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合并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的特点分析
来源:爱玩科技网
・384・ Prevem^0n and TnBatmenl 0f Cardi Cer曲倍卜 lscuIar Diselase Dec 2008.、^DI 8. №6 [7]讲mnen s R,Nishi咖珊R A,A]pp】eton cP,et a1.clincal utiIity 0f D)ppler ech0caIdi 丑phy arId 8s【le I 0pp1er iⅡla百ng in t}Ie c=sti眦 0n 0f l硪Ven伍cular fiUiIlg pre8s山啪: a唧衄|tive sinIu1tan us Doppler 部位的选择[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Oo2,18(2):l05—1o7. [9]sdvastava PM,Bun Ⅱ工M,cal 0 P.I l腮l vs fr al IIli血 舢11Jlar 6sgue D0ppler in tlle ech0ca iog c鹊se鲫 崩1t 0f di8或0lic fIlrlc6帆arld cath z撕on s|udy[J].ciⅫ1 0n,20oO,102:1788—1794. [8]曾欣,舒先红,何梅先,等.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左室整体功能最佳 fiuing pressLlres:Which sh0uld we use[J].ELlr J Ecll0ca ogr,2005,6:97 一】06. ・诊治分析・ 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合并冠心病患者 左室功能的特点分析 王亚利 ,陈(1.浙江医院干保科,浙江杭州敛2 310oD3) 310ol3;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浙江杭州[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糖耐量减低合并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的特点。方法 回顾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 三组间射血分数(EF)、二尖瓣血流最大流速E峰和A峰比值(E/A)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主动脉根部直径(AO DI. 为冠心病患者l14例,分为糖尿病组42例、糖耐量减低组26例和糖耐量正常组46例。比较三组超声心动图有关指标 之间的差异。结果O.o5);而短轴缩短率( )、左房内径(LA)、左室内径(LV)、室间隔(Ⅳs)、左室后壁(I AM)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患者合并冠心病时,左室功能明显减退。 文章编号:1oo9—816x(2008)06.03 o3 [关键词]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超声心动描记术 糖尿病(DM)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日益受到重 视,DM患者8O%死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其中3/4 死于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发生率高…。本文将我 院20o6年1月至2008年1月,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 为冠心病患者l14例,分为三组:糖尿病组、糖耐量减 低组和糖耐量正常组,分析超声心动图各参数,探讨 标准(空腹血糖≥7.O姗0l/,L和(或)口服75g葡萄糖 后2h血糖≥11.1姗0l/,L)诊断为DM。②糖耐量减低 (IcT):空腹血浆血糖<6.1㈣l/,L(1o0 dL),75g口 服葡萄糖耐量试验(0G1Tr),2h血浆葡萄糖介于7.8 ~11.1姗0l//L(140~200r— dL)之间。③冠心病:所 有患者均按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左主干、左前 三组间超声心动图各参数的特点。 1资料与方法 1.I一般资料:对象选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 于本院住院的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 者114例,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42例,年龄40~88 岁,平均(68.6±10.4)岁,伴有高血压病30例,收缩 压平均(138.3±23.3)HⅡnHg,舒张压平均(85.6± 12.3)Inn【1Hg;糖耐量减低患者26例,年龄55~86岁, 平均(69.0±9.4)岁,伴有高血压病16例,收缩压平 均(139.3±21.3)n1m№,舒张压平均(83.4±13.1) ;糖耐量正常患者46例,年龄40—84岁,平均 (65.2±11.3)岁,伴有高血压病33例,收缩压平均 (136.4±21.1)瑚flHg,舒张压平均(85.0±11.3) 脚峨。 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为主要血管,至少2个正 交投照体位造影发现主要血管狭窄直径>5O%,诊断 为冠心病;依照上数动脉的受累数量,可诊断为单支、 双支及三支病变。 1.3超声检查方法:应用惠普HP 8500彩色多普勒 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25—3.5MHz,各房室径、室 间隔(Ⅳs)、左室后壁(I )测定取胸骨左缘心脏 长轴。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1.O软件包进行分析, 包括单因素方差分析, 检验,£检验,计量资料比较 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 示。 2结果 2.1三组基本情况比较:见表l。三组间年龄、B眦、 1.2诊断标准:①糖尿病(DM):既往有明确的2型 DM史或本次入院后按1999年wH0规定的DM诊断 收稿日期:2oo8-6_28;修回日期:2O08.9.30 作者简介:王亚利(1978一),女,医师,从事内科工作。 吸烟年限、高血压年限、血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G)有 统计学差异(P<O.05)。 心脑血管病防治》20o8年12月第8卷第 表1三组冠心病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s) 2.2三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较:见表2。糖耐量 正常组以冠状动脉单支病变为主,而糖尿病及糖耐量 减低组冠状动脉以双支、三支病变为主,但是,与糖耐 量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o5)。 2.3三组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见表3。 表2三组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关系[例(%)] 注: =5.96,P>o.05 袁3三组冠心病问超声心动各参数比较( ±s) 从表3可以看出,三组间在二尖瓣血流最大流速 E峰和A峰比值(E/A)、左室射血分数(L、 F)有统计 学意义(尸<O.05);糖尿病组和糖耐量减低组在短轴 缩短率(FS)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O.05)。 3讨论 34.6%,双支病变占l1.9%及23.1%,三支病变发生 率高,占59.5%及42.3%,但是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而糖耐量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以单 支病变为主,占41.3%,双支及三支病变率低,为 23.9%及34.8%,联合超声心动图的相关指标,糖尿 病及糖耐量减低患者L、 F和E/A均低于糖耐量正 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差异虽无统计学意 义,但有降低的趋势,提示前两组患者的左室收缩功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而糖耐量减低是糖 尿病的一个阶段,随着对负荷后血糖病理生理和临床 意义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步认识到餐后血糖与心血管 疾病的关系较空腹血糖更为密切。餐后血糖水平是 预测心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并与大血管病 变密切相关。 目前超声心动图已经成为心功能检查的重要方 法,LVEF是临床上最常用、最重要的左心室收缩功能 指标,短轴缩短率(FS)也是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参考指 标,而二尖瓣多普勒血流频谱是最简便、最常用和经 验积累最多的左心室舒张功能诊断方法,目前公认最 主要的是E/A比值(舒张早期和晚期充盈速度的比 值)。众多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和冠状动 脉病变支数和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冠心病患者病变支 数越多,病变狭窄程度越重,心脏功能受损越明 显【 ,引。本研究中三组患者在排除年龄、BMI、吸烟、 高血压及血脂等影响因素后,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患 者患冠心病时,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率28.6%及 能及舒张功能较后组患者差,其导致冠心病的机制可 能有所不同。 由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有多支冠脉受累且 冠脉病变程度重l4],同时受微血管病变的影响,心肌 广泛缺血、缺氧、肌纤维严重受损,心肌收缩力下降, 导致心脏功能减退。众多研究都证实在糖尿病前期, 即IGT阶段,有多种病理生理改变并逐步进展,即使 餐后血糖尚未达到糖耐量减低诊断标准,早相胰岛素 分泌就已经受损。 高血糖状态导致内皮损伤,内皮细胞损伤是动脉 粥样硬化病理过程中的早期改变。Paul等 J研究表 明,在糖耐量减低人群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 剂抑制物一l(PAI.1)高于正常糖耐量组,表明此阶段 内皮功能已受到损害,且修复减慢而胶原组织在血中 暴露时间延长,易于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使内皮源性 血管舒张因子产生减少和活性降低,高血胰岛素、高 ・386・ PrevemiOn and Trea价1em 0f Ca i Cereb旧卜Vascular Diselase Dec 2008.、/oI 8. №6 氧化物及血脂异常可造成血管内皮功能不良,导致动 率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H tz J,MalrTlbergK. toi呷mvet}le caId Pr0gn0sis di出惝 【J].Diel烈es care,l999,22( )pl 2):B89. 脉壁易损性增加,促进管壁炎症反应的加剧,易于动 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J。 另外高血糖伴有脂质紊乱,其典型表现为TG增 高、游离脂肪酸增高及低HDL广c血症,小而密的IJ)L 增多。snidenIlan等【 J和啊bble等【 ]认为,致动脉粥 样硬化主要是小而密的LDL,它易被氧化修饰、易被 巨噬细胞吞噬,堆积在巨噬细胞内成为泡沫细胞,从 而易引起血管内皮与平滑肌的损伤。同时,小而密的 LDL可使胆固醇逆向转运障碍而导致胆固醇在动脉 壁沉积,并通过粘附分子、氧化型LDL等产生致动脉 硬化作用。另外在富含TG残粒的情况下,更利于脂 质渗入动脉壁,促使冠腔狭窄,致使冠脉病变数增多。 综上所述,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患者以冠脉多支 病变为主,严重影响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而且 [2]潘迪华,李全忠.冠状动脉病变与左室功能的关系[J].心血管康复 医学杂志,2Oo7,16(4):344—346. [3]陈丽珠,郭晓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左心功能关系的l临床研究 [J].包头医学院学报,2o07,23(3):257—258. [4]}Ia妇 er sM.c柚【)var瞅ll】ar sk胁0I弓arId t}le Aru1 Med,1999,28:63—70. abeIc 8ymdroⅡ [J]. [5]叫B, 1a1dP,KaIlyH,d a1.Ti8suektorp毗}Twayirll1ibit0rarId 0I}I・ eI∞dothdium-d印end朗t heH c f如t∞inelddy irdividu8lswitII nor— rnal 0I i呷aired ducose t01emnce arId t) 2 diabeIes[J].Dia Ies c审IIe, 2002,25(8):1340—1345. [6]Deedwania PC.Mechanisn1s 0f朗dot}leual dy nc ∞in th朗 dmIne【j J.cll丌DiabR印,20o3,3:289—292. lic s)m— [7]snjd mm AD,Ia瑚rche B,1li11ey J,et a1.Hyp dy d Ilic h1,p apoB in出abetes【JJ.Diabetes Care,2O02,25(3):579—582. 糖代谢紊乱的早期心血管病的进程就已经启动,从而 给予强有力的干预措施,包括饮食、运动及药物,对于 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发病并降低其病死 [8]T bIe DL,Riz M,c tA,et a1.Enh蚰ced d ve鲫soep曲mty and reduced anti0]ddant cont∞t 0f rr1etab0lic p1鲫r80Is 0f蚰l Ⅱdense low d∞一 si哆lip叩roteins[J].Am JM。d,2001,l10:1o3一l1O. ・诊治分析・ 原发性高血压病24小时平均脉压与 靶器官损害关系探讨 王虹 (宁波市第二医院心内科,浙江宁波315010) [摘要] 目的探讨24h平均脉压(24} PP)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l87例原发性高 高血压患者,随着24l1PP水平的 24IlPP对左心室功能损害及 血压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24hPP水平分为A组(24hPP<40IImlHg)、B组(40~50nlrI1Hg)、c组(50~6ommHg)、 D组(6omm№≤24hPP)四组,行超声心动图及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检查。结果增宽,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Ⅷ)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L、匿F)降低、左心室舒张早期和晚期最大血流速度的比(E/ A)值减少、E峰减速时间(【rr)值增加,24小时尿微量蛋白增多(尸<0.05一O.01)。结论害。 肾功能损害有预测价值,高血压病患者随着24} PP增宽更易导致左心室肥厚、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减退及肾功能损 [关键词]高血压病;脉压;左心室肥厚;微量白蛋白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o9—816X(20o8)O6-o386_02 原发性高血压病可引起靶器官损害,脉压(PP) 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近年来颇受重视。PP不仅是 引起心血管病的预测因子,也是高血压性肾损害 的危险因素,是反映动脉硬化的有效指标,尤以 24hPP较诊室PP的预测意义更大_1 J。本文旨在观 察24hPP对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对肾功能的 高血压病患者预后提供临床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o06年10月至2oo7年10月在我科 就诊并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诊 断标准的患者187例,男122例,女65例,年龄42— 87岁,平均(56.7±l1.5)岁。根据24hPP水平分为A 组(24hPP<40咖御g)、B组(4o~50咖flHg)、C组(5O一 60Ⅱ瑚nI{g)、D组(24hPP≥60咄)4组。所有患者经 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内分 影响,为有效地控制高血压病减少靶器官损害,改善 收稿日期:2008—8—19;修回日期:2O08.1O.27 作者简介:王虹(197 ),女,副主任医师,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