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用“十字交叉法”解化学计算题

用“十字交叉法”解化学计算题

来源:爱玩科技网


化学:用“十字交叉法”解化学计算题

学习、运用“十字交叉法”求解化学计算题,方法简便,可迅速得到正确答案,可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巧解巧算灵活、多样解题的思维方法和计算技能。解题的关键问题是要找出混合物中的平均值数据,选取的“基准”是什么物质,该物质所取的量纲是什么,即取的“基准量”是什么,得到的比值就是什么。

化学计算题是从定量方面来描述和表达化学事实、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等的知识及其运用,是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于化学计算题牵涉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灵活性大(一题多解),使它成为学生历年难于学好、解答好的知识难点。教师和学生往往要用大量时间来讲解和训练化学计算题。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效率,节约解题时间,就成为化学教学改革创新活动中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十字交叉法”的涵义和解题要领

1.“十字交叉法”的数学推导

在由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从定量方面来表达或描述时可能有如下几点:(1)它们的含量各占多少?(2)参加化学反应时各消耗多少质量?(3)它们间的质量比(或质量分数比、物质的量之比等)。

解答上述计算题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有一类题因两种物质的内在关系存在一个平均值的数据,需要在运算中重点考虑。

例:元素X有两种核素ax和bx,近似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c,求ax和bx的质量比、质量分数比和物质的量比。(注:a> c >b)。

解:设ax、bx的物质的量比、或质量分数比为m/n。

从题意中可建立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如下:

am+bn=c ① m+n=1 ②

∵m+n≠0 把①/②得:am+bn/m+n=c/1 1(am+bn)=c(m+n) am-cm=cn-bn

m(a-c)=n(c-b),则m/n=c-b/a-c,由此可得到如下图式:

ax m a c-b 甲方:A c-b 甲方份数

c 即 c

bx n b a-c 乙方:B a-c 乙方份数

人们把这种解题方法叫做“十字交叉法”,又叫混合规则或混合法则。

例如,为什么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6,而不是整数呢?因为氯元素由35Cl(bX)和37Cl (ax)组成,求37Cl和35Cl的质量比、质量分数比和物质的量之比各多少?

解:37Cl / 35Cl=(35.46-35)/(37-35.46)=0.46/1.54(质量比)

两种同位素的质量分数比=0.46/(0.46+1.54):1.54/(0.46+1.54)=0.23/0.77

两种同位素的物质的量比

=(0.46/37)/[(0.46/37)+(1.54/35)]:(1.54/35)/[(0.46/37)+(1.54/35)]=0.22/0.78

由上例可知要分清m/n属什么量之比,对m/n的涵义可归纳为:

二元混合物的两个组分(a、b)与相应的平均值(c),用十字交叉(差值)法所得的比值并不只代表该物质质量之比,也可代表物质的量之比等,主要是所取“基准量”的不同其基数值的含义也是不同的。

2、运用“十字交叉法”的要领是:

(1)首先要判断哪种计算题可用本法:二元混合物(a> c >b),且有平均值C的计算题;

(2)两物质所取的基准量m、n可相加;

(3)要有两物质的平均值,且平均值的单位要与两物质所表示的单位相同;

(4)m/n是所取的基准量之比。

二、 解题的思路和策略

“十字交叉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很多题型的解题方法,可以迅速求得正确答案,现举例分类剖析“十字交叉法”快速解计算题的技巧。

(一) 求解元素、同位素、原子、电子等微粒间量的变化的试题。

例1.1999年高考题:已知自然界中铱有两种质量数分别为191和193的同位素,而铱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2,这两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A)39:61 (B)61:39 (C)1:1 (D)39:11

解:按题意可知

193 1.22

192.22

191 0.78

∴191Ir: 193Ir=0.78:1.22=39:61

(二) 溶液的配制、稀释引起的量的变化有关的计算题

例2、用98%的浓H2SO4与10%的稀H2SO4配制成20%的H2SO4溶液,两溶液的质量比是( )。

(A) 10:78 (B)78:10 (C)10:98 (D)10:88

解:98 10

20 ∴选(A)

10 78

由上式可概括为:

C浓 m浓液量

C混液

C稀 m稀液量

分析:本题所取的基准量是每100份溶液,即溶液的质量,故得到的比值是浓H2SO4 与稀H2SO4的质量比,即取10份质量的浓H2SO4 与78份质量的稀H2SO4混合,即可配制得88份质量为20%的H2SO4溶液。

例3、用98%的浓H2SO4与H2O配成10%的稀H2SO4 ,浓H2SO4与H2O的质量比为( )。(A)10 : 78 (B)78 : 10 (C)10 : 98 (D)10 : 88

解:98 10

10 ∴选(D)

0 88

分析:每100g浓H2SO4含浓H2SO4为98g,每100g H2O含H2SO4 为0g,本题所取的基准量是浓H2SO4与水的质量,故解得的比例是浓H2SO4与水的质量比。

(三) 有两个平行反应发生的混合物的计算题。

运用本法的条件是:成分的量有加和性,且有一个中间量(即平均量)。

例4、11.2L乙烷和丁烷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需O247.60L(同温同压),则混合气体中乙烷和丁烷的物质的量比为( )。

(A)1:3 (B)2:3 (C)2:1 (D)3:1

解:n(混烃):n(O2)=11.2 :47.6=1:4.25

而每摩尔C2H6耗O2 3.5mol,每摩尔C4H10耗O2 6.5mol。则得:

3.5 2.25

4.25 = 3/1 ∴选(D)

6.5 0.75

分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比等于体积比,平均每摩气体耗O2 4.25mol,所取的基准量是两气体的物质的量,故所得的比值是两气体的物质的量比。

与此相类似的题有,1.5体积的乙烯和乙炔的混合气体,恰好能与相同状况下的2.7体积H2完全反应生成乙烷,则原混合气体中乙烯和乙炔的体积比为多少?(答案是:0.2:0.8=1:4)

例5:PH=2和PH =4的两瓶盐酸按一定的体积比混合,混合溶液的PH值为3,则两瓶盐酸的体积比为( )。(A)9:11 (B)1:1 (C)1:10 (D)1:2

解:PH =2 [H+]=1×10-2mol.L-1

PH =4 [H+]=1×10-4mol.L-1

PH =3 [H+]=1×10-3mol.L-1

1×10-2 9×10-4

1×10-3 ___________ =1/10 ∴ 选(C)

1×10-4 9×10-3

分析:两溶液均是稀溶液,溶液的密度接近1g/cm3,基准量是溶液的体积,混合后总体积是两溶液的体积之和,即可相加,本题必须要将PH值转化为[H+]后进行计算,由于所取的基准量是1L溶液,即溶液的体积,故所得的比值是两溶液的体积比,若两溶液的密度相差太大,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不是两溶液的体积之和,则不宜用“十字交叉法”,原因是m、n不可加性。

例6:用1L1.0mol.L-1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所得溶液的CO32-和HCO3-

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 )。(A)1:3 (B)2:1 (C)2:3 (D)3:2

解法一:Na2CO3 ~~~2 NaOH ~~~ CO2

1.6mol 0.8mol

NaHCO3 ~~~ NaOH ~~~ CO2

0.8mol 0.8mol

1.6 0.2

1 —— =1/3 ∴选(A)

0.8 0.6

分析:0.8mol CO2全部转化为Na2CO3需NaOH为1.6mol, 0.8mol CO2全部转化为Na2CO3需CO2为0.8mol,由于0.8mol CO2转化为Na2CO3 NaHCO3消耗了NaOH为1mol,所取得的基准量是CO2物质的量,得到的比值是生成CO32-与HCO3-所消耗的CO2的物质的量比,根据C原子守恒,即为Na2CO3 与NaHCO3的物质的量比。

解法二:Na2CO3 ~~~ 2 NaOH ~~~ CO2

1mol 0.5mol

NaHCO3~~~ NaOH ~~~ CO2

1mol 1mol

0. 5 0.2

0.8 —— =2/3 2×1/2/3=1/3 ∴ 选(A)

1 0.3

分析:1mol NaOH全部转化为Na2CO3 需CO2为0.5mol, 1mol NaOH全部转化为NaHCO3 需CO2为1mol,所取的基准量是NaOH的物质的量,得到的比值是生成CO32-、HCO3-所耗NaOH的物质的量比,根据Na+守恒:

n(Na2CO3)=n(NaOH)×1/2 n(NaHCO3)=n(NaOH)

故:n(CO32-):n(HCO3 - )=2×1/2:3=1:3

例7:用足量的CO还原11.52gFeO和Fe2O3的混合物,产生的CO2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18.8g沉淀,则混合物中FeO的质量分数为:

(A)25% (B)50% (C)60% (D)75%

解:FeO ∽ CO ∽ CO2 ∽ CaCO3

72 100

11.52 16g

Fe2O3 ∽ 3CO ∽ 3CO2 ∽ 3CaCO3

160 300

11.52 21.60g

16 2.8

18.8g —— =1/1

21.60 2.8

∴质量比为1:1,即质量分数各占50%。故选(B)

分析:所取的基准量是FeO 与Fe2O3 的质量,故所得的比值为FeO 与Fe2O3 的质量比。

例8:由CH4与C3H8组成的混合气体,充分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且n(CO2):n(H2O)=2:3,则CH4与C3H8的体积比为( )。

(A)1:1 (B)1:2 (C)2:1 (D)1:3

解:每摩混合气体的C与H原子比为:

n(C):n(H)=(1+3) : (4+8)=1 : 3

CH4:n(C):n(H)=1:4

C3H8:变形为CH8/3 n(C):n(H)=1:8/3

CH4 4 1/3

3 —— =1/3

CH8/3 8/3 1

∵n(CH4):n(CH8/3)=1:3(C原子之比)

∴n(CH4):n(C3H8)=1:1;(物质的量之比和体积之比数值相同) 即选(A)。

分析:所得的基准量是每摩尔C原子,“十字交叉法”所得到的比值是两混合物中C原子的物质的量比。

例9 Li 2CO3和BaCO3的混合物与盐酸反应,所消耗盐酸的量与等质量的CaCO3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所消耗的量相等。则混合物中Li2CO3和BaCO3的质量之比为

(A)5 : 7 (B)7 : 5 (C)3 : 5 (D)5 : 3

解:依题意,取摩尔质量为基准,可知MLi2CO­3=74g/mol,MBaCO3=197g/mol,MCaCO3=100,则可图解为:

nLi2CO3 74 97

100

mBaCO3 197 26

即nLi2CO3 : nBaCO3=97 : 26

故其质量比为:

WLi2CO3 : WBaCO3 =(97╳74) : (26╳197) = 7 : 5

答案是( B )

(四)“十字交叉法”逆向运用的解题方法。

这类题是用“十字交叉法”逆向推理运算,反求a1、a2或a (平均值)等的数值。

例10:由C4H6和C3H6组成的混合气体,此混合烃一体积充分燃烧后产生3.6体积CO2和3体积水(气态)。以上体积均为同温同压下测定。求混合物的组成比例。

解:按题意设以C原子参加反应的量的变化为基准,则a为C4H6,b为C3H6,参加燃烧的C原子=3.6(体积或物质的量)。

可图解为:

4 0.6

3.6

3 0.4

则得C4H6 : C3H6 = 0.6 : 0.4

答此混合烃组成为C4H6占60%,C3H6占40%。

还有很多类型的计算题可用“十字交叉法”,在这里不再一一举例,关键是要掌握所取的基准量是什么,就得到什么的比值。就能正确地求解这类化学计算题(包括选择题和问答题等)。运用“十字交叉法”不但做到比较合理、快速、简单、准确解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在平时的学习与解题过程的不断训练,让学生理解、体会这种方法,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审题解答计算题的信心,以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该文章转自[榆林教学资源网]:

http://www.ylhxjx.com/tbfd/jtfffd/200910/7422_4.shtm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