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真实的过去 开拓新的国度——评《加拿大和解之路》
来源:爱玩科技网
墨 ! : Z鱼 CN 22.1322/C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4卷第1期 J.Changchun Inst.Tech.(Soc.Sci.Edi.),2013,Vo1.14,No.1 32/44 103.105 I)OI:10.3969/j.issn.1009 ̄976.2013.01.032 正视真实的过去——开拓新的国度 评《加拿大和解之路》 杨向阳 (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191) 摘要:近年来,加拿大致力于营造一个和谐的国家,颁布有利于移民的移民,鼓励社会各界成立保 护土著居民的组织。《加拿大和解之路》指出,如何同土著居民和解是该书研究的重点。该书借土著居民的 口讲述了一些真实的过去,为加拿大更好地同土著居民的和解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土著居民;和解;移民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976(2013)01-0103-03 一、引言 加拿大融合了各国移民、土著居民以及欧洲人 家和艺术家Ashok Mathur所说,“《加拿大和解之 路》是一次创造性能量的爆发,同时也是对加拿大 过去历史的重新思考。这部书是为了和解却又不是 关于和解”L1 。该书围绕加拿大历史、历史遗留的 问题、印第安人寄宿学校体系及其附带的影响、历史 的文化,这使得加拿大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域。多元 文化是加拿大表现给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其丰 富的文化表象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历史因素。这 些不为人知的历史是加拿大第一名族——土著居民 的辛酸史,是各国移民的辛酸史,是加拿大联邦 和和解展开论述,是一部元统一形式和内容的 著作。尽管它包含多个作者贡献的文章,整体的力 量却远远超过每篇文章的力量。这些贡献者有作 家、教师、画家、摄影师,有土著人、华裔移民、日裔移 民、印度移民、日耳曼移民、欧洲“殖民者”,这些不 同角度的集合,为民族间的和解,为各民族彼此间的 了解架起了一座桥梁。 的开拓史。加拿大联邦建立之后,在制定印第 安人的上,听不进印第安人的呼声,印第安人历 尽艰辛。联邦一直在增加对土著居民的控制和 。《加拿大和解之路》用对话、论文、散文、叙述 文、自传等多种形式向我们披露了印第安人争取走 向自知之路的艰辛历程,同时也阐述了加拿大 近60年来对印第安人态度的转变。从“大熔炉”到 “马赛克”的多元文化民族就是一个鲜活的证 明。近来又出现“织锦”这样一个说法。可以看到, 加拿大联邦和土著居民和解的未来是充满希 望的。 该书由Ash&Mathur,Johanthan Dewar and Mike 二、加拿大的天、地、人 “天”代表着不可预测;“地”代表着斗转星移、 物是人非;“人”则生存在这定和不定之间。而加拿 大土著居民比任何民族都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这 “天、地、人”之间的哲学。从天而降的papamihaw asiniy、这片大地上上演的战争、和他们共享这块国 DeGagn6联合编纂。该书从非土著居民和非白种加 拿大人的角度来解读土著人和的和解行动。然 而这部书并不仅仅只关于和解。正如加拿大著名作 土的移民或殖民者,这些事和这些人在他们的艰辛 的成长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块土地上上演了 各个移民间、各代土著人间、各定居者问、移民和土 著人间、移民和定居者间、土著人和间的交流和 理解。该书提出多个问题,谁的土地?这些群体为 收稿日期:2012—07一I1 作者简介:杨向阳(1988一),女(汉),河南新乡,硕士 主要研究英语口译。 何来到这里?对于这块土地,每个群体是如何理解 的?土著人对于这块土地又怀着什么样的感情?真 相到底被掩埋到多么深?那些移民是不是殖民者? l04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土著人和非土著人如何理解加拿大联邦的道 歉?接下来要走向哪里?这些问题的答案及解决方 法随着该书的展开得到解答。 该书分为三大部分,依次为土地、跨越和蜕变。 第一部分为土地,可以说是该书的一个铺垫,也是该 书的基石。文中的贡献者很多是土著人,从他们的 口中我们能听到更加真实的加拿大。这一点和本书 从非土著人的角度看和解的目的并不矛盾,它恰恰 是为了引出后两块——跨越和转变而铺设的。而 且,若要追溯加拿大的历史,土著人是始发站。第二 部分主要讲述非土著人和土著人之间如何融合,新 的加拿大人如何在这块土地上生存,是如何看待土 著人的。他们不仅仅是从地域上跨越,还包括身体 上和精神上的跨越。第三部分紧承第二部分,讲述 整个国家的和解,尽管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该书提 出宝贵的意见和期待。 人们开始在这片土地上寻找印第安人——“第 一民族” (First Nations)、梅蒂斯人、因纽特人的足 迹,寻找这片土地相关的故事。该书第一块介绍土 地时,向我们展示了多个关于土地的照片。这是该 书的一大亮点。这些照片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照 片上的人物或风景,而是它背后的人和事。拥有这 块土地的印第安人和间签订了条约,开办寄宿 学校,实行保留地。很多孩子还没有长大就被 迫离开父母被送到寄宿学校。联邦宣布拥有这 片土地,而印第安人就只享有居住的权利,却没有开 采的权利。正如书中所说,他们享有的最深的“开 采权”就是犁头耕地的深度。 书中提到papamihaw asiniy,这是一块飞石,对 北美印第安人的克里族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象征着 人们的精神、力量和勇气。加拿大拿去了这一 圣石,而后将其放人博物馆,称之为“借”,并借走了 展览、维护的权利。正如他们“借”走的土地一样, 他们同时借走了土地的使用权。开放包容的土著人 同其签订条约,同意他们定居加拿大,但这些条约被 曲解了;这些“定居者”打着借的幌子,占有这片土 地。同时,该书又写到土著人对非白种人移民的看 法。他们中某些人认为,非白种人移民和白种人一 样也是定居者,某种意义上也是殖民者。这种说法 打破了一直以来将非白种人移民作为受害者的思 想,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 土著居民对于移民的情绪是复杂的,一方面他 们深知这些移民选择这片国土的无奈——或是因为 战争,或是因为饥荒,也曾见证这些移民所遭受的种 族歧视;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将他们化为“殖民 者”。该书很多章节都提到移民的定位问题,还有 的一个章节讨论有色人种是否是殖民者。有色 人种移民面临加拿大人的歧视和排挤,看起来似乎 不会是殖民者;而且这些移民都是为逃避政治 而来的难民,他们来这里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生 存下去,就算他们是殖民者,我们怎么能去责怪他 们。但这个问题远远不是一个简单的定位,远不是 最后确认“是”还是“否”的一个结果,它是一个复杂 的问题。该书中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将 有色移民人种和白种人从社会地位、权利和阶级层 次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对比,问题的答案不言而喻。 没有多余的话语,却充分地表达了书的思想。 三、非土著居民看和解 土著人民凭着强大的精神力量保留了自己民族 的特色,尽管加拿大实行文化灭绝,他们还 是将历史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了下去(通过口述) J。 他们经历了种族灭绝、文化灭绝、同化之后仍能 生存下来,并占据了国家3%的人口。这种精神和 力量是多么的强大。随着土著民族的强大,他们开 始要求平等的公民权,同时希望找回自己民族对土 地的所有权。为此,土著民族做出了很多努力,以提 高自身的影响力。在当今这样一个倡导和平平等的 时代,加拿大联邦越来越重视这些土著居民。 1971年,加拿大联邦正式宣布实行多元文 化主义,成为西方第一个宣布实行多元文化的 国家;2008年6月11日,加拿大总理哈珀在国会代 表联邦,就上个世纪初土著民儿童在寄宿学校 遭受虐待的历史正式道歉。加拿大联邦还同加 拿大土著人康复基金会(AHF)还签订了一项协议, 并肯定该组织的存在。AHF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组 织,主要是为了促进国家各个民族或群体间的融合, 处理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为国家的和和解委 员会提供有益的研究信息,尤其是针对印第安人寄 宿学校体系以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历史问题。《加拿 大和解之路》就是AHF为促进加拿大内部和解发布 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一)和解的第一步——道歉 为了解决国家与国民之间的旧伤,或是为了缓 解国际关系,各个国家掀起了一股道歉风。每个国 家都希望道歉能够治愈战争、大、政治留下 的伤害。但是人们更关心的是道歉并不等于承认他 们过去的艰辛历史。为什么道歉?道歉的诚意是否 为人们所接受?多年来,北美土著民根本得不到国 家的许可,无法对他们的历史进行有效的公开辩解。 杨向阳:正视真实的过去开拓新的国度——评《加拿大和解之路》 105 历史学家认为,被征服者一般不允许写自己的历史。 因此,后来成为征服者的白种人较为系统地否定了 土著名族有尊严的历史,白人宣称印第安人没有历 史。该书中很多的信息都是贡献者亲身经历或其家 人亲身经历的事实,然而,从他们的口中讲述出来的 痛苦,不仅仅是为了博取同情,更重要的是获取尊 重,维护国家的和平。该书把对人的尊重提了出来, 让“定居者”们不得不去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所想。 (二)和解的关键——行动 寄宿学校的幸存者们需要的不是热情激昂 却又空洞的口号,要的是承认他们的过去,归还 他们的土地。当这片国土上种族主义、、拘 留隔离成为热议时,土著人心中感到伤痛,他们 的过去没有得到承认。2009年加拿大总理哈珀在 美国匹兹堡的20国峰会上宣称加拿大不存在殖民 主义的历史。这道歉后的言辞更令人悲愤。该 书花费了大量的篇幅介绍到关于寄宿学校政 策、道歉以及国家的和解。借华裔加拿大人Rita的 口,告诉读者移民是如何理解的道歉,从一个新 加拿人的角度告诉读者这个国家的历史。Rita是著 名诗人,2008年获得了多萝西・利弗塞诗歌奖。她 提出土地的和解就是和全国人民的和解。读者可以 通过书中知名学者、诗人和画家的叙述,了解到土著 人和非土著人的期待。这更是对的一次正面提 醒,启示加拿大应该去听取每一位土著人的心 声,了解并尊重他们的文化。 一次公开的道歉并不能抚平深受伤害的土著 人。更重要的是口号后的实际行动。该书不仅从土 著人出发,还从非土著人的角度出发,流露出他们心 中的悲愤和矛盾的心情。加拿大联邦要做到真 正的和解,就应该将土著人和非土著人的过去公开, 亲身地去感受他们的心情,了解他们的需求。 四、《加拿大和解之路》的特色 《加拿大和解之路》一书不同于以往的著作,它 是一部兼史学、文学、美学的书,是一部会说话的书。 从史学的角度来说,这本书尊重历史的真实性,不盲 目取材,所有的材料均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从美 学的角度来说,书中大量穿插绘画、相片等丰富的艺 术形式,使得书本生动形象;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这 部书是一部文学体的集合,将叙述文、散文、自传和 回忆录等杂糅在一起,行散而神不散。这种形式和 内容的丰富各异在某种程度上和加拿大——一个融 合着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国 家,不谋而合。可以说,该书也是加拿大多元文化的 最佳阐述。 每个章节的开始都有着文献贡献者的个人介 绍,这些贡献者大有在研究土著人和非土著人上颇 有声望的人士。章节后均有详细的文献或者网页介 绍,这加深了文章资源的可信度,也使得该书在相关 著作中卓然而立。最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的对话,它 将真实的对话直接写入书中,书中还夹杂着谈话人 或谈话人祖先的照片,这种对话的真实性、谈话人的 多样性倍增说服力。该书阐述了加拿大鲜为人知的 历史,从每件事情发生的源头到事情发生的过程。 让人忍不住想去深度探究这块土地上的人和事。 该书的一个很温和的特点在于书中提出了许多 问题,但是却都没有从正面去回答,而是用事实告诉 读者答案。这种方式引人读后不断的反思,反思所 有的问题和问题本身所反映的本质,一段段被掩埋 的深深的过去在书中悄然浮现。它的精神让人不可 抵抗,尽管书中的形式多样,内容各异,这些集合在 一起却产生了强大的力量。同时这本书的出版是在 面临的巨大的压力下完成的,曾有很多贡献者对于 该书的发表感到惶恐,要去揭露一些掩藏的过去,就 意味着要和某些群体为敌,或者是要面临全国乃至 全世界人民的关注。所以,不得不说,该书的出版凝 聚了巨大的力量。 五、结语 阅读这本书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它所给予 读者的不仅仅是文字和图画,它带给读者的是一段 历史故事、这段故事的经历者的感受以及新加拿大 人对待从未被提起的历史的认知。该书不仅对解决 印第安人寄宿学校遗留的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同时也为加拿大国家的和解贡献了重要力量。加拿 大与土著人的和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对 土著人土地的所有权的认同也是和解的客观要求。 这是土著人与生俱来享有的权利,任何个体和组织 都不能抹杀掉。 书中也有不少来自土著人的谈话和文章,但该 书仍是从非土著人和新加拿大人的角度来谈起的, 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探究非土著和新加拿大人对于 这个国家的历史以及国家的和解所持有的观点。一 本好书可以改变世界。该书就有着这样一股力量, 它不强行把一个思想植入到读者的心中,但却能使 每位读过这本书的读者对它念念不忘,引人深思。 它靠的不是华丽的辞藻、夸张的言辞,而是书中所凝 聚的力量,是所有加拿大人渴望和谐的精神力量。 33/44 1O6 1O9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4卷第1期 J.Changchtm Inst.Tech.(Soc.Sci.Edi.),2013,Vo1.14,No.1 1墅 !Q 鱼 CN 22.1322/C DOI:10.3969/j.issn.1009—8976.2013.01.033 西方修辞学研究历史概况及最新动态 刘静,吉 (中北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太原030051) 摘要:从西方修辞学的视角入手,首先对西方修辞学从古希腊时期到当代修辞研究历史做简要回顾,并对 每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理论进行概括总结;其次对当今修辞研究现状进行分类探讨,结合当今热点修辞话题 进行逐一讨论和例证,以此来阐述西方修辞学的发展趋势。研究的具体内容是西方修辞学发展现状,以及其 在政治演讲中的体现。 关键词:西方修辞学;修辞发展;政治演讲;女性修辞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976(2013)01-0106-04 一、西方修辞学的研究历史 西方最早的修辞研究产生于2 500多年前古希 以说是对柏拉图修辞批评的回应,并且他由此确定 了修辞的三大使用场所:法庭演说(Forensic Orato— 腊时期,当时的修辞术是为演说术服务的。亚里士 多德是此时期的重要学者之一,他对修辞的研究可 收稿日期:2012—08—11 ry),政治演说(Deliberative Oratory),仪典演说(Epi— deietic Oratory)…。任何演说情景都包含演说者、演 说内容和演说受众,其中,演说受众是演说的目的所 在。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典修辞家研究的主体 是演说和论辩,因此,亚里士多德的修辞观也就此展 开 J。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修辞学》中将修辞定 义为“每一事例上发现可行的说服方式的能力”。 作者简介:刘静(1990一),女(汉),山西临汾,硕士 主要研究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和解是 所有加拿大国民的共同目标,所有国民都应意识到 这项任务的艰巨。挫折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把错 得,但相信该书定能为读者带来一份思想盛宴! 参考文献 [1] Ashok Mathur,Johanthan Dewar and Mike DeGagn6.Cu1一 ifvating Canada[M].Canada:2011:9—10. [2]Dick Farneau.印第安人:加拿大第一民族的历史现状 与自治之路[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414—423. [3]李桂山,朱柯冰.加拿大新视野[M].北京:机械工业 出版社,2012:142—143. 误盲目地归结到任何一方都不可取,把国家和解的 责任推给任何一方亦是极不理智的。该书并没有提 出这一点,主要原因是本书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解决 原土著人的问题,这一局限性却恰恰照应了该书的 宗旨。一本好书不在于它的涵盖范围何其广泛,而 在于书中所涵盖的均是精髓。虽鱼和熊掌不能兼 Facing the true history,cultivating a new nation YANG Xiang——yang (Tianjin Unwemity ofTechnology,Tianjin 300191,China) Abstract:The government has issued immigration policies which benefit the immigrants.It supports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o establish organizations to protect the aborigina1.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about how the government reeon ciliates with the aborigina1.It presents the reader some true history of the aboriginal through the people’S nar- ration,and provides some insights on the reconcilia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aborigina1. Key words:aboriginal;reconciliation;immi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