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任务】
知识与 了解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指导学生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培养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能力 过程与 利用相关的地图、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比较历史现象和表达历史观点的能力。 方法 情感态 通过学习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度与价 对学生进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 值观 教 学 目 标 重点 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 难点 保卫大武汉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师生教学活动 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次备课 播放《血战台儿庄》视频,这部影片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一九三八情境 年冬季,侵华日军企图打通京浦引入 路,攻占战略重镇徐州。著名爱国 将领李宗仁沉着冷静地指挥爱国 官兵在山东台儿庄浴血奋战,取得 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他们用血肉之 躯筑起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 城!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主自主 学习中的“自主探究”部分。 探究 (学生自主探究时,教师要求学 生将主要知识点在课本上划出,标记有疑问的知识点) 师:明确做题要求,指导学生根据要求自学课文并完成学案自主探究问题。 生:速读课文,完成自主题,勾画重点知识,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一.台儿庄战役 阅读教材96页正文——97页一、学生分析地图,结合教材回答: (1)徐州的地理位置。徐州是铁路二段 1.师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图》 枢纽,向南可以较快到达统引导生说出徐州的地理位置,并结治心脏地区南京、上海。 合地图分析:你知道日本侵略者向(2)日军作战意图。日军企图与华台儿庄进军的原因是什么吗?中日军南北夹击徐州;台儿庄是徐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 合作交流 2.结合教材,师展示并指导学生完成表格。 时间 地点 指挥员 主要战绩 意义 州的门户。 目的:为了打通南北战场。 生读书、快速找出重要知识点,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地点 指挥员 意义 1938年春 山东台儿庄 李宗仁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主要战绩 歼灭日军一万多人 3. 出示材料:李宗仁命令集团军司令孙边仲,必须坚持到次日拂晓,如违抗军令,军法自治。孙连仲回答:”绝对服从命令,整个集团军打完为止!”孙连仲对死守台儿庄最后阵地的池峰城师长命令道: “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有谁敢退过运河者,杀无赦! 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感受到中国爱国官兵的一种什么精神? 4.结合所学分析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二.保卫大武汉 阅读教材97页三、四、五段——98页第一段: 学生各抒己见 师:体现了中国爱人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等精神。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①中国的英勇作战; 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 ③参战的中国的有力配合; 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师:徐州会战后,中日双方的焦点集中武汉。武汉地处中国中部,是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38年6月,日军大举进攻武汉,中国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开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武汉会战。
1.播放视频《武汉会战》,引导学 生阅读教材,完成知识归纳。 时间 地点 战绩 展示结果 提高 特点 意义 2.为什么在广州和武汉沦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阅读教材98页二、三、四段: 1.播放视频《长沙会战》,结合教材,说说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情况。 生读书、看视频,完成表格: 时间 1938年6月-10月 地点 武汉及武汉外围地区 战绩 万家岭击毙日军3 000余人 结果 武汉陷入三面包围之中,中国有序撤出武汉 特点 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重,创抗战以来规模之最。 意义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裂。 师:(总结)武汉会战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本妄想迫使中国屈服、早日结束战争的计划,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生:武汉保卫战后期,日本乘广州兵力空虚之机,占领广州。在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下,中国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 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师:以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中日之间又进行了一次大会战。 学生读书、看视频,简单讲述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概况: 时间 1941年12月 背景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前两次长沙会战,日军未占领长沙。 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 以空军为掩护,发动第三经过 次长沙会战。长沙城下,中国与日军鏖战肉搏,并打退来援敌人。在中国的搏杀下,歼灭大批日军,中国取得会战的胜利。
2.出示相关史事: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第二十八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从上述史事中感受到中民在抗战中体现了哪些精神? 2.分组讨论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原因? 3.阅读教材99页第一段,出示图片:豫湘桂战役损失 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影响 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生讨论,各抒己见,师生共同总结: 体现了不畏强暴、不甘被凌辱的自强团结精神,为民族利益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以及不屈不挠、英勇抗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学生讨论后回答,师生共同归纳: ①中国指挥官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②中人的顽强奋战,不怕牺牲;③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物力财力十分困难。 生读书讲述:1944年初, 日军向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一溃千里,丢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原因:国民消极抗日,积极反 共 简述豫湘桂战役经过,分析师:豫湘桂战役是日军在溃败前夕惨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次回光返照式的挣扎,抗战中国民最大的一次失败。 材料: 对正面战场抗战评价道:“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怎样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国民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 役,给予敌人重大杀伤力。中人为国家民族付出了重大牺牲,在抗战中立下了不朽功勋。中的爱国官兵发扬了不怕牺牲、勇敢战斗的大无畏精神,振奋了民族精神,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民抗战必胜的信念。拓展延伸
但在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消极抗日、积极,导致了与湘桂战役的溃败。总体来说,正面战场的抗战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反思完善 教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