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03-讲义:6.6 静定结构温度变化时的位移计算

03-讲义:6.6 静定结构温度变化时的位移计算

来源:爱玩科技网
第六节 静定结构温度变化时的位移计算

对于静定结构,杆件周围温度发生改变时,并不引起结构产生内力,但由于材料随着温度变化而发生膨胀或收缩,这会引起截面的应变,即温度应变,从而使结构产生位移和变形。

首先推导静定结构在温度变化影响下位移的计算公式。如图6-35(a)所示某刚架,设杆件的外侧温度上升t1(℃),内侧温度上升t2(℃),求由于温度改变引起K截面竖向位移Kt。根据单位荷载法求位移的思路,虚设的单位荷载状态如图6-35(b)所示。

在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6-12)中,若仅考虑温度变化引起的位移,式(6-12)可表示为:

ktMtdsFStdsFNtds (6-28a)

式中,t、t、t分别为实际位移状态中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微段ds的弯曲曲率、平均剪切应变和轴向应变,这可以根据微段上温度改变情况来确定。

图6-35 静定结构由温度变化引起的位移计算

(a)实际位移状态(b)单位荷载状态(c) 温度引起ds微段变形

从实际位移状态中取微段ds分析,如图6-35(c)所示,假设温度变化沿杆截面厚度方向为线性分布。此时,杆件轴线处温度变化t0及上下边缘温度改变的差值t分别为:

t0h1t2h2t1, tt2-t1 (6-28b) h式中,h是杆件截面厚度,h1和h2分别是杆轴至截面上、下边缘的距离。如果杆件的截面是对称截面,则h1h2h/2,t0(t2t1)/2。

对微段ds,温度变化引起的轴向变形和弯曲变形分别为:

duttdst0ds (6-28c)

105

dttds式中,为材料的线膨胀系数。

t2dst1dsht2t1htdsh (6-28d)

对于杆件结构,温度变化并不引起剪切变形,即:

dttds0 (6-28e)

将式(6-28c)至(6-28e)代入式(6-28a),可得静定结构由温度变化引起位移的计算公式:

位荷载作用下弯矩图M的面积,分别记为:

hh式(6-29a)中,积分FNds表示单位荷载作用下轴力图FN的面积,积分Mds表示单

AFNFNds,AMMds

因此,式(6-29a)也可表示为:

ktktMtdsFNt0dstMdstF0Nds (6-29a)

thAMt0AF (6-29b)

N式(6-29)中,轴力FN以拉伸为正,t0以升高为正。弯矩M和温差t引起的弯曲为同一方向时(即当M和t使杆件同侧产生拉伸变形时),其乘积取正值,反之取负值。

对于梁和刚架结构,在计算由温度变化引起的位移时,一般不能略去轴向变形的影响,即按式(6-29)计算。

对于桁架结构,由于虚力状态下各杆只有轴力FN,因此由温度变化引起的位移计算公式为:

kt式中,l为杆长。

对于组合结构,计算温度变化引起位移时,应将梁式杆和链杆分开考虑,即:

FNt0dsFNt0l (6-30)

tktMdsFNt0dsFNt0l (6-31)

h梁式杆梁式杆链杆当桁架的杆件长度因制造而存在误差(杆件制作长度与设计长度不符),由此引起的位移计算与温度变化时相类似。设各杆长度误差为l,则位移计算公式为

klFN.l (6-32)

式(6-32)中,l以伸长为正,轴力FN以拉力为正。

综上所述,可以总结静定结构由温度变化引起位移的计算步骤如下: (1) 沿拟求位移方向虚设相应的单位荷载F1(广义荷载);

(2) 根据平衡条件求出静定结构在单位荷载F1作用下结构中相应内力; (3) 计算各杆轴线处温度变化值t0,以及截面边缘温度改变差值t;

(4) 代入相应公式(6-29)至(6-31)进行计算。在应用这些公式计算位移时,一定要注意各项正负

号的确定。

【例6-11】计算图6-36(a)所示刚架中C点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水平位移CH。已知温度膨胀系数

1105/℃,各杆截面为工字钢,截面高度h=0.18m。

【解】在C点沿水平方向施加单位荷载F1,并作其M图(图6-36b)和FN图(图6-36(c))。

106

对AD杆:

t0对DB杆:

t1t210205℃,tt2t120(10)30 ℃ 22t0对DC杆:

t1t2102015℃,tt2t1201010 ℃ 22t0t1t210100℃,tt2t110(10)20℃ 22

图6-36 例6-11图

(a)刚架及温度变化 (b)M图 (c)FN图

由式(6-29a)或式(6-29b)可得:

CHthMdst0FNdsthAMt0AF

Na111(303310662033)a513h222225a 15ah12.65mm() 这里, 对AD柱和DB横梁,M和t引起的弯曲方向相同,因此乘积为正;对CD柱,M和t引起的弯曲方向相反,因此乘积为负。另外,AD柱在单位荷载作用下受到拉力,FNds为正号,t0也取正号。

计算结果为正,说明C点位移方向与所设F1方向相同,是向右的。

【例6-12】如图6-37(a)所示桁架结构,六根下弦杆件在制造时比设计长度均缩短了1.5cm,求桁架在拼装后跨中C点的竖向位移CV。

【解】在C点沿竖向施加单位荷载F1,如图6-37(b)所示。由单位荷载引起的各杆轴力可由结点法或截面法求得。这里只需计算虚力状态中有制造误差的下弦杆件的轴力,在图6-37(b)中分别标在杆旁。

由式(6-32)可计算得:

107

13CVFN.l1.541.527.5cm()

22由于下弦各杆的制造误差均为缩短,单位荷载作用下下弦各杆均为受拉,两者方向相反,故计算位移结果为负,表示C点的竖向位移方向向上,即C点向上的起拱度为7.5cm。

图6-37 例6-12图 (a)桁架计算简图 (b)虚力状态

1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