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幼儿园环保教育反思及实施策略探究

幼儿园环保教育反思及实施策略探究

来源:爱玩科技网
幼儿园环保教育反思及实施策略探究

[摘要]

现今,幼儿环保教育的必要性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关于这一领域的教育内容与实施方式方法,尚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究,本文通过幼儿环保教育若干现象透视,从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中的环保教育目标入手,生成了若干主题活动,希望活动中的渗透理念对幼儿园开展环保教育提供参考和帮助,从而增强幼儿的环境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环境情感,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环保教育;环境;幼儿;生成活动;整合;互动

一、环保教育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一)环保教育的概念

关于环保教育的概念,目前世界各国众说纷纭,美国的《环保教育法》(1970)认为:“所谓环保教育,是这样一种教育过程:它要使学生环绕着人类周围的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同人类的关系,认识人口、污染、资源的分配与枯竭、自然保护以及运输、技术、城乡的开发计划等等,对于人类环境有怎样的关系和影响。

我国的《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则认为:环保教育是“借助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的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并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以便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环境。”这是当前我国关于环保教育的权威概念。

从上述的界定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共同的东西,即环保教育的概念至少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

1、环保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而展开的教育过程。

2、环保教育的目的,一是使整个社会对人类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有一种新的敏锐的

理解,二是培养消除污染、保护环境以及维护高质量环境所需要的各种专业人才,但是环保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保护人类环境。

3、环保教育的手段是“教育”,这种教育既包括学校环保教育,又包括家庭环保教育和社会环保教育,既包括正规的学校环保教育,又包括非正规的学校环保教育,还包括要人们遵循为保护环境所作的决策及行为准则的教育。

4、环保教育的内容主要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的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

所以环保教育应恰当的理解为终生教育,一种能对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的各种变化作出反应的教育,环保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和智力的概括,它更多的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自然的尊重,这其中蕴藏着浓浓的人文关怀。

(二)环保教育的意义

正视当前的社会现实,我们发现了很多由于人类不适当活动所引起的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然而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环境问题应得人类高度重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看到了环保教育的价值。

虽然当前许多幼儿园开展幼儿环保教育,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幼儿园的环保教育模式单一,以老师上课为主,有的老师在选择教育内容时,脱离幼儿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虽然幼儿在一系列活动中掌握了一定量的环保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环境意识,但在日常行为的观察中我们却发现幼儿常会做出一些和他已具备环境意识不相一致甚至相矛盾的行为举止。所以幼儿园如何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以幼儿身心特点为基础,通过何种方式、途径,选择何种内容、方法,采用何种教育策略都是我们需要深刻反省钻研的问题,所以我从幼儿园课程中的环保教育内容出发,生成相关主题活动、提出相关教育理念,希望通过该实施探究提升幼儿教师的环保教育理念,增强幼儿的环境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环境情感,加强家园间的合作,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的行为,从而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环保教育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工作方案 (一)研究方法

观察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

(二)研究思路

1、对当前幼儿环保教育现象进行透视与反思; 2、寻找相关环保教育模式的理论依据;

3、对幼儿园环保教育的生成活动进行探索与实践。 (三)具体工作方案

1、当前幼儿环保教育现象透视与反思

随着环保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一所所绿色学校、绿色幼儿园应运而生了,环保教育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着,孩子们在这一系列相关的环保教育活动以及环保氛围中掌握了一定量的环保知识,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环境保护的意识,但在日常行为的观察中,我们却发现幼儿常会做出一些和他已具备的环境意识不相一致,甚至是相矛盾的行为举止,以中班幼儿为观察对象发现了一些现象:

透视:

下午小朋友吃完点心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很大,洗完手就急急忙忙跑出了洗手间,有几个水龙头没关紧,水一直滴答滴答的“唱着歌”……

我问:水有什么用?地球上的水越来越少啦,怎么办呢?

幼儿答:没有了水我们人会渴死,我们人、动物和植物都要喝水,我们要节约用水,洗完了手要关好水龙头,洗完衣服的水可以用来拖地……

纵观上述案例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孩子其实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境知识、意识,但他们是“光说不做”,意识是意识,行为是行为,意识和行为是相互脱离的。虽然这只是部分现象,但为什么幼儿不能将自己形成的认识反映到日常行为上,从而做出正确的行为判断呢?这不禁引起我深深的反思……

反思:

我们的环保教育是否刻意追求知识化、形式化,却忽略了环保教育的实践性、社会性呢?

作为一名教育者,你是否时刻注意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随时给予幼儿以督促、鼓励,引导幼儿把学到的环保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呢?

要让幼儿的环境行为得以巩固,你是否考虑到将幼儿园、家庭、社会形成一股教育

的合力呢?

我们都希望用一种环保教育的绿色理念给孩子营造一片绿色的天空,希望他们在一片绿色中去惊奇、去探究、去梦想、去思考,以致能收获一颗叫“爱”的种子。作为幼儿教师,我寻找着原因思考着现象,想结合环保教育的理论,生成环保教育的相关主题活动。也许我的力量很小,但如果每个人都去播撒一点爱的阳光和雨露,相信那颗种子会生根发芽,我们因此看到一种东西叫做“希望”。

2、卢卡斯环保教育模式的理论

著名环保教育学者卢卡斯提出环保教育模式,“关于环境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和“在环境中的教育”,“关于环境中的教育是发展有关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意识、知识和理解,它偏重于环境科学知识的传授,是学校环保教育的普遍形式,为了环境的教育将环境的改善作为一个真正的教育目标,其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责任感和激发他们参与解决环境的动机,突出批判性特征。在环境中的教育则以学生实地活动为特征的教学过程,它多采用户外教育形式,大多通过实地学习来进行。通过鼓励个人接触自然来谋求发展,具有强烈的经验倾向。他认为“在环境中的教育”最为适合学前阶段的环保教育,这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幼儿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幼儿环保教育必须以幼儿真实生活环境为课堂,强调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培养幼儿的的环境意识和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引导他们发现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环境要素和环境问题,并最终付诸行动,逐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下活动就依据此思想,创造条件让环境成为幼儿的第三位老师。

3、关于幼儿园环保教育的生成活动

(1)利用公园、社会等社会资源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情感,使之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

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它所激发的情感是朴素的、原始的。教育的责任就在于将这些淳朴的情感逐渐引导上升为幼儿对自然的自觉关心和爱护,使孩子们在头脑中产生环保意识的雏形。幼儿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以热爱大自然为基础的,爱得越强烈,认识就越深刻。

在公园郊游时,作为教师就有意地进行引导孩子们观察自然界的美丽景色。当他们

悉心聆听小鸟唱歌时,我告诉他们,小鸟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才能有这么漂亮的嗓子;当孩子们被池塘里活泼的鱼儿所吸引时,我对他们讲,鱼儿这么快活的在池塘里无忧无虑地畅游,是因为假山上流下来的干净水使他们有个舒适的家;当孩子们在小树边愉快地嬉戏时,我告诉他们小树是人们的好朋友,它绿色的叶子就好像空气的过滤器,我们应该保护它,不破坏它脚下的土壤,不随便折断它的枝杈,让它像小朋友一样茁壮地成长。孩子们为湖水中的倒影,为盛开的荷花而欢呼,为蔚蓝的天空、变幻莫测的云彩而惊叹,此时,孩子们感谢大自然的恩赐,关心、热爱环境的情感油然而生,环保意识也随之增强。

郊游结束后,我们还组织了一次美术活动——“蓝天碧水大花园”,让孩子尽情描绘心目中的绿色世界。由于孩子们有了亲身体验,所以画出来的图画可谓是五彩缤纷,绚烂多姿:五颜六色的鲜花,绿色成荫的森林,透明清澈的西湖,瓦蓝瓦蓝的天空……其中有几张图画还溶入了孩子们的美好想象。每一张画画出来的世界都那么美,那么整洁,那么赏心悦目。我把这些美丽的图画集中贴在了一起,请孩子们欣赏、介绍,孩子们兴奋得惊呼起来:“啊!好漂亮啊!真像一个大花园。”我不失时机地说:“我们的地球就像一个大花园,如果我们都来珍惜它,保护它,它就会像这个花园一样美丽。你们愿意保护它吗?”“愿意!”在孩子们响亮地回答声中,我完成了环保活动。

(2)通过环保图片、照片展,引导幼儿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各种动植物的各种特性,并喜爱它们,我们开展了环保图片、照片墙饰展。墙饰分两个主题,一主题是“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教师张贴了许多动物的图片,幼儿拿来了自己和动物的合影照,通过师生共同介绍、欣赏照片,幼儿懂得了一些动物的特性,以及人们不正当的行为会给动物造成大的危害,增强了爱护动物的意识。另一个主题是“地球妈妈生病邮,我们应该怎么做?”启发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有关地球妈妈生病的原因,和为地球妈妈治病的方法。一时间,家长纷纷带领孩子们到大街上,公园里,小河边去寻找有关资料,有的拍了各种照片,如河里的各种漂浮物、小草被踩的惨状、垃圾满地等;有的从报纸上剪下有关环保的图片,如叔叔擦洗马路栏杆的画面,大家植树的场面。通过直观比较,幼儿清楚地看到人们好与好的行为带给环境的影响,为自己以后的行为有了参照标准。

有比较才有鉴别。为了让幼儿亲自目睹环境受到污染而带来的严重后果,我们带幼儿来到了一条又臭又脏的小河边,水面上到处漂浮着各种垃圾,时而有一股臭味扑鼻而来,孩子们纷纷叫起来:“真脏啊!好恶心!”还用手捂住鼻子。我告诉孩子:这就是人们乱扔垃圾,把原本干净的水污染池,把小河里的鱼、虾都毒死了。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体验到:清洁环境和肮脏地方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他们不仅知道了污水的害处,还增强了节约自来水的意识,从而激发幼儿关心自然,保护生命,爱护环境的意识。

(3)将环保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变废为宝、关爱植物等活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环保启蒙教育本身是潜移默化的。幼儿期儿童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认识事物的水平仍处在感性认识阶段。缺少了具体形象的事物,孩子们很难理解与掌握事物的特征与含义。因此,幼儿的思维结构决定了实施环保教育不能以说教的方式来灌输,而应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形式。我们以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为依据,根本互动原理,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直观、有趣、积极、愉快的活动中主动活泼的接受教育。

活动案例一:给小花、小树浇水、锄草

为了帮助幼儿理解“为什么要给花草浇水拔草”,我和幼儿共同做了个实验,买来三盆小雏菊,其中一盆经常浇水、拔草,另两盆则不去照看,过了一段时间,再来观察,我们发现经常浇水拔草的雏菊依然开得很好,可另外两盆花已枯萎,而且长了不少杂草。通过实验孩子们得出:植物和人一样都离不开水,如果不经常为小花拔草,花的营养会被杂草抢走,都会死掉。我问:“那我们怎么帮它呢?”“多给它浇水!”“把杂草拔掉!”“多给它晒太阳!”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于是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我们拿了小水壶、小锄头来到公园里,给小花浇水,为小树锄草,开展活动时,幼儿像放飞的小鸟,在教师的指导下给小树、小花浇水,认真地拔掉花坛里的杂草。孩子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所感受的东西比单调的说教要有意义得多。

活动案例二:在社区中捡垃圾,并进行垃圾分类活动

自从看了那条肮脏的小河后,孩子们都明白了乱丢垃圾的危害。我们带领幼儿到社区开展了捡垃圾活动,孩子们用小钩捡起地上的废纸及丢弃的废品,放在准备好的废品

袋中,一起扔到垃圾箱里。看到变得干干净净的地面,孩子们都会心的笑了,亲身体验到了良好的环保行为会带给我们一个干净的环境。为了让幼儿明白垃圾的同用处,我们还开展了垃圾的分类活动,告诉幼儿:玻璃瓶、易拉罐、矿泉水瓶、废纸等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制出新的产品,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废旧化学物质、旧针头这些有毒、有病菌的垃圾,要生埋或焚烧,以免病菌蔓延。

活动案例三:积极开展无毒无害废旧物品的收集与制作活动

为了让幼儿真实体验对环保应该做些什么,在幼儿园设立废品回收集是一项非常好的举措。为此,我们在幼儿园大门口摆放了一个废旧电池回收箱,在班中摆放了一个废旧物品回收箱,并告诉幼儿:生活中有的垃圾是不能随便乱扔的,比如废电池,因为废电池被随便乱扔后会对土壤和水造成破坏,严重污染环境,一定要扔到专用的废旧电池回收箱里,集中处理,经过回收加工能再次成为有用的资源。除了废旧电池可以回收再利用以外,塑料瓶、可乐罐、牙膏盒等经过加工处理,也可以制出新的产品。在这以后,经常有孩子把废旧电池、塑料瓶、可乐罐、牙膏盒、挂历纸拿来,分放在两个不同的废品回收箱里,在短短十几天时间里,孩子们带来的废旧垃圾装了满满一箱,废旧电池也拿来了近50节。

为了让幼儿能更进一步了解废旧物能循环再用的作用与意义,我们开展了“运动小脑筋,废物变成宝“的小巧手比赛。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达到玩中学、玩中做的目的。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一件件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出来了,用牙膏盒做的电车,用大纸盒做的帽子,用香烟盒做的机器人。用快餐盒做的大螃蟹……幼儿感悟到生活中许多东西都是宝,不应随手丢弃。我们还号召家长利用废旧物品为孩子做一件服装,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动脑筋,找材料,想款式,忙的不亦乐乎,做出来的服装充满了新意:有挂历纸做的百折裙,有塑料袋做的衣服,有瓶盖扎的帽子,有包装纸做的婚妙裙等等。当孩子们穿上这商店里买不到的衣服,在小舞台上展示时,真叫人眼睛一亮。

正如奥地利著名精神分析学鼻祖弗洛伊德指出:儿童发展的早期经验是决定个体日后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在幼儿期,对其进行环境启蒙教育,使幼儿从小就养成爱环境的观念,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将会使幼儿终身受益。

三、总结及展望

在幼儿阶级进行环保教育是整个环保教育的起点。在实施环保教育的过程中,如何使综合取向和以活动为基础的教育方式在学校和课堂里顺利运作,有赖于教师如何营造学习气氛和运用多元的教学方式。如何使幼儿具有一贯的学习方式,或许以下原则方法可做为参考依据:

(1)强调亲自经历多于教学——幼儿的学习是探索和自发的活动,老师的角色应是启发者,其学习的特点应是乐意参与、亲自动手、五官尽用和主动探索。小朋友不应只是静静的聆听和服从,或只追随老师的意见和行动。老师应以小朋友最有兴趣的事物或活动为学习的出发点,启发他们提出个人的不同意见。

(2)以自然环境的珍爱为重心——不要以深奥的科学知识为学习基础,应以对自然界的一种爱护态度作为出发点,培养幼儿对水源的珍惜是最重要的。

(3)教师显示个人对自然界的兴趣,对幼儿有正面的影响。幼儿大都以成年人为模仿对象,教师对大自然现象问题表示兴趣、欣赏及关注都有助于点燃及延续学生对大自然的爱心。

(4)教师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爱护和尊敬——对小朋友口头讲授爱惜地球之法不如以身示范来得有效,如爱惜动植物和野外生物,小心处理废物,尽量循环再用材料等均是行之有效的亲身示范方式。

(5)各种教育互相渗透,尤其注重游戏的教育力量。 (6)紧紧抓住随机教育给你带来的契机。

(7)家园社区形成一股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从重知性的环保教育到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幼儿环保教育理念最为重要的转换。环保教育不单是知识和思想层面,亦需配合实践的行动来支持体验,因此如何与日常生活的环节紧扣起来开展是环保教育重要的一环。

面对天真幼稚的孩子们,我们知道,年幼的他们尚不能在今天做出什么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但是保护环境本身就是一项需要社会个体从点滴行为中贡献和参与的事业。我们所做的是帮助孩子们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和培养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真挚情感,这是孩子们在今后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素养和品格。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使下一代具备环保的意识和习惯,需要孩子们与生俱来的热爱自然的感情,同时也需要家

长的配合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正如世界著名动物学家珍.古道儿说的那样:“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每个人都能带来变化。”如果每个人都播撒一点绿色的阳光和雨露,让环保教育的种子洒入每个幼儿的心田,相信他们会看到绿色的希望。让我们所培育的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会思考、会探索的有智慧的人,让认识过程的每一步都使心灵变得更高尚,使意志炼得更坚强。 参考文献:

[1]管培红 王益红,幼儿环境素质教育(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3月 [2]李子建 马庆堂 黄群英,幼儿环保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3]孙方民主编,环境科学大词典(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5]路海东,教育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6]吴立宝 张杰,论幼儿环保教育理念的提升,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7]王冬桦,关于环保教育几个问题的研究,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 [8]姚亚平,在基础教育体系中重视环保教育的作用,环保教育,2001年第1期; [9]马万美 张瑞银,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山东教育,2003年8月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