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保障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长周期运行的措施

关于保障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长周期运行的措施

来源:爱玩科技网


减少锅炉非停,保证长周期运行的措施

今年截止目前非停原因统计:因电气设备故障引起停炉 5次。

空预器漏风3次,引风机振动大3次(其中停炉一次、压火一次,热启动一次),受热面爆管引起停炉3次,返料器结焦2次,床层流化不良3次。料仓着火1次。

根据今年停炉的原因分析总结,为保障锅炉长周期运行,现制定措施如下:

一、设备保障方面:

1、电气设备能否保障运行是对机组连续运行的最大潜在隐患。

1.1电气运行人员加强对所有电气设备的巡检,

1.2严格执行定期的清灰等定期维护工作。

1.3加强运行人员的技能知识培训。

2、受热面爆管

2.1停炉时仔细检查炉膛内部浇注料,防止浇注料脱落,物料的直接磨损导致水冷壁管磨薄,承压能力减弱而引发爆管,危及锅炉正常运行。

2.2正常运行时合理的调配一二次风的配比,抑制密相区的上升,防止加大过渡段水冷壁的磨损。

2.3加强对入炉燃料三块的控制,防止下料口浇注料脱落,大块的杂物随燃料一起进入炉膛,直接砸击水冷壁管,导致爆管发生。

2.4停炉后检查水平烟道风帽,防止其吹穿浇注料,造成管壁直接磨损而爆管。

2.5停炉后对水冷屏底部浇注料进行检查,发现有浇注料脱落现象,应及时对其进行处理

2.6停炉检修对屏过、高过、对低过、省煤器防磨瓦加强检查和维护。

2.7针对我厂省煤器的具体情况,还应加强对省煤器第二排管壁磨损情况的检查,发现有磨损现象的及早对其进行防护。

2.8停炉后需检查空预器的低温腐蚀情况。

2.9加强对运行参数调整的控制:通过调整一次风量和引风量,控制烟气浓度和流速,减弱烟气中飞灰对对流受热面的冲击和磨损;加强化水技术监督工作,确保良好的炉水品质;运行人员及时调整,防止锅炉负荷过分集中,使锅炉局部热负荷过高,使结垢和腐蚀速度提高。加强风量、氧量的控制,防止发生烟道二次燃烧,致使受热面管壁过热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3、辅机的安全运行:

3.1运行人员加强对辅机设备的巡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事故扩大。

3.2检修人员也需加强对设备的定期巡视,对各自发现的问题以及运行发现的缺陷及时

处理。

3.3将强对设备的定期维护。

3.4热控加强机组所有测量仪表的监控,运行操作系统的定期维护;

3.5定期对各连锁、保护逻辑进行试验;为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

4、返料器结焦的预防措施:

4.1锅炉在高负荷运行时,一定要注意对一次风速的控制,风速过低,将导致密相区燃烧份额增大,床温过高;风速过高,稀相区燃烧份额增大,虽然床温可以得到控制,但炉膛出口温度偏高,循环物料中的可燃物在进入炉膛出口以前不能燃尽,进入分离器后继续燃烧,使分离器与返离器温度上升。因此,应合理的控制好一次风速,在保证床温正常的同时,维持良好的炉内温度场,使床温、密相区上部以及炉膛出口温度保持平衡。

4.2锅炉运行人员应严格按照运行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调整,加强对各温度点的监视,不得盲目带高负荷,确保锅炉设备的安全运行。

4.3运行调整时,操作人员绝不允许直接输入数值进行调整(拨料器调整除外)。

4.4运行中加强监视炉膛差压、料层差压、一次风量、一次风压、返料器风室风压、返料器温度及床温等主要参数的变化。如运行中突然出现炉膛差压降低,一次风压降低,一次风量增加,返料器风压降低现象,应迅速减小给料量,检查返料器的积灰情况,放掉部分返料灰,确保返料器不发生堵灰。

4.5今后,在运行中每班至少对返料器放灰管进行一次放灰工作,一定要确保左、右两侧放灰管的畅通,防止返料器运行发生不正常时能及时顺畅的对其进行放灰。

4.6在启、停炉时必须对返料器风室进行放灰工作,且运行中定期对返料器风室进行放灰工作,防止因风帽的磨损,使得大颗粒的物料漏进风室导致风帽堵塞,影响返料器的稳定运行。

5、炉膛结焦的预防措施:

根据我厂锅炉的实际运行状况可以看出,发生床面结焦的主要原因来自:1、返料器器故障,无循环灰导致床温超温而引发的高温结焦。预防措施同返料器结焦。2、流化不良引起的结焦。根据燃料的特性,含杂质较多,随运行时间的增长,布风板上沉积了大量的砖快、石头及各种形状的金属物,这些杂物中一部分卡在风帽之间,一部分沉积在风帽上面,导致床层从局部流化不良到整个床层终止流化而发生结焦。预防措施:

5.1掺烧模板时,必须开启除铁器,除去大部分的铁器杂质。

5.2采取措施对入炉燃料中的大体积杂物进行清除。

5.3加强检修管理,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防止铁器、工具等遗留在料场而跟随燃料入炉。

5.4合理调整燃烧,保证锅炉左右两侧床压基本一致。

5.5放渣管轮换放渣,并保证定期放渣的次数,必要时添加部分床料入炉,及时将较大的石块杂质放出,达到类似置换床料的目的,保障正常流化。

5.6锅炉点火升炉前做好流化试验,保证流化正常。

5.7点火过程中,应按流化试验的结果进行一次风量的控制,防止一次风量不足引发的低温结焦。

二、运行调整

1、稳定主要运行参数,

1.1均衡进水,保持正常水位,防止发生缺水、满水事故。

1.2保持正常的气温,防止因气温过高或过低引发的停机事故。

1.3保持气压在规定范围,防止增大爆管的几率和汽机超速事故。

1.4严格控制氧量(4-7%),根据氧量的变化及时准确的判断料、风的配比,及时作出调整,防止爆燃或灭火事故的发生。

2、运行中根据料层的厚度,及时的调整一次风量,床料变少时添加部分床料,床压高时进行排渣,排渣按规定的排渣次数。

3、在运行过程中进行燃烧调整时,应注意对各温度点的监视,特别是在加负荷或带高负荷时,床温应控制在750±30℃范围内,最高不得超过800℃;炉膛出口温度最高不得超过760℃;返料器温度不得超过720℃。

4、锅炉运行人员应严格按照运行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调整,确保锅炉设备的安

全运行。在设备运行状况不良的情况下,不得盲目带高负荷。

5、在运行中,应根据入炉燃料品质的变化,及时的进行调整,在燃用树皮等灰熔点较低的物质时,一定要降低床温及炉膛出口温度,防止发生结焦。

6、定期工作:

6.1 定期排污的督促执行,保证过炉水、热蒸汽品质,防止管壁腐蚀。

6.2定期巡检制度的严格执行,尽早发现设备缺陷,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为锅炉连续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7、锅炉停炉以后重视与加强对受热面的检查及清灰工作。

三、人员培训

1、加强运行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运行人员的整体水平和素质。

2、增强运行人员事故处理的能力。

四、制度的执行

1、严格执行制定的各项制度,加大奖惩力度,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员工对各项制度清楚地认知,达到提高整体运行人员的整体素质。

2、落实岗位责任制,坚持班前安全学习,提高全员安全意识,防止各项事故发生。

3、强化现场安全管理,重点把“两票三制”的执行落实到行动上,为安全运行提供有效保障。

4、落实设备管理,值班人员要坚持设备巡回检查,严密监视设备运行状况,及时联系检修人员,抓好设备的检修,做到发现缺陷及时检修,严格检修工艺,把好检修质量,实现设备在受控状态下运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