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认识
相信很多人在接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之前都和我有着类似的困惑:社会科学到底是什么?在我们研究社会现象的过程中真的存在所谓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吗?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否能像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一样为人类提供准确的预测和控制社会现象发展变化的手段?其功能和价值又是怎样的?很多学者对这些问题做出了否定的回答:美国著名新实用主义学者理查德•罗蒂在《真理与进步》中也指出,社会科学在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之后,我们仍对是否把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或文学批评归入科学感到犹豫不决,因为这些学科似乎都无法回答‘如果我们这样做,事情将会怎样?’这种形式的问题。目前我国社会上也存在一种忽视或轻视社会科学的现象,很多人认为社会科学“无用”,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但事实上,社会科学是极具功能与价值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十分严谨和科学的。本人在此想结合所学知识和自身经验来探讨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一些认识。
一、什么是社会科学及其研究方法
狭义的社会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在社会各领域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种种现象与行为活动。广义的社会科学,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统称。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制定的《教育分类国际标准》,“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民族学、未来学等12个门类。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自然界规律的表现有统一性、规则性和重复性的特点,人们对它的研究也不会影响大自然存在的形态和性质,因此,在其科学认识的范围内,自然科学可以较为准确地对自然现象进行预测和控制。但在社会领域,社会规律的呈现具有多样性、非规则性和不可重复性的特点,一个偶然的事件可能影响一个国家的历史进程;某个领袖的性格与气质、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都有可能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发
展。同时,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研究本身就是干预社会和改造社会的一种行为,它会深刻影响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因此,社会科学的成果具有不确定性的一面,因而社会科学有时无法回答‘如果我们这样做,事情将会怎样?’这种形式的问题便不足为奇了。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顾名思义就是指对人类社会和人类行为加以解释和预测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一般来说,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分为三个层次:方、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
方属于哲学层次,要思考的是人应该如何认识世界的问题。具体来说,它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探讨研究的原则逻辑程序等方面的问题,方并不是抽象和空洞的,社会科学的研究者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方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的。研究方式指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的程序和操作方式,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法是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具体研究方法指研究各个阶段中使用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包括资料收集方法和资料分析方法,具体如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观察法,文献法等。
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尽管很多人怀疑,但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功能和价值是确定无疑的。本人认为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认识这个问题:
首先,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会科学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它是必然性和或然性的统一,也是多学科之间的交叉成果。这样就避免了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陷入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泥沼中。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科及研究方法之间很多时候是互相交叉的,比如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都会使用。
其次,社会科学的规律性是客观的和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不论是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还是人类学、心理学等等,虽然这些学科充满着偶然性、曲折性和杂多性,但它们都是有内在规律可循的。例如,经济学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只有在市场经济模式下,一国的经济才能长久健康的发展,市场会使得所有资源达到最优化的配置,计划经济就行不通,前苏联就是最好的例子;政治学有其客观规律,不受制约的权力就必然发生;人类学发展也有其客观规律,抑制思想自由就难以产生伟大的成果等等。
当然,社会科学除了准确的预测和控制社会现象发展变化之外,还具有重要的教化作用。社会科学通过教化,可以使人们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帮助人们健全人格、确立信仰、修养德性、和谐身心等等。同志曾指出:“社会科学研究方向的正确与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如何,对人们思想意识和社会道德风尚,对经济建设、对社会稳定和发展都会产生巨大和深刻的影响。”近几年,同志多次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应该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以重大的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研究回答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研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其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因此,社会科学是有用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可行的。在现代社会,如果说,自然科学和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话,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离不开社会科学。如果我们的公民不懂得自己的历史,不吸取中华文明灿烂的思想和文化遗产,我们就无法成为一个好公民,更不用提成为国家之栋梁、合格的高素质人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三、针对我国国情的思考与总结
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四个统一:即坚持个体性与整体性的统一、实证性与理解性的统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统一。而其中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结合对于我们开拓社会科学研究视野、丰富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提高研究质量具有很大的帮助。
目前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存在着诸多弊病:理论脱离实际、缺乏创新性、学术研究风气不端正等等。要使我国社会科学研究如同志和同志所讲真正适应社会主义现代事业的需要,就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的指导下,在各门社会科学学科的具体的研究方法和学术氛围实行彻底革新。对此本人提出如下几点建设性建议:
1.加强相关知识的更新和基本问题的研究,如社会科学方、研究方法的知识等等。目前中国学界有关研究方法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其基础理论研究薄弱,例如有关研究方法的术语、各种研究方法的定义、各种方法的分类等基础问题还没有取得共识, 如何判断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其标准是什么等问题也没有得到深人研究。从各种社会科学理论中、从国外的各种社会科学流派中引进、移植、借用一些具体研究方法来多样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相信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必将极大的促进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与兴盛。
2.加强学术环境建设,增进研究方法创新。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对学术创新和研究方法创新极为重要。目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创新不多, 除了发展落后的原因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术环境与学术风气,学术权利与行政权力太过浓烈。
3.加强研究方法和新的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应根据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一致性程度选择,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使用时应注意使用新的研究方法,因为这往往导致创新成果的出现。还应注意使用多种研究方法,各种研究方法的相互补充,这也便于新成果的
产生。不同的方法既有其优点,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只能使用多种研究方法,才能从多个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
总之,在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必须以马克思理论为基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认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社会科学,再以认识指导实践,在实践与认识的无限循环往复中坚持和发展社会科学及其研究方法,才能得出正确的理论知识,并不断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