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谈谈脾主运化与五脏的关系

谈谈脾主运化与五脏的关系

来源:爱玩科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专家论坛2004.02 ISSN 1 727.7663 关键词:脾主运化 五脏 关系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 727-7663(2004)02-0030-02 脾主运化是指饮食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作用 导致胆道不利.肝气郁结也包括胆道病变.出现胸闷. 而言。也是指人体水分的正常吸收与排泄功能。因此脾 胁痛、黄疸、口苦.尿赤等症。 主运化的意义也有泛指人体全部组织吸收的作用.绝不 二、脾主运化与肾的关系 是单纯指脾脏实质器官的功能而言。由此可见.脾主运 运化的完成.脾.肝的相互协作(制约)、促进作 化.必须依赖其它脏器的功能协调才能完成整个运化过 用外,还有赖肾阳的推动作用,因为肾阳(火)是气的 程.这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内容所在.现探析如下: 动力.犹言火为生命活动的泉源.故有”火能生气 之 脾主运化与肝的关系 说。张景岳说: 火能生气 火能化神”。所谓火 即命 肝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主疏泄.疏泄是协助脾胃之气 门之火.亦即 相火 .命脉门即是先天之气蕴藏的处 的升降,使脾胃不致沮滞。脾胃之气升降适度.才能运 所.又是人身生化的来源.根据阳生阴长之理 则命门 转水谷和生化精微.以生气血,正如《素问7五脏生成 真火的盛衰,关系极为重大。清7陈士铎说: ……胃得 论》中说:”脾之肉合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这无 命门而能受纳 脾得命门而能转输 。如果命门火衰,脾 不说明脾主肌肉.荣养口唇生理功能.主要依赖于肝气 胃的消化功能就缺少动力.从而会出现脾肾阳虚 发生 的疏泄。《素问7宝命全形论》亦说: 土得木而达 。这 久泄不止,五更泄泻.完谷不化等。因此本症用补脾肾 里的 达 字则有资助相生之意。而《临证指南医案》 阳的 理中丸 、四神丸之类治疗。 也指出:”木能疏土而脾滞以行 。临床上常见情绪郁 三、脾主运化与肺的关系 结,肝失疏泄,则脾胃升降失常.就会影响消化和吸收 运化的完成.除了脾的主要作用 以及肝气的疏 功能.出现腹胀脘闷.纳呆、嗳气.吞酸.恶心、呕吐、 泄.肾阳的推动.而肺气的宣散肃降对消化运输的影 泄泻等症。这种病理现象称为 肝气犯胃 或 肝脾不 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方面。正如《素问7经脉别论》说: 和”。由此可见 肝(木)对脾胃(土)有制约作用.胃 饮人于胃.通调水道。 实质是指肺主持后天呼吸之宗 受纳水谷,下降于肠.脾运化水谷精微.上输于肺.受 气.肾贮藏先天之精气.肺行气 肾主纳气,上下阴阳 肝的疏泄调节。因此.夺主疏泄是保持脾胃运化功能的 相交.呼吸乃和.脾胃始能吸收.精气始得四布.水湿 重要条件。 才能下行.故《难经》亦指出: 气的呼出.是由于心 至于同胆汁的关系 也同肝一样.胆汁是消化油脂 和肺;气的吸人.是由肾和肝 呼吸调和.脾才能吸收 的重要物质.而胆汁的制造在肝.胆汁的分泌排泄亦 谷味 。这更进一步说明了饮食的吸收.真气的给养,津 借肝之余气 溢于胆.积聚而成 。所以肝失疏泄也可 液的运布.都必须依赖肺气的呼吸宣化.因此.所谓肺 30.中毕名医论坛 CHINESEFAMOUSDOCTORFORU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专家论坛2004.02 ISSN 1 727.7663 有肃降之权.就是有节制肝、脾、肾脏的功能。如果这 按:本例腹泻、脘痞、腹痛、舌淡.说明脾虚弱湿 种宣散和肃降的对立统一受到破坏.不但会出现“肺气 困于中焦见症。故治法以扶脾芳化为主。运脾化湿止泻 不宣”的鼻不闻香臭.影响食欲:”肺失肃降”以及 肺 汤.实乃四君子汤加芳化之品而成。方中因四君以运脾 气雍塞“等病理变化而发生咳嗽、气急、哮喘等.严重 为主.配以藿、朴、陈、香蔻以化湿醒脾 佐以焦曲. 时可能影响到全身的气化和气血流行,或影响大肠的传 内金消食为助。 导.而出现便秘、便滞等消化系症状。 2肺郁:女.5O岁。 四、脾主运化与心的关系 主证:患者经常便秘.每因咳嗽、胸闷、腹胀、纳 运化过程的完成.除了脾本身与肝、肾、肺之间的 呆、胁痛时则大便数日不解。常以内服果导片维持.外 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即相互影响之外.还需要有心神 因克寒露排便.舌苔薄黄略腻.脉数不扬。 的帮助。所谓心阳.即指”君火”.是无形之火.能主 治疗:宣肺肃降.灵启气机治之。”宣肺通便饮”(自 神明.主宰全身的热力.命门火为相火.是无形之火. 拟方):光杏仁1 Og、枇杷叶1 5g、紫苑1 5g、瓜萎309、 以潜藏于内,温养脏腑.和君火共同维持着后天生命活 大黄6g(后下)。水煎服.日一剂.分二次服.连续七 力,故君火和相火在人体内.一主后天一主先天,各安 剂而痊愈。 其宅.来维持机体的正常活动。如果心阳(君火)不足, 按:宣肺通便饮.系我们自拟方.本中医肺与大肠 会影响脾的运化正常.如果精神失常.心血过度内耗. 相表里.以及肺主诸气的理论.筛选杏仁、杷叶、紫苑、 就会发生心脾的病理变化.如”归脾汤证”的产生.实 瓜萎、大黄合用.显效甚佳。 际就是为”心脾失调”而设.故归脾汤即治心悸、失眠、 3心阳虚衰:女.5O岁。 健忘的心神的证候,又治食少、纳呆、浮肿等消化系脾 主证:多年患有心悸、气急、胸闷、腹泻等症.近 (胃)的主症。此外,由于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有”化 年来又见面浮.足肿.卧床不起.动则气喘、汗出:纳 物”和”主液”的功能.因为上接胃.接受来自胃的初 呆.食后嗳气频作.舌淡苔白.脉沉细、有结象。查心 步消化的食物.进一步加以消化.这个功能中医学称为 电图: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所说的小肠”主液” 治疗:助阳益气.扶正防脱。宗参附汤合苓桂术甘 的功能.就是指吸收食物中的水液。将精华部分输送到 汤加减:上等人参10(先煎1 5分钟).制附子10、桂 人体各部.把无用的废料化为小便.排出体外.这个过 枝6、茯苓12、灵草10、锻龙牡各1 5、焦白术12、砂 程被称为”分清泌浊”。因此.小肠的病理变化.表现 仁6、大枣3枚。水煎服.日二剂.分3—4次.取频 为大小便异常.所以从《本草纲目》载有”小肠病.大 服法(可日夜服).连治月余(其间方药、剂量、药味 便水谷利”的腹泻,完谷不化病,显然对消化运转有着 稍有出入).诸症消失.复查心电图.报告大致正常.为 密切影响。除上述外.脾同时还与六腑胆、胃、大肠、 临床治愈。 小肠、膀胱、三焦等的分工合作分不开.说明脾主运化 按:患者病情较重.体质较弱.故治疗要细心.耐 与五脏六腑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矛盾统一),才能完 性才能由重转轻.由危转安.终可治痊愈。在治疗原则 成人体整个正常出入升降的生理状态。 上始终以扶正为主.初投参附、龙牡之类强心防脱.甘 五、病案举例: 草、茯苓、白术、桂枝以养心通脉.砂仁温脾肾之阳以 1脾虚:女.45岁。 助化,在服药方法上.采取少量多次频服.日夜兼用法。 主证:便溏月余.每天三、五次.伴脘部痞满.腹 待病情稳定或好转后.可减去附子之热代以浮小麦.桂 痛、纳差不馨.体瘦.四肢酸软.舌淡苔白.脉虚细。 元之类.以平和之性养心悦脾.亦可减量.如一日一剂. 治疗:补脾化湿止泻。运脾化湿止泻汤(自拟良 减次,每日二次。黛 方):潞党参1 5g、焦白术1 5g、白茯苓1 5g、广藿香1 2g、 白蔻仁6g(后下)、木香6g、川朴1 Og、陈皮1 Og、焦 神曲1 2g、鸡内金1Og、生姜3片为引。水煎.日一剂. 分二次服.共服药1 2剂痊愈。 中华名医论坛 .31. aH_嘲强EFAMOUSDOCTORFORU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