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之瓠导学案
学习活动一:
阅读下列资料,感知庄子及其作品
一、知识链接
1、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2、惠子:宋国人,姓惠名施,做过梁惠王的相。惠施本是庄子的朋友,为先秦名家代表,但本篇及以下许多篇章中所写惠施与庄子的故事,多为寓言性质,并不真正反映惠施的思想。
魏王:即梁惠王,又称魏惠王。
1
3、《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的代表作,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此文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文章先是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逍遥游:没有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逍遥,闲适自得、无拘无束的样子。
学习活动二
1、对照课下注释及下发的译文,自我通译课文,大体了解文章内容。
2、完成下列问题,检测课文通译情况:
(一)识记字音
贻( ) 大瓠( ) 呺( )然 掊( ) 龟( )
洴( ) 澼( ) 絖( ) 鬻( ) 将( )
(二)文言知识积累
2
1、通假字
①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 )
②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 )
③客得之,以说吴王 ( 2、古今异义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古义: 3、一词多义
①以
以盛水浆 ( )
剖之以为瓢( )
客得之,以说吴王( ②为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
今义:思考;担忧,发愁)
3
) )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 )
③与
请与之 ( )
与越人水战 ( 4、词类活用
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②其坚不能自举也( ③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④吴王使之将( 5、特殊句式
①请买其方百金 ( ②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③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
) 4
) )
)
)
)
) )
④剖之以为瓢( )
⑤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
⑥则所用之异也 ( )
6、翻译句子
①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②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③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学习活动三:
理解文章内容,理解庄子在这篇文章中所传达的思想,讨论回答下面问题。
1、梳理文章脉络
5
2、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结合文中人物语言说说惠子和庄子在文中的形象?
3、《五石之瓠》一文是怎样通过“大瓠”与“不龟手之药”之用的对话阐述“无用”和“有用”的观点的?
4、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习活动四:
探析文章写作特色。
本文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1、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文章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是靠人物的对话来完成的,惠子和庄子的对话辩白了彼此的观点,惠子用的是关于大葫芦大而无用的例子来影射庄子的学说大而不实用;而庄子用宋人擅长制造使手不皲裂的药方却卖掉药方,而买药方的人却用这个药方获得了好处,来证明是所用之异的原因,并且指出惠子的想法就是不知道通达的原因。
2、在构思上采用了文学上的形象思维的写作手法。
运用寓言等。想象像匹骏马驰骋于宇宙,摄取与表达中心思想有关的妙趣横生的题材,生动、形象地宣传了作者的观点。在揽宇宙于一纸,包万物于一文的充满生机、遐想的《逍遥游》中,作者富有艺术魅力的文笔吸引了为数众多的读者,使作品成为中国古代寓言体
6
论说文中一篇著名的佳作。
3、善于使讽刺与剖析结合,吸引读者边读边思,边思边读,读之有味,回味无穷成了庄子著作构思的特点。
学习活动五:
阅读扩展视野,加深内容理解。
一、后世影响
《逍遥游》全篇集中表现了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它不仅对嵇康、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等古代后世作家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还对中国现当代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现代政治家当中,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在现代文学家中, 鲁迅倾心于庄子的哲学和文章,思想和文风上受到其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此外,闻一多、郭沫若等文学大家也受其影响很大。
《逍遥游》不仅影响着中国当代的政治家与文学家,对中国当代科学家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就曾说过:“庄子的《逍遥游》上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简洁地代表了庄子时代的进化论。当时的几千里,对我们现在来说就是近于无限大。庄子的鹏,可以代表了整个宇宙;鹏之飞象征了整个宇宙的开始,也代表BigBang(大膨胀)。”
庄子的逍遥游理论,千百年来,深刻影响了后世关于生活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为
7
人们开辟了一条通往自由的人生之路。庄子逍遥人生观对世俗工具价值进行了批判,强调从宇宙的高度来把握人的存在,使人的精神从现实中升华,并且破除自我中心,从固步自封、自我局限的狭隘心境中摆脱出来,以免在平庸忙碌之中迷失和异化了自我。这对扩展人们的思想视野,开阔人们的心灵空间,使人们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内涵达到新的境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名言锦集:
1.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zhān)詹。《庄子•齐物论》
【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3.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翻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8
4.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翻译】: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五石之瓠导学案答案
学习活动二
(一)识记字音
贻(yí) 大瓠(hù) 呺(xiāo)然 掊(pǒu) 龟(jūn)
洴(píng) 澼(pì ) 絖(kuàng) 鬻(yù) 将(jiàng)
(二)文言知识积累
1、通假字
①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龟,同“皲”,皮肤冻裂)
②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絖,同“纩”,丝绵絮)
③客得之,以说吴王 (说,同“悦”,取悦)
2、古今异义
9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古义:用绳结缀。今义:思考;担忧,发愁)
3、一词多义
①以
以盛水浆 (介词,用来)
剖之以为瓢(介词,把)
客得之,以说吴王(介词,凭着)
②为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动词,认为)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动词,制作)③与
请与之 (动词,给)
与越人水战 (介词,和)
4、词类活用
10
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树,名作动,种植。实,形作动,充实,填塞)
②其坚不能自举也(坚,形作名,坚固程度)
③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大,形作名,大的东西)
④吴王使之将(将,名作动,率领)
5、特殊句式
①请买其方百金 (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②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③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状语后置句)
④剖之以为瓢(省略句)
⑤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定语后置句)
⑥则所用之异也 (判断句)
6、翻译句子
①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11
魏王送我一颗大葫芦的种子,我种植长成而结出能容下五石东西的果实。用来盛水,它的坚固程度却经不起自身所盛水的压力。
②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把它剖开来做瓢,则瓢宽大而没有什么可盛受的东西。不是不大,我认为它没有用处,就把它击破了。
③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同样一个防止手冻裂的药方,有人因此得到封赏,有人却只是用来漂洗丝絮,这就是使用方法的不同。
学习活动三:
1、梳理文章脉络
答案:①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②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3、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结合文中人物语言说说惠子和庄子在文中的形象?
明确:答案:惠子:拘泥,不善变通,讲究物的实用性;庄子:灵活,有大智慧,不拘于外物,主张融合物我。庄子和惠子在千余年前便有过一场著名的辩论。惠子有个大瓠的果实,剖开做盛水的器皿不合适,不够坚硬的瓠于他无用。庄子的对答霸气逍遥:“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画面感极强,庄子散着头发,腰上绑着几
12
个大葫芦,在水上逍遥游去,云游四海,不知所踪。在惠子和其他所有的人看来,大葫芦是废物,日常生活中于我无益者都可以称之为废物。然而庄子思想的境界高在他逍遥的、天马行空的思绪,使他看问题超乎寻常,想到了人日常不做的“浮乎江湖”。
3、《五石之瓠》一文是怎样通过“大瓠”与“不龟手之药”之用的对话阐述“无用”和“有用”的观点的?
明确:惠子对庄子发起“大瓠无用而掊之”的诘问,庄子回以“不龟手之药”的故事作为启发。然后,庄子告诉惠子怎样“巧用”这个“五石之瓠”,建议他可以把这个大葫芦当作腰舟系在身上,用来浮游于江湖之上,这正是一种自由自在的“逍遥游”境界。由此可见,“无用”是“大瓠”的外在价值,而“有用”是事物的内在价值,“无用”很可能有大用。从“逍遥游”的角度来说,人应该注重内在的生命价值和自我价值,巧用“无用之用”来实现自我价值。
4、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万物皆有所用,同样一件东西,由于人们的眼光和见识不同,它所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