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训练》课程标准
一、教学对象
适用于全院各专业大一新生
二、课程性质
《军事训练》是学院结合学生素质教育工程的实施为所有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集身体素质训练、习惯养成教育、国防教育为一体的实践性必修课。旨在通过延长军训时间、增加训练科目、加大训练强度,使新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吃苦耐劳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教学目标
通过《军事训练》课程教学,以《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大纲》为教学依托,使学生了解我事前沿信息,掌握正确的队列训练和阅兵分列式训练方法,规范学生整理内务的标准;通过理论学习,增强学生对人民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集体行动规范性和组织纪律性,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为他们今后更好的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四、能力要求
要求:了解当前军事前沿信息,掌握队列和体能训练的练习方法,规范内务整理,发挥自身潜能,提高身体素质能力。
1
要求:掌握停止间科目、齐步行进与停止、正步行进与停止、正步与齐步的互换的训练方法与要求;熟练掌握分列式、行进间队形方向变换的规范要求和动作技能。在掌握内务整理标准和统一物品摆放的同时,具备熟练整理内务卫生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要求:通过加强日常管理,提高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严于律己,遵守公德等方面的自律意识,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求: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和各类集体竞赛,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和沟通能力,掌握与同伴沟通的技巧,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与同伴共同分担训练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
五、教学内容
参考学时:90学时
1.队列训练(参考学时:40学时)
(1)停止间科目(参考学时:4学时)
摆臂练习、原地踏步、原地变换方向转。
(2)齐步行进与停止(参考学时:6学时)
齐步走——立定的动作要领、练习方法。
(3)正步行进与停止(参考学时:6学时)
2
齐步走——立定的动作要领、练习方法。
(4)正步与齐步的互换(参考学时:4学时)
行进间将正步走与齐步走进行有节奏的互换。
(5)分列式(参考学时:10学时)
队伍行进间的规范要求、各队伍间的距离、方队人数。
(6)行进间队形方向变换(参考学时:10学时)
行进间队形方向变换口令和动作要领。
2.舍务管理(参考学时:25学时)
宿舍物品统一摆放、整理内务卫生、学习宿舍管理相关规定。
(参考学时:10学时)
将学生随机进行分组,开展有针对性的拓展训练和对抗竞赛。
(参考学时:15学时)
国防教育讲座、参观国防教育基地、参观各种装备展示。
3
六、教学要求
1.学院学生处和承训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制定军事训练方案,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安排详细的训练计划。
训练过程中要坚持“理论够用即可,突出实际训练”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一切行动听指挥为训练根本目的。
七、考核方式
1.考核要求
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的形式
(1)本课程以学生出勤情况、参加训练完成情况、军训态度、遵守纪律情况、参加各项活动及理论学习情况、内务考试作为考核成绩的依据。
(2)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情况申请缓训,考核不合格者需跟随下一年级进行补训。
(3)学生不得以任何原因逃避训练。
2.考核组织
以班级辅导员为主,与承训教官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学生成绩评定。
八、教学评价
4
承训教官的承训水平能力进行评价,以各军训地点学生会操表演情况作为评价承训训练质量的主要指标。
辅导员和相关负责人员对训练内容和考核情况进行评价和完善。
九、教学组织
1.加强军训的组织领导。新生入营前各系(院、部)要成立军训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分工,指导好本系(院、部)的军训动员、实地训练、汇报阅兵式等大型活动。各系(院、部)按1:100的比例派出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和落实各项军政训练任务。
2.参训学生实行军事化管理。军训期间,参训人员按建制序列编组,实施军事化的组织管理,受训学生的训练、作息制度、宿舍内务卫生等都要执行条例的要求,军训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统一服装,努力提高军训成效。
3.各军训地点成立学生自治委员会,选拔表现突出的学生和各班负责人组成军训学生自治委员会,协助营长、连长做好军训安全、管理工作和宣传工作。便于学院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更好的营造军训氛围。
4.为保证训练质量,真正达到军训的预期效果,保证学生军训期间文明自律的自觉性,同时争取学生家长对学院素质教育改革的支持,新生在入校时需由本人和家长共同签定军训承诺书,如不能按承诺书达到要求或违反承诺书中纪律要求,按自动退学处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