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探职校教学改革及其措施

浅探职校教学改革及其措施

来源:爱玩科技网
浅探职校教学改革及其措施

一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传统的教育模式与课程设置下,职业性与实践性的热点并没有在当前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中充分体现。许多职业院校的学生通过许多时间来“打基础”,而实际的工作能力练习与应当具备的素质水平难以胜任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与我国社会实际的需求相矛盾。随着我国职业院校的改革建设深入推进,而职业教育作为标志性的教学产品成为了教育领域关注的方面,因此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此起彼伏。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改革浪潮的冲击中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以职业活动为培养导向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教育行业的普遍认同。本文根据当前职业教育的整体趋势,指出在改革职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1 当前职业院校教育现状与问题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几年的院校不断扩招,职业教育呈现出了跨越式的发展,职业院校在校生与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规模已经占到我国教育的一半,这表明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近年来,职业院校却在发展中遇到了困境。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通过项目工作为载体突出学生能力目标的培养模式。但是部分教师却由于不正确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将传统高校的教学模式照搬到了职业教育中来。由于生源质量较低,因此,许多职业院校的学生并不具备其他院校学生中所具备的抽象思维能力与推理能力等,而学生面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认为内容并不感兴趣,因此,产生枯燥与厌学的情绪等。在另一方面,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内容设置上不够系统化,同样的专业中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在学科专业内的新技术技能难以及时融入到课堂之中,对学生实践性教学较少,很难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操作能力。面对这些状况,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需要转变传统观念,将视野放宽,对院校的专业课程进行整体改革。

2 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对策与思考

第一,建立起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职业教育需要培养出贴近实际生活的人才,因此,我们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过程中,需要让学生能够掌握好职业应当具备的能力。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高素质全能型人才,也就是为了能够培养出学生的社

会岗位适应性,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确立满足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为核心,以培养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能力与操作能力为主要内容,通过理论知识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实现职业教育,并且将这种学生培养模式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与职业性。

第二,将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这是实现一线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从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而在具体施行中要从职业院校学生操作技能的认知规律出发,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岗位技能操作,让学生能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例如我校就成立了工作室,并且有个模拟仿真服装工艺实训教学实训室,让学生能够真正实践与岗位零距离的接触,缩短了走向社会岗位的时间,体现出我校的职业特色,并且提高了学生素质与竞争能力。学生能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工程环境与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具备职业素养,在走出校门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

第三,建立起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课程教育体系。当前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是每个专业设置课程之间的分工与配合,而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了未来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在职业课程教育体系的要求主要反映在基础课和专业课,理论课和实践课之间的时间比例上。我们需要对相关企业进行调查,进而根据企业需求来确定人才需求的数量与培养人才的模式,设定相应的支撑课程内容与实践技能训练教学。

第四,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教育的特点与性质,决定了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队伍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与高质量的教学水平,还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与丰富的工作经验。这是为了适应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我们职业院校要实现教师队伍“双师型”的建设。我们在教学建设中,加强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我校采取有效措施,例如让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定期去服装企业进行学习与培训,并且聘请了服装企业中具有丰富经验的兼职教师来学校教授相关课程,造就了具有丰富理论知识与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人才队伍。在另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这是由于职业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中要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并且提升其人文素质,而学生的这种转变需要教师的素质与修养。

第五,增强就业竞争力。职业院校为了让学生增强竞争力,可以推行双证书制度,将代表学生能力的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必修课程纳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能够快速地具备技能。

3 结语

总之,我们职业院校要通过科学的发展观为改革指导方式,与院校实际相联系,充分认识与确定职业院校在社会、市场、经济与教育等方面的定位,进而确定院校的发展方向与办学特色,明确了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能力,进一步处理好职业建设与教育教学转变方式等问题,实现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玲,陈家麟.中职学校班主任的职业倦怠状况与对策[J].职教论坛,2008(8). [2] 秦世虎,崔继萍.中职学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文教资料,2007(13). [3] 陈旭辉,张荣胜.项目教学的开发原则和教学流程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