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核心的小学社团建设策略研究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核心的小学社团建设策略研究

来源:爱玩科技网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核心的小学社团建设策略研究

摘要:学生社团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开展社团活动中存在着发展良莠不齐、专业指导老师缺乏等问题。本文以深圳市景田小学英语社团为例,在分析小学社团活动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自主组建社团、自主管理社团、自主评价社团和活动等策略。

关键词:自主发展,小学社团,社团建设策略

小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既可得到以自主发展为核心的综合能力的锻炼,又能养成良好的常规学习习惯,小学社团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小学社团存在发展良莠不齐、缺乏专业的社团活动指导老师等问题。据对深圳市景田小学25个学生社团的问卷调查【[1]】结果显示,学生社团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自主性在社团活动中得不到有效培养。对此,本文以深圳市景田小学为例研究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为核心的小学社团建设策略。

一、自主组建社团的策略

在社团建设中的自主组建,就是让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自我管理,在社团指导老师的引领下,依靠社团主体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一种管理方式。

(一)教师指导下组建社团:“扶着走”策略

教师指导下的创建,是初始阶段,也是教师引领阶段。英语小教师社成立阶段——激趣(扶着)阶段, 拉开了学生自主创建英语社团的帷幕。

一是确定社团名称。2018年2月,在社团辅导老师的引导下,我校四年级的学生成立了“英语小教师社”;二是以自愿原则报名,确定社员名单;三是确定社团的社徽、社长等组织结构;四是讨论制定社团的规章制度;五是组织社团活动:社团学生以“小教师”角色走入低年段的班级。

在这一阶段,社团活动处于教师指导、学生半主动阶段,学生正是在老师的引领下实现由被动向自主的转变,学生对自我能力有了初步认识和体验。

(二)教师协助下组建社团:“半扶半放” 策略

教师协助下的社团创建,也是社团构建发展,学生自发尝试阶段。“英语小教师社”经过一个学期的锻炼后,老师启发学生根据他们的特长、爱好筹备新社团,很快,“英语小教师社”的成员拟自主创设五个新的英语社团。

2018年9月,学生递交了社团筹划书,通过海报、广播等形式进行社团的宣传。通过问卷调查,最终成立了 “英语戏剧社”、“英语书法社”、“英语绘本社”、“英语广播社”和“英语歌谣社”五个学生喜欢的社团。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权已经得到了重视和凸显。指导老师的任务是协助,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及时、细心并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学生组建社团:“看着走” 策略

学生自主建立英语社团阶段——创新(基本放手)阶段。创造性构建阶段,是社团自觉发展阶段。

一是学生成立五个社团的一年后,对已有社团进行问卷调查,征询社员对原社团留存与否的意见、征询全校学生对新社团创设的意见。

二是部分社员有了自创社团的意向。老师适时鼓励学生策划自己的社团,自主招募成员、招聘和选拔社团骨干、形成个人特色的社团主题。

这个阶段以创新为主,鼓励形成各种特色社团,满足多元发展的学生需求。保留了几个原有社团,增创了“英语配音社”和“英语快板社”。学生在这个阶段决策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二、自主管理社团的策略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自主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较低,这是影响学生在社团中自主发展水平有效提升的一大因素。因此,我们建立自主管理社团的策略,引导学生朝这一方面发展能力。

(一)社团机构自主管理:自主性与规范性相结合策略

一是确定社团成员。各个社团本着自愿选择的原则招募社团成员,让学生享有充分自由选择的权利,这就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如何选择社团和对自己角色的定位,很好的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

二是完善社团队伍建设。社团干部在社团竞选中通过展现自己的能力和社团其他成员的投票产生,从竞选演讲、组织学生投票到产生竞选结果,整个过程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了展示。

三是建设社团制度。社员通过在社团活动中“社长抛出议题-全体社员讨论-商定规章制度”建立起各社团的社规和活动规范。社团成员可以就某些问题展开讨论,协调和决策能力无形中得到提高。

(二)社团运行机制自主管理:制度引进与后勤保障相结合策略

一是社团自主制定章程。社团章程由社团成员代表拟定草案,经社团成员大会决议,充分调动了学生成员的自勉、自律意识。

二是社团自主聘请辅导教师制度。小学社团的管理和发展离不开老师的引领、指导、协调,而社团的内部管理、活动设计、评价等,由学生自主决定或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

三是社团自主协调解决活动后勤保障。学生制定活动方案后,对于需要提供支持的,则向学校或老师提出申请,要求协调或支持解决。

四是社团自主开展交流评价活动。各社团建立社团及成员档案,社员互相评价、社长对社员评价、社团与社团之间的评价等,通过这些评估与交流促进社团自主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自主组织社团活动的策略

(一)社团课程自主组织:设计、实施、评价一体化策略

学生社团的课程设计本着“学生自主组织,教师介入”的理念,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找到归属感,发展自我。学生如何参与策划和实施,也就更为直接地表现出他们发展的主动状态。

一是社团课程计划。社长、社团干部根据社团发展目标或方向,初步拟定一学期的社团活动计划,经全体成员讨论、修改,最终形成学期计划。

二是社团课程内容。根据社团计划的主题,将每个社团课程目标分到社团小组或成员个人,由社团小组或个人分管其中具体一节课的课程内容安排。

三是社团活动实施过程。主要采取“社长主持和组织、社员协助开展”的授课形式。社长组织课堂常规程序,课程设计小组或个人组织社团课程的学习过程。

(二)校际大型活动自主组织:统筹安排与分工协作相结合策略

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自主管理意识还能潜移默化地运用到日常的学习管理中,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还通过参与开展学校各类活动得到更全面的自主发展:负责相关的英语学习常规活动的组织,如每周英语一歌、英语广播等。

除此,各个英语社团还承办学校各项大型的英语活动,如迎圣诞系列活动、绘本故事演讲比赛等。学生在组织和策划各项活动中沟通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自主评价社团和活动的策略

评价是社团构建、管理及活动组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有很大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因此,社团指导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好评价体系的设置和完善工作,建立合理、客观、系统、积极有效的评价机制。

(一)评价的目标和内容:以评价促自主发展策略

社团的评价目标和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参加社团的实践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的不同体验,评价的内容要包括学生自主参与各项活动的频率和质量的量化统计及社团成员发展轨迹的测评这两个方面。

(二)评价的形式:学生自主评价为主的多元评价策略

自主评价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自主评价体系中是以指导者、组织者和伙伴的角色出现的,教师应引导社团学生自行设计社团内部的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

一是多主体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在日常的社团课程与社团举办的大型活动中,做到每课、每次活动实行自评和互评,在互相督促与评价中实现自省与自主发展。

二是分角色评价:优秀社长、优秀社员、优秀社团的评比。组织各个英语社团进行学期工作总结,由全体社员表决,评选出优秀社团和优秀社长。

三是按活动过程评价:反思社团建设成效、改进社团活动。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策划、实施、反思和改进,成为促进社团建设的具体着力点和实现可持续自主发展的关键途径。

四是创建社团之间的评价与交流平台。可以通过网络、广播等校内交流平台展示:社团的自主策划思路、发展目标与活动规范的选择等;典型社团活动的主题选择、策划组织、准备与实施过程等。

深圳市景田小学自2018年开展学生社团自主管理研究以来,学生社团建设得到了蓬勃发展,特别是英语社团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但有效地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辐射带动了其它学科乃至其它学校的学生社团建设,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实现了以

自主发展为核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柳夕浪.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进一步追问[J].教育科学研究,2014,(03).

[2] 褚宏启,张咏梅,田一.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小学管理,2015,(09).

[3]李希贵,秦建云,郭学军.选择性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6,(01).

作者简介:

邱海华,女,出生于1976年6月,汉族,高级教师,

深圳市福田区景田小学,地址:福田区景田北五街 518043

联系电话:135****4000电子邮箱:****************

基金资助项目: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小学名师关键能力及其培养路径研究—基于深圳市30位小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实证分析》

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科研一般项目,

课题批准号:2019YQJK077

【[1]】2018年9月,我对深圳市景田小学25个学生社团的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了“景田小学学生社团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50份,收回问卷220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份,调查内容是学生参与社团的基本情况和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自主发展水平情况。本文所用数据均来自本次调查结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