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来源:爱玩科技网
暮 生灼哗 0 茬 77 l{7佗 教学l{7培 o 园丁沙龙 ■吴彩红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培 养学生思维能力应落实到思维品质的培养上。 一、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基础。它表现 在对化学问题的深入思维,要求学生用扎实的双基、 透彻的概念以及化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去认真分 析和深刻理解题意,灵活、准确地解决具体问题。对 于初中生来说,其化学思维的深刻性往往受到思维 的离散性所影响,从而在化学概念与原理、化学性质 与变化、实验操作与手段的本质理解呈孤立、间断的 状态或停留在机械记忆的水平上,影响了思维能力 的提高。离散性还表现在对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只 满足于形式上的理解,忽视其来龙去脉,或只注重内 涵而忽视其外延,对化学知识理解应用起到不良的 影响。 如:对于“质量守恒定律”学习,不仅要学生知道 “任何一种化学反应,其反应前后的质量总是不会变 的”这一特点,而且还要追根溯源:质量不变的原因 是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而在反应前后原子 没有发生变化,根据道尔顿的原子说,化学反应只是 物质中原子的重新排列,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 不变,又每个原子有固定质量,所以反应前后总质量 不变。 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加深对化 学概念、原理、规律的理解,既注重了知识的内涵又 注重其外延,为今后对化学知识的进一步探究和学 习打下坚实的思维基础,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 思维的深刻性。 二、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思维的重要品质,它表现思维 的条理性和有序性。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处在半幼稚 半成熟时期,造成他们在认识问题过程中存在混乱 现象,即思维的无序性。这种无序性还反映在学生不 o 能正确把握有关化学概念及知识间的因果关系,造 成多步推理的困难。 如:对于“元素”这一概念的学习,“化学元素就 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 的总称”。为什么不能说成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 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老师说过:核电荷数=核外电子 数?!这是因为元素在发生化学变化是只是核外电子 在变化,而原子核并没有发生变化,即质子数没有变 化,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变化。这样既加强了学生 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又增强化学知识的条理性、规律 性和逻辑性。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由无序到有序,由 会到活,由活到用。 三、培养思维的精密性 思维的精密性是思维特殊的品质,化学思维的 精密性(或精确性)表现在从量的角度来理解或研究 化学概念理论、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它是深刻理解化 学知识的需要,也是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但是,初中 教学毕竟是以描述性为主的化学定量研究与化学计 算,必须恰当地建立在所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上,不 能脱离初中化学原理与化学事实去搞偏而怪的空洞 的化学计算。教师在精选题型、题量上要使学生在思 维的精密上得到训练与加强。 为了使思维的精密性得以提高,我们可以运用 不同的知识讨论、分析同一问题,加强知识间的联 系,这种训练由教师给学生输入一个信息,然后,学 生根据这个信息和已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 输出许多新的信息,逐步减少思维的片面性,从而提 高思维的精密性。 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反映了思维的锐敏程度和迅速程 度。敏捷性应以正确性为前提,它是上述几种思维品 质的集中表现。在教学实践中,因思维定势缘故,思 考问题方法总受某种“模式”的束缚,而极大影响了 思维的敏捷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零碎的化学知识联系成 一个整体,使他们学会知识迁移的能力,是克服思维 定势的一个方法。同时,配合增加足够数量的习题, 以及经过一定的解题技能的训练,对于提高思维敏 捷性有着明显的帮助。如我们可以:变化练习,深化 双基;定时练习,训练速度;一题多解,训练思路;多 题一解,掌握规律;设计新腈景,培养迁移能力;一般 题争取一题一得,典型题一题多得(包括知识、思路、 方法等)。 如:“用还原剂(如H,、CO、C等)在一定条件下还 原16g氧化铜,如果完全反应,则理论上可得到单质 铜的质量是多少?”一题解法就有很多: 不论哪种还原剂,只要完全反应,得到的铜单质 质量是相同的。三种情况设cu的质量为xg H2+CuO ̄Cu+H20 80g 64g 16g xg 80/16=64/x=12.8g C+2Cu0—2Cu+C02 80g 64g 16g xg 80/16=64/x=12.8g C0+Cu0一Cu+C02 80g 64g 16g xg 80/16=64/x=12.8g 综上所述,使用上述三种完全反应后制的铜的 质量均为12.8g。这样的题目,最好别用化学方程式 来解答。只要是完全反应,那氧化铜中是铜元素全部 还原为单质铜,只要计算出16g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 量,那就是生成的铜单质的质量16g'64/80=12.8g。 总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思维发展到高级阶段 就会产生灵感,凡是善于引发灵感的教学,才能够培 养出创新型人才,而具有创新性的人才的培养才是 现代教育的真谛。所以我们一定要从每一个概念、每 一个理论、每一个实验、每一条性质等人手,多思考, 多实践,多总结,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才是 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者单位:河南省登封市市直一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