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残儿童特殊心理的成因分析
来源:爱玩科技网
2011午9月 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g Health Sep,2011 第23卷上半月第17期 Vo1.23 FHM No.17 【心理与健康】 孤残儿童特殊心理的成因分析 傅得佳 (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广东广州510520) 【关键词】 孤残儿童;特殊心理;成因;分析 doi:10.3969/j.issn.1672—0369.2011.17.046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1)17—2185—02 孤残儿童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大多数生活在 福利院的大家庭里,在El常生活上、学习上,虽然有工作人员 孤残儿童,除了照顾El常生活的工作人员外,他们最重要的 就是伙伴关系,在家庭组合中,与普通儿童存在家庭结构的 差异,可能也是导致孤残儿童特殊心理的原因。有研究表 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但他们缺乏普通家庭的组成结构。 在他们的生长过程中,身体的残疾和特殊生活环境对他们身 心健康会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发育 不完善,对外界因素影响的控制能力弱,较易发生行为异常 及神经功能性疾病。儿童时期不仅是身体发育最迅速的时 明,家庭残缺的单亲家庭儿童出现焦虑症比一般家庭明显增 多,有的儿童因失去亲人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等神经衰弱症 状,使学习成绩下降 。可想而知,对于孤残儿童来说,异常 心理行为严重不足为奇。有的研究还表明,孤残儿童适应行 期,而且是心理发育和人格形成的转折期和关键时期,在不 同的教养方式和教育模式,会造成儿童出现各种心理卫生问 题,对一生的心理发展影响极大。残疾儿童中肢体残疾和智 为水平有下降趋势,认知因子下降较为明显,提示孤残儿童 由于生理或心理方面的缺陷,导致其行为的障碍和缺损,从 而影响适应行为能力的发展 。说明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会 能障碍的较多,他们的身体和智能条件,与普通儿童有极大 的差别。正因存在这些差异,导致孤残儿童在生活和学习 中,逐渐形成特殊心理。 有文献指出儿童可能发生的社会行为、个性、情绪和习 惯三大类卫生心理问题,第一类社会行为问题,包括:攻击、 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 1.2同伴和伙伴关系 同伴是指儿童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 或相近社会认知能力的人。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由某种 共同活动并在活动中体现相互协作的关系,就构成了儿童的 同伴关系。同伴关系为儿童学习技能、交流经验、宣泄情绪、 争吵、说谎、说粗话、嫉妒、恶作剧、发脾气、破坏行为、不服 从。第二类个性和情绪问题,包括:任性、自私、自卑、恐惧、 固执、胆怯、娇气、懦弱、易哭、懒惰、强迫行为。第三类不良 习得社会规则、完善人格提供了充分的机会。同伴间的互 动,往往强化或惩罚了某种行为,从而影响了该行为出现的 可能性。在福利院中生活的孤残儿童,大部分时间与伙伴在 一习惯,包括:睡眠障碍、饮食不佳、经常尿床、吸吮拇指、眨 眼 。在三大类卫生心理问题中,普通儿童的患病率也占 有一定比例,而且是时常发生的,而孤残儿童因个体残疾的 特点和程度在客观上直接影响孤残儿童的行为表现 j,可能 出现一种或多种心理行为异常,现对孤残儿童特殊心理成因 作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 起,伙伴关系是他们生活中最主要的关系。他们通过伙伴 交流情感,分享快乐,也互相诉说。伙伴之间的榜样作用、相 互激励作用等影响着儿童的行为,在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评 价自己的效果之前,同伴的行为可以作为衡量自己的尺码。 观察我院孤残儿童的日常生活,发现他们三五成群,而且在 这小群体中,他们的异常行为都基本相似,大儿童则是d,JL 童的榜样。有的孤残儿童具有攻击、争吵、说谎、说粗话、恶 1.1生活环境 孤残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生活在福利 作剧、破坏行为、不服从。有的任性、自私、自卑、固执、易哭、 懒惰,有少部分睡眠障碍、饮食不佳、经常尿床、吸吮拇指、眨 眼。有研究结果表明,伙伴关系也是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 院,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他们过着集体生活,在教养方式, 孤残儿童与普通儿童存在差异。一般的普通儿童是以父母 家庭式教养方式,而孤残儿童是在工作人员的管教下,群养 群教。孤残儿童虽然有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的关爱,但与 家庭儿童对比,缺乏父母的爱,在儿童时期,儿童心理、情感 素【 。 1.3网络及影视传媒的影响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发展,网 络深入各地,信息的传播的速度大大提高,特别是一些不利 的发育主要是效仿父母,成长过程中主要依赖父母。还有研 于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害信息在网络上传播。社会 上非法流通的盗版、低级、庸俗刊物中的不健康内容,不同程 度地影响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在看恐怖电视和电影后大 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夜间入睡困难、夜梦惊醒等。 1.4社会不良风气的渗透一究表明,管教不当、与儿童交流缺乏情感可能也是诱发儿童 恐惧症的原因 J。福利院集体生活的孤残儿童人数多,特别 是部分大城市,更加突出,在平时观察中出现部分儿童说粗 话、恶作剧、发脾气、破坏行为、不服从、任性、自私、自卑、恐 惧、固执、胆怯、娇气、懦弱、易哭、懒惰的行为。由于服务对 象人数多,工作人员的配备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与孤残儿童 的情感交流也会缺乏,孤残儿童人数多也必然导致部分儿童 在管教上不足,也是诱发儿童异常心理行为的原因。 人际交往中的庸俗化,社会的 些不良现象,以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都会在孩子的 心灵里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 2生理因素 2.1遗传因素焦虑症具有家族聚集性,成人焦虑症患者 2185 孤残儿童没有父母,在福利院大家庭中,成员组成都是 的子女患病率高于一般家庭,有人统计成人焦虑障碍患者的 2011年9月 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 ̄Health Sep,2011 Vo1.23 FHM No.17 第23卷上半月第l7期 子女发生焦虑障碍的可能性是对照组的7倍 。由于孤残 儿童有的是刚出生就被遗弃,有的年龄较大时被遗弃,没办 法对其家庭背景作进一步的了解,但根据普通儿童的研究, 负,但迫于升学压力,学校为他们安排各种,压力超过 他们的承受能力。此外,与普通儿童相比,孤残儿童在智力 方面较为落后,对知识接受过程较慢、学习成绩较差等,会导 致出现自卑、说谎、情绪不稳定,甚至导致部分产生厌学、逃 学等行为。 对于孤残儿童来说,遗传因素也是可供推敲的因素。 2.2身体的残疾与普通儿童对比,孤残儿童由于身体的 残疾,导致在机能的缺陷或丧失,给生活与学习带来了很多 不便。在同一生活群体中,正常儿童与残疾儿童都存在差 异。有研究表明,正常儿童组ADQ(适应离差商)均值两年 内平均下降,但仍在平常范围,反映出虽然生长环境与家庭 4.2不正确的批评、训斥、甚至辱骂、体罚,使他们产生恐惧 焦虑心理和厌学情绪。我院也有几名小学生上课就头痛、焦 虑等,放假就缓解。学习成绩落后的儿童,如果得不到老师 的及时鼓励和帮助就可能对学习失去信心,出现精神抑郁、 儿童不同,但在各方面的关怀下他们的适应行为能力相比较 为稳定为。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组适应行为水平中度缺损,认 知因子T分明显偏低,反映出该儿童组整体心理功能水平低 下 J。唇腭裂儿童因言语功能存在障碍,也会影D ̄]JL童的情 感表达和心理发展。据门诊和调查资料表明:在性格和道德 品质方面,利己主义、嫉妒、任性、固执、依赖性是聋儿普遍存 在的心理特征。缺乏自主性和性,缺乏持久性、情绪不 稳定、缺乏同情心、自卑、胆小等,聋儿的比例和程度也明显 高于正常儿童。聋儿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了听力障 碍并导致不能开口说话,丧失了与正常人进行言语交流的机 会,特别是在普通家庭中,不能与正常儿童在一起玩耍,只能 把自己禁锢在家庭这个小圈子里,其特殊的生活经历,往往 导致聋儿的自卑、胆小等不良个性品质的出现 。 2.3感染和大脑损伤因素细菌、病毒的感染,导致儿童常 生病,对儿童生长发育有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大脑神经系 统的影响,大脑作为人身的指挥部,其发育异常,直接影响脑 部的正常功能,如引起精神发育迟滞等。大脑损伤是儿童智 力受损的直接原因,特别是孤残儿童,将会加重或加速他们 形成异常心理。 3心理因素 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与儿童的感知发展、注意和认知的 发展、情绪的发展以及交往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关系,只有形 成了某种程度的心理理论,儿童才可能习得一定的社会技 能,并学会做出正确的情绪反应,进而发展社会交往行 为¨ ,也就是说心理理论的缺乏可能是特殊儿童社会交往 和情绪情感方面不足的原因之一 。 例如孤独症儿童不能形成正常的社会关系,在言语和非 言语的交流上存在明显的困难,这些症状均源自心理理论受 损害 。对于听力障碍的儿童来说,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关 键I1 ,由于儿童语言测定是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标准测试 的标准之一,而听力障碍儿童在语言表达上存在较大困难, 因此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受到很大” 。以上 的理论研究,是部分特殊儿童的特殊心理成因,在该成因中 说明,心理因素也导致孤残儿童特殊心理的成因。 4学校因素 为了让孤残儿童融入、适应社会,适龄的孤残儿童,除了 部分到特殊学校就读外,大部分轻残儿童,其中多数为智力 轻或中度异常,并伴有肢体残疾的儿童在社区学校接受教 育。在社区学校里,孤残儿童要与普通儿童接受同样的教 育,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不可避免的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 题。 4.1学生负担过重 虽然要求学校要为学生学习减 2186 焦虑、情绪低落、自我贬低、厌学、逃学现象 J。我院有部分 孤残儿童也存在因受老师的批评而出现精神抑郁、焦虑、情 绪低落、厌学、逃学现象。 4.3教师及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 有研究发现,部分教师 患有各种心理障碍,也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发育 。教师及 工作人员在儿童的生活、学习也起榜样作用,所以教师及工 作人员的心理素质也是影响他们心理的成因。 综上所述,孤残儿童作为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卫生问 题更应引起关注。由于孤残儿童本身的残疾、特殊的生活环 境等复杂原因的共同影响,可能导致他们形成不同程度的特 殊心理、异常行为,这些特殊心理卫生问题给康复治疗与特 殊教育带来较大困难,但这些异常行为在给予及时、正确的 干预情况下,对削除儿童心理行为问题非常有效 。 参考文献 [1]苏林雁民,李雪荣,万国斌,等.中美(JL童行为量表》评分的跨 文化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6。21(3):225—228. [2]金会庆,汪泓,李健.中国0~3岁幼儿心理发展量表编制及常 模的制定[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4):204—206. [3]陈家麟.5~7岁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 1986,4(1):24. [4] 金云霞,曹连元.93名孤残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测验结果分 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1994,3(1):24—26. [5] 史玉莲.儿童心理行为性疾病的原因分析及治疗对策[J].中 国误诊学杂志,2005,5(8):1516. [6]金云霞,宋秀,王晨光.66名孤残儿童适应行为评定[J].中国 行为医学,1998,7(2):125. [7] 陈美英.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综合干预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6):8293. [8] 万国斌.儿童心理行为及其发育障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3,18(1):51—53. [9] 马广明.通向有声世界之路[M].长春:吉林省教育音像制品出 版社,1991:192. [1O]邓赐平,戴晶斌.儿童社会认知结构发展研究述评[J].心理 科学,1999,22(2):160—163. [11]俞晖,钱文.特殊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 2004,8(18):3586. [12] 江琴娣,王璇.自闭症倾向儿童服从指令训练的个案研究 [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833—4. [13]Ruffman T,Slade L,Crowe E.Th.e relation between children ̄and mother ̄mental state language and theory一0f—mind unde ̄mnd— ing[J].Child Dev,2002,73(3):734—51. [14]Woolfe T,Want SC,Siegal M,Signposts to developmem:Theory ofmindin children[J].Chil dev,2002,73(3):768—78. (收稿日期:2011—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