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部编版四年级语⽂下册第11课《⽩桦》教案
11 ⽩桦【教学⽬标】
1.认识“绣、潇”等个⽣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会写“⽩桦、⽑茸茸”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结合⽂中的短语描述⽩桦,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能说出⽩桦给⾃⼰留下的印象,体会诗⼈的情感。4.能积累⼀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交流⾃⼰收集诗歌的体会。【重点难点】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难点:
结合⽂中的短语描述⽩桦,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能说出⽩桦给⾃⼰留下的印象,体会诗⼈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课时教学过程⼀、图⽚导⼊图⽚展⽰⽩桦。
师:你知道这个谜语说的是什么树吗?(谜语:照亮世界,修补碎物,医治病⼈,保持清洁。)课件展⽰关于⽩桦的资料,解说谜语。
⼩结:⽩桦⾼洁、正直,诗⼈叶赛宁专门写下了这⾸《⽩桦》来歌颂它。下⾯就让我们⼀起来学习这⾸诗歌。⼆、学习⽣字词
1.课件出⽰⽣字,学⽣朗读,不会读的字⾃⼰查字典或同桌交流学习。⽣字:桦涂茸绣潇穗朦胧寂霞抹
2.教师范读,学⽣跟读,强调多⾳字“抹”的读⾳。提⽰易错字:“徉”读yáng,不读xiáng。3.学⽣练习⽤⽣字进⾏组词。
4.教师指导学⽣进⾏⽣字书写,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三、初读课⽂整体感知
1.学⽣⾃由朗读课⽂。⾃读要求:读懂字⾳,读通句⼦,遇到难读的句⼦多读⼏遍。2.分⼩组朗读课⽂。思考:你从课⽂当中看到了⼀棵怎样的⽩桦?(美丽、挺拔、⾼洁)3.教师范读,学⽣思考:诗歌从哪些⽅⾯表现了⽩桦的美?第⼀节:⽩桦的洁⽩第⼆节:雪中的⽩桦第三节:⾦晖中的⽩桦第四节:朝霞中的⽩桦第⼆课时
教学过程⼀、复习导⼊
1.出⽰⽣字词,学⽣认读。
2.回顾内容: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棵⾼洁、美丽的⽩桦,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欣赏它的美。⼆、感悟⾼洁
1.学⽣⾃由读第⼀、⼆⼩节,交流感受。
2.理解“涂”“披”,体会诗⼈的拟⼈写法,感受⽩桦对⼀⾝洁⽩的喜爱,体会⽩桦的⾼洁形象。
3.理解“花边”“花穗”“洁⽩的流苏”,想象雪中的⽩桦。(⽐喻。将⽩桦枝叶上松软的积雪⽐作花边,落满积雪的树枝⽐作花穗、流苏。表现了⽩桦雪中的美丽,赞美了⽩桦傲寒挺⽴的形象。)4.感情朗读⼀、⼆⼩节。三、感受美丽1.齐读第三、四⼩节。
2.仿照前⾯的学习⽅法,学⽣⾃主探究:表现了⽩桦在()中的()形象。3.理解“⽟⽴”,体会⽩桦的笔直挺拔。4.体会“⾦晖”“朝霞”的作⽤。(衬托⽩桦的美)5.总结全诗,体会感情。四、交流拓展
1.出⽰诗中短语,交流:⽩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引导积累:诗歌中常常写到⼀些植物,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摘抄你最喜欢的⼀⾸,和同学交流。3.活动交流:交流阅读、收集诗歌的收获、感受,试当“⼩诗⼈”,写诗表达⾃⼰的感受,和同学交流。【课⽂⼩结】
诗歌以⽩桦为中⼼意象,从不同⾓度描写它的美:披满⾝的雪花,亭亭⽟⽴,有朝霞萦绕,在光辉中晶莹闪亮,赞颂了⽩桦的⾼洁。表现了诗⼈对⽩桦的喜爱、赞美、崇敬之情。【板书设计】
⽩桦的整体美:涂银霜披雪花⽩桦的枝叶美:绣花边绽流苏⾦晖中的⽩桦:⽟⽴朝霞中的⽩桦:⼜抹光华【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以谜语及⽩桦的背景资料导⼊,让学⽣初步建⽴了⽩桦的⾼洁印象。教学课⽂时,让学⽣先整体概括诗⼈描写的⾓度,再从⾼洁与美丽两⽅⾯分析⽩桦的形象,在分析中引导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修辞,理解形象,从⽽丰富对⽩桦的印象。最后,总结全诗,再让学⽣说对⽩桦的印象,学⽣就有话可说了。11⽩桦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
叶赛宁的抒情诗《⽩桦》于1914年发表。这⾸诗意象鲜明、节律和谐、感情欢悦、意境明丽,是⼀⾸优美的抒情诗。诗分四节,每节四⾏。
⾸节总写⽩桦的特点。⽤“银霜”和“雪花”写桦树通体洁⽩的形象。⼀个“涂”字准确表现出桦树主⼲上⼀层洁⽩的细⽪;⼀个“披”字把桦树拟⼈化了,表明桦树对⼀⾝洁⽩的喜爱,突出⽩桦的⾼洁。
次节写桦树的枝叶。既然⽩桦披着⼀⾝雪花,那未全脱去的叶上落满了松软的积雪,“⽑茸茸”的,⽩⾊的树梢尖⼉,映衬着紫⾊的树枝,仿佛给桦树镶了⼀道“雪绣的花边⼉”。那⽑茸茸的雪枝像串串绽放的花穗、流苏⼀般好看。这⼀句让我们想起岑参的名句:“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者极尽想象,赞美雪后的桦树它傲寒挺⽴的形象。
三节作者⼜总写⽩桦静中有动的⽓质美。“寂静”⽤“朦胧”来修饰,这是作者⽤感官相通的⼿法,写出⽩桦含蓄⽽⾼洁的精神,“⽟⽴”写出它的挺拔,写出它的⽓质⾼尚,写出它的⾮同凡响。“灿灿的⾦晖”,衬托它的绚丽辉煌。“⽟⽴”和“闪着”两个动词突出静静挺⽴的⽩桦不失⼀种特别的动态美。
最后⼀节,诗⼈把⽩桦置于朝霞的映照之下,“徜徉”⽤拟⼈的⼿法准确⽽细腻地描摹了朝霞⽣成的过程,“姗姗来迟”突出朝霞的的形态之美,更加衬托出⽩桦的秀美,朝霞渲染下的⽩桦⼤有“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之意。
总之,这⾸诗前两节重在描摹⽩桦的外在形象,后两节重在表现⽩桦的内在⽓质。为了突出⽩桦的形象⽓质,作者从多⽅⾯、多⾓度或正⾯刻画,或侧⾯烘托,⼒求塑造的形象鲜明、⽣动。
诗歌采⽤四⾏⼀节的形式,各节偶句押韵,全诗押通韵,读来⾳韵回环和谐,如⼀⾸欢快的⼩夜曲。加之作者在字⾥⾏间充溢着对⽩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所以使这种欢快之情增加了⼏分深沉。
⽩桦是俄罗斯的国树,它⽣性耐寒,⼜通体银⽩,⽓质⾼雅,所以诗⼈对⽩桦的礼赞其中更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对祖国的炽烈情怀!当我们读到“在我的窗前,有⼀棵⽩桦”的时候,我们能完全理解诗⼈与⽩桦那种朝⼣相伴、难舍难分的亲密关系!【作者介绍】
谢尔盖·亚历⼭德罗维奇·叶赛宁,苏联俄罗斯诗⼈。出⽣于梁赞省⼀个农民家庭。1916年初第⼀本诗集《扫墓⽇》出版。《变容节》《乐⼟》《约旦河的鸽⼦》《天上的⿎⼿》等著名诗作,以抒情的⽅式,抒发个⼈对⾰命的感受。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中⼼⼈物,写出《四旬祭》《⼀个流氓的⾃由》。参与发表意象派《宣⾔》,后来⼜写了《⽣活与艺术》。批判意象派,表明了他向现实⽣活的回归。1924年出版了轰动⽂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展⽰了诗⼈抑郁消沉的⼼灵。1924⾄1925年诗⼈的创作进⼊⾼峰期,写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长诗《安娜·斯涅⾦娜》(1925)、诗集《苏维埃俄罗斯》(1925)等。【与⽂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夜
河⽔悄悄流⼊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夜来临,四下⼀⽚静,只听得溪⽔轻轻地歌唱。明⽉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切披上银装。⼤河银星万点,⼩溪银波微漾。浸⽔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光芒。夜来临,四下⼀⽚寂静,⼤⾃然沉浸在梦乡。明⽉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切披上银装。
(此诗已被选⼊《外国名诗三百⾸》(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并已选⼊⼈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语⽂课本中)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巩固⼀、看拼⾳写词语。
jì jìnɡ()的乡村⾥, zhāo xiá()的映照下,⼀群群年轻的农妇⾃发集中在农家的⼩院⾥xiù huā()。⼆、同⾳字填空。
rónɡ⽑()光()()易()化xiù ( )花⽣()()着优()
三、给下⾯句⼦中的“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抹:①涂②揩、擦③除去④轻微的痕迹
⼀抹.()余晖涂抹.()抹.拭()抹.煞()四、指出下列句⼦所⽤修辞⼿法。1.串串花穗齐绽,洁⽩的流苏如画。()2.⽩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阅读能⼒⼤提升五、重点⽚段品析⽑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洁⽩的流苏如画。在朦胧的寂静中,⽟⽴着这棵⽩桦,在灿灿的⾦晖⾥闪着晶亮的雪花。1.根据诗歌⽚段填空。
()的枝头()流苏()寂静()⾦晖2.你眼前仿佛出现了⼀幅什么画⾯?3.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4.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六、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夜》
作者:[]叶赛宁河⽔悄悄流⼊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夜来临,四下⼀⽚静,只听得溪⽔轻轻地歌唱。明⽉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切披上银装。⼤河银星万点,⼩溪银波微漾。浸⽔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光芒。夜来临,四下⼀⽚寂静,⼤⾃然沉浸在梦乡。明⽉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切披上银装。
1.你认为这⾸诗传达出诗⼈怎样的⼼境?
2.“只听得溪⽔轻轻地歌唱”⼀句中“轻轻地”去掉好不好?请说明理由。3.这⾸诗主要运⽤拟⼈化⼿法,请你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4.读了这⾸诗,你还能联想到哪些诗或诗句?
5.请你选择⼀个⽉明星稀或⽉⿊风⾼的晚上,去感受⼀下夜的魅⼒,写⼀篇抒情短⽂或⼏⾏⼩诗。思维创新⼤拓展
七、你知道哪些有关植物的诗歌,摘抄⼀⾸,和同学交流。参:⼀、寂静朝霞绣花⼆、⽑茸茸光荣容易融化绣花⽣锈嗅着优秀三、④①②③四、1.⽐喻 2.拟⼈
五、1.(⽑茸茸)的枝头(洁⽩的)流苏(朦胧的)寂静(灿灿的)⾦晖
2.仿佛看到了⽩桦树满⾝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的流苏,在朝霞⾥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丰姿绰约。3.诗中的⽩桦树,既具⾊彩的变化,⼜富动态的美感。⽩桦那么⾼洁、挺拔,它是⾼尚⼈格的象征。4.这⾸诗流露出了诗⼈对家乡和⼤⾃然的热爱之情。六、1.恬静、欣喜。
2.不好。因为“夜来临,四下⼀⽚静”,静得连溪⽔也不好意思⼤声流淌,只能“轻轻地”,突出了夜的静谧,如果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3.把夜莺、秧鸡、溪⽔、明⽉、⼤⾃然等当作⼈来写,赋予它们以⼈的动作、情感,给⼈以亲切⾃然的感觉,更能⽣动形象地表现出夜的诗情画意,使这⾸诗更富有感染⼒。4.⽰例:郭沫若的《静夜》
5.⽰例:《那个窗⼝》还是那样的夜晚/夜深云⿊⽆⽉亮/只有⼀个明亮的窗⼝//风⼉,轻轻地吹/似乎在低语:睡吧睡吧/星⼉,静静地眨/仿佛在呢喃:寂寞寂寞//关不住的灯光/调⽪地打破了星的孤独/⼀路上⾼呼:苦读苦读/不安分的⾳乐/幽默地参与了风的纠吵/满院⾥宣传:拼吧拼吧//如⽔的灯光/透过那窗⼝/⼀览⽆余/似雾的⾳乐/穿过那窗⼝/⼀泻千⾥/⽽那主⼈公/影过那窗⼝/犹如⼀尊雕像/——维纳斯思想者/哦那个窗⼝七、窗边的树弗罗斯特
我窗边的树呵,窗边的树,夜幕降临时我把窗关闭;但永远不要拉上窗帘吧,以免将你我隔离。
你是地上崛起的朦胧梦影,你像浮云⼀样飘忽不定,你轻巧的叶⾆⾼声宣讲的⼀切,并⾮⼀切都情理⾄深。但树呵,我曾见狂风将你摇撼。假如你窥见我在这屋中睡眠,你会看到我也曾猛烈地被激荡,⼏乎被暴风席卷。那天命运出于它的⼉戏,
把我们两个联系在⼀起:你受的是外界⽓候的影响,⽽我是内⼼风⾬的荡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