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35杜甫五古《昔游(昔者与高李)》读记
杜甫五古《昔游(昔者与高李)》读记 (小河西) 昔游
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 桑柘叶如雨,飞藿去裴回。清霜大泽冻,禽兽有余哀。 是时仓廪实,洞达寰区开。猛士思灭胡,将帅望三台。 君王无所惜,驾驭英雄材。幽燕盛用武,供给亦劳哉。 吴门转粟帛,泛海陵蓬莱。肉食三十万,猎射起黄埃。 隔河忆长眺,青岁已摧颓。不及少年日,无复故人杯。 赋诗独流涕,乱世想贤才。君能市骏骨,莫恨少龙媒。 商山议得失,蜀主脱嫌猜。吕尚封国邑,傅说已盐梅。 景晏楚山深,水鹤去低回。庞公任本性,携子卧苍苔。
这首诗是一首回忆诗。其中回忆的有与李白高适一同登单父台的往事。按照《宓公琴台诗序》(唐-高适):“甲申岁,适登子贱琴台,赋诗三首。”甲申是天宝三载。也就是说本诗回忆的事(登单父台)发生在天宝三载(744)冬。据诗中“楚山”二字,推测此诗或作于永泰元年(765)之后,时杜甫客居云安或夔州。
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
单父:春秋鲁国邑名。故址在今单县南。孔子弟子宓子贱为单父宰(宰是古代官吏通称。《周礼》:“宰者,官也。”),甚得民心,孔子美之。后因以喻有治绩的郡县或。
单父台:即宓子贱琴台。《吕氏春秋-开春论》:“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河阳县作》(晋-潘岳): “位同单父邑,愧无子贱琴。”《宓公琴台》(唐-高适):“宓子昔为政,鸣琴登此台。”
寒芜:冬天的杂草。《久戍边城有怀京邑》(唐-骆宾王):“层阴笼古木,穷色变寒芜。”
碣石:山名。或指今无棣县的碣石山。
大意:那年冬天,与李白高适曾同登单父台,远望平芜,直到碣石,万里风云,争入目来。(此四句写登台远望。)
桑柘叶如雨,飞藿去裴回。清霜大泽冻,禽兽有余哀。
桑柘(zhè):桑木与柘木。《伏闻游猎》(南北朝-庾信):“马嘶山谷响,弓寒桑柘鸣。”
飞藿:凋零的豆叶(应指一种草)。《咏怀》(魏晋-阮籍):“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
清霜:寒霜。《送钱子入京》(唐-李颀):“驿路清霜下,关门黄叶稀。”《萤火》(唐-杜甫):“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
大泽:这个大泽或就在商丘、菏泽一带。
大意:看到的是桑柘叶落如雨,枯草乱飞。大泽已经结冻满地寒霜,时而可以听到禽兽的哀鸣。(此四句写登台或策马时所见。)
是时仓廪实,洞达寰区开。猛士思灭胡,将帅望三台。 君王无所惜,驾驭英雄材。
仓廪(lǐn):粮仓。《忆昔》(唐-杜甫):“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管子-牧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洞达:畅通无阻。
寰区:天下,人世间。《解闷》(唐-杜甫):“最传秀句寰区满,未绝风流相国能。”
三台:三公。据史料说安禄山曾某求平章事。后因杨国忠反对未成。
大意:那个时代还是大唐盛世,仓廪丰实,疆域广阔交通发达。猛士想立边功。安禄山那样的将帅想作宰相。玄宗为驾驭将帅,时有滥赏。据史料,天宝六载(747),赐安禄山铁券,九载封东平郡王。(史料较多。略。)
幽燕盛用武,供给亦劳哉。吴门转粟帛,泛海陵蓬莱。 肉食三十万,猎射起黄埃。
幽燕:安禄山身兼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节度使。此指安禄山所辖一带。
吴门:即苏州。蓬莱:在山东。
转粟帛:转运粮食布匹等物资。《魏志》:“献帝策命:穑人昏作,粟帛滞积。”《邹阳传》:“转输流粟,千里不绝。”《博议》:唐运江淮租税,以给幽燕,此天宝间海运也。
黄埃:尘埃。《芜城赋》:“直视千里外,惟见起黄埃。” 大意:安禄山武力强盛。朝廷对其有求必应。从吴地转运物资海运到幽燕。幽燕的吃饱喝足就涉猎练兵。(泛海输粟,说的是疲民力。射猎练兵,则日横。都是当时朝廷所至。)
隔河忆长眺,青岁已摧颓。不及少年日,无复故人杯。 赋诗独流涕,乱世想贤才。
青岁:青年。《寄淮南友人》(唐-李白):“红颜悲旧国,青岁歇芳洲。”
催颓:摧折;失意;毁废。《花栽》(唐-元稹):“买得山花一两栽,离乡别土易摧頽。”《李粹伯侍御挽词》(宋-范成大):“磊落功名意,摧颓梦幻身。”《龟山》(宋-苏轼):“元嘉旧事无人记,故垒摧颓今在不?””
大意:隔着大江大河,回忆当年登单父台远望碣石,那时,都是青状之年。现在是故人已去而自己已衰。我现在忆昔赋诗,涕泪纵横。这乱世更需治国贤才。(有悲当年的李白、高适已不在之意。)
君能市骏骨,莫恨少龙媒。商山议得失,蜀主脱嫌猜。 吕尚封国邑,傅说已盐梅。
市骏骨:典“千金市骨”。《战国策》:“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马者至者三。”
龙媒:良马;喻贤才。《天马》(汉-刘彻):“天马徕(来),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后因称骏马为“龙媒”。《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唐-高适):“长鸣谢知己,所愧非龙媒。”
商山:商山四皓。汉高祖欲废太子,四人“议得失”。
蜀主:刘备。《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上。”故曰脱嫌猜。
吕尚封国:周武王封吕尚于齐。
傅说(约前1335-1246):殷商政治家,辅佐殷商高宗武丁安邦治国,实现“武丁中兴”,被尊称圣人。
盐梅:盐和梅子。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亦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尚书-说命篇》:“若作和羹,尔为盐梅!”《自考功员外授给事中》(唐-沈佺期):“何幸盐梅处,唯忧对问机。”
大意:只要人主肯求贤才,纵观历史,何愁没有贤才?汉高祖信任商山四皓,与之“议得失”。蜀先主信任诸葛亮,为其“脱嫌猜”。周文王重用姜子牙,为其封国。殷高宗依靠傅说,实现“武丁中兴”。(似是列举史实,以证明“君能市骏骨”,不会缺“龙媒”。)
景晏楚山深,水鹤去低回。庞公任本性,携子卧苍苔。
景晏:典“晏子居”。《左传-昭公三年》:“初,(齐)景公欲更晏子之宅,…及晏子如晋,公更其宅,反则成矣。既拜,乃毁之而为里室,皆如其旧。则使宅人反之。…卒复其旧宅。”后因以“晏子居”等指狭小简陋的住宅。
庞公:典“采药庞公”。《高士传》(晋-皇甫谧):“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延请不能屈,…表叹息而去。后遂反。”
苍苔:《醉时歌》(唐-杜甫):“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
大意:现在我是如晏子宅于楚地的深山之处,看水鹤飞来飞去。
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
像庞公由着本性,携妻带子卧于苍苔。
此诗分四段。首段8句。写当年与李白高适登单父台远望碣石山及大泽所见。时至岁暮,平芜无际,风云万里,大泽霜冻,枯叶乱飞,禽兽哀鸣。次段12句。写当时社会环境。先说大唐盛世国家富足天下通达。接着说将要建边功,帅要升宰相,玄宗滥赏。好像特指唐玄宗宠信安禄山。再就是安禄山兵强马壮。朝廷对其有求必应。第三段12句。先写故人已去,自己已衰。只能赋诗流泪。接着以史实证明,关键是君王。只要君王肯用人,人才总是有的。杜甫在写“君能市骏骨”这一句时,一定是反复斟酌几经修改的。杜甫认为安史之乱本身的根源在君(宠信安禄山,滥赏,滥用民力,养虎为患等)。平定安史之乱不力的责任也在君。越是乱越是要用贤才。难道国家没有人才吗?末段4句,写自己也写自己这一类人才,现在只能隐居深山挟子苍苔。这是自己的悲哀,难道不也是国家的悲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