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古筝教学中如何培养与提高音乐的理解力与想象力

古筝教学中如何培养与提高音乐的理解力与想象力

来源:爱玩科技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筝教学中如何培养与提高音乐的理解力与想象力

作者:杭翠翠

来源:《学习导刊》2013年第09期

【摘要】在古筝演奏与教学中,加强对音乐的理解力与想象力的培养对于音乐表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古筝演奏者,需要正确理解把握音乐作品,分析作品,感悟作品,从而实现技术与音乐的完美融合。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与想象力是音乐审美的完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培养音乐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对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古筝演奏;音乐理解力;想象力;以学生为主体

本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音乐理解力与想象力在音乐审美过程当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第二部分:从古筝教学的角度具体分析如何培养与提高音乐的理解力与想象力。分析培养与提高音乐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在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问题的解决进行了探究和分析。第三部分:指出培养与提高音乐的理解力与想象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古筝演奏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首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与想象力。在此,笔者结合音乐的理解力与想象力在古筝教学与审美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提出若干建设性的意见。

1 音乐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概述

音乐的理解力是通过运用理性思维对音乐的作品进行审美认识和评价的一种能力。其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了对音乐形式的认识,包括对音乐、音响组合以及形式结构的认识理解,具体来说是通过对和声、曲式、基础乐理等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进行的。这种对音乐形式结构的认识理解是有重要作用的,它使音乐欣赏由最初的感性阶段升华至感性与理性互相结合的高级的阶段,最终提高到音乐审美阶段;另一方面,它表现了对作品的内容以及社会意义的认识理解。在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时,由于种类、体裁的不同,对音乐欣赏中的表现形式和理解认识也会有所不同。音乐的理解力并非表现在欣赏着通过理性思维对乐曲所做的某种抽象的判断,而是应该表现在将这种理性的认识真正融入到对音乐的单行体验中,从而使音乐欣赏上升至更高级、更深刻的阶段。卡蒂姆斯认为具有深刻的理解力的高要求的学生,他们通常比那些只集中于机械的掌握自己的乐器的学生,反而能更快克服技术上的困难。有深刻的理解力是非常可贵的。

2如何培养与提高音乐的理解力和想象力 2.1音乐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在古筝教学中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音乐教育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是一种简单的美育教育,而是通过这种美育教学途径,以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完美地演绎一首作品,不仅需要演奏者扎实的基本功,更应该配加强演奏者本身的思想和对音乐的理解,使作品有着更深的内涵和可欣赏性。 1.充分理解音乐作品的源泉。

任何一首成功的音乐作品不是简单的音乐符号的堆积,而是源于生活,来自于人民。受能力的,一些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不能深入理解和感受作曲的艺术美,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必要的提示和讲解。在教授过程中引导渗透有关乐曲的创作背景、典故以及表达内容的诠释,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努力挖掘作品的内涵。例如:古筝代表曲目《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由焦金海1972年创作完成,是焦金海先生在周口地区淮阳市学习时所创作的乐曲。全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悠扬、舒缓的散板引子开始起,逐渐递进转入富有牧歌特点的优美旋律。第二段,与第一段形成鲜明对比。音乐为欢快热烈的,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山丹丹开花美景的喜爱与赞美,对乡土风物的美好情感。最后一部分,音乐又回到第一部分主体旋律的原型。乐曲在尾句中表达了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样,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间接经验可以正确理解,达到有效的想象。在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的基础上进行音乐欣赏,可以使学生有依据的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2.认真分析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

在音乐实践的过程中,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想象通常是以情感体验为中介,同时伴随情感体验而进行的。因此,对音乐作品的深刻而准确的情感体验是正确理解、想象的重要条件。这种感情体验的准确性来自对作者的创作个性的了解。作曲家在创作时受时代、社会经历、音乐素养和艺术功力的影响,表现出的创作个性也各不相同。在60年代,曹东扶先生先后创作改变的乐曲《闹元宵》、《变体孟姜女》、《刘海与胡秀英》等广传海内外。并且创研出了一套独特的弹奏技法,加之他对乐曲的细腻处理,形成了鲜明的感情色彩浓郁的地方气息,有着极其独特的曹派古筝艺术风格。1955年,刘天一创作乐曲《纺织忙》,是古筝曲目中又一代表作。该曲通过模仿纺织机的节奏音响产生了双手轮撮技法,形象深刻的表达了乐曲的精髓。同年,山东省古筝演奏家赵玉斋先生随沈阳音乐学院到辽宁南部下乡慰问演出、体验生活,农民对劳动的热情和丰收后欢天喜地的心情所感染,一首乐曲《年》诞生了。这首乐曲充分展示了人民敲锣打鼓欢收的热闹场面,该曲达到了空前的艺术效果。1958年,任清至创作了乐曲《幸福渠水到俺村》,乐曲内容表现了劳动人民通过兴修水利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情景。乐曲中加入了大量的左码刮奏等创新的指法。1961年,史兆元创作的《春到拉萨》,乐曲表现了翻身农奴获得的喜悦欢快心情,特殊也是用古筝来表现少数民族音乐体裁的初次尝试,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古筝创作发展至今,当代古筝演奏家王中山先生与钢琴家景建树所共同创作的筝曲《望秦川》,该曲创作素材取源于秦腔,音调仓远而富申请,表达了弄弄的乡音之情以及对往事的无限依恋和追思。所以,无论是在欣赏、还是在演奏的教学中,教师都一定要与学生一起认真细致的分析作品的感情体验,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品本身的艺术特征以及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得以准确的了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适当的课外引导。

引导学生在课外贮备充分的生活形象,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对发生在生活中的场景、自然风光、社会事件等应该用心留意观察,这些将有助于丰富人的情绪记忆以及加强情感的深刻体验,有助于提高对音乐的理解与想象。有条件的话,可以带领学生到古筝区所属流派的发源地进行实地考察,与当地的民间艺术家相互交流,融入到当地的文化氛围中,从而对乐曲有更深的理解。

2.2音乐的理解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在古筝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质上来说古筝演奏过程是一个演奏者主动创造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尊重并信任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尊重并欣赏学生自身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教学现象:教师让学生聆听一首乐曲,在聆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依据教师对音乐内容的文字性提示进行理解和想象,聆听结束,让学生用故事或其他形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值得肯定的是,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注意学科综合,丰富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激发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从根本上讲,这种教学模式很大程度的压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其教学方有悖于音乐教学的本质,阻碍了学生音乐的理解力与想象力的正确引导。 2.3 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想象力的几点建议

笔者在此根据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想象力在古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师引导学生,锻炼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之前,做好精心的授课准备。需要以开放性的思维和视角给学生营造一种相对开开放的心理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象能力。坚决杜绝“教师教授—学生学习—学生模仿—教师辅导”的旧的教学模式和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坚持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由技术教学提高到艺术教学”的方法实施教学。 2.教材改革。

在教材编写方面,除了介绍传统指法运用的同时,应该多添加一些创作作品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风格特征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乐曲。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减少任何形式的主观引导。学生可以从不同的风格流派以及不同体裁的音乐形式等方面进行理解,深入分析作品,通过学生的音乐素质和综合审美能力。 3.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教学中,教师就像一个领路者,掌握着音乐之门的钥匙,为学生开启第一扇门。担负着正确引导学生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从设计教案到执教过程,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都必须充分体验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进行感受、理解、想象、表达、创造。通过正确引导方式,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得出的结论。

任何音乐活动,不论是唱歌、演奏、音乐欣赏还是作曲,如果没有音乐听觉表象的发展为基础,要把人们领进音乐的世界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说,音乐实践活动又是培养音乐理解力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它对有意识的音乐教育和无意识的文化熏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凌.音乐札记[M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0,12:P377.

[2]曹理.普通音乐教育学概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P13- 15. [3]王次炤.音乐美学新论[M ]北京: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P266- 270. [4]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P191- 194. [5]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P26.

[6]胡健.音乐想象力浅谈[J]肇庆学院学报,第23卷第3期.2002,6:P62- 63. [7]刘春霞.音乐想象力的培养[J]美与时代,2006.5下:P78. [8]闫晓崎.浅谈古筝教学[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