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沈从文小说语言的地域特征
作者:刘莹莹
来源:《广西教育·C版》2012年第01期
【摘要】富有湘西生活的韵味、充盈苗族乡土的风情、饱含民族文化的眷恋,构成了沈从文小说语言的最基本要素,从而使他的小说呈现出浓郁和丰厚的民族地域特色。         【关键词】沈从文 小说 语言 地域特征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2012)01C-0090-0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是一位作品语言风格独树一帜、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家。在他的许多小说作品中,构筑了一个充盈着浓郁湘西风情的世界,让读者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沈从文对家乡的那份挚爱与真诚,并得到了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感悟。他在小说中以朴实、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湘西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张扬了在民族地区生活的人们的魅力,让读者领略了湘西独特的风采,也体现了他的艺术思想。
回顾沈从文的创作历程,他著有短篇小说二百多篇,中长篇小说十多部,其中以湘西题材的作品最富有吸引力,他的小说的语言特色也主要体现在这一类作品中。这些作品浸透着作者浓厚的湘西情结,以湘西独特的方言土语和谚语歌谣,再加上湘西特有的景致和风土人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安宁淳朴的湘西世界,而这些要素则共同构造了沈从文小说浓郁的地域特色。         一、沈从文小说中的地域内涵
地域,是一个区域性概念,也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沈从文成长的中国乡村社会,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以户为单位的处于自然经济状态的农村社会。由于长时期处于联系紧密的生存环境下,许多地方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物质和文化形态,维持着浓烈的地方文化色彩,这也就形成了地域。沈从文小说的语言正是带着地域文化的鲜明烙印。
沈从文的故乡凤凰县处于湘西的崇山峻岭间,北面流淌着一条清澈见底的沱江。河流的两岸一边是苍翠高山,另一边是蜿蜒的河街,沿河有久负盛名的吊脚楼,城中的街道大多是由青红二色石板铺成。沈从文生长的小城环境充满着诗情画意,令人神往,湘西世界的恬静、纯朴,以及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醇厚的民风民俗在沈从文的心灵中早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也孕育了沈从文小说中对湘西美的淋漓尽致的描述,为他用富有湘西地方特色的纯朴、简洁、清新的语言去展现故乡的美提供了不竭的源泉。而这种语言必然带有浓厚的湘西地方特色,这也成为了沈从文小说语言的最大特色。         二、乡味浓郁的湘西语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沈从文小说中反映湘西特色的语言文字俯拾皆是,既有富有地方色彩的方言、俗语、谚语,也有湘西乡味十足的景致和风俗人情,等等。从文学语言的显著性来看,作者要使作品体现出地方特色,应该刻意有选择地采用一些能引起读者意会和共鸣的方言土语,并时时在作品中穿插体现。富有湘西地方特色是沈从文小说最显著的特征,这些作品带有湘西人民特有的纯朴的语言气质,刻画出带有民族风情、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例如,湘西人有一些特有的称呼方式,如把青年男子称为“小牯牛”,称文化人为“风雅人”,把“生气”说成“发气”,等等。沈从文在小说中大量使用了这些充满湘西韵味的地方土语,而这些语言文字在沈从文的小说中一脉相承,让读者在深读作品的过程中对其小说自成体系的语言印象深刻,小说语言的地域特征彰显无遗。         (一)人物语言
本文的人物语言独指小说中人物的对话、独白等。人物语言写得生动与否,关系着人物形象刻画的成败,而人物正是小说作品的灵魂。沈从文小说中人物的语言,来源于他自小生长在故乡的经历,植根于湘西的生活土壤之中,浓郁的地方色彩跃然纸上。小说人物的语言,大多都是纯朴明快、鲜活传神,融合了湘西的方言土语,还穿插有俏皮、能令人回味无穷的民歌民谣。例如,《长河》里老水手和天天关于捉鹌鹑的对话,《贵生》中毛伏与贵生的龃龉口角,《萧萧》中乡下人谈论城里女学生的段子,《柏子》里水手与相好妓女的相互埋怨、互相嗔怪,《边城》里傩送向女孩示爱所唱的山歌,等等。在这些人物对白里,处处是湘西人质朴、活泼、随便、大胆甚至有些粗野的乡音,能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湘西人生活的原生态、原质感,并渐生真实、亲切之感。这些具有地方方言特色的语言,经过作者提炼并完美融入人物的对话或对唱后,回荡着湘西特有的乡味,加深了小说的地域特征和内涵。
除了在人物对白上体现地域特征,沈从文还把湘西的语言特色进一步深化,让同在一部作品中一个地方的人的语言各具特色,做到了语言的个性化。而个性化则是塑造人物灵魂的核心,尤其是在以人物对话推动情节的小说中,人物说什么话、说话的语气、用词的轻重缓急等,都体现了该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以及其思想观点和性格特征,沈从文在小说中用人物的本色语言来符合他们各自的身份,切合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例如,《丈夫》中写老七的男人对水保谈起在偶然中找到失去很久的镰刀的事:“是的,得到了它那是好的。因为我总以为这东西是老七掉到溪里,不好意思说明。我知道她不骗我了,我明白了。我知道她受了冤屈,因为我说过:‘找不到么?那我就要打人!’我并不曾动过手,可是生气势也真吓人。她哭了半夜!”这段老七的男人说的话,无处不流露出既高兴又愧疚的心情,也表露和坦白了自责的情绪,用语和语气都短促和直白,这也恰恰符合“没有文化的厚道的乡下男人”说话的特征。         (二)湘西的歌谣和俗语的运用
沈从文在小说中运用了许多湘西的歌谣、谚语和俗语,而这些本身就带有明显的湘西口语性和音乐性的语言的适当插入,给予了小说别样的情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湘西那充满民族风情的地域。例如,《边城》中翠翠听唱的那首巫师十二月里为人还愿迎神的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你大仙,你大神,睁眼看看我们这里的人,他们既诚实,又年轻,又身无疾病,他们大人会喝酒,会做事,会睡觉……他们牯牛肯耕田,山羊肯生仔,鸡鸭肯孵卵,他们女人会养儿子,会唱歌,会找她心中喜欢的情人。”这些令人会心一笑的语言,直白而简朴,就算不是太了解湘西风情的读者也会很容易领会其中的意思,从而与小说中的人物取得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