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十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十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来源:爱玩科技网


2013-2014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十二中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化

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3分)(2014春•永安市校级月考)钚是一种毒性很强的元素,射性的核素,下列关于 A.质量数是239 质子数是145 C.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核外电子数239 D. 中子数是94 是钚的一种具有放

2.(3分)(2014•镇江学业考试)石英(SiO2)系列光纤,具有低耗、宽带的特点,已广泛应

用于有线电视和通信系统,SiO2属于( ) A.酸 B. 碱 C. 盐 D. 氧化物 3.(3分)(2012秋•宿州期中)陶瓷、玻璃、水泥等产品的主要成分都是( ) A.硅酸盐 B. 二氧化硅 C. 硫酸盐 D. 碱性氧化物 4.(3分)(2010•海南学业考试)2008年10月,海南省保亭县罗葵洞发现大型钼矿,储量达25.4万吨.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钼元素相关资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钼元素的元素符号为Mo 钼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2 B. 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4 C. D.钼元素原子核内有53个中子 5.(3分)(2014春•永安市校级月考)有关铝的用途和性质说法不正确是( ) A.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铝发生钝化,可在常温下用铝制容器贮藏贮运浓硫酸 形成铝合金后克服了金属铝的强度较低和耐磨性较差的不足 B. 铝制容器不能用来盛装酸性溶液,但可以盛装强碱性溶液 C. D.铝在高温下能还原锰、铁、铬等金属氧化物得到金属 6.(3分)(2006春•许昌期末)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一定是活泼的金属 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 B. 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C. D.1molY单质跟足量水反应时,有1mol电子发生转移 7.(3分)(2014春•永安市校级月考)下列有关物质颜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铝与铜单质均为银白色 B. 铁粉为银白色 Cu2O与CuO的颜色不同 C.D. 硫酸铜粉末为蓝色 8.(3分)(2014秋•新野县校级期中)常温下,下列不发生反应的一组物质是( ) ①硅与NaOH溶液 ②硅与盐酸 ③硅与氢氟酸

④二氧化硅与碳酸钠 ⑤二氧化硅与NaOH溶液 ⑥二氧化硅与浓. ①②④ ③④⑥ ②⑤⑥ ②④⑥ A.B. C. D. 9.(3分)(2014春•邵武市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溶于水显酸性 光导纤维传导光的能力非常强,利用光缆通讯,能同时传送大量信息 B. 因为高温时二氧化硅与碳酸钠反应放出CO2,所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C. D.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任何酸 10.(3分)(2014秋•新野县校级期中)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石英与烧碱溶液共热:SiO2+2OHSiO3+H2O 在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Al3++4 OH═[Al (OH)4] B.﹣﹣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2OH+CO2═CO32+H2O C.﹣ 在D. 氢氟酸中加入石英:SiO2+4H++4F═SiF4↑+2 H2O 11.(3分)(2010春•南海区校级期中)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2+ A.B. OH、Na+、Mg2+、HCO3 H、K、HCO3、Ca ﹣﹣﹣﹣ Na+、H+、Cl、NO3 C.D.N a+、SiO32、H+、Cl 12.(3分)(2014春•永安市校级月考)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虽有不少优点,但质脆,经不起热冲击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虽然克服了传统无机材料的缺点,但强度比较差 B. 高温结构材料具有耐高温、不怕氧化、耐酸碱腐蚀、硬度大、耐磨损、密度小等优点 C. D.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特性之一是具有电学特性 13.(3分)(2012•四川校级学业考试)下列元素不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是( ) Al Cl Fe S A.B. C. D. ﹣﹣

14.(3分)(2013春•长泰县校级期中)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R元素位于周期表的( ) A.ⅠA族 B. ⅡA族 C. IVA族 D. ⅤA族 15.(3分)(2014春•永安市校级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23 A.B. O2、O3互为同位素 H、H、H互为同素异形体 C.D.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16.(3分)(2012•辽宁校级学业考试)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关于

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7 B. 最外层电子数为2 核外电子数为7 C.D. 核外有3个电子层 17.(3分)(2013春•长泰县校级期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核电荷数:Al<Na B. 离子半径:O2>Na+ 原子序数:Na>Cl C.D. 原子半径:Cl>Na 18.(3分)(2007秋•芜湖期末)现有硫酸钠、石灰石、二氧化硅三种白色固体,若用一种试剂将它们区别开来,该试剂是( ) A.纯水 B. 盐酸 C. 银溶液 D. 碳酸钠溶液 19.(3分)(2012秋•盐津县期末)质量相同的两份铝分别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氢气体积比为( ) A.1:2 B. 1:3 C. 3:2 D. 1:1 20.(3分)(2014春•永安市校级月考)如表各组物质中,不满足如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 X Y Z 选项 A Al(OH)3 Al2O3 AlCl3 B CuO Cu(OH)2 CuSO4 C Na[Al(OH)4] Al(OH)3 Al2O3 D Si SiO2 H2SiO3 A A.

B B. C C. D D.

二、填空简答题(共4题21~24) 21.(10分)(2014春•永安市校级月考)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①~⑧中元素,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回答:

(1)在这些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3)⑥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第 族;

(4)② (填“有”、“无”)最高正化合价,最低化合价是 ; (5)③与⑤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6)写出⑤的单质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2.(10分)(2014春•永安市校级月考)X、Y、Z、W为短周期的四种元素,其最高正价依次为+1、+3、+5、+7,核电荷数按照Z、X、Y、W的顺序增大.已知Z的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为2,W、X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为8.

(1)元素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2)X、Y、Z、W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

(3)请写出W的单质与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元素X与元素Y相比,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请举一例实验事实证明这一结论: .

23.(10分)(2008•福建校级学业考试)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12O3,还有少量的Fe2O3,SiO2等杂质)提取氧化铝作冶炼铝的原料,提取的操作过程如下:

(1)Ⅰ和Ⅱ步骤中分离溶液和沉淀的操作是; ;

(2)沉淀M中除含有泥沙外,一定还含有 ,固体N是 ;

(3)滤液X中,含铝元素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它属于 (填“酸”、“碱”或“盐”)类物质; (4)实验室里常往AlCl3溶液中加入 (填“氨水”或“NaOH溶液”)来制取Al(OH)3. 24.(10分)(2014春•永安市校级月考)ⅰ请解释生活事实;ⅱ用所提供的试剂和方法除去各粉末状混合物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将所选的答案的编号填在表中相应的空格内(如果不需要外加试剂,则对应答案栏空着).

(1)装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为何不用玻璃塞,而用胶塞: ;

(2)可供选择的试剂:A.盐酸,B.氢氧化钠溶液,C.水,D.二氧化碳,E.氧气. 可选用的操作:①加热,②水洗,③过滤,④结晶,⑤高温灼烧. 固体混合物 所选试剂 所选操作 (1) CaCO3(SiO2) (2) SiO2(CaCO3) (3) NaCl(SiO2) (4) Mg(Al)

2013-2014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十二中高一(下)第一

次月考化学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3分)(2014春•永安市校级月考)钚是一种毒性很强的元素,射性的核素,下列关于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是钚的一种具有放

A.质量数是239 B. 核外电子数239 质子数是145 C.D. 中子数是94 考点: 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 专题: 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分析: 的表示质子数为94,质量数为239的Pu的一种核素,依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来解答; 解答: 解:的质子数为94,质量数为239,中子数为239﹣94=145,核外电子数=质子数=94,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符号的含义以及各微离数目之间的关系来解答,难度不大. 2.(3分)(2014•镇江学业考试)石英(SiO2)系列光纤,具有低耗、宽带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有线电视和通信系统,SiO2属于( ) A.酸 B. 碱 C. 盐 D. 氧化物 考点: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根据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二氧化硅是由硅原子和氧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氧化物,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氧化物、酸、碱、盐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3分)(2012秋•宿州期中)陶瓷、玻璃、水泥等产品的主要成分都是( ) A.硅酸盐 B. 二氧化硅 C. 硫酸盐 D. 碱性氧化物 考点: 无机非金属材料.

专题: 碳族元素. 分析: 根据陶瓷、玻璃、水泥的主要成分判断,它们都是硅酸盐产品. 解答: 解:陶瓷、玻璃、水泥都是硅酸盐产品,主要成分是硅酸钙.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无机非金属材料,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的主要成分是解题的关键. 4.(3分)(2010•海南学业考试)2008年10月,海南省保亭县罗葵洞发现大型钼矿,储量达25.4万吨.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钼元素相关资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钼元素的元素符号为Mo 钼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2 B. 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4 C. D.钼元素原子核内有53个中子 考点: 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专题: 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分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元素符号为Mo,原子序数为42,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95.94,因质量数未知,不能确定中子数,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由图可知,钼元素的元素符号为Mo,故A正确; B.由图中信息可知,原子序数为42,即质子数也为42,故B正确; C.由图中信息可知,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4,故C正确; D.因原子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质量数未知,不能计算中子数,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信息,为高频考点,把握信息中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及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原子中的数量关系及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差别,题目难度不大. 5.(3分)(2014春•永安市校级月考)有关铝的用途和性质说法不正确是( ) A.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铝发生钝化,可在常温下用铝制容器贮藏贮运浓硫酸 形成铝合金后克服了金属铝的强度较低和耐磨性较差的不足 B. 铝制容器不能用来盛装酸性溶液,但可以盛装强碱性溶液 C. D.铝在高温下能还原锰、铁、铬等金属氧化物得到金属 考点: 铝的化学性质. 专题: 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 A.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铝发生钝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 B.合金的硬度比其各成分的大; C.Al与酸及强碱均反应; D.铝热反应利用Al的还原性.

解答: 解:A.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铝发生钝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则在常温下用铝制容器贮藏贮运浓硫酸,故A正确; B.合金的硬度比其各成分的大,所以形成铝合金后克服了金属铝的强度较低和耐磨性较差的不足,故B正确; C.Al与酸及强碱均反应,则铝制容器不能用来盛装酸性溶液、强碱性溶液,故C错误; D.铝热反应利用Al的还原性,则铝在高温下能还原锰、铁、铬等金属氧化物得到金属,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铝的化学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钝化、铝热反应及Al与酸碱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注意钝化原理及铝热反应原理,题目难度不大. 6.(3分)(2006春•许昌期末)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一定是活泼的金属 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 B. 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C. D.1molY单质跟足量水反应时,有1mol电子发生转移 考点: 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三种元素在短周期中的不同周期,则X一定位于第一周期,且在周期表的右侧,则一定为He,根据其它两种元素的相对位置可知Y为F元素,Z为S元素,根据元素所在位置结合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比较单质、含氧酸的性质. 解答: 解:三种元素在短周期中的不同周期,则X一定位于第一周期,且在周期表的右侧,则一定为He,根据其它两种元素的相对位置可知Y为F元素,Z为S元素, A、X为He,Y为F,Z为S,三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 B、Y为F元素,无正价,没有对应的含氧酸,故B错误; C、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H2SO4,为强酸,故C正确; D、Y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2+2H2O=4HF+O2,F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则1molF2单质跟足量水反应时,有2mol电子发生转移,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的位置、性质的相互关系及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和相似性. 7.(3分)(2014春•永安市校级月考)下列有关物质颜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铝与铜单质均为银白色 B. 铁粉为银白色 Cu2O与CuO的颜色不同 C.D. 硫酸铜粉末为蓝色 考点: 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专题: 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 A、铜为红色金属; B、铁粉为黑色; C、氧化铜为黑色氧化物,氧化亚铜为红色氧化物; D、硫酸铜为白色粉末; 解答: 解:A、铝为银白色金属,铜为红色金属,故A错误; B、铁粉对光的散射表现为铁粉是黑色,故B错误; C、氧化铜为黑色氧化物,氧化亚铜为红色氧化物,Cu2O与CuO的颜色不同,故C正确; D、硫酸铜粉末白色,硫酸铜结晶水合物为蓝色,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物理性质,要熟记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物理性质,题目较简单. 8.(3分)(2014秋•新野县校级期中)常温下,下列不发生反应的一组物质是( ) ①硅与NaOH溶液 ②硅与盐酸 ③硅与氢氟酸

④二氧化硅与碳酸钠 ⑤二氧化硅与NaOH溶液 ⑥二氧化硅与浓. ①②④ ③④⑥ ②⑤⑥ ②④⑥ A.B. C. D. 考点: 硅和二氧化硅. 专题: 碳族元素. 分析: 硅、二氧化硅在常温下能和强碱溶液、氟气、HF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①Si+2NaOH+H2O=Na2SiO3+2H2↑,所以能反应,故错误; ②硅与盐酸不反应,故正确; ③Si+4HF=SiF4+2H2,所以能反应,故错误; ④Na2CO3+SiO2NaSiO3+CO2↑,常温下二者不反应,故正确; ⑤SiO2+2NaOH=Na2SiO3+H2O,常温下二者能反应,故错误; ⑥二氧化硅与浓不反应,故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硅及二氧化硅的性质,硅不活泼,但硅属于亲氧元素,二者都和强酸不反应,但能和HF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9.(3分)(2014春•邵武市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溶于水显酸性 光导纤维传导光的能力非常强,利用光缆通讯,能同时传送大量信息 B. 因为高温时二氧化硅与碳酸钠反应放出CO2,所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C. D.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任何酸 考点: 硅和二氧化硅. 专题: 碳族元素. 分析: A.二氧化硅不溶于水; 󰀀B.利用光缆通讯,能同时传送大量信息;

󰀀C.难挥发性酸制易挥发性酸; 󰀀󰀀D.SiO2可溶于氢氟酸. 解答: 解:A.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故A错误; 󰀀B.光纤传导光的能力非常强,能同时传播大量信息,故B正确; C.高温下固体与气体的反应不能说明硅酸(H2SiO3)的酸性比碳酸强,体现了难挥发性酸制易挥发性酸,故C错误; 󰀀D.SiO2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氢氟酸(HF),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二氧化硅的性质和用途,题目难度不大,注意SiO2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氢氟酸(HF). 10.(3分)(2014秋•新野县校级期中)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石英与烧碱溶液共热:SiO2+2OHSiO3+H2O 在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Al3++4 OH═[Al (OH)4] B.﹣﹣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2OH+CO2═CO32+H2O C.﹣+ D.在氢氟酸中加入石英:SiO2+4H+4F═SiF4↑+2 H2O 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 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 A.二氧化硅为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 B.氢氧化铝不能溶于弱碱氨水中; ﹣﹣C.过量的CO2通入NaOH溶液中发生2NaOH+CO2═Na2CO3+H2O,Na2CO3+CO2+H2O═2NaHCO3,据此分析解答; D.氢氟酸为弱酸,应该写化学式. 解答: 解:A.石英与烧碱溶液共热SiO2+2NaOHNa2SiO3+H2O,硅酸钠为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盐拆成离子,离子反应为SiO2+2OH﹣SiO3+H2O,故A正确; 3++2﹣B.氯化铝溶液通入过量氨水的离子反应为Al+3NH3.H2O=Al(OH)3↓+3NH4,故B错误; C.向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反应生成了碳酸氢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OH=HCO3,故C错误; D.在氢氟酸中加入石英,二氧化硅、水为氧化物写化学式,氢氟酸为弱酸,应该写化学式,四氟化硅为气体写化学式,所以该反应离子反应为:SiO2+4HF═SiF4↑+2H2O,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离子反应中应保留化学式的物质,C中氢氧化钠与过量的CO2产物的判断为该题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11.(3分)(2010春•南海区校级期中)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2+ A.B. OH、Na+、Mg2+、HCO3 H、K、HCO3、Ca ﹣﹣﹣+2﹣+ Na+、H+、Cl、NO3 C.D. Na、SiO3、H、Cl 考点: 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 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 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等,则离子能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因H、HCO3能结合生成水和气体,则不能共存,故A错误; ﹣﹣﹣B、因OH、Mg能结合生成沉淀,OH、HCO3能结合生成碳酸根离子与水,则不能共存,故B错误; C、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则能够大量共存,故C正确; D、因SiO3、H能结合生成沉淀,则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问题,熟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离子之间的反应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12.(3分)(2014春•永安市校级月考)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虽有不少优点,但质脆,经不起热冲击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虽然克服了传统无机材料的缺点,但强度比较差 B. 高温结构材料具有耐高温、不怕氧化、耐酸碱腐蚀、硬度大、耐磨损、密度小等优点 C. D.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特性之一是具有电学特性 考点: 无机非金属材料. 专题: 碳族元素. 分析: A.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质脆,经不起热冲击; B.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能承受高温、强度较高; C.高温结构材料耐高温、不怕氧化、耐酸碱腐蚀、硬度大、耐磨损、密度小; D.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电学特性. 解答: 解:A.质地较脆、经不起热冲击是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缺点,故A正确; B.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不但克服了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缺点,而且同时还具有了如能承受高温、强度较高,具有电学性能等若干优点,故B错误; C.高温结构材料具有耐高温、不怕氧化、耐酸碱腐蚀、硬度大、耐磨损、密度小,故C正确; D.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能承受高温、强度较高,具有电学特性等,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无机非金属材料,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传统和新型材料的优缺点. 13.(3分)(2012•四川校级学业考试)下列元素不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是( ) Al Cl Fe S A.B. C. D.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短周期为一、二、三周期,主族元素的电子层数=周期数,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Al的原子结构中有3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为短周期元素,故A不选; B.Cl的原子结构中有3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为短周期元素,故B不选; ﹣2+﹣﹣2﹣+

C.Fe的原子结构中有4个电子层,位于第四周期,不属于短周期元素,故C选; D.S的原子结构中有3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为短周期元素,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短周期及原子结构中电子层数与周期数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4.(3分)(2013春•长泰县校级期中)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R元素位于周期表的( ) A.ⅠA族 B. ⅡA族 C. IVA族 D. ⅤA族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据此回答. 解答: 解: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则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5,所以是第ⅤA族元素.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有关知识,注意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这一规律的把握,难度中等. 15.(3分)(2014春•永安市校级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23 A.B. O2、O3互为同位素 H、H、H互为同素异形体 C.D.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考点: 同位素及其应用;同素异形体;原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A.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B.相同元素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C.氯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 D.镁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10. 123解答: 解:A.H、H和H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互为同位素,故A错误; B.O2和O3都是由氧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 C.氯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故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 ,D.镁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10,故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以及离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难度不大.

16.(3分)(2012•辽宁校级学业考试)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7 核外电子数为7 C.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分析: ,下列关于

B. 最外层电子数为2 D. 核外有3个电子层 是氯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最外层电子数是7. 解答: 解:A.是氯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故A错误; B.最外层电子数是7,故B错误; C.是氯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故C错误; D.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难度不大,注意知识的积累. 17.(3分)(2013春•长泰县校级期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核电荷数:Al<Na B. 离子半径:O2>Na+ 原子序数:Na>Cl C.D. 原子半径:Cl>Na 考点: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Cl>Al>Na>O,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以此解答. 解答: 解:A.核电荷数Al(13)>Na(11),故A错误; B.O、Na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B正确; C.原子序数Cl(17)>Na(11),故C错误; D.Na、Cl位于相同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周期律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概念的

2﹣+综合理解与运用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18.(3分)(2007秋•芜湖期末)现有硫酸钠、石灰石、二氧化硅三种白色固体,若用一种试剂将它们区别开来,该试剂是( ) A.纯水 B. 盐酸 C. 银溶液 D. 碳酸钠溶液 考点: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硅和二氧化硅. 专题: 物质检验鉴别题. 分析: 三种物质中,石灰石和二氧化硅都不溶于水,但石灰石可与盐酸反应,三种物质可用盐酸鉴别. 解答: 解:A.加入水,石灰石和二氧化硅都不溶于水,不能鉴别,故A错误; B.加入盐酸,硫酸钠溶解,无明显现象,石灰石溶解,生成气体,二氧化硅不反应,溶液中有沉淀,现象不同,可鉴别,故B正确; C.加入银溶液,溶液中都有沉淀,不能鉴别,故C错误; D.加入碳酸钠,与三种物质都不反应,不能鉴别石灰石和二氧化硅,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难度不大. 19.(3分)(2012秋•盐津县期末)质量相同的两份铝分别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氢气体积比为( ) A.1:2 B. 1:3 C. 3:2 D. 1:1 考点: 铝的化学性质. 专题: 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 根据铝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酸、碱足量时,铝完全反应,则铝的质量相等生成的氢气也相等. 解答: 解:由2Al+6HCl=2AlCl3+3H2↑、2Al+2H2O+2NaOH=2NaAlO2+3H2↑可知, 酸、碱均过量,则铝完全反应, 同等质量的铝,物质的量也相等,从方程式中可以看到铝与氢气的比例都是2:3, 因此产生的氢气是相等的,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铝的两性,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方程式学生书写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0.(3分)(2014春•永安市校级月考)如表各组物质中,不满足如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 X Y Z 选项 A Al(OH)3 Al2O3 AlCl3 B CuO Cu(OH)2 CuSO4 C Na[Al(OH)4] Al(OH)3 Al2O3 D Si SiO2 H2SiO3

A B C D A.B. C. D. 考点: 镁、铝的重要化合物;硅和二氧化硅;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专题: 碳族元素;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 A.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2O3,Al2O3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铝; B.Cu0与硫酸反应可以得到CuSO4,CuSO4与氢氧化钠等反应生成Cu(OH)2,Cu(OH)2直接加热得到CuO; C.氧化铝与Na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分解生成氧化铝; D.SiO2与水不反应. 解答: 解:A.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2O3,Al2O3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铝,故A不选; B.Cu0与硫酸反应可以得到CuSO4,CuSO4与氢氧化钠等反应生成Cu(OH)2,Cu(OH)2直接加热得到CuO,故B不选; C.氧化铝与Na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铝,故C不选; D.Si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SiO2,SiO2与水不反应,不能制取H2SiO3,制取H2SiO3应由硅酸盐和酸反应制备,故D选.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之间的转化,侧重物质性质的考查,明确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发生的化学反应为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二氧化硅不溶于水,题目难度不大. 二、填空简答题(共4题21~24) 21.(10分)(2014春•永安市校级月考)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①~⑧中元素,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回答:

(1)在这些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

(3)⑥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三 周期,第 ⅣA 族;

(4)② 无 (填“有”、“无”)最高正化合价,最低化合价是 ﹣1 ;

(5)③与⑤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l(OH)3+OH=AlO2﹣

+2H2O ;

(6)写出⑤的单质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l+2NaOH+2H2O=2NaAlO2+3H2↑ . 考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N、②为F、③为Na、④为Mg、⑤为Al、⑥为Si、⑦为Cl、⑧为Ar. (1)稀有气体Ar最不活泼,Ar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8,有3个电子层,各层电子数为2、9、8;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为铝; (3)由⑥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其位于第三周期ⅣA族; (4)氟元素没有最高正化合价,其最低负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8; (5)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 (6)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氢气. 解答: 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N、②为F、③为Na、④为Mg、⑤为Al、⑥为Si、⑦为Cl、⑧为Ar. (1)稀有气体Ar最不活泼,Ar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8,有3个电子层,各层电子数为﹣

2、9、8,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为铝,故答案为:Al; (3)由⑥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其位于第三周期ⅣA族,故答案为:三、ⅣA; (4)氟元素没有最高正化合价,其最低负化合价=7﹣8=﹣1,故答案为:无;﹣1; (5)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故答案为:Al(OH)3+OH=AlO2+2H2O; (6)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故答案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等,比较基础,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22.(10分)(2014春•永安市校级月考)X、Y、Z、W为短周期的四种元素,其最高正价依次为+1、+3、+5、+7,核电荷数按照Z、X、Y、W的顺序增大.已知Z的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为2,W、X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为8.

(1)元素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第三周期、ⅥⅠA族 .

(2)X、Y、Z、W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Na>Al>Cl>N .(用元素符号)

(3)请写出W的单质与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l2+2NaOH=NaCl+NaClO+H2O .

(4)元素X与元素Y相比,金属性较强的是 Na (用元素符号表示),请举一例实验事实证明这一结论: 钠与水反应比铝要剧烈 . 考点: 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X、Y、Z、W为短周期的四种元素,其最高正价依次为+1、+3、+5、+7,则分别位于第ⅠA族、ⅢA族、ⅤA族、ⅧA族,核电荷数按照Z、X、Y、W的顺序增大.已知Z的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为2,则Z为N元素,W、X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为8,分别为Cl元素、Na元素,则Y为Al元素,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X、Y、Z、W为短周期的四种元素,其最高正价依次为+1、+3、+5、+7,则分别位于第ⅠA族、ⅢA族、ⅤA族、ⅧA族,核电荷数按照Z、X、Y、W的顺序增大.已知Z的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为2,则Z为N元素,W、X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为8,分别为Cl元素、Na元素,则Y为Al元素, (1)W为Cl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7,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ⅥⅠA族, 故答案为:第三周期、ⅥⅠA族; (2)X、Y、Z、W分别为:Na、Al、N、Cl,根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可知:Na>Al>Cl>N,故答案为:Na>Al>Cl>N; (3)W的单质与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故答案为:Cl2+2NaOH=NaCl+NaClO+H2O; (4)Na与Al相比较,金属性较强的为Na,可用过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故答案为:Na;钠与水反应比铝要剧烈.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正确推断元素的种类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注意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 23.(10分)(2008•福建校级学业考试)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12O3,还有少量的Fe2O3,SiO2等杂质)提取氧化铝作冶炼铝的原料,提取的操作过程如下:

(1)Ⅰ和Ⅱ步骤中分离溶液和沉淀的操作是; 过滤 ;

(2)沉淀M中除含有泥沙外,一定还含有 Fe2O3 ,固体N是 Al2O3 ; (3)滤液X中,含铝元素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NaAlO2 ,它属于 盐 (填“酸”、“碱”或“盐”)类物质;

(4)实验室里常往AlCl3溶液中加入 氨水 (填“氨水”或“NaOH溶液”)来制取Al(OH)3. 考点: 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专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铝土矿中含有A12O3、Fe2O3、SiO2等,NaOH和A12O3、SiO2反应生成可溶性盐,Fe2O3不溶于NaOH,所以M的成分主要是Fe2O3,滤液中的成分为Na2SiO3、NaAlO2,向滤液X中通入二氧化碳,并控制一定反应条件,得到Al(OH)3,滤液Y中含有碳酸氢钠、硅酸钠,Al(OH)3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铝,所以N的成分是A12O3, 结合基本操作方法、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解答: 解:铝土矿中含有A12O3、Fe2O3、SiO2等,NaOH和A12O3、SiO2反应生成可溶性盐,Fe2O3不溶于NaOH,所以M的成分主要是Fe2O3,滤液中的成分为Na2SiO3、NaAlO2,向滤液X中通入二氧化碳,并控制一定反应条件,得到Al(OH)3,滤液Y中含有碳酸氢钠、硅酸钠,Al(OH)3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铝,所以N的成分是A12O3, (1)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溶液的方法为过滤,所以)Ⅰ和Ⅱ步骤中分离溶液和沉淀的操作是;过滤,故答案为:过滤; (2)通过以上分析知,M中除了含有泥沙外,还含有Fe2O3,固体N是Al2O3,故答案为:Fe2O3;Al2O3; (3)滤液X中,含铝元素的溶质的化学式为NaAlO2,它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 故答案为:NaAlO2;盐; (4)氢氧化铝属于两性化合物,能溶于强酸和强碱,但不能溶于弱碱,所以用氯化铝溶液和氨水制取氢氧化铝,反应方程式为:AlCl3+3NH3•H2O═Al(OH)3↓+3NH4Cl, 故答案为:氨水. 点评: 本题以铝为载体考查了工艺流程,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根据物质间的反应来分析解答,会从整体上分析问题,并迁移基础知识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24.(10分)(2014春•永安市校级月考)ⅰ请解释生活事实;ⅱ用所提供的试剂和方法除去各粉末状混合物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将所选的答案的编号填在表中相应的空格内(如果不需要外加试剂,则对应答案栏空着). (1)装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为何不用玻璃塞,而用胶塞: 玻璃瓶和玻璃塞被打磨过,SiO2被裸露出来,更易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具有粘和性的Na2SiO3,使瓶塞与玻璃瓶粘和,不易打开 ;

(2)可供选择的试剂:A.盐酸,B.氢氧化钠溶液,C.水,D.二氧化碳,E.氧气. 可选用的操作:①加热,②水洗,③过滤,④结晶,⑤高温灼烧. 固体混合物 所选试剂 所选操作 ③ B (1) CaCO3(SiO2) ③ A (2) SiO2(CaCO3) ③④ C (3) NaCl(SiO2) ③ B (4) Mg(Al) 考点: 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设计. 专题: 碳族元素. 分析: (1)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钠,导致玻璃塞打不开; (2)根据二氧化硅不溶于水,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与盐酸不反应的性质选择除杂方法,铝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除去. 解答: 解:(1)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钠,导致玻璃塞

打不开,实验室保存碱性物质应用胶塞, 故答案为:玻璃瓶和玻璃塞被打磨过,SiO2被裸露出来,更易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具有粘和性的Na2SiO3,使瓶塞与玻璃瓶粘和,不易打开; (2)SiO2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碳酸钙不反应,可用过滤的方法除杂; 碳酸钙可与盐酸反应,而二氧化硅不反应,可加入盐酸,然后用过滤的方法除杂; 二氧化硅不溶于水,可加入后过滤,然后在结晶; 铝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除杂, 故答案为: 固体混合物 所选试剂 所选操作 ③ B (1) CaCO3(SiO2) ③ A (2) SiO2(CaCO3) ③④ C (3) NaCl (SiO2) ③ B (4) Mg (Al)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物质的分离以及药品的储存等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难度不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