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河北雄县中学2018年上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 精品

最新-河北雄县中学2018年上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 精品

来源:爱玩科技网


河北雄县中学18-18年上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

(测试范围:第一章~第二章)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扩展对华贸易最主要的动力是 ( ) (A)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B)清软弱可欺 (C)工业后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D)商业利润的刺激

2.以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扩要依据是 ( ) (A)中国的户门被列强的炮舰轰开了 (B)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给打败了 (C)取代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D)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3.“大英钦差各等大员„„可在京师,或长行居住,或能随时往来。”此规定出自(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望厦条约》 4.沙皇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吞的中国领土有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⑤ (D)②③

5.促使外国侵略者獗诱骗掠拐华工出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望厦条约》 6.下面各条,对《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不正确的是 ( ) (A) 它否定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度

(B) 想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C) 规定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D) 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7.1860年,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督办江南军务,他认为“自古平江南之策,必踞上游之势,建瓴而下,乃能成功”,决定全力夺取 ( ) (A)武昌 (B)九江 (C)湖口 (D)安庆

8.下列关于定都天京的评价表述正确的是 ( ) (A)标志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B)标志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 (C)标志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时期 (D)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

9.下列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正确的排列是 ( ) ①天京变乱 ②安庆陷落 ③三河镇大捷 ④陈玉成牺牲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④③②① (D)①②③④

10.对《资政新篇》不正确的表述是 ( ) (A)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B) 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反映 (C) 是农民实践的产物 (D) 根本没有实行

11.太平天国运动最重要的意义是 ( ) (A) 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B) 在反封建的同时又反侵略

(C) 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D) 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12.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是 ( ) (A)上海 (B)南京 (C)北京 (D)广东 13.《资政新篇》与《海国图志》的主张中,不同的是 ( ) (A)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发展资本主义 (C)使国家走上富强之路 (D)抵御外国侵略 14.一位史学家在一文章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70、80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 ) (A) 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 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 由中国中心主义到西方中心主义的变化 (D) 对西方的由对抗到和解

1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统治者内部意见分歧。甲派主张“言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乙派认为“购买外洋器物,„„尤其属名正言顺。„„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这反映出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 ( ) (A)对待外洋事物的态度 (B)对待改变清朝政体的态度 (C)对外国侵略者的态度 (D)对待农民的态度

16.中国的近代化具有实践性的探索始于 (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 (D)改革开放

17.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清朝统治起到 ( ) (A)巩固作用 (B)瓦解作用 (C)补充作用 (D)改革作用

18.有关19世纪六七十六代中国近代工业兴起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②都由洋务派创办

③主要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④产生于中国封建经济瓦解的过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19.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一流价格,二流设备,三流产品”的不平衡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缺少资金

(B) 缺少现代化的投资方式

(C) 劳动力主要来源于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 (D) 技术力量薄弱,设备和技术严重依赖进口

20.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诞生于 ( ) (A)外商在华企业中 (B)洋务派的企业中 (C)民办企业中 (D)手工业作坊中

21.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 (A)国内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 (B)西方列强的支持

(C)朝鲜爆发东学党 (D)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 22.三国干涉还辽充分表明 ( ) (A)德俄法三国是同盟国 (B)“门户开放”得到列强的承认 (C)日本已暂时独霸中国 (D)帝国主义之间既矛盾又勾结

23.维新运动之所以取代洋务运动而在政治舞台上唱主角,其主要原因在于 ( )

(A)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B)民主思想还未广泛传播 (C)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光绪帝夺权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24.康有为作《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的目的是 ( ) (A)招徒讲学,阐发维新思想 (B)为维新变法寻找理论根据 (C)从根本上推翻传统的儒学 (D)D使维新思想发展为政治运动

25.在要不要变法的争论中,维新派主要的理论依据是 ( ) (A)人文主义 (B)民权平等的思想 (C)进化论思想 (D)自由主义思想 26.“百日维新”失败的客观原因主要是 ( ) (A)袁世凯的告密 (B)新政措施不够彻底 (C)顽固派的强大 (D)帝国主义的破坏

27.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是在同一背景下掀起的两股政治运动,它们未能走到一起共同挽救民族危亡的主要原因是 ( ) ①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②封建顽固势力强于维新派势力

③义和团运动“灭洋”具有笼统排外的性质 ④阶级立场和政治主张存在严重差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③④

28.义和团运动兴起初期的直接目的是 ( ) (A)反洋教斗争 (B)反清复明 (C)扶清灭洋 (D)扫清灭洋

29.八国联军侵犯北京时,慈禧太后慌忙西逃。在西逃途中她颁布了“剿匪”上谕,其目的是 ( ) (A)命清军与义和团剿灭洋人 (B)借师助剿义和团运动 (C)取悦侵略者保住统治地位 (D)改“安抚”为“剿灭”

30.下列《辛丑条约》影响的评价,正确的是 ( ) ①巨额的赔款,使人民的生活更加贫困,经济更加凋敝 ②清的统治中心开始完全处于外国的控制之下 ③清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邦凶 ④总理衙门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材料解析题(31题16分,32题12分,共28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

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摘自洪秀全《原道醒世训》

材料二 今日天父天兄作事,欲使妖魔生即生,欲使妖魔死即死„„天父上主皇上帝自始创造天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亦嘉汝忠义也。„„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

——摘自1853年杨秀清等《谕英使文翰》

材料三 太平天国制定了十款天条,规定了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崇拜皇上帝,说:肯拜上帝者,无灾无难;不拜上帝者,蛇虎伤人。„„上帝教以外的意识形态,包括诸子百家之书一律排斥,每年开科取士的题目亦以圣经为主„„

——摘自何瑜《兴也勃焉 亡也忽焉》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宗教对太平天国的影响。(12分)太平天国重视宗教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梁启超提出)“中国他日必以工立国。”“衣食之源,不以地为界,不以人为界,不以日为界,当以力为界。凡欲加力使大莫如机器„„一人所做工,能给百日食。”“机器因为富国第一义。”

——摘自梁启超《变法通义》等

材料二 “通商者,天地自然之理,人之所以藉仪以自存也。故言理财之学者,当并国之差别限界而无之。”

——摘自梁启超《史记货殖列传含义》

材料三 “生产之要素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鼓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之最妙法门。”(对外资)“欢迎与反对,要以政治组织能否改革为断„„苟财政之基础稳固,而所以运用之者适其宜,则外资之必不足为国病明矣。”(外资)“用之于生产的,往往食之利;用之于不生产的,势必蒙外资之害。”

——摘自梁启超《利用外资与消费外资之辨》等

上述材料反映了梁启超的哪些经济思想?(4分)简要评述梁启超的经济思想。(8分)

三、问答题(33题12分,34题15分,共27分) 33.说:“中国的封建社会继续了三千年左右,直到19世纪的中叶,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这个社会的内容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联系19世纪中期的史实,具体说明中国社会有哪些重大的变化?(12分)

34.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既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还是一次思想的潮流?(15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