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来源:爱玩科技网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第1课 卫灵公第十五

第1节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卫灵公第十五15.1-15.15。 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 2.理解并掌握意思。 教学重点:准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意思。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讲解。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听录音跟读,读准字音。 2.理解意思。

(1)学生自悟。 (2)讲解意思。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译文】:卫灵公向孔子问列阵之法。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孔子一行)在陈国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病了。子路很不快乐地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3.老师范读,注意节奏和朗读的方法。 4.学生自由练读。

5.指明读,组读,男女分读,评读,全班齐读。 二、熟读背诵。 1.自由读文。

2.学生互相读,纠正字音。 三、课堂小结。

通过诵读,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第2课 卫灵公第十五

第2节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卫灵公第十五15.16-15.30。 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 2.理解并掌握意思。 教学重点:准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意思。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讲解。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听录音跟读,读准字音。 2.理解意思。

(1)学生自悟。 (2)讲解意思。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子曰: “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译文】:孔子说:“我对于别人,诋毁过谁?赞美过谁?如有所赞美的,必须是以前考验过他的。夏商周三代的人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三代能直道而行。”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译文】: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

3.老师范读,注意节奏和朗读的方法。 4.学生自由练读。

5.指明读,组读,男女分读,评读,全班齐读。

二、熟读背诵。 1.自由读文。

2.学生互相读,纠正字音。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第3课 季氏第十六

第3节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季氏第十六16.1-16.14。 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 2.理解并掌握意思。 教学重点:准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意思。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讲解。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师范读,正音。 2.理解意思。

(1)学生自悟。 (2)粗知大意。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擅长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孔子曰: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也不敬畏,不尊重地位高贵的人,轻侮圣人之言。”

3.学生读文,注意节奏和朗读的方法。 4.学生自由练读。

5.指明读,组读,男女分读,评读,全班齐读。 二、熟读背诵。 1.自由读文。

2.学生互相读,纠正字音。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第4课 阳货第十七

第4节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阳货第十七17.1-17.15。 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 2.理解内容,掌握意思。 教学重点:准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意思。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正音。 2.理解文章意思。

(1)学生自己体会意思。 (2)粗知大意。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因为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孔子曰: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译文】: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者是改变不了的。”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译文】:孔子说:“礼呀礼呀,仅仅说的玉帛之类的礼器吗?乐呀乐呀,仅仅说的钟鼓之类的乐器吗?” 3.学生读文,注意节奏和朗读的方法。

4.学生自由练读。

5.指明读,组读,男女分读,评读,全班齐读。 二、熟读背诵。 1.自由读文。

2.学生互相读,纠正字音。 三、课堂小结。

通过诵读,你有什么感受?

第5课 阳货第十七

第5节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阳货第十七17.16-17.26。 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 2.理解内容,掌握意思。 教学重点:准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意思。 教学方法: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正音。 2.理解文章意思。 (1)学生自己体会意思。 (2)粗知大意。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古代人有三种毛病,现在恐怕连这三种毛病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古代的狂者不过是愿望太高,而现在的狂妄者却是放荡不羁;古代骄傲的人不过是难以接近,现在那些骄傲的人却是凶恶蛮横;古代愚笨的人不过是直率一些,现在的愚笨者却是欺诈啊!”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译文】:子贡说:“君子也有厌恶的事吗?”孔子说:“有厌恶的事。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身居下位而诽谤在上者的人,厌恶勇敢而不懂礼节的人,厌恶固执而又不通事理的人。”孔子又说:“赐,你也有厌恶的事吗?”子贡说:“厌恶偷袭别人的成绩而作为自己的知识的人,厌恶把不谦虚当做勇敢的人,厌恶揭发别人的隐私而自以为直率的人。”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译文】: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以教养的,亲近他们,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他们,他们就会报怨。”

3.学生读文,注意节奏和朗读的方法。 4.学生自由练读。

5.指明读,组读,男女分读,评读,全班齐读。 二、熟读背诵。 1.自由读文。

2.学生互相读,纠正字音。 三、课堂小结。

通过诵读,都明白了哪些道理?

第6课 微子第十八

第6节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微子第十八18.1-18.11。 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 2.理解内容,掌握意思。 教学重点:准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意思。 教学方法: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正音。

2.理解文章意思。 (1)学生体会意思。 (2)师指导理解大意。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为能够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译文】:柳下惠做了司法官,三次被罢免。有人说:“你不能离开这里吗?”他说:“假如以正直之道侍奉君主,到哪里去能不被多次罢官呢?假如不用正直之道侍奉君主,何必还要离开祖国呢?”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译文】齐景公讲到怎么对待孔子时说:“像鲁国国君对待季氏那样,我做不到;能够像季氏、孟氏之间那样对待。”又说:“我老了,不能用他了。”孔子于是离开了齐国。

3.学生读文,注意节奏和朗读的方法。

4.学生自由练读。

5.指明读,组读,男女分读,评读,全班齐读。 二、熟读背诵。 1.自由读文。

2.学生互相读,纠正字音。 三、课堂小结。

通过诵读,你都理解了吗?

第7课 子张第十九

第7节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子张第十九19.1-19.25。 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 2.理解内容,掌握意思。 教学重点:准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意思。 教学方法: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正音。 2.理解文章意思。

(1)学生体会意思。 (2)师指导理解大意。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子夏说:“做官还有余力的人,就能够去学习,学习有余力的人,就能够去做官。”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译文】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孟庄子的孝,其他人也能够做到,但他不更换父亲的旧臣及其政治措施,这是别人难以做到的。”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译文】孟氏任命阳肤做典狱官,阳肤向曾子请教。曾子说:“在上位的人离开了正道,百姓早就离心离德了。你假如能弄清他们的情况,就理应怜悯他们,而不要自鸣得意。”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译文】子贡说:“纣王的不善,不像传说的那样厉害。所以君子憎恨处在下流的地方,使天下一切坏名声都归到他的身上。”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3.学生读文,注意节奏和朗读的方法。

4.学生自由练读。

5.指明读,组读,男女分读,评读,全班齐读。 二、熟读背诵。 1.自由读文。

2.学生互相读,纠正字音。 三、课堂小结。

通过诵读,都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第8课 尧曰第二十

第8节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尧曰第二十20.1-20.3。 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 2.理解内容,掌握意思。 教学重点:准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意思。 教学方法: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正音。 2.理解文章意思。 (1)学生体会意思。 (2)师指导理解大意。

张问孔子曰:“何如斯能够从政矣?” 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能够从政矣。” 子张曰:“何谓五美?”

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

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张曰:“何谓四恶?”

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译文】子张请教孔子说:“怎么做能够从政?”

孔子说:“尊崇五种美德,摒除四种恶德,就能够从政了。”

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

孔子说:“君子给老百姓恩惠但自己不耗费;役使老百姓,老百姓却无怨言;追求仁德,却不贪图财物;庄重矜持却不傲慢;态度威严却不凶猛。” 子张说:“什么是给老百姓恩惠而自己却不耗费呢?”

孔子说:“引导民众按照他们要获得的利益去做,这不就是给民众恩惠而自己不耗费吗?选众能做的事让他们做,他们还会怨谁呢?想要仁德就能得到仁德,又怎么能贪求其他呢?君子不管人是多是少,势力是大是小,都不敢怠慢,这不就是庄重矜持而不傲慢吗?君子端正穿衣戴帽,尊严目光,使人看到便为之敬畏,这不就是态度威严却不凶猛吗?” 子张又问:“什么是四恶呢?”

孔子说:“不事先教育便杀戮,就是暴虐;不事先通知,而突然要求完成,就是残暴;命令下达很晚,却要求如期完成,就叫贼害;同样要给与人的东西,在拿出来的时候又很吝啬,这就是酷吏的作风。” 3.学生读文,注意节奏和朗读的方法。 4.学生自由练读。

5.指明读,组读,男女分读,评读,全班齐读。 二、熟读背诵。 1.自由读文。

2.学生互相读,纠正字音。 三、课堂小结。

通过诵读,都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四年级家乡教案

第(1)节 执教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第1课省会长春。 教学目标:1.长春市简介。

2.理解与长春市相关的建筑、人物、产品、道路等。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1. 让学生理解长春市。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品质。

教学准备: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长春市吗?你都理解长春市的哪些方面呢? 二、新授:

1.说一说你理解到的长春市? 学生汇报 2.看谁说得多。

3.说说长春市的设立时间及背景。 学生讨论再汇报。 4.第3页“试一试”。

每人选择长春市的一个事物,用一句话来做“概括说明”或“推介”。 三、小结。

作为吉林省省会,长春是吉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国际交往的中心。同时,它又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是新中国汽车工业、光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应用化学的摇篮。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2)节 执教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第2课朝鲜族。

教学目标:1.理解朝鲜族的居住地及风俗习惯。

2.理解朝鲜族的人口。

3.理解朝鲜族的文化。

教学重难点:1.理解朝鲜族的风土人情。 教学准备: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长白山下,图门江畔,生活着能歌善舞的民族—朝鲜族。朝鲜族是吉林省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重要成员。 二、 朝鲜族简介:

1.学生阅读朝鲜族的简介。 2.学生说说朝鲜族的地理位置。 3.朝鲜族的人口和面积各是多少? 4.朝鲜族有哪些风土人情? 5.理解朝鲜族的文化。 三、试一试

1.你听说过朝鲜族吗?你理解朝鲜族的哪些事情?是通过什么渠道理解的?

学生说一说。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3)节 执教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第3课 二十四节气 教学目标:1.理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2.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3.理解自己家乡的生活是否受到“节气”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家乡卫生事业的相撞及成绩。 教学准备: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理解二十四节气歌吗? 二、 新授

1.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远在春秋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到了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收入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2. 二十四节气的具体内容。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3.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署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三、练习第9页试一试。

二十四节气反映的主要是黄河流域的气候节律变化,生活中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谚语或习俗。 四、 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第(4)节 执教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第4课 铁路。

教学目标:1.理解铁路运输的重要性。

2.铁路对家乡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铁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们知道哪些铁路? 二、铁路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1.离你家最近的火车站是哪一个?

2.在你看来,铁路在家乡的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3.假设没有铁路,家乡的生活会受哪些影响? 4.假设再发展铁路,你希望家乡的铁路有哪些进步? 三、试一试。

和铁路、火车相关的安全问题有哪些?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情? 四、 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5)节 执教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第5课 二人转。 教学目标:1.理解二人转分布地区。

2.理解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二人转的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人转根植于东北民间文化,属于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局部地区。 二、新课。

1.关于二人转,你都知道哪些信息?你对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有什么看法?

2.二人转的来源。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蹦蹦,又称过口、东北地方戏。它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

3.二人转的唱腔。

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共三百多个。唢呐、板胡是二人转的主要乐器。

4.二人转的唱词。

二人转的唱词诙谐幽默,富有生活气息。唱词以七言、十言句为主,兼有民歌长短句。说口包括说白和数板,多用韵白,语言风趣幽默,滑稽可笑。

5.二人转的表现形式。 分“单、双、群、戏”四类。

表现手法有“四功一绝”。四功即唱、说、做、舞。一绝即指用手绢、扇子、大板子等道具做特技动作。 三、试一试。

你认为二人转在未来社会会有怎样的命运? 四、总结:

学习了本课说说自己的收获吧!

第(6)节 执教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第6课 松花江第7课 经济发展。 教学目标:1. 理解松花江的地理位置及重要作用。 2.理解吉林省经济发展状况。

3.教育学生要爱自己的家乡吉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松花江的地理位置及重要作用。

2.理解吉林省经济发展状况。 教学准备: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松花江:家乡吉林素有“白山松水”的美誉。其中,“松水”指的就是松花江,她是家乡人民的母亲河,孕育了家乡的历史和文明。

2.近年来,吉林省的经济告诉法杖。与此同时,全省的经济结构正在加快调整和发展。

这节课,我们就来理解松花江与吉林省的经济发展。 二、新授:

1.说一说你理解的与松花江相关的内容。 2.松花江的组成是什么?

3.吉林省经济保持健康稳定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我们身边的哪些事情关系到“经济发展”? 5.为什么我们需要关心家乡经济发展?

6.举例说明,家乡的哪些经济活动属于第一产业?哪些属于第二产业?哪些属于第三产业? 三、试一试。

以“理解松花江,保护母亲河”为主题做一份手抄报。 四、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今后要怎么做呢?

第(7)节 执教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第8课 吉林三杰第9课 蒙古族 教学目标:1.理解吉林三杰的主要人物。

2.理解蒙古族的习俗。

教学重点与难点:蒙古族的习俗。 教学准备: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家乡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世世代代人才辈出。清末民初,

在家乡吉林出现了三个杰出的人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二、新课讲授

1.吉林三杰。 指名学生读一读。 a. 成多禄简介。 b. 宋小濂简介。 c. 徐鼎霖简介。

2.他们都有哪些接触的贡献?

3.你理解右侧所列蒙古族传统习俗中哪一项?是通过什么渠道理解的?

4.关于蒙古族的习俗,你还知道哪些? 三、试一试。

想一想,用一个词形容蒙古族的性格特征,你会用哪个词? 四、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第(8)节 执教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第10课 吉林市第11课 医药产业。 教学目标:1.理解吉林市的发展历史。

2.理解吉林省的医药产业。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吉林的医药产业发展情况。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收集相关的文字,图片,故事或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吉林市的发展历史吗? 二、新授;

1.吉林市的发展历史。 2.吉林市的地理概况。 3.吉林市的人口及资源。 4.吉林省的医药发展情况。

三、试一试。

你家附近有哪些中草药?有什么功效?你是通过什么渠道理解的? 四、总结。

学习了本课说说自己的收获吧!

第(9)节 执教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第12课 老年人第13课民间故事第14课高速公路 教学目标:1.理解家乡的老年人生活状况。。

2.理解民间故事的产生。 3.理解家乡的高速公路情况。。

教学重难点:理解民间故事的产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60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突破2亿。这节课我们就来理解一下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二、新课。

1.根据你的理解,家乡的老年人平时都有哪些活动? 2.他们的欢乐来自哪里? 3.他们最大的烦恼来自哪方面?

4.为了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采取了哪些措施? 5.中国养老金的基本情况。

6.和同学小组一起交流听说过的民间传说、民间故事。 7.和家乡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高速公路有哪几条? 8.相关发展高速公路的故事,你知道哪些? 三、试一试

作为家乡的一员,我们对高速公路设施、设备的维护及保障高速公路的安全通行负有哪些责任? 五、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10)节 执教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第15课水稻 第16课农民 教学目标:1.理解水稻生产情况。

2. 理解与农民相关的数据。 教学重点:理解水稻生产情况。 教学难点:理解与农民相关的数据。 教学准备:课外搜集相关资料与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肥沃的黑土地、甘甜的江河水、充分的日照以及昼夜温差大等自然条件,孕育了颗粒饱满、营养丰富、口感软绵的家乡优质水稻。水稻是吉林省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关水稻的知识。 二、学习课文

1.学生分小组交流: 吉林省的水稻。

2.吉林省水稻生产遇到的问题。

3.举例说明“农民”与我们自身生活的联系。 4.与农民相关的几个数据。 5.吉林省城市文化建设。 三、试一试:

猜想一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可能对农民生活产生的实质影响。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