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读王安忆的《荒山之恋》

读王安忆的《荒山之恋》

来源:爱玩科技网
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思线

——读王安忆《荒山之恋》

汉语言文学专业0901 杜艳云 1211090105

摘要:王安忆的小说“三恋”,在20世纪80年代被认为是冲破“性爱禁区”的重要作品。这三部小说分别是《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它们都是以女性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来展现新时期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其中《荒山之恋》是最富悲剧性的作品,男女主人公的殉情使作品极具张力,留给读者无尽的遗憾。作者以极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了丰满的女性形象,本文以两条线索、两个家庭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和这种关系中男女角色的表现来凸显作者在此作品中注入的女性观念以及对生命本能和传统文化冲突的思考。 关键词:爱情 悲剧 女性意识 反抗 人性 文化

《荒山之恋》中的他和她始终没有名字。这也昭示了作者并不是要单单写他们两个,而是代表着芸芸众生,这部小说虽是写的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故事,但读来也有一定的现代意义。小说的主体是男女主人公不为道德伦理所接受的爱情和因为这爱而殉情的结局,但在写他们相遇之前却费了大量的笔墨介绍他们的性格及经历,好像一切都是为这突如其来的爱情做铺垫,那细微的心理描写、性格刻画都仿佛暗示了这爱情的悲剧结局的必然。作者以一种平淡的口吻将他们的成长过程娓娓道来,一切显得那么顺理成章。

一、 互不相干的大提琴手和金谷巷女孩

他生性纤弱,忧郁内向,出场便是他和他大哥这两个鲜明的对比,他大哥高大魁梧,而他非但长得颀长纤弱,而且内心也是单纯、卑微、怯懦的。“没有人能阻挡大哥,却永远有人碰撞他。看到有人朝这里径直而来,他预先就做出了退让的姿势,那人便理直气壮地将他拨开了。他躲闪地走着一条弯曲的路线,还怕丢了大哥。”这一段对比描写突出了大提琴手柔弱的性格。

金谷巷的女孩却生来活泼热烈,也许是家庭原因,大提琴手深受封建家庭的制约,又是家里的稍小的儿子,从小习惯了什么事由母亲操心,压抑了本该成为阳刚的男子汉的天性,而金谷巷的女孩出生于单亲母亲家庭,妈妈就是一个泼辣强势的人,她看惯了妈妈和叔叔们的交际,受了妈妈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的耳濡目染,又没有父亲的管制,便自然形成了开朗、高傲的性格,她出落得鹤立鸡群、风情万种,一年比一年的俊俏,男人们都喜欢她,而她也喜欢男人们围着她转,并把捉弄他们作为一种乐趣。

他因偷东西被遣回家中,每天挣扎于痛苦之中,“他觉得这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不幸的人,更黯淡的人生了。”

她在宣传队里被男孩爱慕,“觉得这世界上谁也没她幸福,没她幸运。幸福得都想叹气了。” 这两个不同的性格的人成长于不同的环境,没人会想到他们会有什么交集。就这样,他们各自恋爱、结婚、生子。

二、 大提琴手和妻子、金谷巷女孩和丈夫

爱情其实是一场战争,那战争真是持久而激烈。 谁和谁相遇,谁和谁结合,好像一切都是宿命。

大提琴手的妻子是一个极贤惠温柔、聪敏宽容的人,柔弱的他需要这样一个依靠,“他需要的是那种强大的女人,能够帮助他克服羞怯,足以使他倚靠的,不仅是要有温暖柔软的胸怀,还要有强壮有力的臂膀,那才是他的栖息地,才能叫他安心”,而他的妻子正是他需要的那样的女人,而这个女人也恰恰需要他,“他那种女性纤弱的气质,更唤起了她沉睡的母性。她是那样一种女人,表面柔弱文静,而内心却很强大,有着广博的胸怀,可以庇护一切软弱的灵魂。心中洋溢的那股激情,是爱情还是母爱,永远也分不清,那股爱几乎称得上是博爱,有着自我牺牲的伟大。”“她

愿意被他依赖,他的依赖给她一种愉快的骄傲的重负,有了这重负,她的爱情和人生才充实。他的依赖也使她深厚的柔情和爱心有了出路。因此,软弱的他于她却成了强大的依赖。”就这样他们互相依赖着,仿佛只是一种需要,又仿佛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这是不是爱情。婚后的生活清贫而温馨,两个小女儿生的美丽可爱,三个女人爱他一个,便被充溢着母性的爱宠坏了,他像个孱弱的孩子在渐渐的强大。

而金谷巷的女孩与丈夫便更不能说是爱情了,她从小爱玩,只是图自己的快乐,“她觉得最好玩的游戏,莫过于和男人周旋了。她绝不是坏心肠的女孩儿,心底深处还可说是很善良的。可她就是喜欢玩,并且玩得很真诚,很投入,很忘我,很用性情,那就奈何她不得了。她不是存心要刺伤男孩的心,只是为了乐。”她一直这样沉湎于自己的乐趣,直到有一次她像科学家发现了难题似的遇到了一个对她冷冷的男人,男人的表现令她愤愤的,却也感到兴奋和激动、新鲜与刺激,她决心要拿下这项目,她决心征服那男人,而征服这男人并不是由于她对于这男人有多么大的兴趣,而是挑战的感觉带给她无限欢乐,而她心里真正喜欢的却是年长的男人,喜欢脸上有了皱纹,胡茬黑黑的,吃过大苦,受过大煎熬的男人,这也许和她的家庭有关,从小没有父亲的女孩对年长的如父亲一般的男人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时而矜持,时而热情奔放,机灵俊俏的她认中的目标就没有脱靶的可能。尽管那男人用尽心思和女孩较量,也只不过是打个平手,女孩说,总有一天,我要他跪在自己脚下。终于在几番比试过后,他们恍悟棋逢了对手,结婚了。男人深知这女人不容易拴住,便给了她与婚前相似的自由,没有刺激与挑战的事女人不会做,日子也过得稳稳当当,男人有个好工作,更是没什么烦心事。

这两对男女的结合都那么的戏剧性,相识相恋的过程虽迥然不同,却都是意料之中,就好像大提琴手就该娶这样一个女人,而金谷巷女孩就该嫁这样一个男人。前者的婚姻属于互补型,后者的婚姻属于较量型,大提琴手在妻子的庇护下得以安心,金谷巷女孩在丈夫的挑战中得以满足。这爱情的战争并不是以婚姻的开始而结束的,经营婚姻才是一门更有学问的艺术。

两个稳定而幸福的家庭,然而终究是性格决定命运,当大提琴手与金谷巷女孩相遇,才明白他和妻子近于亲情,她和丈夫也不是爱情。

三、 进退不得的爱

“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空地上阳光的移动,他想着,花了这么大周折,调来此地,像是为了这文化宫似的。”一切都是注定了写就了似的,他受了妻子的开导调到城市里,她随了丈夫的安排来到文化宫。不可避免的相遇,在无意间产生了情愫。女人开始还是一样的由于寻求征服的快乐与满足感,男人却是为女人的美丽为这样的陌生感给不自知的吸引了。

水到渠成的爱情婚姻经历没有使灵魂沸腾的震撼,没有淹没理智的全身心的投入。他们的生命仿佛需要一种更强烈的撞击,更刻骨铭心的爱情。外部风言风语的流行,并没有成为隔离他们的力量,而是使他们朦朦胧胧地觉着,两人之间,有着什么不寻常的事情发生了。“他们都已经是被唤醒了,成熟了的男人和女人,男女之间的事情不用明言而可知晓。他明知她是逢场作戏却不由自主地被引动了心;她确是逢场作戏,不料却有点弄假成真。”而这一切都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的,那个时间,那种境况,客观上促使了他们关系的发展。大提琴手的妻子温柔宽厚,更像一个母亲,他自语“我要对你好”只因回报她的温柔的关爱,其实也许对于他来讲金谷巷女孩更具诱惑,相对于贤良淑德他更渴望一种泼辣骚情的刺激,就像当年饥饿促使他偷东西的生命本能一样,内心的渴望也促使他沉溺于对金谷巷女孩的诱惑不能自拔,那诱惑所产生的快乐的甘露比犯罪感总是多一些;金谷巷女孩的丈夫强势热烈,对她甚至有些控制的意味,两个强势的人在一起并不能互相满足精神的需要,男人并不能走进她的内心,而当她遇见了大提琴手却感到他身上的那种静谧能使自己内心都安静下来。金谷巷女孩也在一直寻找自己爱的人,男人们爱她是再寻常不过,而要全心全意爱别人,却不容易,她想找一个人使劲爱爱,看看自己到底能爱到什么程度。金谷巷女孩认识到大提琴手的特别,大提琴手在金谷巷女孩那里找到自信,他们走到了一个交合点上,

一切都顺其自然的发生,谁都没有阻止,他们都好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样的好奇连惊惶、战栗、安分、罪恶的情绪都压制不住了。于是,他们便由着自己的生命本能任其发展。从此,犹如大河决了堤,他们身不由己,爱情仿佛一夜之间喷薄而出。他们是真的相爱了,尤其是外界的打压更促使他们爱情的成长。他们偷情被发现了,妻子的宽容与伤心、丈夫的怨恨与殴打、单位的处分都无法制止他们的情爱。人性的觉醒如大自然的威力一般不可抗拒,情爱使他们摆脱一切人性的桎梏,他们忘我的不顾羞耻不顾屈辱的拥抱着享受那欢乐。这欢乐换来的是另一种痛苦,传统道德的压制使他们痛苦,而这痛苦使他们觉着这世界上只有他们两人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痛苦将她全变了,变得柔顺了。绝望也将他变了,变得坚决了。”只有爱才使他们变了性情,他们不能不爱了,在这爱情的沼泽里谁都不能自拔。但爱又不能痛痛快快的爱,女人骄傲的丈夫痛打大提琴手,男人的妻子一次次地包容忍受使他更加自责。这一切将他们逼到一个无法逃避的选择,荒山之约,“生不能同时,死同日”。

四、 人性与文化的冲突及凄美爱情中的女强男弱

这样以死来昭示爱情的结局并不是他们想要的,我想也是他们自己都没有想到的。作者把死亡场景描写的很唯美,在一片绿色的草坪上,两个相爱的人被彩色的毛线绑缚在一起,喝下晶莹小瓶中的毒药,安静的闭上眼睛。可是不管他们的死亡多么唯美这都是一个悲剧结局,毕竟不论对于大提琴手的妻子、对于金谷巷女孩的丈夫,还是对于他们两个自身,都是一种痛苦,死亡并不能带来爱情争夺中产生的痛苦地结束与交战双方的解脱。然而作者给大家呈现这么一个悲剧的故事,并不是告诫人们不要玩火,而是展现出在传统文化指令下对人性的控制。在追求真爱的过程中承受了无数的社会压力,这压力便是伦理道德的制约造成的,而男女主人公一次次的约会是人的自然性的表现,死亡结局说明二者的强烈冲突。大提琴手与其说是在两个女人之间被撕扯,不如说他是在自身欲望和文化禁忌之间受着煎熬,最后生命的本能欲望——爱的需要还是不容于世,消解在已有的文化制约中,我们既定的文化就这样击溃了鲜活的生命激情。王安忆写性爱更多的是心理而少了色情,主要是对中国生殖文化的打击,呈现出应有的情爱观,即情爱不是以生殖为目的,而是为了快乐。人的本能使生命如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文化又有规约生命使之按一定秩序往前发展的天然使命。这就注定了生命与文化永恒的冲突。但制约不应该是戕害,不应该是虐杀,这也是作者要我们思考的问题吧。

回过头来分析一下这两对男女的感情纠葛,焦点还是放在两个女人对大提琴手的争夺上。她们一个忍辱负重以贤淑宽厚为武器,一个慷慨殉情以主动出击为手段。在这场战争中,妻子是那样的脆弱、无助与孤单,然而她有超越男人的智慧与力量去忍受;金谷巷女孩是那样的大胆,她有抗击伦理道德的勇气与魄力。仔细想来,两个坚强的优秀的女人为这么一个怯懦软弱的男人争抢得你死我活并不值得,可是这种淡淡的悲哀又更突显了女性的伟大与韧性,本该强势的男性在这种勇敢刚强面前却相形见绌了。可见作者在作品中对女性的偏爱,但也透出不可言喻的同情。王安忆也说“为了一个软弱的、怯懦的男人,其实,这男人配不上她们那样的挚爱。可是,女人爱男人,并不是为了那男人本身的价值,而往往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爱情理想。为了这个理想,他们奋不顾身,不惜牺牲。”作者要在作品中表达的,就是这种对女性的不顾道德约束自觉追求爱情的勇敢吧。然而,这两个女人有那么大差异,却又让人感觉都是那么地招人喜欢,王安忆对女性这么美丽的书写,是对男权文化的抗衡,以达到在压抑的对女性不公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引起人们对女性地位的深思。我想,女性应该少一些对命运的屈从,多一些对它的主宰与改造,才能改变自己的附庸地位,不受男人的控制,不受背叛的折磨,做到真正的,而这种是建立在女性意识觉醒的基础之上,正像金谷巷女孩,我们该赞美她认识到自己有从心所欲的权利。

参考文献:

王安忆.荒山之恋[I].中国电影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