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一练(有答案)
一、形近字组词。
惑( ) 效( ) 胸( ) 训( ) 顾( ) 或( ) 胶( ) 脑( ) 驯( ) 顿( ) 感( ) 郊( ) 匈( ) 圳( ) 预( ) 二、根据拼音写词语。
1.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yán sù( )的问题,周恩来qīng xī( )而坚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周恩来在回答中体现的抱负和xiōng huái( )让魏校长连声zàn tàn( )。
2.刚进家门,面对妈妈突如其来的一顿xùn chì( ),他感到疑惑不解。 三、写近义词。
严肃——( ) 沉郁——( ) 热闹——( ) 抱负——( ) 赞叹——( ) 惩处——( ) 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若有( )( ) 为之( )( ) ( )( )忘怀 ( )( )不解 热闹( )( ) ( )( )右盼 1、小刚上课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总是 。 2、对于小明早上莫名其妙的行为,我 。 五、根据意思填写合适的词语。
1、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 )(引起事故;)的洋人,反而训斥她。 2、正当周恩来和同学( )(向左右两边看)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
六、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答案。
1.“谁知中国刑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这个女人。”的意思是( )。 A.谁也不知道中国刑警为什么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这个女人。 B.谁也想不到的是中国刑警不去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这个女人。 2.“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改为陈述句是( )。 A.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都敢怎么样。 B.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都不敢怎么样。 3.有志者当效周生的意思是( )。
A.有志气的人要效仿周恩来先生。 B.周恩来先生应当做一个有志气的人。 4.“中华不振”的意思是( )。
A.中国人面对外国的侵略熟视无睹,只是敢怒不敢言。 B.中国人们很久都没有遇到过令人振奋人心的消息了。
七、请用简要的话概括下面文段的主要内容。(每题20字以内)
(一)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八、选词填空
1.在沈阳租界,周恩来看见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人,扬长而去。中国的警官不但不敢扣留凶手,反而____(A.训骂 B.斥责 C.训斥)死者的家属____(A.阻碍 B.妨碍 C.妨害)交通。
2.受到群众_____(A.责问 B.质问 C.询问)之后,警官说:“这是治外法权,有什么办法!”
3.这是多么______(A.宽广 B.宽阔 C.广阔)的心胸啊! 九、结合课文内容,读句子,完成练习。
1.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告诉他,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绕着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二岁的周恩来当然不能完全明白伯父的话,但是“中华不振”四个字和伯父沉郁的表情却让他难以忘怀。 听到伯父“中华不振”的感叹,看到伯父沉郁的表情,周恩来可能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此时”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恩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课内阅读
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思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选文主要写了少年周恩来目睹了______________的事。因为这件事,他真正体会到了“________”这个词语的含义,立下了“_______________”的远大志向。 2.说一说你对文中“中华不振”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以下两个句子,可以体会到①句的语气更加强烈,更能体现出围观中国人的( ) ①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②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A.敢怒不敢言 B.欺软怕硬 C.不明事理
4.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呢?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课外阅读
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之后被伊利诺伊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 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袒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
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他数学研究 真正的黄金时期开始了。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的研究、实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1.短文主要讲了华罗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情。 2.华罗庚为什么写信告诉留美的中国学生“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 ) A.美国虽然繁华,但住久了就会不习惯。 B.他认为留学生们应当回国报效祖国。 C.美国不是可以久留的地方。 D.自己的家乡比美国更繁华。
3.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数学是属于世界的,但是数学家对自己的祖国有深厚的感情。 B.数学的发展是由许许多多不同国度的数学家一起推动的。
C.数学是为全世界服务的,没有国界,但是数学家只能为自己的国家服务。 4.华罗庚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周恩来在少年时期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的诗作也表现了这一思想。例如: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请查阅资料,借助相关注释读懂这首诗,再寻找周恩来的其他诗词,选择一首写在下面。
参:
一、疑惑 或者 感动 效仿 胶水 郊外 胸怀 大脑 匈奴 教训 驯马 深圳 照顾 停顿 预备 二、1、严肃 清晰 胸怀 赞叹 2、训斥
三、写近义词。
严肃——严厉 沉郁——郁闷 热闹——喧闹 抱负——志向 赞叹——称赞 惩处——惩罚
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所思 一振 难以 疑惑 非凡 左顾 1、左顾右盼 2、疑惑不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课文中的成语的掌握和理解运用情况。 五、根据意思填写合适的词语。 1、肇事 2、左顾右盼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课文中词语的理解情况。 六、1.B 2.B 3.A 4.A
七、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大不相同,热闹非凡。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结合语段的内容进行辨析,首先明确文段中故事的主人公和背景,然后进行描写即可。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 (一)本段文字中主人公是周恩来,主要的事件是回答老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本段文字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主要的事情是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大不相同,热闹非凡。 八、1.C,B 2.B 3.A
九、1.怕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示例:当时的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国土上饱受外国人的欺凌 2.示例:如何才能振兴中华呢?我能做些什么呢? 3.在被外国人占领的地方亲眼看到一个中国女人受到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的时候 祖国和人民正处于苦难和屈辱之中 十、1、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到欺凌却无处说理 中华不振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中国人在面对外国人侵略时,熟视无睹,敢怒不敢言。 3、A
4、为了快乐成长而读书。入夜了,月光撒向大地,我静静地坐在台灯旁,看着《中外名人名著》,感觉特别好。看完后,许地山的《落花生》让我明白: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冯骥才的《花的勇气》使我明白,在成长的道路上,阴风
冷雨并不可怕,要以无所畏惧的勇气去面对一切艰难险阻.....
十一、1.放弃了美国优裕的生活条件,毅然回到祖国,报效祖国 2.B 3.A 4.示例:华罗庚具有淡泊名利、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十二、示例 春日偶成 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 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