) 答:作为抗氧剂防止扑热息痛被氧化变黄。 2、为什么有些固体药物的固剂需测定溶出速率? 答:因为固剂的溶出速率能影响到它在人体内的吸收程度,溶出速率过低的固剂无法在人体内完全释放出作用药物从而使得治疗效果不明显。 3、溶出度测定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对所用的溶出度测定仪,应预先检查其是否运转正常,并检查温度的控制、转速等是否精确、升降桨叶是否灵活等。 (2)桨叶的位置高低对溶出度测定有一定影响,应按规定高度装置,转篮(或桨叶)底部距溶出杯底为25mm。 (3)转换释放介质时要十分小心,切勿将片子倒掉。 (4)做完一次测试后,要将转篮、烧杯等用常水、蒸馏水依次冲洗干净,晾干备用。每测定一次样品,应重复此操作后,方可测另一样品。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