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网络购物中的法律问题

浅析网络购物中的法律问题

来源:爱玩科技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网络购物中的法律问题

作者:明芳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06期

【摘要】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其本身也存在着诸如欺诈消费者、侵犯知识产权、维权困难、垄断等各种问题。文章旨在对网络购物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相关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网络购物;法律问题;欺诈;维权

网络的高速发展,给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带来了极大的动力,网络购物以其便捷性、省时省力以及物美价廉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据艾瑞咨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到7.0万亿元,同比增长46.4%。预计未来3-5年内,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仍将维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平均增速超过35%,2015年达到26.5万亿元。可见,网络购物正在彻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已成为扩大消费和拉动内需的重要手段,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法律问题,这些问题正阻碍着网络购物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一、网络购物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一)信用问题

网络上的信用其实和现实生活中信任的本源都是相同的,但由于虚拟环境的特殊性,使原有的信任机制在网络购物的环境中并不再适用,需要加以改变。首先,在网络的环境中,交易完成后仍会产生垃圾邮件,资金丢失等问题,这不但会损害网购者的利益也会使其降低对网购的信任。其次,买方在购物时通常要衡量两个方面的信任度,即交易对象的信任度和交易媒介的信任度。而购物网站对其中各具体网店采取的信任度评价方式,通常只是随着交易额的不断扩大而不断增加信用度,这种只增不减的方式显然不能正确的表现各网店信誉度的变化,从而会对消费者产生误导。这种信用评价方法的另一个问题则在于引起网店经营者以各种不正当的手段使其信誉度在不存在真实交易的情况下不断升高,这构成了对消费者的知情权的损害。(二)商品质量问题引起的纠纷

网络购物中最让消费者们担心的问题之一,无疑就是商品的质量,毕竟网店那玲琅满目的各种商品对普通的网购者来说是看得见却摸不着的,于是各种图片便成为消费者们借以判断商品质量的唯一标准。但图片上的商品由于经过修片等处理,使其与所售商品难以避免的存在一些差距,于是消费者在选购的时候很难保证所选即所需。一方面,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店主对图片的修饰使消费者产生了误解,便构成了因欺诈或是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合同便是可以撤销的,但图片与真实物品的差异要到达怎样的程度才能达到欺诈的标准却是很难衡量的;另一方面,网店的店主通常在图片下都会加以诸如“因光线问题色差难以避免,若介意请勿购买”等类似的标注,若认定这些标注构成格式条款中的免责条款,那么在买方与卖方就商品质量产生争议的时候,这个标注就应被视为无效的;但如果不被认定为免责条款,则其必然会成为消费者维权道路上的障碍。(三)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网络购物的环境下涉及的知识产权主要应包括商标、版权等项内容。在网络购物中,最常见的侵犯知识产权的方式就是商标侵权,各种名牌的高仿品可谓是充斥网购网站中。有些商标侵权行为和欺诈行为结合在一起,这些声称是“正品”的仿冒品不但侵犯了“正品”的商标权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而另一种方式则向消费者说明是“高仿品”,但这种行为无疑也构成了对商标权的侵犯。网上侵犯版权的行为也在网络销售中经常出现。网络购物环境下的侵犯版权通常是指未经作者许可就将传统的版权作品进行数字化后进行销售或者直接在网络中兜售盗版书籍及各种音像制品,这些行为无疑对版权所有人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四)垄断的问题 在精准化的营销手段大行其道的当下,各大网站的宣传手段和传播渠道难免相似,而各大网络购物网站的商品大致相似,价格也差异不大,消费者们很难区分记忆各网站。淘宝、京东、当当、卓越、麦包包等在相关领域的领先表明,在网民的心中,这些“老牌”商家已经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印象”,网络购物便难以拒绝垄断的出现。去年淘宝决定将“淘宝商城”中网店的技术服务费标准提升5倍至10倍不等,同时收取一定额度的保证金,这一度引起了各卖家对淘宝“垄断”行为的声讨。淘宝商城这种利用其在B2C网络购物的相关市场中的支配地位,大幅度提高服务相关价格,已经涉嫌违反反垄断法有关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禁止性规定,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费用的增涨最终必将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二、网络购物法律问题解决的相关建议

网络购物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必然会对其进一步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要摆脱这种困境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第一,消费者自身应该提高自己的权益保护意识。在购物时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尽量保存与商家的沟通和交易记录;选择网店时要多方面的考虑商家的信誉,尽可能索要、单据,这些行为都会对发生纠纷时的维权起到重要作用。第二,要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管,规范其市场准入制度。在这一方面,应该结合对现实企业的相关要求,从设立条件、登记管理等方面对其加以,以完善网络购物的信用机制。第三,要完善各种相关的法律制度,从经营主体到损害赔偿都应该有相关的规定,要注重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垄断的规制,增强网络的透明度,减少消费者维权的难度。三、结语

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正经历着快速发展的阶段,它在使我们享受购物便利的同时,由于其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也使我们面临着权益被侵害的危险。但可喜的是各方都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重要性,当前各大网购平台正采取措施积极保障消费者权益,以淘宝为例,已开展“正品保障”、“七天无理由退货”等活动,为提高商品质量提供保障,而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常晓村在接受媒体访谈时也表示,商务部将积极争取把《网络零售管理条例》列入2012年的立法计划,使网络购物纳入法制化轨道,《网络零售管理条例》将针对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市场准人、市场退出、市场机制完善、各方权责等作出具体规定,我们应该相信在各方的不断努力之下,一定能够为网络购物的发展营造出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仙锋.网络欺诈与信任机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者,200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叶葵.加快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必要性研究—以淘宝商城事件为例[J].商业经济,201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