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作业设计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作业设计

来源:爱玩科技网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作业

21 与朱元思书

一、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

写“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注音 缥( )碧 .

无碍( ) .

泠泠( )作响 .

负势竞( )上 .

嘤嘤( )成韵 .三、写字

鸢( )飞戾( )天 ..互相轩( )邈( ) ..

经lún_____世务 kuī_____谷忘fǎn_____ 横kē_____上bì_____ 急tuān_____甚箭 在zhîu_____犹昏 风烟jù_____净 四、速配(请将下列加点词语与它们相应的释义连线搭配!) 天山共色 争着 .

从流飘荡 .猛浪若奔 .

互相轩邈 .负势竞上 .经纶世务 ..

五、翻译!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六、你一定能准确解释语段后的问题!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足原文。

2.《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南朝梁的________家________。

3.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怎样的?(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4.写出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和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组。

5.全文共三段,_____段是第一层,为总写,以“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_____段是第二层,为分写。先写“异水”,以_____写水流舒缓处,以_______________写水流湍急处。再写“奇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

筹划 远 顺、随 飞奔的马 一样的

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1 与朱元思书

一、写“山”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写“水”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piǎo ài jìnɡ línɡ yīnɡ yuān lì xuān miǎo

三、纶 窥 反 柯 蔽 湍 昼 俱 四、略

五、1.(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它飘向哪个方向。 2.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好像飞奔的马。

3.蝉在长久不断地叫,从不停止;猿猴也在不停地哀鸣。 六、1.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 2.文学 吴均

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视觉方面:“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听觉方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5.一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三段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负 竞 轩邈 争 直 泉声 鸟声蝉声 猿声

6.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鄙弃名利的思想感情。

五柳先生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好读书( ) .

箪( ) .

嗜酒( ) .

俦( ) .

黔娄( ) .

吝情( ) .

衔觞( ) .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__________ ..(3)性嗜酒__________ .(7)晏如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各句。

(2)造饮辄尽__________ ..(4)每有会意__________ ..

(6)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__________ ...(8)以乐其志__________ .

(5)不汲汲于富贵__________ ..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4.简答题

(1)根据课文第一段,说说五柳先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课文第二段的“赞”,归纳了五柳先生哪两个特点。

二、阅读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5.上文中的“先生”指的是__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号__________。 6.给加点的字注音。 嗜____________

辄____________

(2)环堵萧然__________ .(4)短褐穿结__________ .

7.解释加点的字。 (1)或置酒而招之__________ .(3)期在必醉__________ .

8.对下列句子里虚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不详其姓字(其:他的) B.因以为号焉(因:因此) C.既醉而退(既:已经)

D.以此自终(以:用)

9.对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B.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C.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D.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10.将下面的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1.说说文中的“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12.怎样正确地评价他的居住习惯和生活细节? 参

五柳先生传

一、1.hào shì qián shānɡ dān chïu lìn 2.(1)何处

(2)到„„去;每每,总是 (3)喜好

(4)对精神实质有所领会 (5)急切追求的样子

(6)推究;代词,指五柳先生类 (7)安然自若的样子

(8)使„„欢乐

3.(1)不因为处境贫困而终日愁苦,不为了富贵而急切追求。

(2)一边喝酒一边作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

4.(1)是一个爱好读书、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2)①不愁贫贱,也不追求富贵。

②怡然自乐,返璞归真,希望过先民那种纯朴天真的生活。 二、5.东晋 陶渊明(或陶潜) 五柳先生 6.shì zhã

7.(1)有人 (2)墙 (3)希望 (4)破、坏 8.B 9.B

10.(1)平时悠闲平静少说话,不去追求名利。

(2)心中便忘记了得失,用这种生活态度过自己的一生。

11.他是一个淡泊名利、放荡不羁、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12.他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思想值得学习,但他消极避世,放浪形骸的行为并不值得效法。

23 马 说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 .B.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 .

C.食(shí)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其真无马邪(yã)?其真不知马也 .

2.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之不能尽其才( ) ..(2)执策而临之( ) 策之不以其道( ) ..(3)其真无马也( ) 其真不知马也( ) ..3.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才美不外见

C.其真无马邪

D.安求其能千里也

4.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执策而临之 .

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D.骈死于槽枥之间 .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愤慨。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

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马说》第二自然段中四个“不”有力地谴责“喂马人”的无知。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第一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往往遭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命运。

8.怎样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整理文中有关句子回答)

9.由本文内容引申开去,简要谈谈你对“人尽其才”的看法。 10.对下列句子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句是„(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B.才美不外见

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 C.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D.食不饱,力不足

吃得不饱,力气不充足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①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②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所累,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注:①卬ánɡ:高举着头。②踬zhì仆:跌倒。③病:疲惫。④艾yì:停止,悔改。 1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辄持取( ) .

苟能行( ) .又不艾( ) .

人或怜之( ) .又持取如故( ) .

亦以病矣( ) .

B.为去其负 .D.大其禄 .

12.选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

A.以厚其室 .C.日思高其位 .

14.这则寓言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主要寓意是什么? ★试一试

15.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B.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参:

一、1.C(sì)

2.(1)shí吃/sì通“饲”,喂 (2)马鞭子/用鞭子打 (3)表反问/表感叹

3.D 4.B 5.D

6.统领全篇,在全文论述中起中心论点的作用 7.“辱于奴隶人„„不以千里称”

8.“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 9.略 10.B

二、11.就,总是 有的人 如果 先前,从前 停止,悔改 疲惫

12.B 13.B

14.特点:用了对比写法,用 蝂的生活习性同“嗜取者”的思想行为作对比。寓意:深刻地讽刺了那些贪得无厌的贪官污吏,指出他们实际上跟小虫一样愚蠢,结果必然自取灭亡。

15.A

能力培养

一、本文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太学生马君则的。作者以自己当年求学的亲身经历,热情勉励马君则要勤奋学习。那么,请同学们展开联想,从你们积累的诗文和名言当中,写出一句有关“勤学”的句子!

二、注音

弗之怠( ) 稍逾( )约 ..

尝趋( )百里外 俟( )其欣悦 ..沃( )灌 以衾( )拥覆 皆被( )绮( )绣 ....三、写字

yuán( )疑质理 遇其chì( )duō( ) 负qiâ( )曳xǐ( )

足肤jūn( )裂寓nì( )旅戴朱yīnɡ( )宝饰 yâ( )然yùn( )袍bì( )衣 四、请将下列加点词语与它们相应的释义连线搭配 假借于藏书之家 大 ..

无从致书以观 .

硕( )师名人 .

媵( )人 .

等待

弗之怠 .

不敢稍逾约 ..又患无硕师 .俟其欣悦 .

持汤沃灌 ..皆被绮绣 .

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不

超过约定的期限 得到

借 浇洗

五、翻译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六、解释语段后的问题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用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_____,_____,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足原文。

2.《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朝________家。

3.下列语句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B.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C.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D.岂他人之过哉 4.概括选文的内容。

5.本文在内容上突出使用了________的手法。举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用事实说话)

24 送东阳马生序

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或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或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二、dài yú shuî qū sì yìnɡ wî qīn pī qǐ 三、援 叱 咄 箧 屣 皲 逆 缨 烨 缊 敝 四、略

五、1.曾经走到百里以外的地方,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尊敬而专心)。 3.仆人拿着热水给我浇洗,用被子包着盖好,很久才舒缓过来。 4.因为内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六、1.①天大寒 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 弗之怠

先达德隆望尊 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 礼愈至

②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 2.宋学士文集 宋濂 明 文学 3.A(A项中“支”通“肢”)

4.通过自己外出求学的艰难情景,突出了学问和成就必须来源于勤奋刻苦的努力。

5.对比 例如富家子弟与自己的穷困作对比,条件的艰苦与求学的执著作对比,突出了学问成就必须来源于勤奋刻苦的努力。

25 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请将这首诗默写下来!

二、准确解答下列问题 1.本诗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朝人,“酬”,这里是________的意思。 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本诗中用典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赤 壁

一、请将这首诗默写下来!

二、准确解答下列问题!

1.本诗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朝人。

2.本诗中用典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零丁洋

一、请将这首诗默写下来!

二、准确回答下列问题!

1.本诗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又字_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____。

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诗中最负盛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水调歌头

一、请把这首词默写在下面!

二、准确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词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_朝________家。

2.请用原文语句来回答问题。 (1)“此事古难全”中“此”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代苏轼

3.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山坡羊 潼关怀古 一、请将这首散曲默写下来!

二、准确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散曲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代_____家。 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这首散曲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抒写作者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5 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二、1.刘禹锡集·外集 刘禹锡 唐 以诗相答 2.(1)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2)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3.本诗不仅表达了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懑,而且表示了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精神。

赤壁

一、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1.樊川诗集 杜牧 唐

2.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3.作者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表现了他兴邦济世的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过零丁洋

一、辛苦遭逢起一径,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1.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 履善 宋瑞 文山 浮休道人 2.(1)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2)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3.整首诗将个人遭遇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充分表达了诗人赤诚的爱国情怀和沉痛而悲壮的心境,表现了他忠心报国、视死如归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水调歌头

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1.东坡乐府笺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宋 文学

2.(1)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2)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3.作者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以自然界的深远澄净映衬自己胸怀的超脱开朗,流露出作者不与人争、自得其乐的人生理想与生活态度。

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二、1.全元散曲 张养浩 元 散曲作

2.(1)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