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型水库浸没治理措施探讨
来源:爱玩科技网
《湖南水利水电)2008年第5期 原燮 摩凝 辫 探 ' '’'''l',,l''lll’,l,'ll ll’ ,l ''l''l,’)1),'ll ll' l,’ 'l'l', l'' ll, l,' ,'' l,, ,,1 ', 余际可 黄 辉 (湖南省水利厅 长沙市410007)(湖南省建筑设计院 长沙市410007) 【摘 要】 浸没问题是平原型水库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文章对浸没范围预测方法提出了看法,研究浸 没治理措施时应和垸内渗透稳定问题统筹考虑,根据天然铺盖情况采用减压及压渗综合措施进行治理。 【关键词】 平原水库浸没减压井压渗 建国以来,湖南省水利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些调 蓄性能好、经济效益佳的水电站已先期开发。目前,在建和拟 建的水电站多以径流式电站为主,其特点是水面囿于河槽, e广 定水位(日 ) / 1/' j 见水位( ,c) 称为“河槽型水库”或两岸建堤,正常蓄水位超越一级阶地称 / l:::::::2 2:2::::: 含水唏:H:: 为“平原型水库”。这类水库的共同特点:一是发电效益欠佳, O。 0 O0 。舍 层 ; 常需借助环境水利,从市政、生态、景观等综合社会效益论证 其可行性;二是由冲积阶地构成的库岸段均为二元地层结 图1 浸没预测计算示意图 构,即上部为粘土、粉粘、壤土组成的相对不透水层,渗透系 数 <1xl0 cm/s;下部主要为砂砾石,部分带粉细砂,一般 鲁 (1) K2>10。cm/s,两者渗透值相差3~4个量级;二是库区二元结 式中 卜含水带厚,由初见水位至下伏含水层顶板距离; 构的下部砂砾石含水层为一单独的承压含水层,和库区上部 丑广由含水层顶板起算的下伏含水层测压水位高度; 粘性土内的上层滞水,两者不为同一水文地质单元;三是库 ,厂起始水力坡度。 区内四大地质问题(渗漏、浸没、塌岸、淤积)中的浸没问题最 当 值大于粘土厚度6时,将会产生浸没。 为普遍,某些工程如广东省的北江大堤、潮洲水利枢纽为代 采用“起始水力坡度”法,按式(1)计算后,较好地解决了 表的韩江干流梯级开发及湖南省的长沙综合枢纽等工程浸 二元结构库区浸没范围预测问题。据文献Ⅲ对大量实测资料 没问题尤为严重,其浸没处理费用已占到全部工程造价的 统计分析,起始水力坡度,0平均值为0.94,小值平均值为 40%左右。因此,认真研究浸没处理措施,至关重要。笔者根据 0.64。为安全计,实际运用时,,0取小值平均值。具体到库区工 平原型水库的特点,对此类库区的浸没处理问题进行探讨并 程的某一垸区时,仍须通过该区的勘探资料,算出各自的起 提出看法。 始水力坡度,n。 1水库浸没范围预测方法 (3),0计算值产生差异的原因。采用“起始水力坡度”法 后,一些工程在采用式(1)计算厶值时,得出的结果仍不相同, 水库浸没范围预测方法,已有不少文献Il_团进行了较深入 有时相差较大,其原因分析如下: 的研究: 根据达西定律,由图1,令AH=Ho-T,AL=T,可得 (1)最初,对二元结构地层采用水文地质理论计算地下 Ho-T (2) 水壅高值(卡明斯基公式),以确定水库浸没范围。预测结果 =丁一与水库运行实际情况不符,据湖南省对已建成多年的大源 由式(2)可导出式(1)。 渡、白鱼潭、近尾洲、南津渡等水库调查资料,按照该法预测 求,0时,应通过勘探,取得上部粘性土层的含水带厚度 将产生浸没的地区却未发现明显的浸没现象,预测值明显偏 及下部承压含水层的测压水头凰,由式(2)算出起始水力坡 大。目前,二元结构地区一般已不再使用这一方法嘲。 度,n。 (2)文献Ⅲ根据粘性土层存在“起始水力坡度” ,粘性土 但某些工程求,0值是通过任选一钻孔,测出其初见水位 中的实际地下水位总是低于下伏含水层(即砂卵石层,下同) (日 )、稳定水位(日 )及含水带厚“ ’值,再求出 ,以 表示 测压水位所能达到的高度导出如下关系式(图1): (图1)。 余际可黄辉,,平原型水库浸没治理措施探讨 虽 (3) 浆堤段一般长(5.0~15)km左右,每公里堤段喷浆的结合点达 500多个(按孔距2.0 m计),要求在每个接合点,自下而上结 比较式(2)和式(3),可以发现,“日 ~日 ”是小于“日o_一 ” 合紧密,无渗水通道绝非易事,湖南省澧县黄沙湾高喷防渗 的。其中“7T"即为初见水位日c时的含水带厚,但圩。却大于稳 墙效果很不理想,即可为鉴。 定水位日 时的相应水深,因为由no到堤后的 ,还有一个 由于上述原因,不少工程(如广东北江大堤堤基渗控分 沿程损失。因此,用式(3)算出的,0 必然要小于式(2)算出的 析)均不推荐高喷防渗墙等垂直防渗方案。 值。据统计 测值一般在o.1-o.8之间,大部分都在o.3左 3-2减压、压渗等综合措施有效 右,较式(2)算出的,0值(平均值o.94,小值平均值o.64)偏小 一般堤基防渗的方法应为“前堵后排”,即在垸外用粘土 甚多,导致含水带“ ”值偏厚、浸没范围偏大的后果。 或塑膜铺盖,以延长渗经,但库区大堤一般无宽阔的外滩,若 2浸没处理原则及要点 在堤内采用垂直铺膜防渗,又有前叙的截断地下水自由交换 之弊,且施工较难。因此可以在堤背不远处采用排渗沟或减 2.1 充分利用天然粘土铺盖的防渗作用 压井。对二元结构且上层不厚时,可将表面不透水层挖沟截 (1)以长沙综合枢纽库区为例,据历史资料,在一般洪 断,沟底直达透水层,形成减压排渗沟,可大大降低地下水 水情况下(相当P=lO%)即水位为(34.8~35.3)m,9 =18 ooo 位,减低不透水层底部承压水头达到浸没治理的目的。 m3/s,历时约7~15 d时,不存在防洪抢险问题,表明天然粘土 当上层透水层较厚,挖排渗沟不经济,可在堤内侧设减 铺盖在起作用。长沙枢纽治理浸没的设计水位为31.30 ITI.尚 压井,穿过弱透水层直达强透水层进行排水减压。 低于上述水位。因此,在研究浸没治理方案时应考虑此因素。 实践表明:对于堤基为二元多或多层结构时,采用排渗 (2)笔者2002年参加过三峡库区开县的一个防护工程 沟或减压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消减堤后剩余水头,治理浸没 的设计审查,该工程堤基为二元结构,透水层顶板以上挡水 确保渗透稳定的措施。 深度 =20 m,堤基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直达砂卵石层以 减压井在国内首用于水库浸没治理的有沭河大官庄工 下相对不透水层(基岩)。按照粘土渗透坡降 =5~10,渗流坡 程、黄壁压、龙门、岳城、白黾山及大栗子、梅城等,其后长江 降[,o]=O_35,要求粘土厚度为2o/(5~10):(2~4)m,粘土带宽度 荆江大堤、广东北江大堤作渗透稳定处理采用减压井取得了 为20/0.35=60 m。而现有天然粘土厚度(8 m)及宽度(200 m 一些经验,湖南省大源渡、近尾洲及遥田等电站库区采用减 以上)均大于要求的粘土厚度与宽度,因此将堤基的混凝土 压井治理浸没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防渗墙全部取消,工程建成后运行情况良好。 如遥田电站库区油屋垸,所处的枫水滩平原是由河水冲 2.2将库区堤垸的渗透稳定和浸没治理措施统筹考虑 积形成的I、II级阶地构成,冲积层厚(10~12)m,呈椭圆形,三 堤垸的渗透稳定和浸没原因都是水头偏高、粘土层较 面环水,南临丘陵山地,垸内大部分地区低于外河水位,地层 薄。考虑治理措施时应优先满足渗透稳定要求,在此基础上, 属二元结构,土层隔水性差,底层为砂卵石透水层.且地表排 再针对浸没问题采取补充措施。 水不畅。电站于1988年12月发电,次年达到正常蓄水位后垸 2.3浸没治理不应导致原来水环境的恶化 内出现十分严重的浸没现象,田不能耕种,屋不能住人,路不 2.4浸没的直接原因是蓄水后库区地下水位拾高。治理措施 能行走。且时常在堤脚发生管涌现象,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应立足于降低地下水位 治理方案最初是上堵(高喷墙)下排(垸内设排水沟)方 3浸没治理措施 案,后考虑堤外水位与堤内地面高程相差不大,用导排方案 引起的渗透坡降不致危及堤垸安全,决定改用减压井代替高 3.1 垂直防渗方案慎用 喷墙,使整个垸内形成一个有减压井、水平排水管网、排水沟 悬挂式垂直防渗效果很差,早有定论。但全截式垂直防 的“以排为主,井沟结合”的排水体系(图2)。 渗仍常被作为堤基防渗最有效的治理措施。1998年大洪水后 各种防渗墙建造技术发展很快,但工程实践表明:对旨在降 低库区地下水位的浸没治理,垂直防渗方案并非佳策。 (1)破坏了原地下水自然交换的规律,恶化了水环境。未 修防渗墙前,丰水季节,库水入垸;枯水季节,垸水返库。建墙 后防渗墙破坏了原地下水自然交换的平衡关系,在截断外水 渗入的同时,也截断了垸内地下水向外河排泄的途径,其后 果是垸田变成为冷浸田甚至沼泽化l引。 (2)造价高。前文提到的广东、湖南几个枢纽库区的浸 没处理方案,当采用高喷防渗墙时,墙体造价占到浸没处理 图2油屋垸浸没治理平面布置图 总造价的60%以上。 该方案造价(85.9万元)仅为高喷墙方案(723.5万元)的 (3)施工难度大。 上述工程采用高喷防渗墙时,单元灌 12%。1994年竣工后至今,垸内浸没现象已完全消失,高水位 余际可黄辉,,平原型水库浸没治理措施探讨 时,堤脚附近也没有管涌现象,汛期排水管出口仍是一股清 流.取得了很好的工程处理效果 。 4采用减压井方案需考虑的几个问题 减压井在治理浸没及确保渗透稳定的作用已为大量工 程实践证明,但人们对采用减压井仍存在疑虑,一是采用减 压井后是否会危及堤垸的渗透稳定;二是减压井易于堵塞的 缺点是否会影响其减压功能的发挥。 4.1 浸没治理与渗透稳定关系 前已叙及,库区浸没治理应和渗透稳定统筹考虑,因此 应首先查明库区堤垸内天然铺盖或表土层的厚度、分布情 况、物理性质、成层结构及各层渗透系数;天然铺盖的连续 性、被人工破坏的状况等。 4.1.1满足渗透稳定及防止浸没所要求的粘土厚度(8 ) 设堤前水头为风(图1)分别核算渗透稳定及浸没治理 所需粘土厚6l粘。 (1)渗透稳定。 已知允许渗透坡降 =5—1O,取5,则艿 ̄=HJ5--0.2Ho。 允许渗流坡降嘲_0.35,则粘土带宽度L =日 .35=3 H。。 (2)浸没治理。 设起始水力坡度偏安全取小值平均值,g--o.64(见前文), 按式(1)可求出T=0.61风。即粘土厚度6 应≥0.61 H,才不 致产生浸没,同时可得: 册 = 3 (4) 即防治浸没所需粘土厚度一般为满足渗透稳定粘土厚 的3倍。 4.1.2结论 (1)当粘土厚度能防止浸没发生时,同时也能满足渗透 稳定要求。 (2)当粘土厚度不能防止浸没,需采取减压措施时,需 核算堤垸土层的渗透稳定。若采用排渗沟,需核算开挖排渗 沟后剩余的土层厚能否满足渗透坡降砌的要求;若采用减压 井,则需核算排水井至内堤脚一段的渗流坡降[,01是否在允许 范围之内(减压井下游的地段一般是比较安全的)。 (3)核算后,当粘土厚度6 、宽度 均满足渗透稳定 要求时,减压井位置可距堤脚远一些,取(100~150)m。 (4)若粘土厚度6 不能满足渗透稳定,则需在减压井 至堤内脚之间采用“压渗”措施,由于“压渗”既需要压渗的材 料(一般用透水材料)又需占地,造价较贵,故压渗段长度应 控制在50 m以内。文献嘲对“全部压渗”和“减压井结合压渗” 进行比较,后者造价仅为前者的50%。 (5)设堤前水头Ho=(8 ̄10)m, =5,则满足渗透稳定需 6 :(1.6~2)m,防治浸没需粘土厚(5-6)m。但实际垸区内一 般难有成片、等厚、完整的天然粘土铺盖能满足此要求。因此 在多数情况下,防治浸没可能都需要采用减压井和压渗相结 合的综合措施(减压井布置在压渗段的末端)。湖南江干 堤(湖南段)下荆江段的民生垸、君山农场等堤垸(6处堤长 n.94 km).常德市鼎城区沅水南岸三合垸何家堤段(9+413— 6+690)试验工程、广东北江大堤渗控分析均采用了减压井和 压渗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取得良好的工程效果。 4.2减压井存在问题分析 前已叙及.单从渗流控制、减压效果看,减压井效果显著, 毋庸置疑。但传统减压井最大的问题是堵塞,使人们心存疑 虑,在这方面,湖北黄冈孙堤历年来设置的大量减压井其 运行情况可兹借鉴。该县在未使用土工合成材料做减压井材 料时,失效情况也很普遍,在失效减压井附近就有管涌出现。 1985年后改用带孔PVC管以及非织造土工织物过滤后,失效 率大为降低。在20世纪9O年代设置的减压井有效率达 100%。长孙堤李家寨段于1986年建成的l6口减压井一直运 行良好.并在1995年、1996年、1998年三年大汛中发挥了良 好的工程效益,而对个别失效的减压井,检查其原因往往与管 理不善有关,他们认为减压井确实是一种颇为有效的渗控设 施.而且造价低廉,但不是一种一劳永逸的工程设施,和其它 水利工程一样.它需要维护、保养、检查和维修,而且有一定的 使用年限,对于运用期可以从经济分析得出一个“最少使用 年限”。当减压井的使用年限达到和超过“最少使用年限”时, 这种渗控措施仍是合算的,没有理由要求它无限期的使用。 此外,科技人员近年来也提出了许多解决减压井堵塞和 延长使用年限的措施,如由活动井管及固定井管组成的可拆 洗式减压井,可置换滤芯新型减压井嗣以及水利工程减压井 淤堵清理器(专利号ZL 0320124725)等。 因此.通过工程实践,不断改进、完善后的减压井是可以 克服堵塞缺点,更好地为堤垸渗透稳定、库区浸没治理发挥 更大的作用。 5结语 (1)对二元结构地层,预测浸没范围宜采用“起始水力 坡度法”。在计算起始水力坡度,n值时,不应按式(3)计算,以 免 值偏小,导致浸没范围偏大的后果。 (2)研究浸没处理措施时,应将浸没治理和渗透稳定统 筹考虑。治理浸没诸措施中,垂直防渗由于造价高、施工难, 特别是不利地下水自由交换造成垸内溃害,不宜采用。 (3)浸没治理要充分考虑天然粘土铺盖的作用,根据具 体情况采用减压井或减压井、压渗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改进 后的减压井可以克服传统减压井堵塞的缺点,更好地为堤垸 渗透稳定、库区浸没治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袁宏利,等.水库浸没勘察研究工作的新思路叩.水利水电工程设 计,2003(4). 2顾淦臣,等.土坝设计:下册【M】.北京:水力电力出版社,1988. 3甘明辉,罗谷怀.洞庭湖病险堤基的治理研究 .湖南水利水电, 2000(5). 4张小莉,陈德宜.岳阳长江干堤堤基渗控处理田.湖南水利水电,2006(4). 5赵坚,等.可置换滤芯新型减压井管的研究硼.水利水电技术,2004(4). (收稿日期:2008—07一l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