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如果点P(m+3,m+1)在x轴上,则点P的坐标为( ) A.(0,2)
B.(2,0)
C.(4,0)
D.(0,﹣4)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0)在( )
A.x轴的正半轴 B.x轴的负半轴 C.y轴的正半轴 D.y轴的负半轴 3.2)如图,如果☆的位置为(1,,则※的位置是( ) A.(1,1) C.(3,1)
B.(1,3) D.(3,3)
4.如图,将点A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在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A’;将点B先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B’,则A’与B’相距( )
A.4个单位长度 B.5个单位长度 C.6个单位长度 D.7个单位长度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为(-4,6),则点P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6.如图,与(1)中的三角形相比(2)中的三角形发生的变化是( )
第 1 页
A.向右平移3个单位 C.向上平移3个单位
B.向右平移1个单位 D.向上平移1个单位
7.象棋在中国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益智游戏.如图,是一局象棋残局,已知表示棋子“車”的点的坐标为(﹣2,1),棋子“炮”的点的坐标为(1,3),则表示棋子“馬”的点的坐标为( )
A.(﹣4,3) B.(3,4) C.(﹣3,4) D.(4,3)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P(—1,3)先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所达位置的坐标为( )
A.(1,—2) B.(—1,2) C.(—1,—2) D.(1,2) 9.将点A(-2,3)平移到点B(1,-2)处,正确的移法是( ) A.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 B.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 C.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 D.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2)平移后的坐标是A′(-3,3),按照同样的规律平移其他点,则符合这种要求的变换是( ) A.(3,2)→(4,-2) C.(2,5)→(-1,5) 评卷人 B.(-1,0)→(-5,-4) D.(1,5)→(-3,6)
得分 二、填空题
11.如果点P在第二象限内,点P到x轴的距离是4,到y轴的距离是3,那么点P的坐标为______.
12.若点A(x,y)的坐标满足(y-1)2+|x+2|=0,则点A在第____________象限.
13.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时,所建立的坐标系不同,表示同一点的坐标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第 2 页
14.已知△ABC,A(—2,5),B(1,—1),C(0,2),现将△ABC平移,使点A到原点的位置上,则点B、C的坐标分别变为______.
15.以学校所在的位置为原点,分别以向东、向北方向为x轴、y轴的正方向,若出校门向东走150m,再向北走300m,记作(150,300),小颖家的位置是(—120,—180)的含义是_____,出校门向北走200m,再向西走50m是小明家,则小明家的位置应记作_____. 16.已知A(6,0),B(—2,1),O(0,0),则三角形ABO的面积为______. 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A1B1是由线段AB平移得到的,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2,3),B(—3,1)若A1的坐标为(3,4). (1)B1的坐标为 ;
(2)若线段AB上一点P的坐标为(a,b),则点P的对应点P'的坐标 .
评卷人 得分 三、解答题
18.如图,(1)写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N、L、O、P的坐标; (2)在图中画出点A(0,4),B(4,2),C(—3.5,0),D(—2,—3.5).
19.如图,甲处表示两条路的交叉口,乙处也是两条路的交叉口,如果用(1,3)表示甲处的位置,那么“(1,3)→(2,3)→(3,3)→(4,3)→(4,2)→(4,1)→(4,0)”
第 3 页
表示甲处到乙处的一种路线,若图中一个单位长度表示5Km,请你用上述表示法写出甲处到乙处的另两种走法,最短距离是多少千米?
20.如图是某动物园的平面示意图,借助刻度尺、量角器,解决如下问题: (1)猴园和鹿场分别位于水族馆的什么方向? (2)与水族馆距离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场地?
(3)如果用(5,3)表示图上的水族馆的位置,那么猛兽区怎样表示?(7,5)表示什么区?
,
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如图所示,点A/的坐标是(—2,2),现将三角形ABC平移,使点A平移到A/,点B/、C/分别是B、C的对应点. (1)请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并直接写出点B/、C/的坐标;
(2)若三角形ABC内部一点P的坐标为(a,b),则点P的对应点P/的坐标是多少?
第 4 页
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ABC的顶点坐标A(—3,—2),B(—2,—4),C(—6,0).若将三角形ABC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请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并写出对应点的坐标.
参
第 5 页
1.B 【解析】 【分析】
根据点P在x轴上,即y=0,可得出m的值,从而得出点P的坐标. 【详解】
根据点P在x轴上,即y=0,可得出m的值,从而得出点P的坐标. 解:∵点P(m+3,m+1)在x轴上, ∴y=0, ∴m+1=0, 解得:m=﹣1, ∴m+3=﹣1+3=2, ∴点P的坐标为(2,0).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注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在x轴上时纵坐标为0,得出m的值是解题关键. 2.B 【解析】 【分析】
根据x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解答. 【详解】
解:点A(-3,0)在x轴的负半轴上.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熟记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3.C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可知☆点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观察※点处在第3列,第1行,由此即可解.
第 6 页
【详解】
解:根据数☆点表示位置的方法可知: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所以※点处在第3列,第1行时用(3,1)表示. 故选:C. 【点睛】
此题关键是根据A点表示位置的规定找出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4.B 【解析】 【分析】
分别让点A的横坐标加3,纵坐标减5得到A′的坐标;让点B的横坐标加4,纵坐标减5得到B′的坐标,易得两个点的纵坐标相等,两个横坐标之差的绝对值即为两点间的距离. 【详解】
解:由题意得:A′的横坐标为-3+3=0;纵坐标为2-5=-3,即点A′为(0,-3); B′的横坐标为1+4=5;纵坐标为2-5=-3,即点B′为(5,-3); ∴A′B′两点间的距离为|5-0|=5,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点的平移性质及两点间距离的求法,涉及的知识点为:点的左右移动改变点的横坐标,左减,右加;上下移动改变点的纵坐标,下减,上加.纵坐标相等的两点间的距离为两点的横坐标之差的绝对值. 5.B 【解析】 【分析】
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内坐标的特点即可解答. 【详解】
解:∵点P的坐标为(-4,6),横坐标-4<0,纵坐标6>0, ∴点P在第二象限.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个象限的点的坐标的符号特点.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
第 7 页
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6.A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中平行于x轴的边上的一个顶点的横坐标的变化求解即可. 【详解】
解:由图可知,①中顶点A(0,1)平移得到②中顶点A′(3,1), 向右平移3个单位.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平移的基本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本题准确识图,利用一组对应点的变化求解是解题的关键. 7.D 【解析】
由题意得,“马”的坐标为(4,3),故选D. 8.D 【解析】 【分析】
利用点平移的坐标规律,把P点的横坐标加2,纵坐标减1即可得到点的坐标. 【详解】
解:将点P(-1,3)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 则点P′的坐标是(-1+2,3-1),即P′(1,2). 故选: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掌握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是解题的关键. 9.C
【解析】点A(-2,3)平移到点B(1,-2)处,
∵-2+3=1,
第 8 页
3-5=-2,
∴平移方法为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
10.D 【解析】 【分析】
由点A(1,2)平移后的坐标是A′(-3,3),得出平移前后点的坐标变化规律为横坐标减去4,纵坐标加上1,再将各选项逐一检验即可. 【详解】
解:∵点A(1,2)平移后的坐标是A′(-3,3),
∴平移前后点的坐标变化规律为横坐标减去4,纵坐标加上1, ∴选项D符合要求.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根据点P与P′的坐标,得出平移前后点的坐标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11.3,4 【解析】
试题分析:由点P在第二象限内,可知横坐标为负,纵坐标为正,又因为点P到x轴的距离是4,到y轴的距离是3,可知横坐标为-3,纵坐标为4,所以点P的坐标为(-3,4). 考点: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 12.二 【解析】 【分析】
y的值,根据非负数之和等于0的特点,求得x,求出点A的坐标,即可判断其所在的象限. 【详解】
解:∵(y-1)2+|x+2|=0,
第 9 页
∴x+2=0,y-1=0, ∴x=-2,y=1,
∴A点的坐标为(-2,1), ∴点A在第二象限. 故答案为:二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非负数之和等于0的特点,和点的坐标在象限中的符号特点.要熟练掌握才能灵活运用. 13.不同 【解析】 【分析】
在不同坐标系下同一点的坐标不同. 【详解】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时,所建立的坐标系不同,表示同一点的坐标不同,答案是不同. 【点睛】
本题主要考察了坐标系和坐标之间的联系,所建立的坐标系不同,表示同一点的坐标也不同. 14.(3,-6),(2,-3) 【解析】 【分析】
各对应点之间的关系是横坐标加2,纵坐标加-5,那么让其余点的横坐标加2,纵坐标加-5即为平移后的坐标. 【详解】
解:由点A的平移规律可知:△ABC各对应点的移动规律是横坐标加2,纵坐标加-5, 则B的横坐标为:1+2=3;纵坐标为:-1-5=-6 点C横坐标为:0+2=2;纵坐标为:2+(-5)=--3; ∴B点的坐标为(3,-6),C点的坐标为(2,-3). 故答案为(3,-6),(2,-3) 【点睛】
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某点的平移相同.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
第 10 页
15.出校门向西120米,再向南走180米 (-50,200) 【解析】 【分析】
根据坐标位置的定义,向东、向北方向为x轴、y轴正方向,东、西方向的距离为横坐标,南、北方向的距离为纵坐标解答即可. 【详解】
解:根据题意,小颖家的位置是(-120,-180)的含义是:出校门向西120 m,再向南走180m 出校门向北走200m,再向西走50m是小明家,则小明家的位置应记作:(-50,200) 故答案为出校门向西120,再向南走180米;(-50,200) 【点睛】
本题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读懂题目信息,理解坐标的横坐标与纵坐标表示的数量是解题的关键. 16.3 【解析】 【分析】
将点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找出,然后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解答. 【详解】
解:因为A(6,0)、B(-2,1)、O(0,0),如图:
∴S△AOB=2×6×1=3. 故答案为:3.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的意义以及与图形相结合的具体运用.解答该题时,采用了“数形
第 11 页
1
结合”的数学思想.
17.(1)(2,2);(2)(a+5,b+1). 【解析】 【分析】
(1)直接利用平移点A的变化规律求解即可. (2) 直接利用平移中点A的变化规律求解即可. 【详解】
解:线段AB平移到线段A1B1后,点A相应地移动到了点A1,点B移动到了点B1.由于A(-2,3),A1(3,4),可知平移规律是把A(-2,3)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由于线段AB是整体移动的,故点B、P也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根据平移规律得:
(1)B(-3,1)平移后对应点B1的坐标为(2,2); (2)P(a,b)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a+5,b+1). 故答案为(2,2);(a+5,b+1).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图形的平移及平移特征.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某点的平移相同.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 18.(1)M(2,3),N(—3,2),L(0,—2),O(0,0),P(2,—2.5);(2)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依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点的位置,即可得到点M、N、L、O、P的坐标. (2)根据点的坐标描出各点即可; 【详解】
解:(1)M(2,3),N(—3,2),L(0,—2),O(0,0),P(2,—2.5); (2)A、B、C、D的位置如图所示.
第 12 页
【点睛】
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正确的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个点,利用点的坐标表示方法:(横前,纵后)是解题的关键. 19.答案不唯一,最短距离为30km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知,要想路线最短,就只应向右及向下走,而不能向左或向上走 【详解】
解:第一种:(1,3)→(1,2)→(1,1)→(1,0)→(2,0)→(3,0)→(4,0);第二种:(1,3)→(2,3)→(2,2)→(2,1)→(2,0)→(3,0)→(4,0). 6=30(km)答案不唯一,最短距离为5×.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关键是要明白路线最短时,应始终向着目的地靠近,而不能向远离方向移动.
20.(1)猴园在水族馆东偏北方向,鹿场在水族馆北偏西方向;(2)孔雀园和鹿场;(3)猛兽区用(9,7)表示,(7,5)表示鸟类区 【解析】 【分析】
(1)借助量角器,根据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得出答案. (2)借助刻度尺,根据动手测量结果可得出答案;
(3)要利用数方格的方法确定猛兽区的位置和鸟类区的位置. 【详解】
解:(1)猴园在水族馆东偏北方向,鹿场在水族馆北偏西方向;
第 13 页
(2)根据动手测量结果可得:孔雀园和鹿场与水族馆距离相同; (3)∵水族馆(5,3)向右平移4个单位,向上平移4个单位到猛兽区, ∴猛兽区用(9,7)表示,
∵水族馆(5,3)到(7,5),水族馆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上平移2各单位到鸟类区, ∴(7,5)表示鸟类区 【点睛】
本题考查了类比点的坐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1.(1)图详见解析,B/(-4,1)、C/(-1,-1);(2)P/的坐标为(a-5,b-2). 【解析】 【分析】
(1)根据平移的作图方法作图后直接写出坐标; (2)根据平移的规律可求P’的坐标是(a-5,b-2). 【详解】
解:(1)∵A的坐标是(3,4)A’的坐标是(-2,2),
可知平移规律是把A(3,4)向左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 ∴三角形A’B’C’如图所示,B’(-4,1)、C’(-1,-1);
(2)三角形ABC内部一点P的坐标为(a,b),P点也向左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P’的坐标为(a-5,b-2).
【点睛】
①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本题考查的是平移变换作图及平移特征,平移作图的一般步骤为:②确定图形中的关键点;③利用第一组对应点和平移的性质确定图中所先确定一组对应点;
有关键点的对应点;④按原图形顺序依次连接对应点,所得到的图形即为平移后的图形. 22.图详见解析,A’(0,—1),B’(1,—3),C’(—3, 1).
第 14 页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解:根据平移规律可知:△ABC各对应点的移动规律是横坐标加3,纵坐标加1, 如图所示,三角形A/B/C/就是平移后的三角形,A’(0,-1),B’(1,-3),C’(-3, 1).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变换,正确掌握平移规律是解题关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某点的平移相同.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
第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