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网络技术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

论网络技术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

来源:爱玩科技网
新闻界ISSN1007—2438 2oo9年第6期,2o09年12月 Press Circles ISSN l007—2438 No.6 2009.Dec.2009. 论网络技术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 卢震宇 (苏州科技学院网络与教育技术中r心,苏州215009)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逐渐成为当代影响人们的学习、if-作、休闭、通信等方式的最有效的信息传播裁体,它在人的 社会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技术个人社会化载体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the Impacts of Web-tech on Individual Socialization Lu Zhenyu (Network&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zhou 215009) Abstract As network technology has become the most effectiv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carrier between people’S study,work,leisure,communication and etc..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On the effects of network technology,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personal socialization Key words network technologyr individual socialization carrier 体结构和人的社会互动方式 它的I叶I现对人的社会化 向、 内容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网络通过传播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等信息 个人社会化是指社会将一个自然人转化成为一个能够 帮助社会成员掌握社会生活的本领,顺利实现自身的社会化 一、个人社会化及网络技术 适应一定社会文化,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丰十会角色行为的 教育是人的丰十会化开端,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 社会人的过程;也是一个自然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与 现代社会中,社会成员必须学会一些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掌 他人的接触与互动,逐渐认识自我,并获得一个合格的社会成 握一定的自我谋生的技能,习得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行为规 员的过程。 范,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特别是当代社会积极侣导的终 个人的社会化既与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关,又取决于社 身自我教育,终身自我教育是教育的终极形式 网络技术 会所提供的环境和条件。尤其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通 的发展使得这一侣导能够很好的实现。 网络技术整合了传统的大众媒介,构建出本世纪跨越地 信设备更新的基础上对传统的信息传媒的大规模改造和整 合,一个全球范嗣的、大众化的信息流通渠道正在形成。随 域最广的全球信息传媒。它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以先 着Web2.0、微博客等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可以更迅捷、更方 进的电子技术手段向社会成员实时传播全人类优秀文化、当 便地交流、共享生活中的信息。人们不但町以通过联接在网 代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及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络上的电脑随时使用世界各地的信息资源,还可以积极地参 帮助社会成员在一个比以往更加广泛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和 与网络信息资源的生产制造一 积累社会知识,发展和形成自己的个性,顺利参与社会生活。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创造出的“虚拟现实”环境以其形象 2.网络通过传播人类新文化和社会信仰促使社会成员 逼真的效果反映客观真实世界,使网络传播的内容更具社会 开始新一轮的社会化活动。 渗透力 当然,网络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也产生了诸多负面 由于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个人社会化也必然是 影响,譬如:网络商业欺诈、色情信息泛滥、计算机迷恋等。 贯穿于一个人整个生命周期的过程。社会成员只有调整和 才能 总之,网络技术对个人社会化的利弊分析正在成为技术社会 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行为日标和行为方式.学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一 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丰十会生活 由于网络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 二、网络技术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作 用 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实时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使得民族和 地区问的经济、政治、文化传统、思想观念以及思维力‘式等方 面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对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昕形成的个性心 网络技术本身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同电视、电话一样成 理特征、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产生冲击 同时,为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重要设施,它以其独特的方式和丰富 也要求建立与之相应的新的行为模式和行为规范 因此,社 的内容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环境,从 会成员只有继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调整自己的价值 空间和时间上根本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信息交流方式、社会群 目标及行为模式,开始新一轮的社会化活动,才能适应随之而 作者简介:卢震宇,苏州I科技失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工程师 一l05— 论网络技术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 来的信息社会发展要求,否则个人将不可避免的“out”(落 伍)了。 3.网络所创造的“网络群体”环境,有助于社会成员建立 就有很大差异。问络的应用加速了人类文化的全球性传播, 将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风俗习惯以及不同的价值观念呈 新型的社会关系。 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人们 人类基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结成符合一定社会关 现给人们,造成人 系的社会群体,以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传统的社会群体 在早期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构成一般制约于人的社会地位、社会身份和神会角色等因 们心理上的不适应与行为上的障碍。素。因此,人际交往范嗣也基本限于权力、地位、职业和利益 由于通过网络提供或传播信息的人很多,他们来自不同 国家、地区,具有不同的宗教信仰、政治态度、生活习 相近的社会阶层,以会面、书信和电话交流作为常用的交往 的民族、个人}十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生理、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 是特定文化的产物:由于文化环境不同,个人社会化的内容 也难免会有一些对社会及他人具有敌对 方式。网络技术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传输为社会成员 俗和伦理价值观念,提供了更方便且范围更大的 会交往机会,使人的}十会性得 或不满情绪的人试图诱惑人们背离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和 到空前的延伸和发展。网络技术拓宽了社会环境,创新了社 会关系。 人们随着网络信息的流动将自己融入到“无限”的网络 群体之中,社会接触范围成倍增大,思想和感情也随着网络跨 越时空地延伸到世界每个角落,网络社会关系逐步形成。由 于网络技术借助计算机为媒介创造了一个大众可以任意选 择并同时共享又彼此分离的宽松社会交往环境,缓解了传统 的面对面交往方式给人的心理压力。因此.网络空间为个人 的社会化提供了更加平等的“虚拟丰十会”环境,有助于人们在 比较轻松的状态下学习丰十会交往,解决人际冲突,建立新型的 社会关系。在开心农场里,员上和领导是平等的“菜友”,员 工可以去“偷”一下的领导菜地里的莱,想必领导也不会为此 大动肝火,说不定还会很开心地帮你除草、杀虫 4.网络创造的“虚拟现实”环境,有助于培养能胜任多种 社会角色的社会成员 社会化的最后结果就是要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 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起特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人生存于社会之中,必然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人所具有 多重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决定了他所扮演的角色也具有 多重性。例如,一个人在家庭中要承担丈夫、父亲等角色;在 单位要承担职业角色。由于个人道德水平、价值观念以及所 处环境的差异,对同一社会角色的理解也千差万别,而且人不 可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经历角色实践.角色实践也不可能一 帆风顺,遭遇障碍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角色扮演者需 要不断地进行角色学习和角色整合,减少角色失调现象的发 生。 “网络环境”为人们提供了角色实践的绝好场昕 人们 可以在“网络环境”中进行“角色换位”,把自己“假定”成不同 的角色,体会不同角色的需求和情感并按照自己理解的角色 规范进行角色实践,通过网络的信息反馈验证自己的角色行 为。如果能将网络社会中的平民化、草根化的带有善意娱乐 精神的和谐特性带到实际的上作生活中,从而可以能更好处 理真实社会关系中的“不和谐” 而且,“网络环境”将成为 “现实环境”的一部分,人们不可避免地需要在“网络群体”中 建立新型“网缘”社会关系并扮演新型“网络角色” 三、网络技术的挑战与个人社会化方式 的选择 网络技术对于社会包括人的社会化带来积极作用的同 时,也对人的社会化过程产生消极的后果。网络技术对社会 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仅就它对个人丰十会化的影响而青,如 何理智地对待它的负面影响则是~个十分现实而又不得不 思考的问题。就网络技术与个人社会化而吉,如下的几个问 题值得认真思考。 1.正确对待个人早期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 和行为规范。 ~l06一 行为规范。网络的隐蔽环境也给人们提供了逾越社会规范 的机会空问,人们可以伸缩自如地张扬自我,肆无忌惮地挑战 社会权威,逃避法律惩罚与的谴责,造成社会不稳定因 素 此外,虽然网络承受和容纳了多元化的经济、技术、政 治、文化的“震动”,但是它所形成的大文化圈有可能把千千 万万的网民纳入同一思想轨道,使他们的思维丧失自我而趋 向单一一社会化的个人如果对此丧失警惕,一个丧失自我的 人将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单面人”,他也将无法在真实的社会 中生活 所以在网络社会化的过程中,不能完全丧失已经形 成的“自我”,不能全盘“拿来”,一定要批判地接收,这样才是 真正的有益的个人社会化过程。 2.正确对待“人机关系”和“人际关系” 网络的不断扩张导致了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正 在向以网络为中介的力‘向转化,改变了传统社会交往的秩序 和规则,因而造成了人机关系和人际关系的混淆。由于生存 依赖关系和归属关系的原因,传统的人际之问的亲和性与持 久性较强。个人的社会能力发展也是在与他人的接触过程 中经过学习和实践完成的。 随着“网络学校”、“电子商务”等网络应用技术的出现, 社会生活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彼此分离、甚至永不谋面 的计会成员之间也可以在网络上自由组合成网络群体,新型 的“人机关系”开始 现。由于网络创造的这种“虚拟现实环 境”不存在实体的拳脚之争和面对面的冲突,且有着世外桃 同般的安全感,宽容地接纳任何阶层的社会成员,使人们感觉 无比的自由、安全、舒适,避免了现实世界的危机和压力,因而 使得人们更加喜欢利用虚拟的“人机交往”替代实体的“人际 交往”,以屏幕为界面来回避直接争论的尴尬,缓解矛盾引发 的面对面冲突.例如,最近很流行开心农场、阳光牧场等游 戏对农牧生产的真实再现使得人们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能够 享受到传统农业生产的乐趣。但是, 更半夜起来“收菜”、 “偷菜”折射出来的种种弊端更是引发人们深思,引用一句流 行话语是:我们偷的不是菜,是寂寞。长此以往,人们便过分 依赖技术器具,沉迷于随心所欲的“网络空间”,丧失了在人性 化世界中的生活能力 正如一位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当信 息传播可以通过手指一按就可进行时,人的嘴便沉默了,写作 也停止了,心灵也随之凋谢”。 3.正确对待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 人们在网络上也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获得超自然 的力量 在 络的虚拟空间中,你可以是穿墙过壁无所不能 的超人,领略现实空间无法享受的情景:但同时必须清醒地 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人类依然是肉眼凡胎,人们对物质、能 量以及感知和情感等办面的需求还是要到现实空间中才能 获得满足,人们从网络上习得的知识、技能、道德和规范必须 经由现实生活的检验。如果一味地以电脑的思维和逻辑处 理现实世界,难免发生障碍. .4.网络社会中“他律”的弱化与个人的“慎独”。 (紧转第104页) 和谐校园视域下的校园媒体功能创新 下沟通的桥梁,积极反映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将他们的呼声 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 上传到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促进学校决策的科学化和针对 进行素质教育。时时事事考虑到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真心 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要广泛吸纳 性。尤其是师生关注的重大突发事件及热点问题,应在第一 做到尊重学生、时间迅速作出反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通过召开新闻 大学生参与校报、校同网、广播台的实践工作,配备专门老师 发布会、吹风会,发放信息简报等多种形式,及时把准确、权 指导大学生充当校园媒体的记者、编辑、助理,让他们在实践 积累工作经验,提高综合素 威的信息告诉师生,避免和遏止谣言、小道消息和虚假信息 中增长知识技能,培养良好作风,在校园的传播和蔓延,让权威的声音迅速形成先发优势,以 质. .利于事件的处理和问题的解决,维护校园的稳定和谐 校 报、校刊、广播、校园网要及时提供信息交流和思想交流的栏 日平台,让师生畅所欲言,抒发胸臆,疏通矛盾,化解不良情 绪,发挥校园传媒的各自优势.使信息得以传播,观点得以交 四、发展先进文化,弘扬大学精神,丰富 积淀校同文化内涵与精髓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办学传统、管理水平和校风学风的 流,校冈更加和谐稳定。 此外,校园媒体也是宣传学校展示形象的窗【1 要善于 综合体现,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 透过校园媒体向社会广泛介绍学校的专业学科和师资力量、 学术氛同、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 共同的价值取向,还包括良好的校同环境,校容校貌、校 办学业绩,宣传学校的良好教风学风校风和优美环境,增强 式、同建筑、绿化美化等等。可以说校园内一切具备独特风格和 园媒体了解学校、理解学校、支持学校,扩大学校的美誉度和 文化内涵的软硬件,共同成就了一所高校的独具特色的校园 影响力,为学校和谐校同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文化先进的校同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宜人的育人环境, 不仅能给师生带来精神f=的愉悦,更能带来学习和工作上的 学校师生校兴我荣的集体荣誉感,也使社会各界可以透过校 三、强化思想教育功能,服务人才培养中 心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 活力与创造力,形成学校师生爱校爱岗的自觉意识和行动, 对促进和谐校同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校同媒体不仪是校同文化建设最重要的传播和建构载 人的和谐是高校和谐校园的核心,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和 体,而且是校园文化氛嗣的直接体现,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 谐发展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应有之义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 成部分。校周媒体的丰富内容和活泼形式不仅活跃了校园 用师生的语言反映校园生活、 自我发展和个性张扬最活跃的时期.是青年学生树 正确的 文化生活.而且从师生的视角、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的重要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 分享彼同文化,极易为师生认同接受。在和谐校园建设中, 世界,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什么是自己最需要的,常常 惑 校园媒体不仅要展示大学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品位,更要 无所适从,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获取他们喜欢和需要了解的 努力建设体现先进文化要求,为广大师生喜闻乐见,格调高 信息、渲泄成长的快乐与烦恼,表达思想情感与激情 校同 雅、积极健康、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倾力打造校园文化精 媒体作为高校师生自己的新闻媒体,报道的内容都是发生红 品一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大力宣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校园师生身边的事情,贴近师生 c作学习生活实际。具有很 活动,组织开展征文、研讨、讲座等具有时代风格和校园特色 强的可读性和接近性,对师生的影响作用电直接、更有效,这 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起与和谐校园建设相适应的、能够满 种贴近性、亲和性是其它社会媒介无法比拟的:校同媒体要 足广大师生精神文化需求的校园文化体系,于潜移默化之中 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和特点,强化“一 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 让先进文化建没和主流认识牢固占领校园文化阵地,日积月 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充分适应大学生接收新生事物 累积淀而成校同的品牌文化和大学精神。 快、求知欲望强烈的群体特点,以更力fI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 弘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和社会主义道德 准则,对大学生进行润物无声的思想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 参考文献 [1】陈步云.和谐校园建设中的校园文化.高校理论战线,2009.(6). 2]杨欣虎,杨向荣论大学文化的整体性——和谐校因建设的文化思 炼和人格塑造,引导他们的价值判断和善恶是非观念,实现 [考.思想教育研究.2009.(j) 道德评价与规范,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和谐健康成长 3】谢曼华.对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人丈展望.教育探索.2009.(6). 当前,尤其要大张旗鼓地 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 【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脱和价值 教育;以爱国主义 报(教育科学版),2007(1). 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 【4】李远怡刍议增强高校校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成都中医药大学学 (紧接第106页)10月27日晚,刚络£突然风传央视主持人 律,学会约束自己 如果通过个人的自律,树立起网络空间 白岩松自杀的消息。一时坊问传言四起,关于其“自杀”原 中人与人之间的正确态度,网络的空问还会更大,网络还会 因,有人猜测是经济问题.有人猜测是压力过大……lO月3O 发挥更大的作用。 日,身处漩涡中的白岩松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表达 在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网络同样存在着两面性的问 了对“被自杀”之事的感慨和一个媒体人对网络的反思。他 题。 只有利用得当,才能使得网络技术真正地为个人社会 说,当所有人都在娱乐的时候,没有人真正去想我会是什么 化服务,而利用不当,或者个人被网络技术所控制或陷于其 感受。其实,真正让我难过的不是很多人的恶搞,而是很多 朋友真的来安慰你。比如,“岩松兄,别来无恙么?”“过得好 中,那只能是“去社会化”,从而走入极端的“个人化”。 注释 么?需要倾诉的话,哥可以倾听,要不来内蒙占散心吧 ”阅 ① 连岳:《来去自由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9页。 读越来越简单,并且急于表达,看个标题就可以做评论了、 大家都想“娱乐”一把,却忘记r简单『剜读之后的思考,思考 事情的跟本质,在带给自己娱乐的同时,没想过给当事 人带来了什么。 网络社会虽然是个隐蔽的环境,但是我们应该学会自 一② 刘薇,白岩松:《“被自杀”事件是场娱乐》,《京华时报》,2009年 11月3目,第l2版。 ⑧ 张舒子:《再论信息网络的两重性*,《电化教育研究 ,2000牟 第l期。 104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