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
作者:张俊巧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4期
摘 要:广告翻译属于一种特殊文本的翻译。关于翻译的理论很多,但并不是都适用于广告翻译。本文结合广告的语言特点,在分析功能对等理论的基础上,对功能对等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进行解析,并通过一些实例来证明功能对等理论在广告翻译中具有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广告翻译;功能对等;指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4--01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普及,广告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无法避免的一部分。广告语言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国外的商品、服务要打进中国,国内的商品、劳务要进入国际市场,都需要广告,需要翻译。可以说,广告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一国产品在另一国的形象以及市场。众所周知,广告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盈利。因此,广告翻译不能生搬硬造,必须起到好的宣传作用,达到促进盈利的目的。
长久以来,不管中国还是西方,也不管是文学翻译还是非文学翻译,翻译的理论很多都相似,即基本的“忠实”、“通顺”,其他的也不过是对原有理论的拓展与细分。对于大多数翻译来说,这样的理论为其制定了基本的准则,但广告翻译作为非文学翻译的一种,不同于一般的翻译文本。造成这一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广告的目的——盈利。中外文化、语言差异很大,用一国语言作的广告,“忠实”地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或许就达不到源语在本国的效果,甚至译文会触犯译入语国家的忌讳,影响宣传效果。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广告语言的特点进行翻译。 二、广告的语言特点
广告的目的是宣传产品,提升形象,最终开拓市场,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因此,广告要能轻易地引起人们注意,使之关注产品。对于很多广告来说,语言成功就意味着广告成功。在进行广告的翻译中,我们不能忽视广告的语言的点及其目的性,这样才能做好广告翻译。
基于广告的目的,不论源语广告还是译入语广告,都必须坚持目的性原则。即广告翻译也必须能够起到和源语广告在本国一致甚至更好的效果,必须传达产品信息,提升产品形象,促进消费,最终能够获得利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其一,广告一般都短小精悍,言简意赅。这是因为广告一般都会最大限度地节省空间和时间,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宣传,赢得最大的利润。比如央视广告是以秒计费,商家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用画面和广告语言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如若追求“忠实、通顺”,则很可能占据较大篇幅和较长时间,成本也增加了,而且在如今广告满天飞、广告花样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广告篇幅太大、时间太长不利于消费者短期记忆印象的建立,甚至起到相反的效果。如MINI的广告Let’s MINI.
其二,广告语言可以是不完整句,常用省略句、祈使句甚至单个的单词,力图以精确简洁的文字使消费者印象深刻。如DHL快递的广告就只有一个单词:URGENT!
其三,很多广告好用修辞,常用拟人、比喻使形象生动,用双关、重复、押韵使广告易记。例如通利琴行的广告“Think Music Think Tom Lee”,既用了祈使句,又使用了重复,朗朗上口,简单易记。
三、功能对等理论对广告翻译的指导作用
前面提到广告语言具有目的性、简洁性的特点,并且可不过分拘泥于语法。因此,若按照传统的“忠实、通顺”原则对广告语言进行翻译,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虽也有其局限性,但他认为,“所谓翻译,是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是文体。”这一点对于广告翻译是完全适用的。因此,接下来将具体阐述其对广告翻译的指导作用。
首先,奈达认为:“语言之所以互不相同,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各自互不相同的形式,因此翻译中如果要保持原作的内容,就必须改变形式。”在广告英汉翻译的过程中,不应拘泥于原广告语的语言形式,更不应该逐字逐句地死译。如:Taking you forward(Ericsson),这则广告如果要追求词义、形式对等,译为“带你向前”,就无任何特色。译为“以爱立信,以信致远”则更好,虽然打破了形式,但寓意更为深远,且一语双关地展示了品牌名称,无形中加深了人们的印象。
其次,英汉语言表达不同,因此源语与广告译入语差别也大,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语用功能的对等。如雷达牌驱虫剂:蚊子杀、杀、杀。译文为Mosquto bye bye bye. 没有讲求字词的对应,但同样使用重复进行强调,并达到语用功能,即该驱虫剂的作用表现出来了。再比如Choose The “White” Way, 译为“美白有法”,巧妙地翻译出了原文的双关,并展示了产品的功效。
另外,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在翻译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社会文化的对等。由于广告的目的性,很多源语广告在本国可能效益很好,但翻译后所表达的意义可能会发生不好的变化,让人误解,甚至会涉及译入语国家的禁忌,翻译时若是不注意译入语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文化,轻则损害产品形象,无法拓展市场,重则损害公司形象,影响长久的信誉。例如“银耳”汤被翻译成“white fungus”soup,表面上是对的,但实际上在英文中,“fungus”还可以用来表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other species which are inedible and perhaps distasteful”。无疑这样的翻译会带给人不好的印象,影响产品形象。 四、结语
广告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行为,目的性是广告最大的特点,这也就要求广告翻译要坚持其目的性,而不是“忠实、通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广告翻译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在翻译的过程中首要的是功能对等即达到目的,再兼顾其他,这样才能真正译出好广告。
参考文献:
[1] Nida, Eugene A & Taber, C.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69/2004.
[2]王治奎.大学汉英翻译教程[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3]李克兴.广告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