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8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2中国的古代艺术课时提升作业人民版3!

2018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2中国的古代艺术课时提升作业人民版3!

来源:爱玩科技网
课时提升作业(六)中国的古代艺术

(3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2015·学业水平测试)下列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的书法作品是( )

【解析】选A。本题抓住关键信息:下列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楷书实用价值较强,草书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故选A。

【补偿训练】“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里的“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 ) A.篆书

B.楷书

C.甲骨文

D.隶书

【解析】选C。“商朝的书面语”,也就是商朝的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应是甲骨文。其余都是秦朝之后才出现的。

2.(2015·广东高考)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

【解析】选B。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的官方文字,而不是因为“隶人(即胥吏)佐书”的结果,故A错;关于隶书的形成一种说法就是在小篆的基础上简化形成的,与材料内容相符,故B正确;行书是由楷书演变形成的,而不是在篆体字的基础上产生的,故C错;草书一般认为是从隶书演变而来的,最初产生于民间,并不用于官方场合,故D错。 【补偿训练】(2015·宿迁高二检测)“少年上人号怀素……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

1

惊,时时只见龙蛇走。”此句描述了( ) A.隶书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B.楷书的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C.草书的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D.行书的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解析】选C。从题干材料“怀素”可知描述的是草书,怀素是唐朝的草书大师,故选C。 3.(2015·烟台高二检测)“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 A.山水画重视写实 C.文人画重视写意

B.花鸟画浓墨重彩 D.人物画形神俱备

【解析】选C。材料描述的绘画特点是诗画结合,重视写意,故选C。

【补偿训练】以黄公望为代表的所谓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其画作多表现“隐居”“出世成仙”的情感。可知其画作应属于( ) A.山水画

B.人物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

【解析】选C。据题干“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判断体现了对艺术形式“意境”的追求,“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体现了文人画的特点。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等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故选C。 4.(2015·三明高二检测)近代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画风貌的( )

【解析】选A。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本质是一种综合型艺术,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等艺术为一体,上图符合的是王冕的《墨梅图》,故选A。

【拓展延伸】透过文人画绘画的艺术特点

(1)追求抒情写意风格的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等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苏轼的诗“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传统中国画注重诗意的特

2

点。有人评价王维的作品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谓“画中有诗”,其实是诸多中国画杰作的共同风格。

(2)从内容来说,文人画多为山水画和花鸟画,从表现技法来看,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它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色。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在创作上,山水画家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往往并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是一种写意。在与西洋画的比较中,更能看到它不受视域和不讲光影效果的写意情趣。

5.秦汉设立乐府机构,广泛收集民间歌曲和四邻诸民族的异域音乐,融合成新的音乐形式,有( )

①“清商乐” ②燕乐 ③“相和歌” ④“清商三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B。秦汉时期形成的新的音乐形式是“相和歌”和“清商三调”。①出现于东晋,②出现于南北朝、隋唐时期。故选B。

6.对于民间舞蹈艺术兴盛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有( )

①由于地方特点不同,风俗习惯各异,造成民间舞蹈形式上瑰丽多彩 ②民间舞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深受人们欢迎

③民间舞蹈反映的内容多是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场景和感情 ④与宫廷舞蹈相比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技巧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A。与宫廷舞相比,民间舞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反映的大多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场景和感情,从而决定了民间舞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④不符合史实,故选A。

7.“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这反映元杂剧兴盛的原因是( ) A.科考功名的需要 C.元朝的高压统治

B.商品经济的发展 D.国家的影响

【解析】选D。由材料中的“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下功夫”可推断出元朝中断科举制,读书人开始转向元杂剧的撰写,反映了元杂剧的兴盛受国家的影响,故选D。

8.(2015·宿迁高二检测)“飞跃赖机缘,喜当年曲汇昆徽,始成国粹皮黄秀;弘扬凭智略,

3

欣此际艺逢节庆,尽显梨园日月新。”此联歌颂的是( ) A.书法

B.国画

C.昆曲

D.京剧

【解析】选D。从材料“始成国粹皮黄秀;弘扬凭智略”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指的京剧,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艺术,故选D。

【特别提醒】京剧戏曲艺术并非形成之初就是一套格式化规范的艺术表演形式,最初是众多地方剧种优点的结合,民间地方色彩较强的艺术,后来通过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不断继承、创新和发展的产物。 二、非选择题(18分)

9.艺术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苏轼

材料三 京剧,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初叶的上海报《申报》上,之所以叫京剧,是出于各地观众对于它出自北京的称谓,充分体现了它鲜明的地域特征。

——彭飞《中国的戏剧》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书法属于什么书体?这反映了当时我国书法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什么?(4分) (2)材料二评论的绘画应属于什么画种?指出这一画种的主要特点。(5分)

(3)据材料三指出京剧得名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京剧形成的经济、文化条件。(5分)

(4)某一研究小组围绕上述图片和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设计一个最为恰当的标题。(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第(1)题,从材料一图片字体特点

4

回答。第(2)题,分析材料二“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信息可知,苏轼强调绘画重在写意,这体现了文人画的特点,进一步联系所学知识回答特点。第(3)题,结合材料三信息及京剧产生原因概括回答。第(4)题,综合三则材料的书法、绘画和京剧提炼标题。 答案:(1)书体:楷书。主流趋势: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2)画种:文人画。特点:强调抒情写意;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 (3)原因:出自北京。条件: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传统戏剧和文学为其提供了丰富题材;各种戏剧的交融发展为其提供了艺术借鉴。 (4)标题:浓缩人生精华的中国古代文艺等。(言之有理即可)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