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美育和艺术的方法进行英语教学
来源:爱玩科技网
通过美育和艺术的方法进行英语教学 [关]伊莎贝拉・霍尔瓦特 著,杜亚雄 译 (1.美国圣保罗大学英语学院;2.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浙江杭州310002) 摘要:“教”和“学”作为教师和学生生活的主要方面,应尽量艺术化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因此,美育 不仅是音乐、美术教师要关心的,也是包括外语教师在内的所有教师所应关注的问题。外语教学中应避免 以应试为目的的背单词、背语法、搞翻译训练“两背一搞”的传统做法,采用与感官和情绪有关的视觉艺术 和表演艺术形式如戏剧、音乐、诗歌朗诵、书法、绘画等进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还能培养他们 的审美意识,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美育;英语教学;艺术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012(2011)06—0061—08 谈到美育,特别是中学生的美育,许多人都 认为那只是音乐和美术老师应当关心的事,似乎 一与其他课程都没有关系。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基本状况和语言学理论 艺术作为生活的反映,应贴近生活,尽量生活化, 而我们的生活也应当贴近艺术,尽量艺术化。 除先天有缺陷的人士外,世界上所有的人都 “教”和“学”作为教师和学生生活的主要方面, 不需要进学校就能学会母语,而且任何人学习母 亦应尽量艺术化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语的过程都不包括不愉快的经历。我们在儿时 人类在干百年历史进程中创造并发展起来 学习母语,从来没有人要求我们背单词、读含有 的各种艺术形式,都是其文化活动的产物。各种 生词的课文,没有人给我们讲语法,我们也不会 不同的艺术形式,能引起人的关注并对人产生极 因为发错了一个音受到斥责而感到难堪。孩子 大的吸引力,而人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去了解和 们通过不断地“听”和“说”,还通过游戏、唱歌、 认识客观事物的,所以通过能调动各种感觉器官 跳舞逐渐学会并掌握母语。在此过程中,孩子们 的艺术方法学习外语,也应当是最好的方法。基 跑来跑去,听大人说话、谈笑、吟唱,向大人提出 于以上原理,在中学里,除了音乐、美术教师之 许多问题,和小伙伴们争论和讨论。一般说来, _日嗣目嘲冒外,外语老师也应当关注艺术和美育,而且要将 伊莎贝拉.霍尔瓦特,杜亚雄通过美育和艺术的方法进行英语教学 任何一种语言,无论其发音多么困难、语法如何 艺术的成分和美育的原则贯彻到外语教学中去。 复杂,孩子们用两三年的时间,通过视觉、听觉、 笔者曾在大学和中学多年从事英语作为第二语 触觉、味觉、嗅觉等不同的感觉器官进行学习便 言的教学 ,现就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美育和艺术 可以完全掌握。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他们不仅 化谈一些体会和认识。 能学会母语,而且在语言理解能力和口语技能方 面,还可为以后学习阅读和写作提供必要的语言 收稿13期:2011—08—09 作者简介:伊莎贝拉・霍尔瓦特Izabella Horvath(1945一),女,美籍匈牙利语言学家,美国圣保罗大学英语学院教师,杭州师范大学艺 术教育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英语、艺术学教学和研究。 译者简介:杜亚雄(1945一),男,河北获鹿人,哲学博士,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特聘教授、艺术教育研究院 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和民族音乐学研究。 ①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Teaching 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一般按缩写简称为“TESL”或“ESL”。 6 方面的基础知识。无须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只 ¨0一 年第 期第 卷总第.7期 ; n Journ∞lof要通过观察那些正在学说话的幼儿的行为,便可 Ae∞lhelic Educ∞营] <o一. z0西zo<. 0.1. 1知道学习母语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学母语的方式应当是学外语的最佳方式,然 而当人们长大后,却很少有人能避免在学校里学 外语的惨痛经历。除非是语言天赋很高的人,否 则很难在两三年的时间里就很好地掌握一门外 语。在通常情况下,许多人在听觉负担过重的外 语课堂上,既听不懂老师对语法的讲解,也弄不 清如何运用那些不知所云的单词。正因为如此, 在美国的中学里,很少有学生喜欢学外语。在大 多数情况下,学生们都是为应试而学,因为在当 前的美国,通过外语考试是获得学位和毕业证书 的要求,所以学生们学外语只是为了通过考试。 而语言最基本的功能——交际功能,反而在外语 教学过程中被忽视了。学生们很少在日常生活 中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大多数学生每天要做的 功课就是没完没了地背生词、不停地翻字典,进 行所谓提高“阅读能力”的痛苦训练。如果在课 上出现语法错误,学生不是受罚就是使自己显得 很尴尬。大多数美国学生在外语课上没有学习 欲望,这是美国外语教学效率很低的原因。 在 这种情况下,学生经过数年的学习,既听不懂他 们所学的那种外语,也不能和外国人顺利地沟 通,更谈不上用外语去阅读和写作。除美国外, 外语教学的这种状况在其他一些国家也普遍 存在。 芬兰、德国、荷兰、比利时等一些欧洲国家, 由于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需要,要求全体国民 都能较好地掌握英语。这些国家在中、小学英语 教学中,早就放弃了传统的“两背一搞”即背单 词、背语法、搞翻译训练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方 法,而使用以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四方面实 际运用英语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法。 事实上,这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以上这些国家 外语教师的发明,笔者就有这方面的经历。笔者 于15岁至20岁时,在美国的一所教会中学里学 了2年、又在一所大学里学了3年法语,两个阶 段的教学方法完全不同,学习的效果也有很大差 别。教会中学的法语教师是一位修女,她通过让 学生听录音学会法语的正确读音后,就教学生根 据不同的句型进行对话并做替换练习,还用法语 唱歌、讲故事。她在课堂上从不教语法,也不要 求学生背单词,虽然那时学校还没有语音实验 室,但她的教学令人兴奋,学生也学到很多东西。 最重要的是,她的这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学法 语的兴趣。当时芝加哥很难找到法语儿童读物, 连市立图书馆都没有。为更好地学好法语,笔者 买了两张当时流行的法语唱片,一张是伊迪丝・ 琵雅芙(Edith Piaf)②演唱的歌曲,另~张是由一 些比利时修女唱的宗教歌曲。通过一遍遍地听 唱片,试着听写出歌词,然后再一遍遍地跟着唱, 既学会了正确发音,也使自己的法语讲得更流 利。上大学后,情况有了变化。虽然法语教师发 音不错,但他按教科书教、让学生背很多生词,并 花很多时间用英语语语法。他在课堂上不 停地讲,根本没有时间让学生练习口语;课程非 常“学术化”,没有唱歌,没有对话,学生们完全 提不起兴趣;阅读材料中充满了生词和难懂的习 惯用语,读起来非常困难;课文没有相应的录音, 学生既不能听录音,也没有机会进行讨论;考试 都是笔答的,问题侧重于语法细节。笔者的法语 考试成绩并不理想,但口语却讲得相当流利,这 得益于高中上过的两年法语课。 学法语的经历可为英语教学提供十分宝贵 的经验。笔者以为,在教学中,决不能像大学法 语老师那样,而要采用中学法语老师的方式,甚 至做得更多、更好。笔者的祖母曾说,她通过在 学校学的歌和童谣记住并学到了很多东西,直到 她72岁时还能记得其10岁时所学的非洲五大 湖的名称。结合笔者祖母的话和高中法语老师 教唱法语歌的经验,可以确认一点:唱歌可以极 大地帮助我们“感觉”到语言并树立起讲外语的 信心。 1960年至1970年,美国开始改革对外英语 教学。密歇根大学推出了优秀的听力训练教 材, 克罗恩在1971年根据结构语言学的理论, 用生成转换法编写并出版了含有大量替换练习 的教科书, 而卡罗琳・格雷厄姆则在1978年 出版了配有爵士乐为背景的会话练习。 因为英语是一种有非固定重音的语言,而重 音有时和汉语中的声调一样具有辨意的意义,所 ②伊迪丝.琵雅芙(1915—1963),法国著名流行歌曲演唱家,以 演唱叙事性歌曲著称。 以讲英语一定要强调单词重音,还要注意节奏和 节拍。卡罗琳・格雷厄姆这套磁带的教学重点 是通过音乐伴奏,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口语的重 音、节奏及发音特点。如“How are you?Fine thanks,and you?”(你好吗?我很好,你呢?)这段 对话在录音中的配乐为四二拍,要按如下节奏讲 出来: 2/4 强 弱 l强 弱 强弱 }强 弱 l强 弱 n。w are I 。u。fine {t an ana I 。u。 注:0为休止符 而“Big mouth John did not say nothing?”(饶 舌的约翰什么都没有说吗?)这句问话的配乐也 是四二拍,讲这一句话的节奏是: 2/4 强 弱 l强 弱 l强 弱l lBig mouth l John did n。t say l n0 lhing?0 l l学生们跟着音乐进行朗读,很快就能掌握英 语单词的重音,也能掌握说话的节拍和节奏。 美国人在二战期间,为了对官兵进行速 成外语训练,曾经采用过一种只教“听”、“说”的 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 代得到了恢复。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旨在增 加不同感觉器官参与的教学方法,如噶特诺的 “沉默教学法” ,洛扎诺夫的“建议法”。。 ,阿 瑟.杰姆斯的“全身反应法” ,和名义功能法 等。 从1976年开始,笔者在芝加哥的一所私立 语言学校中为外国留学生教过4年强化英语课。 课程共分9个阶段,每个阶段4周,每周5天,每 天上课6小时。通过不到一年的学习,外国留学 生就能从目不识ABC,达到具有足够英语知识和 实际听、说能力,并具备能在美国进入大学就读 伊莎贝拉.霍尔瓦特,杜亚雄通过美育和艺术的方法进行英语教学 的水平。学校里虽然也有语法课,但每位教师都 是用最适合其个性、能力和才能的方法进行教 学。教师们还相互学习。尽管教师采用的教学 方法并不完全相同,但大家一致认为最有用的方 法是结合视觉、音乐、跳舞和游戏等身体动作来 进行句型练习,结合上下文、频繁地重复各种短 语和词语,这种教学方法被称为“互动式”教学 法。“互动式”教学法还可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进 行,如诗歌朗诵、演唱歌曲等。学习虽然比较辛 苦,但学生们很爱上课,进步也非常迅速。还有 一些学生在来美国前曾学过多年的“哑巴”英 语,经过三四个月的训练,他们便可讲一口流利 的英语,并能在美国进入大学学习。 通过以上基本状况和语言学理论的描述,主 要强调两个观点:第一,学习外语不是、也不应当 成为一个“学术性”的过程。它不能在与研究语 言类似的、学术性的过程中进行,研究单词和语 法可以帮助语言学家认识一种语言,但希望通过 “两背一搞”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自如地运用外 语只能是幻想。不仅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了“两背 一搞”的外语教学没有效率, 而且我们只需要 环顾四周,检查学校中外语教学的情况并对其进 行评估,也能认识到这一点。第二,讲母语的能 力不是天生的,这种对每个人至关重要的能力都 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习得的。因此,外语教学也 应尽量结合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进行,应从学习母 语的过程中吸取经验,并要贴近生活。当然,“两 背一搞”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会因为我们的反对而 消失,但笔者希望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老师进行 一些改革,如果他们的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运用 并掌握外语,就必须把语言教学和美育以及日常 生活结合起来。 二、具体操作过程 在上述的一些新教学法中,笔者很赞赏洛扎 诺夫的“建议法”(suggestopedia)。洛扎诺夫鼓 励在外语教学中使用艺术和音乐的方法,还强调 戏剧表演的作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采用过 以下艺术形式:一是表演艺术:戏剧(可涉及听 觉、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音乐(可涉及听 觉、视觉和触觉),诗歌朗诵(可涉及听觉、触 觉);二是视觉艺术:雕塑、书法、绘画、设计和艺 术史(可涉及听觉、视觉、触觉和嗅觉)。实践证 明,在英语教学中采用与感官和情绪有关的视觉 艺术和表演艺术形式对学生的帮助最大。 当然,英语课的主要教学目的不是艺术而是 语言,但不同的艺术项目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语 言,也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在任何情况下, 每个项目和每次练习的目的都是要促使学生掌 握包括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语言技能。对自然 63 ●目日日嘲阁嘲一《 地引进新词汇和语法现象来说,艺术是最好的方 美育学刊 。=年第 期第 卷总第17期 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英语,并能按照其年龄跟班 上课。英语强化班的学生人数不定,少时只有3 } L0c13∞一o_f>西∞一了 o m c0 ti0j 式。当一个项目或练习提出之后,学生们要忙于 探索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并不知道这一项目或 练习的目的是使他们熟悉生词和了解语法,这样 就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磨炼语言技能,并在自 然的、接近日常生活的环境中学会新的生词和语 法。通过日常生活进行语言学习是人的本能,因 <o一 zo.0 z0( 0.I_l 人,多时有17人,无论多少,他们从周一到周五 每天都有5个小时的时间和教师在一起。一个 短项目两周就可以完成,而长项目则需要两 个月。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选择在项目 中充当的角色,是英语课中运用美育方法的重要 此这种方法易于被学生接受并愉快地进行学习。 实际上,这种方法也适用于针对成年人的教学。 成年人在学习外语时,常担心语法重点和生词, 环节。教师事先要慎重地选择并作周密的计划, 所选择的材料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和水平,而且 然而,一旦他们把注意力的重点放到关心项目本 身和解决问题上,就会发现语法和生词并不那么 难掌握。 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是学生们东一群、西 一组地讨论问题,形式显得很“松散”。实际上, 采用艺术的方法比死记单词、硬背语法的课堂教 学效率要高得多。如果一个艺术项目(如演一出 小戏)是一个工程,每个学生都要在这个工程中 独自承担一个部分,若想很好地完成项目,必须 和其他同学合作,就像杂技演员要互相配合才能 演好一个节目一样。在教学中教师也会给予指 导,虽然不列出必需掌握的生词表,但学生在项 目实施的过程中会体会到生词一次次地出现,也 在不断地使用新的语法结构。教师和同学们一 起讨论,并当场回答学生的问题。此时,教师和 学生都是团队中的成员,通过讨论、分类、解释和 解决问题,也纠正错误。 笔者在课堂上从不嘲笑学生,也不用消极的 办法解决他们的问题。错误的对立面就是正确, 失败乃是成功之母,通过示范使学生建立信心和 对教师的信任,是学习外语不可缺少的过程。因 为学生的重点是完成项目,而非语言方面的问 题,在他们讨论和做的过程中,经过无数次重复, 自然学会了语法和生词。教师要取得学生的信 任,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给学生语言方面的 帮助,并不参加他们做的项目。 下面通过一个项目的具体进行过程来说明 在英语教学中使用表演和视觉艺术是有助于提 高学校效果的。笔者于2005年至2010年期间 在杭州国际学校英语强化班任教,学生是10到 l4岁的中学生。这所学校的所有课程都用英语 教,强化班的目的就是要使母语不是英语的学生 还要包括与教学进度相关的词汇和语法。笔者 发现,无论学生的年龄大小,都喜欢听适合他们 语言能力的故事,而有较大彩色插图的故事书因 为可同时作用于听觉和视觉两种感觉器官,给学 生留下更深的印象,有助于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 内容,也能给表演一些启发。在这次项目中,笔 者首先提供了3本书供学生选择,他们选择了蒙 古族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 。。 教学的第一步是读故事,同时向学生展示书 上的图片。笔者经常读得很慢,而且每段都读两 到三遍,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故事的内容。选择 好的故事是项目成败的关键,选择的原则应当 是:故事中有足够的生词出现,但又不能太多,而 且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有用。记住词汇和语法规 则是学习和掌握外语的有效途径,许多项目是从 词汇练习开始的,但如果故事中的生词太多,就 不能很集中地进行词汇练习,达不到使学生熟练 掌握词汇的练习目的。 在阅读故事后,教师与学生一块讨论语法重 点和几个生词,教他们生词的发音,结合故事中 出现的句子解释生词的不同用法等,同时也一再 提醒学生不用担心那些一时记不住的生词,因为 在项目进行中它们会不停地出现,到时也就自然 会记住它们。为避免这一程序变成传统的语法 课,我们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如窃窃私语、喊叫、 大笑,用高音或低音来说故事中的一些句子。然 后,按照故事中旬子出现的顺序,让学生们在教 室中跑来跑去或从外面冲进教室,并高喊这些句 子。如“海力布是,是,是一个伟大的猎人,每个 人都爱他,爱他,爱他!,,(Hailibu was,was,was a great hunter and every body loved him,lonved him,lonved him!)句子中的动词为过去时态,如 果哪位同学使用了错误的时态,就要再跑一遍、 再喊一次,此后一般就不会再错。同学们在游戏 和喧闹中忘记了他们正在学习过去时态,而在欢 乐中实际上已经掌握了这种时态的用法。因为 他们在游戏中使用语言的声调和身体动作,为扮 演一个角色做了准备,这也是完成项目戏剧化的 一个重要步骤。 这个游戏可能需要半小时甚至一节课的时 间。接下来,教师让每位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问 题并复述故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结合上下文 复习语法,纠正误解,使同学们将故事讲得更流 畅。下一步通过让他们一句句、一段段地多次跟 读故事,注重纠正发音、语调、重音和元音长度, 使他们讲得更为流利。为使学生树立信心并做 到语言流畅,教师还让每位学生各选择一个段落 重复跟读句型,并尽可能多地在朗读时加上表情 和身体动作。 练习之后需进行总结。主要是提几个基本 问题让学生写出答案,这使学生在写的过程中能 再次巩固课堂中学过的语法知识,同时为更好地 进行评估,教师在学生写完后应立即检查答案以 便及时了解学对生词和语法的掌握情况。当然, 这是一种不计分数的考试,而学生在写的过程中 如果发生不记得词汇和语法的情况,教师也会作 一些提醒,使他们不致卡住而能够写下去。而在 整个过程中,笔者会用很夸张的声音并附加身体 的动作演示相关句型和片段,这使学生感到有趣 并不停发笑,这种方法使学生忘记了羞怯并增强 了自信心。以下是问题和学生给出的答案: 这是在哪里发生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蒙古大草原。 谁是海力布?伊莎贝拉.霍尔瓦特, 杜亚雄通过美育和艺术的方法进行英语教学 他是一位蒙古族猎人。(或)他是个猎人。 举几个例子说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一他是个很好的人。(或)他帮助邻居们。 村民们对海力布感觉如何? 村民们爱他。 有一天当他去打猎时,发生了什么事? 一他看到一条小白龙在睡觉。突然,一只鹤 要啄小白龙。 海力布做了什么事情? 他向鹤射了三支响箭。 鹤是什么? 一鹤是一种水鸟,它吃蛇、鱼和蜥蜴。 (Where does the story happen? It happens in Mongolia. Who is Hailibu? He is a Mongol Hunter./He is a hunter. What kind of person is he?Give a few examples. He is a good person.He helps his neighbors. How do the villagers feel about Hailibu? The villagers love him. What happened one day when he went hunting? He saw a small white dragon sleeping. Suddenly a crane attacked the little dragon. What did Hailibu do? Hailibu shot three singing arrows at the crane. What is a crane? A crane is a big fishing bird that eats snakes, fish,and lizards.)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用完整 的句子回答问题,其中,黑体字是重点动词。由 于以往大多数非欧国家的学生都会对动词过去 时感到头痛,所以这次练习结束后,笔者要求学 生们重写一次故事,把练习中的重点动词从现在 时改为过去时。 下一步由学生复述故事,这次教师不再提问 题,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讲述故事。如果有人卡 住了,教师同样给予提示。口头练习后,学生要 做凭记忆改写故事的作业。教师把生词写在黑 板上供学生参考,但鼓励他们使用另外的词或已 经学过的、其他的表达方式。这一环节不再介绍 新的语法结构,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运用、 熟悉尚未完全掌握的语法,如动词过去时态的用 法。此时,学生们已完全明了故事的情节,应可 在此基础上练习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 次日,笔者将学生分成两组,引导他们讨论 如何把这个项目做下去。一组学生提出要演皮 影戏,另一组学生决定要把这个故事编成喜剧演 出来。无论如何,两个小组都意识到必须把故事 改编成戏剧,他们首先要决定谁去干什么,如谁 写脚本,谁做皮影,谁写台词,以及具体的角色分 工等等。用英语来商量这些事是一个很有意思 的过程,也是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他们必须用英 —日日目暇阁嘲一66 美 语讨论每个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在这一环节 <0一 zo.西zo‘. 0_l_l 0 一年第 期第N卷总第_7期 并理解台词,不仅要采用正确的语调,还要保持 说话的音量。为了获得正确的发音,学生们无数 遍地重复台词,教室里笑声不断,直到下课铃响, 中,教师只是在一边回答相关问题,鼓励学生进 辜 刊 行沟通,并纠正他们在语法上和发音方面的错 误等。 他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教室。 接下去的课是用来讨论如何演戏,表演的姿 势,发音的状态,语调的转变等等。教师为学生 示范,学生则反复地实践和修改。 台词背好之后就可以进入戏剧排练,每次排 练都有争论、改进和变化,而且有即兴表演的成 分,直到一个段落被定下来。教师在课堂上只强 詈iTI 上述讨论可能需要一个课时(50分钟左 右),学生们在教师的鼓励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改编故事,并讨论一些与改编有关的问题:如由 谁来改编,故事的线索应当变成什么样等。这又 提供了一个讨论,即锻炼听力和讲英语的机会。 当他们写作脚本时,教师进行检查,并提出一些 ;宝 关于写作、剧本结构和逻辑方面的问题。当他们 完成脚本后,教师改正其中的错误,并做几个有 关练习完善脚本,将其印出来,发给每个“演 员”。 虽然得知写喜剧比写正剧更困难,但那个决 定演戏的小组没有气馁,还是准备写一个喜剧。 这个组里的几个男生很有幽默感,他们认为演喜 剧不仅可以在课堂上搞笑,而且还将使全校同学 都看到他们的表演。他们决定戴面具演出,还决 定由每个人自己动手做面具:小青龙、龙王的女 儿、猎人海力布、龙王、村民和鹤。 这一决定很有趣,但学生很快发现,制作面 具是不容易的。在教师的鼓励下,他们找来不同 地区的造型,又到学校后勤室要来了纸张、剪刀、 水彩、胶水等东西,这样,他们有了一次用英语和 后勤老师打交道的机会,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了一 次听力理解和说英语的练习。 此后,他们开始制作面具,制作过程也是交 流的过程。教师告诉学生制作面具的程序,并给 学生一些做好的面具作参考,而在指导的过程 中,教师坚持质量和美感方面的要求,对学生进 行指导并说服一些不够认真的学生把做得不好 的面具重新做过。在帮助学生做出更符合剧情、 质量更好的面具时,“听”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 学生们很喜欢做面具,做了一节课又一节课。当 面具做好后,他们非常兴奋,甚至跑出教室到院 子里去演猎人海力布和小龙。他们还交换自己 写的台词,准备进行“排练”。 开始排练后,学生们就如何提出礼貌的请求 和如何掌握语法要点进行了许多练习和讨论。 当他们记住了各自的台词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 行表演时,他们逐渐意识到,如果想要观众听到 调一点,即所有的争论和研讨必须用英语,因为 学生们在兴奋的时候,常常情不自禁地使用 母语。 表演临近,学生对自己的语言能力信心有些 不足,还有同学怯场。对此,教师回顾了大家在 课堂上所做过的一切,提醒演员在演出中应注意 的语言要点,并希望他们能集中精力面对观众、 注意调节自己的声音、采用比较夸张的手势等提 高演出效果,还在开演前与他们一起做深呼吸练 习克服紧张等。观众入场后,学生们的兴奋之情 溢于言表。表演结束后,他们更是兴高采烈。一 些比较腼腆的学生原以为自己在舞台上不可能 完全放得开,但事实上他们的表演却非常成功, 这些同学甚至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惊讶。所有的 “演员”在台上讲的话都足够响亮,观众听得很 清楚,表演滑稽的部分时,观众不停地笑。这一 切都意味着同学们战胜了怯场,英语的发音很 好,讲得流畅,音量足够。演出结束后,他们接受 了全校同学和老师的祝贺。师生们的祝贺也证 明,用话剧的形式可以使同学们没有痛苦地学习 外语。而学生们在表演《猎人海力布》之后,学 习英语的信心大增,几个原先不大愿意说话的学 生,也变得健谈起来。 另一组想把民间故事用皮影戏形式演出来 的学生则比较腼腆,他们不想被其他同学看到自 己的面孔,觉得站在白色的屏幕后面表演而只发 出自己的声音对他们更合适,便决定动手制作皮 影。笔者给他们看了几个如中国、泰国和印尼爪 哇的皮影,并放了一段有关皮影的录像,使他们 对皮影戏有了初步认识。 我们首先一块讨论了制作皮影所需的材料: 硬纸板、胶片、直尺、铅笔、橡皮等,学生们还需要 讨论决定演皮影的屏幕到底应当有多大,这样才 能根据这个尺寸做相应的皮影。这就要求测量、 记录数字和计算比例,这些词汇都是数学课上所 需要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教给他们一些词 组的用法,如“没有那么大”(not as big as)、“小 于”(smaller than)、“一样”(the same as)等。此 时,学生们在表达中会出现许多错误,而这也给 了教师纠正错误的机会。教师在教室里走来走 去,纠正错误,并要求学生重复。如学生讲了: “The Dragon King should more bigger than Haili— bu”(龙王应该比海力布更大)。教师就会纠正 他们讲:“The Dragon King should BE BIGGER than Hailibu”并要求他们重复。过几分钟后教师 再问那位同学同样的题目:龙王比海力布更大 吗?你可以用一个完整的句子回答我吗?”这一 次学生的回答一般就不会错了。 学生们在制作皮影时非常投入。我们边做 边讨论问题,如怎样剪才能节约材料,甚至讨论 中国的剪纸艺术。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会用到许 多平时不大用的词汇,如他们会讲:“哎呀!!我 得重新做,这次剪掉的太多,我需要一个小刀子” 或“这张纸太薄,我怎么办呢?我得用胶把两张 纸贴起来才行”等。这些词汇和用法,对有些同 学来说还是陌生的,而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会 一遍遍说,很快就会熟悉这些单词和用法。 我们用几个星期的时间制作皮影,这几个星 期同样是教师帮助学生掌握英语主要句型的过 程。如果哪个学生一次不能掌握,说的话有错 误,教师就给予指导,然后一遍遍地纠正,直到他 掌握了句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要使皮影 既美观又实用,必须有耐心,反复实验。因为学 生们从来没有做过皮影,整个过程也是一个实验 伊莎贝拉.霍尔瓦特,杜亚雄通过美育和艺术的方法进行英语教学 过程,在此过程中,他们要不停地商量和讨论,这 就达到了练习语言的目的。最后,他们必须想出 如何从背后操纵皮影,经过讨论、探索和试验,他 们在皮影后面用硬纸做了几个套子,并用筷子支 撑起来,就可以进行排练了。 学生们完成皮影制作后很有成就感和满足 感。他们极为兴奋地向其他同学展示了自己做 的皮影,更高兴地演出了皮影戏。因为学校从未 有过此类演出,全校师生都非常欢迎,演出获得 了极大成功,也提高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上述艺术项目不仅提供语言方面的锻炼,同 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因为在制作皮影 和演戏的过程中,触觉、视觉、听觉并用,十分接 近学习母语的过程,所以学生学得既快也扎实。 在整个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学生占了主导的地 位,而笔者作为教师,是他们解决问题时合作的 伙伴,这种模式和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母语的过程 很近似。 既然在外语教学中采用美育是一种好的教 学的方法,就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和推广,但 目前采用这种方法的教师并不多。笔者经常听 到一些老师谈论他们不愿意使用美育方法上课 的“理由”,如“班上学生太多”,“这样做学生会 失控”等等。如果班上有40个学生,要让同学们 一起演一出戏剧或短剧是不可能的。把全班分 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演一个戏或一个小品, 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如果在课堂上,只有老师在 讲,除了回答提问外,学生们谁都不说话,只是坐 在那里默默地听。课堂秩序当然很好,但这种课 充其量是语法单词讲座,而不是外语课。这种秩 序很好的课,对外语学习来说是无效的。使用 “两背一搞”的方法,学生学不会外语。使用艺 术的方法,课堂可能变得无序,许多时候学生的 讨论和沟通是在“乱”中进行的,其实,表面上的 “乱”是教师经过精心策划才实现的一种“秩 序”。学生们在这种“秩序”中用英语沟通并解 决问题,这就是外语课的目的。 虽然许多老师和家长都认识到“两背一搞” 的传统教学模式行不通,但他们并不了解其他的 教学法。如果外语教师能有机会向他们展示如 何在课堂上使用美育的方法,他们会转变看法。 倘若能请老师和家长来看学生办的展览、观看他 们演的戏,亲眼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语言使用方面 的进步,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Lightbown.Process—product research on second lan— guage learning in classrooms[G]//Harley Birgit.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82—92. [2]Bruder Mary Newton.MMC:developing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English as a seeond language[M]. Pittsburgh,Pa.:University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and The 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University 67 _日日嚣嘲圈幽一of Pittsburgh,1973. 6 ; 、, Loc13∞一。 [3]Krohn Robert.English Sentence Structure[M].4th ed 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 97 1. 0∞一了 ti0 m c0∞Iio3 ; ;., to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The Modern Lan— z0.∞zoc 0_l_l <0一 guage Journal,1969,53(1):3—17. [8]Finocchiaro Mary Bonomo,Brumfit Christopher.The Functional—Notional Approach:From Theory to Prac— Graham Carolyn.Jazz Chants:Rhythms of American [4] English for Students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irce[M].New York:Ox ̄rd University Press,1983. [9]Lightbown Patsy M.Process—product research on see— ond language learning in classrooms[G]//Harley Bir— (Student Book)[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 Gattegno Caleb.[5] 2 一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s in git.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 Cambridg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82—92. Schools:the Silent Way[M].New York:Educational Solutions,1972. 正 第 期 第 Lozanov Georgi.Suggestology and Outlines of Sugges— [6] [10]Guanzhuerhabu.Hailibu the Hunter[M].Beijing: Dolphin Books,1988. topedy[M].New York:Gordon&Breach,1978. Asher James J.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Approach [7] 卷 总 第 期 English Teaching through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Art 、 Izabella Horvath 。tr.DU Ya.xiong (1.Department of English,Saint Paul College,USA;2.School of Music,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angzhou 310002,China) Abstract:“Teaching’’and“learning”are the key activities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which can achieve the best results on— ly through art.Therefore,aesthetic education is not only the special property of music and fine arts teachers,but also a po— tential area for all other teachers,including teachers of foreign languages.Instead of using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memori— zing new words and grammatical uses and doing translation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various forms of visual art and performing art such as drama,music,poem recitation,calligraphy and painting,which are related to sensation and emotion,to help students to master foreign languages while developing their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Key words:aesthetic education;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artistic method (责任编辑:陈净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