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线与角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线与角教案

来源:爱玩科技网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线与角教案

单元主题

第二单元线与角

单元目标

(须体现“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2、 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垂线;通过探索活动,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 通过学具的操作活动,理解平角、周角,能区别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与画指定度数的角。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较抽象的平面图形的概念。直线、线段、射线与平行线、垂线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在感受方面也是比较薄弱的。对此,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学生操作活动,目的是增强学生感受的力度,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同时,也便于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概念。所以,在教学中,需要精心设计学生的操作活动,每一个活动都能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在实际情境中,提高数学应用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1、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永字母正确读出直线、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2、认识平行线,体会平行线的特征,会画平行线。3、

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1、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2、在一些斜线中寻找平行关系,在立体图形中寻找平行线。

学困生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措施

直线、线段、射线与平行线、垂线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在感受方面也是比较薄弱的。对此,安排了大量的学生操作活动,目的是增强学生感受的力度,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同时,也便于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概念。

教学方法

1.动手操作,充分感受

课时的划分第一节 线的认识 1课时第二节 平移与平行 1课时第三节 相交与垂直 2课时第四节 旋转与角 3课时第五节 角的度量 2课时第六节 画角 1课时(机动 1课时)

第一课

课时进度

2课时

课型特点

新授课

教学目标(须体现“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永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实际观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永字母正确读出直线、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教学(具)准备 直尺,三种不同颜色的线,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学 生

活 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 计

意 图 (一)导入: (二)探索新知 (三)小结 (四)课堂作业设计 学生观察

学生认真观察 学生比较特征 学生读。 出示一幅画面,师生谈话:这幅图的名字是“欢乐的世纪坛”。大家仔细看,你能从中找到我们学习的线段和射线吗? 学生说完后,抽象出不同的射线和线段。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线。板书:线的认识 1、出示“看一看”的三幅画。 第一幅图:笔直的铁轨一眼望不到边,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什么线?引出两条直线。 第二幅图:马路上的白线条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的四条边是什么线?引出四条线段。 第三幅图:各种城市里的灯光,灯所发出的光线又是一种什么线,和前两种线一样吗?抽象出一些射线。 2、比较三种线的特征 (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拿出三张纸分别对折,请学生观察折痕。 提问:这三条折痕是直的吗?(都是直的) 拿出一张纸,在折痕中间画a.b两点,再连接ab两点。告诉学生,这是一条线段。 拿出第二张纸,同前一张一样,画出线段ab。然后问学生:如果沿着这条线段的a.b两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直线) 拿出第三张纸,还是先画好线段ab。然后问学生,如果只沿b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射线) (2)比较三种线的特征。 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线段、直线和射线是什么样的? 2、 三种线的读法。 直线和线段都有两种读法,而射线只有一种读法,它的读法是从端点读起。 3、画直线。 (1)过一点,画直线。 体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2)过两点。画直线。 学生尝试,感悟到过两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 质疑:过三点。可以画几条直线? 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知识。 1、教材第15页“试一试”第一题。 2、教材第15页“试一试”第二题。 3、教材第15页“试一试”第三题。 通过学生观察进入新课。 通过学生的思考,比较记住特征。 作业设计 思维训练 数一数有几条线段。 板书设计 单

元教学反思

第二课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新授课

教学目标(须体现“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2、能用三角板和支持画平行线,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画平行线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感受教学的价值,进一步参透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平行线,体会平行线的特征,会画平行线。2、在一些斜线中寻找平行关系,在立体图形中寻找平行线。

教学(具)准备

小棒,长方形纸,方格纸,正方体,三角尺与直尺。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学 生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 计意 图

(一)导入(二)探究新知(三)课堂作业设计(五)课堂小结举例。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内交流。学生动手画。谈话:同学们见过的汽车行驶的痕迹是什么样的?对,车轮的印是互相平行的。就像这幅图里的一样。出示延缓16页“看一看”左图。请学生举例:你还能想到生活中哪些是互相平行的吗?出示第16页“看一看”右图。边指图边说明: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行的。1、移一移。(1)请学生用小棒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动前后小棒的位置关系。 学生准备2根小棒放在一条线段上(先重叠放在一起),然后平移其中一根小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