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2年华师大版《尺规作图》公开课教案

2022年华师大版《尺规作图》公开课教案

来源:爱玩科技网


第1课时 尺规作图〔1〕

【根本目标】

1.掌握五种根本作图的方法.

2.会用五种根本作图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作图问题. 【教学重点】 五种根本作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作图语言的表达.

一、自学教材,领悟新知

自学教材P85~88,体会前三种根本作图的方法.学生自学教材,交流归纳作一条线等于线段,作一个角等于角,作角的角平分线的方法.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教师演示作图过程. 1.作一条线段等于线段.

:线段AB.求作:线段A′B′,使A′B′=AB. 作法:〔1〕作射线A′C′;

〔2〕以点A′为圆心,以AB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A′C′于点B′,A′B′就是所求作的线段.

2.作一个角等于角.

如图,∠AOB和射线O′B′,用尺规作图法作∠A′O′B′=∠AOB.

①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C,交OB于D; ②以O′为圆心,以OC长为半径作弧,交O′B于C′;

③以C′为圆心,CD长为半径作弧交前弧于A′; ④以O′为顶点作射线O′A′,那么∠A′O′B′为所求.

:∠AOB,求作∠AOB的平分线.作法:①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M,交OB于N.②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

1MN的长为半径画弧,2两弧在∠AOB的内部交于点C.③画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

【教师活动】同排两个同学互相交流尺规作图本卷须知,并实际动手操作. 【学生活动】组织积极讨论,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尺规作图本卷须知:①尺规作图只能使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②几何作图必须保存作图痕迹.

三、随堂练习,稳固新知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局部,教师及时点评. 四、典例精析,拓展新知

例 如图,∠AOB,〔1〕求作∠EDF,使∠EDF=∠AOB;〔2〕求作∠EDF的角平分线DG.

【教学说明】通过本例旨在根本作图在几何作图题中的运用,注意先画草图,找出作图顺序再操作.

五、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完成教材P91第1~3题. 六、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何收获?有何困惑?与同伴交流,在学生交流发言根底上教师归纳总结.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局部.

这节课内容较多,前三个根本作图较简单,主要是学生自学后操作,教

师演示的目的是标准作图语言,搞清其中的几何道理.后两个作图实际上用到了转化思想,较为复杂,要让学生搞明白作图的原理,是掌握作图步骤的关键.

运用根本作图方法解作图题时,应让学生先分析作图顺序后,再完成.对于作图语言应逐步标准.

本章复习

【知识与技能】

对本章的内容进行回忆和总结,熟练掌握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等有关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

釆用讨论法、练习法、尝试指导法,反思有理数的概念和有理数的运算,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训练和增强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使学生学会如何归纳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教学重点】

回忆本章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运算.

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回忆本章知识点,展示本章知识框图,使学生系统了解本章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时,边回忆边建立知识框图.

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

1.理解根本概念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对于正数与负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例如-a不一定是负数,因为字母a代表任何一个有理数,当a是0时,-a是0,当a是负数时,-a是正数;引入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为有理数,除π和与π有关的数外,其他的数都是有理数.

〔2〕数轴能形象地表示数,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所以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故而可以用数轴来比拟数的大小.

〔3〕求相反数的方法:直接在数字前加负号;如果是式子,先把整个式子括起来,再在括号前加负号;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点分别位于原

点的两旁,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0的相反数是0.

〔4〕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如果a>0,那么|a|=a;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如果a<0,那么|a|=-a;0的绝对值是0,如果a=0,那么|a|=0.

2.有理数的运算的说明:

〔1〕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关建是熟练掌握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那么、运算律及运算顺序.比拟复杂的混合运算,一般可先根据题中的加减运算,把算式分成几段,计算时,先从每段的乘方开始,按顺序运算,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同时要注意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2〕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一是要注意运算顺序,先算高一级的运算,再算低一级的运算;二是要注意观察,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以提高运算速度及运算能力.

3.关于本章的数学方法:

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数学中一种常用思想方法,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常常与数轴、绝对值的知识融合于一体,画出数轴、观察数轴,从中进行体验,有助于解决问题.

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

例1一只蜗牛从数轴上的原点出发,先向右移动2个单位,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这时蜗牛与数轴上的田螺相距1.5个单位,求田螺表示的数.

【分析】先画出数轴,如以下图:

蜗牛从原点O出发第一次向右移动2个单位,此时蜗牛表示的数为2,第二次向左移动5个单位,这时蜗牛表示的数为-3,又由于田螺与蜗牛相距1.5个单位,根据距离的概念和绝对值的知识,田螺在数轴上位置在点P或P1,即表示的数是-4.5或-1.5.

例2假设数a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以下图,请化简|a+1|和|a-1|.

【分析】对于绝对值的化简,分析出a+1,a-1的正负是解题的关键.结合数轴很容易得出结论.

观察数轴可知a的对应点在原点右侧,所以a为正数.所以a+1为正数,即|a+1|=a+1.因为a的对应点在0和1之间,所以a为小于1的正数.所以a-1<0.

解:因为a>0,所以a+1>0. 所以|a+1|=a+1.

因为0<a<1,所以a-1<0. 所以|a-1|=-〔a-1〕=1-a. 例3计算:

【分析】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一定要准确地把握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中的符号问题,恰当地运用运算律简化计算.

例4下表是七年级〔1〕班第一组学生的体重.以体重50kg为标准〔超出局部为正,缺乏局部为负〕:

求:〔1〕这组同学中,哪个同学的身体最重?哪个同学的身体最轻? 〔2〕这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多少?

【分析】〔1〕求哪个同学的身体最重,即求哪个同学的体重超出50kg的最

多;〔2〕超出50kg局部的平均值与50kg的和即为这组同学的平均体重.

解:〔1〕因为-6<-4<1<3<5<7

所以小天同学的身体最重,小丽同学的身体最轻. 〔2〕这组同学的平均体重为:

50+[〔-6〕+(-4)+1+3+5+7]÷6=50+6÷6=51(kg)

【分析】一般情况下,分数计算是先通分.此题通分计算将很繁琐,但我们观察到各个分数分母的后一个因数比前一个大1,且后一个分数的分母含有前一个分数分母的因数,每一个分母中因数之差等于分子,故可利用如下一个关系式:

再把每一项拆成两项之差,然后再计算,这种方法叫做裂项法.

【教学说明】这一环节是本节课重点所在,这5个例题层次递进,对本章重要知识点进行有效复习和稳固,强化学生对本章重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四、复习训练,稳固提高

1.在数轴上的点A、B位置如以下图,那么线段AB的长度为〔 〕

113.〔1〕的绝对值是_______,绝对值是的是_______,绝对值等于它本

22身的数是_______.

〔2〕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有_______个;绝对值不大于3的整数有_______个,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粮库3天内进出库的吨数如下:〔“+〞表示进库,“-〞表示出库〕+26、-32、-15、+34、-38、-20.

〔1〕经过这3天,库里的粮食是增多还是减少了.

〔2〕经过这3天,仓库管理员结算发现库里还存480吨粮,那么3天前库里存粮多少吨?

〔3〕如果进出的装卸费都是每吨5元,那么这3天要付多少装卸费? 5.一个正方体木块粘合成如以下图形式,它们的棱长分别为1cm、2cm、4cm,要在模型外表涂油漆,如果除去局部不涂外,该油漆的本钱为5元/cm2,求模型涂漆共花费多少元钱?

【教学说明】师生共同回忆本章主要知识点,教师适时予以评讲,说明应用各知识点要注意的问题.对于所选例题,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2〕57-3、-2、-1、0、1、2、3

4.解:(1)26+〔-32〕+〔-15〕+34+〔-38〕+〔-20〕=-45 答:经过这3天,库里的粮食是减少了45吨. 〔2〕480-〔-45〕=525 答:3天前库里存粮525吨.

〔3〕〔26+32+15+34+38+20〕×5=825 答:这3天要付装卸费825元. 5.解:大正方体的涂漆面积是: 42×4+〔42-22〕=+12=76〔cm2〕 棱长为2cm的正方体的涂漆面积是:

3.

22×4+〔22-12〕=16+3=19〔cm2〕 棱长为1cm的正方体涂漆面积是: 12×5=5〔cm2〕 所以,总涂漆的面积为: 76+19+5=100〔cm2〕 总费用为5×100=500〔元〕 答:模型的涂漆的总费用为500元.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本堂课你能系统地回忆本章所学有关有理数的知识吗?你会用数轴来比拟数的大小吗?你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吗?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章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自主交流与反思,对于学生的困惑与疑问,教师应予以补充和点评.

1.布置作业:从教材第52页“复习题〞中选取.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本节复习是首先通过知识框图整体把握,引导学生对本章知识点进行梳理,构建本章知识体系,通过典型例题探究加深学生对主要思想方法的理解,掌握常用解题方法.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是否认真思考,相互交流与合作,以及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在反思和交流的根底上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通过典型例题强化有理数的运算,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