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管窥幼儿争执问题

管窥幼儿争执问题

来源:爱玩科技网
圜盈团 ;量 管窥幼儿争执问题 张一楠 (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摘要】幼儿间的争执是幼儿人际冲突的一个重要形式,可以使幼儿社会性得到跨越式发展。从引起 幼儿争执的具体原因出发,可以把幼儿争执大致分为求同型、误会型和侵犯型等。各类型幼儿争执的深 层原因有其共性特点,应采取科学的解决途径,使幼儿真正获得成长。 【关键词】幼儿争执人际交往 【中图分类号】G61 7 【文献标识码】A f文章编号】1 009-5549(201 1)07—01 38一O2 “人要在社会上生活,就需要与他人建立人际关 系。”…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人际关系网络主要是由亲子 关系、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相互交错、层叠联结而成的。既 然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无法避免 矛盾、冲突。幼儿间的争执正是幼儿人际冲突的一个主要形 式,经常表现为幼儿间的争吵、打架、争抢玩具等。 美国学者道(n.C.Dawe)在对25个月至60个月的4O名幼 儿进行争执事件观察记录中,发现58tJ,时之内共出现200例 争执事件,平均每小时发生3.4起。 可见,幼儿发生争执 的频率很高。幼儿发生争执会使幼儿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情 感体验,幼儿通常也会以哭泣、告状等手段来减轻自己的负 性情绪情感体验。但幼儿的这种宣泄方式却给教养者带来了 附加工作量,加之教养者对幼儿争执问题的忽视,导致不能 正确对待和解决幼儿的争执问题。因此,幼儿争执问题应该 受到应有的重视。 一调: “我先看到玩具的。”并都通过强硬手段希望对方能因 此认同玩具归属自己的观点。 (二)误会型争执 误会型争执,顾名思义,指由于双方的误会而引起的争 执。例如,云云摸摸小白的头,表示亲密,而小白却误认为 、云云在欺负自己。 (三)侵犯型争执 侵犯型争执指由于一方侵犯另一方利益而引起的争执。 它需要两个主体:一是主动侵犯者,一是自卫反击者。例 如,无理取闹地向其他幼儿进行挑衅。 现实中的幼儿争执也许是这三类争执的交叉,这就需要 我们对其具体分析。对幼儿争执类型的定性分析是为深入分 析幼儿争执内在原因的前提,也有助于教养者依据不同类型 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三、幼儿争执产生的原因 (一)与儿童文化有关 儿童精神文化的平等性是儿童发生争执的社会性动 因。“儿童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追求自由、平等和非功利精 神”。n 幼儿同伴交往是对称的平等主体间的互动。因此, 幼儿作为的个体,有追求思想、行为自由的天性,不愿 受外界的干扰或影响。 、幼儿争执行为的发展价值 重视和探讨幼儿争执问题的起点,是认识幼儿争执对幼 儿发展的价值意义,特别是幼儿争执这一人际互动对幼儿个 体社会化发展的价值:幼儿争执是幼儿社会化发展飞跃的契 机。 首先,幼儿争执有助于儿童自我意识的正确发展。在争 执中幼儿体验到自己作为不同于他人的个体的存在,体验 到不同个体认识事物水平、角度的差异,使其更客观地认识自 己,全面地了解自己。其次,幼儿争执促进幼儿行为规范的学 (二)与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有关 幼儿期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时期,此时期幼儿特点是: 自我中心、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限、过多关注行为的结 果。具体包括下列两种情况: 1.强迫别人认同或服从自己。多数情况下,幼儿不会 轻易顺从他人,这就引起了“求同型争执”和“侵犯型争 执”。 2.不理解同伴的互动符号。幼儿的某些行为原本是为了 寻求玩伴,表示亲密,但常常会被误解,这就引起了“误会 型争执”。 习和亲社会品德行为形成。在解决争执的过程中,幼儿学到了 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品质,特别是其自律道德的健康发 展。第三,幼儿争执是幼儿学习社会交往能力的好时机。皮亚 杰曾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 社会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脱离自我中心的前 提。”“同伴交往是平等合作的横向关系。” 进入同伴世 界,在与同伴平等的交流与冲突中,幼儿可以积累集体生活 经验,掌握社会性规律,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养成合群性、 纪律性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形成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 理解他人的思维方式。 (三)与儿童气质倾向有关 外向儿童,活泼自信,爱表现,常常主动与同伴发生互 动,也易与同伴发生争执,经常引起“求同型争执”和“误 会型争执”。有攻击性倾向的儿童,爱挑衅,经常引起“侵 二、幼儿争执的分类 争执的分类有很多种方式。对于任何事物,不同人站在 不同角度可看到不同的风景。笔者从引起争执的具体原因出 发,把幼儿争执主要划分为:求同型、误会型和侵犯型。 (一)求同型争执 求同型争执,指由于双方各自希望对方能认同自己的观 点或行为而引起的争执。例如,幼儿之间争抢玩具,双方强 责任编辑:张丽 犯型争执”。 (四)与独生子女现象有关 独生子女大多被保护,被娇宠惯了,养成了以自我为 中心和爱发号施令的习惯。这样容易产生“求同型争执” 和“侵犯型争执”。同时独生子女自我保护意识重,易产生 (转137页) 基金项目:2009年洛阳师范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幼儿绘画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研究 。 张一楠(1983一),女,河南安阳人,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教。研究方向:幼儿园课程。 黜固爨嘬 I总第3墨 盈豳14期—■■■誓i一 四、完善经济适用房的对策 (一)要合理界定购买者收入线 各级作为经济适用房的实施主体, 要对购买 者收入线进行合理界定。在确定购房者收入线时,的相 关部门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城市居民的年平均收入、房 屋基础价格等。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购买对象的标准线,并 定期公布和修改标准线,确保购买者收入线符合居民的实际 情况,保证经济适用房能够真正为需要的人所用。 (二)要合理确定经济适用房的价格 为使经济适用房的价格确定更加合理,可以建立起经济 适用房价格审定制度和成本约束机制。一是为增加定价的透 明性,应实行价格公开制度,将经济适用房的价格控制 在中低收入者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二是要整顿秩序、清理经 济适用房建筑、交易市场,一方面要把性质不同的房屋进行 归类,对其市场进行整顿,逐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的秩序。另 方面,各主管部门应该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把已建好的 经济适用房按其大小进行销售,以保证经济适用房项目建设 一2.加强社会监督。可以借助报刊、电视等媒体对经 济适用房的购买者进行公示,以使审批结果透明化。另一方 面,要公开申购人的资格,以便于接受媒体和民众的监 督。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经济适用房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我 国经济适用房目前存在价格偏高、供给不足、监管缺失的问 题。针对这些问题,分别从、开发商和购房者三方面进 行原因分析,提出了发挥主导作用,合理定价,加强监 管等建议,希望能为经济适用房的完善起到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1 [1】莫方正.我国经济适用住房性质及保障对象的重新定 位【D】.北京:北京大学法学院,2008. 【z]xF卫.关于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反思与对策【J】.建筑学 报,2001(8). 【5】刘胜群,谢珊珊,肖祥颇.浅析中国经济适用房存 在的问题【J】.现代商业,zoo ̄(z1). [4】汪霄童.我国经济适用住房的制度分析[D】.上海: 复旦大学,2009. 的真实性、有效性。 (三)完善监督过程的相关对策 1.加强内部监督。首先要在机构内部建立合理 的监督体系。一方面,内部上下级之间要形成互相监督 的机制,以加强内部监督。且可通过引入问责机制来确保执 行机构的责任切实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要成立专门的 监督机构监督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和销售,以确保经济适用房 能真正为中低收入家庭所用。 (上接138页) “误会型争执”。 【5】陈华,刘国栋.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 施【J】.地方财政研究,2007(9). 【6】黄羽.论我国经济适用房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厦门: 厦门大学,2.007. 【7】邹荣华,孙抒音.完善中国经济适用房制度的构想[J】. 热点透视,2008(12). (五)与家长教养态度和方式有关 据调查显示:经常对孩子冷漠、随意的家长,带出的孩 子往往有较强的敌意和攻击性。这样的孩子常常会与同伴产 生“侵犯型争执”。有些家长对幼儿自我保护的教育方式不 正确,例如,“谁若打你,你就叉他的眼睛。”家长这种做 法,看似在保护孩子,结果只会使孩子变得心狠手辣。家长 不经意刻在孩子心灵上的痕迹,会在孩子日后风吹雨打中变 得越来越触目惊心。 (六)与教养者自身处事、处世方式有关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十分强调观察学习。实践也证明, 孩子会把有修养的教养者的处事、处世艺术潜移默化地吸收 进来。 幼儿争执是普遍现象,但幼儿发生争执,并不是坏事, 关键是教养者如何看待幼儿的争执,以及如何引导幼儿正确 解决争执。 四、幼儿争执解决的基本途径 幼儿间争执的直接原因往往是具体的、利害冲突并不严 重的,并且幼儿的记忆会随注意的转移而减弱。因此,处理 幼儿争执的一般途径是让其自己解决。对待日常的小争执, 特别是“求同型争执”和“误会型争执”,教养者可以采取 冷处理的方式。幼儿在自己解决争执的过程中,探索出人际 交往的规律,积累了解决争执的经验,可以为今后的人际交 往奠定基础。 另一种途径是:仲裁人调停。对于突发性和有受伤事 故的争执,主要是“侵犯型争执”,就要采取智慧手段和方 法,进行仲裁。在解决幼儿争执中,一定要传递给孩子一个 理念:行为首要性,即先做什么是最重要的。例如,在发生 受伤事故的争执中,注意培养孩子的急救意识。同时,教养 者要注意纠正幼儿的侵犯性行为和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在幼儿争执中,教养者以第三人的身份出现,或是旁 观者,或是仲裁者。这种特殊身份要求教养者要不断提高自 身素质。首先,对每个幼儿要公平、公正,不能对某个儿童 抱有偏见或功利性色彩。其次,必须提高对幼儿行为的领悟 能力,准确定位幼儿争执类型,以进行下一步解决途径的选 择。最后,教养者要提高自我反省和反省社会的能力。对社 会现实敏锐洞察,并反思当今教育,以便对幼儿教育内容做 出恰当的补充。 幼儿争执是同伴互动的一部分,是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契 机。作为教养者的成人,应理性对待幼儿争执行为,懂得处 理争执的艺术,这样才能使幼儿的社会性收获真正的成长。 【参考文献l 【1】【5】丁慧韵.谈谈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学前教育研 究,1 995年,第5期. [2l(美)道(H.C.Dawe).学前儿童争执事迹200例分析.儿童 发展,19;54年,第5期. 【4】裘指挥.理解儿童文化.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 雹 衄彝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