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的生物》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会写“蟋蟀、蝈蝈”等字;(重点)
2、了解“我”是怎样一个孩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难点)
预习导学:
1、边读边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我把课文读了( )遍,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用√勾画出来。
自主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读,思考:“我”是怎样一个孩子?
2、找出课文中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体现了“我”怎样的精神?
3、这篇课文给你什么样的启发?
自学提示:先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最后全班交流)
自学反馈:
(“我”的疑惑)针对课文内容还有什么疑问? 写一写。
课堂检测:
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0分)
和谐 蝎子 蜇人 蟋蟀 恐怖
二、 辨字组词。(24分)
痛( )摘( )鸣( )惟( )
桶( )滴( )鸡( )唯( )
涌( )谪( )乌( )维( )
三、 巧辩叫声。(16分)
狗( ) 鸟( ) 蝉( ) 猿( )
虎( ) 龙( ) 马( ) 莺( )
四、 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8分)
1、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 )
2、哪里有死的东西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
3、这种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
4、里面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住的摆来摆去。( )
五、你认为课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2分)
六、这篇课文教育我们应当养成什么样的好习惯?(20分)
学习反思:本课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学情为主线,教师为主导,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起来,勤于思考,乐于发言,整个课堂彰显了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