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2454217 U(45)授权公告日 2021.02.02
(21)申请号 202020443622.2(22)申请日 2020.03.31
(73)专利权人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地址 300170 天津市河东区八纬路219号(72)发明人 赵佳柠 林雷 郭瑞兴 曹晓锋
陈立宏 李迎财 (74)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市新天方专利代理有限
责任公司 12104
代理人 张永芬(51)Int.Cl.
E06C 7/08(2006.01)E06C 7/00(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分段固定式钢格构柱用爬梯构件(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段固定式钢格构柱用爬梯构件,包括用于挂在格构柱上的挂钩部,挂钩部上连有便于攀爬者踩踏的踏板以及便于攀爬者抓握的抓手。使用时挂钩部可沿格构柱的角钢支柱上下滑动并进行水平限位,格构柱的缀板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纵向的支撑力。本实用新型
将若干本实用新型间隔挂在格构安装方式简便,
柱上,可以形成一个既可以提供攀爬,又可以提抓握的供操作面的装置,并且在使用完成后可以再自上而下方便的进行拆卸,在反复搭拆效率高、成本低。
CN 212454217 UCN 212454217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分段固定式钢格构柱用爬梯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挂在格构柱上的挂钩部,挂钩部上连有便于攀爬者踩踏的踏板(3)以及便于攀爬者抓握的抓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固定式钢格构柱用爬梯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几”字状的异形杆(1),异形杆(1)包括位于中部的凸起部(11)和两侧的水平部(12),使用时水平部(12)卡在格构柱角钢的内侧,凸起部(11)远离格构柱的一端即为抓手,
凸起部(11)顶部与踏板(3)固定连接,凸起部(11)底部固连有横杆(2),使用时横杆(2)的两端卡在格构柱角钢的外侧,横杆(2)与水平部(12)共同构成挂钩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段固定式钢格构柱用爬梯构件,其特征在于,横杆(2)底部设有若干“V”字状的加强杆(4),加强杆(4)的两端分别与横杆(2)和凸起部(1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段固定式钢格构柱用爬梯构件,其特征在于,加强杆(4)包括竖直设置的竖直段(41)和倾斜设置的倾斜段(42),竖直段(41)底部与倾斜段(42)底部固定连接,竖直段(41)顶部与横杆(2)固定连接,倾斜段(42)顶部与凸起部(11)底部固定连接且连接点位于凸起部(11)远离格构柱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分段固定式钢格构柱用爬梯构件,其特征在于,加强杆(4)的数量为两个且相对于凸起部(11)的对称轴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分段固定式钢格构柱用爬梯构件,其特征在于,踏板(3)包括矩形的框架(31),框架(31)与凸起部(11)固定连接,框架(31)内固设有用于支撑的金属网格(3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段固定式钢格构柱用爬梯构件,其特征在于,踏板(3)包括矩形的框架(31),框架(31)与凸起部(11)固定连接,框架(31)内固设有用于支撑的金属网格(32)。
2
CN 212454217 U
说 明 书
一种分段固定式钢格构柱用爬梯构件
1/2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段固定式钢格构柱用爬梯构件。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现代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建筑物倾向于采用大空间地下室结构,这使得深基坑工程越发常见,支撑体系的运用越发成熟。在土质情况较差的地区,往往会采取钢格构柱与混凝土支撑梁相结合的内支撑体系。采用该内支撑体系会出现钢格构柱内夹有土体需要人工清理情况,通常在土方开挖完成后钢格构柱高度较高,工人直接攀爬格构柱进行土体清理会存在土体掉落砸伤手脚的安全风险,往往需要借助操作架才能清除高处格构柱内的土体,由于在支撑体系中钢格构柱数量较多,反复搭拆操作架操作效率低,实施成本高。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分段固定式钢格构柱用爬梯构件。
[0004]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0005]一种分段固定式钢格构柱用爬梯构件,包括用于挂在格构柱上的挂钩部,挂钩部上连有便于攀爬者踩踏的踏板以及便于攀爬者抓握的抓手。[0006]优选的,包括“几”字状的异形杆,异形杆包括位于中部的凸起部和两侧的水平部,使用时水平部卡在格构柱角钢的内侧,凸起部远离格构柱的一端即为抓手,[0007]凸起部顶部与踏板固定连接,凸起部底部固连有横杆,使用时横杆的两端卡在格构柱角钢的外侧,横杆与水平部共同构成挂钩部。[0008]优选的,横杆底部设有若干“V”字状的加强杆,加强杆的两端分别与横杆和凸起部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加强杆包括竖直设置的竖直段和倾斜设置的倾斜段,竖直段底部与倾斜段底部固定连接,竖直段顶部与横杆固定连接,倾斜段顶部与凸起部底部固定连接且连接点位于凸起部远离格构柱的一端。[0010]优选的,加强杆的数量为两个且相对于凸起部的对称轴对称设置。[0011]优选的,踏板包括矩形的框架,框架与凸起部固定连接,框架内固设有用于支撑的金属网格。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安装方式简便,将若干本实用新型间隔挂在格构柱上,可以形成一个既可以提供攀爬,又可以提抓握的供操作面的装置,并且在使用完成后可以再自上而下方便的进行拆卸,在反复搭拆效率高、成本低。
3
CN 212454217 U
说 明 书
2/2页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0017]图中:1-异形杆;11-凸起部;12-水平部;2-横杆;3-踏板;31-框架;32-金属网格;4-加强杆;41-竖直段;42-倾斜段;
[0018]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20]一种分段固定式钢格构柱用爬梯构件,包括用于挂在格构柱上的挂钩部,挂钩部上连有便于攀爬者踩踏的踏板3以及便于攀爬者抓握的抓手。[0021]优选的,包括“几”字状的异形杆1,异形杆1包括位于中部的凸起部11和两侧的水平部12,使用时水平部12卡在格构柱角钢的内侧,凸起部11远离格构柱的一端即为抓手,[0022]凸起部11顶部与踏板3固定连接,凸起部11底部固连有横杆2,使用时横杆2的两端卡在格构柱角钢的外侧,横杆2与水平部12共同构成挂钩部。[0023]优选的,横杆2底部设有若干“V”字状的加强杆4,加强杆4的两端分别与横杆2和凸起部11固定连接。[0024]优选的,加强杆4包括竖直设置的竖直段41和倾斜设置的倾斜段42,竖直段41底部与倾斜段42底部固定连接,竖直段41顶部与横杆2固定连接,倾斜段42顶部与凸起部11底部固定连接且连接点位于凸起部11远离格构柱的一端。[0025]优选的,加强杆4的数量为两个且相对于凸起部11的对称轴对称设置。[0026]优选的,踏板3包括矩形的框架31,框架31与凸起部11固定连接,框架31内固设有用于支撑的金属网格32。
[0027]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使本实用新型倾斜,从而使异形杆1的两个水平部12伸入到格构柱的内侧;转动本实用新型使异形杆1的凸起部11保持水平状态,将本实用新型放置到该段格构柱的底部,即使异形杆1底部与该段格构柱底部的缀板相抵,横杆2与水平部12构成的挂钩部可沿格构柱的角钢支柱上下滑动并进行水平限位,缀板为异形杆1提供纵向的支撑力,加强杆4的竖直段41与缀板的侧壁相抵,为凸起部11外侧提供支撑力,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本实用新型安装方式简便,将若干本实用新型间隔挂在格构柱上,可以形成一个既可以提供攀爬,又可以提抓握的供操作面的装置,并且在使用完成后可以再自上而下方便的进行拆卸,在反复搭拆效率高、成本低。
[0028]上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
CN 212454217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图2
5
CN 212454217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3
图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