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青年班主任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自我维护

青年班主任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自我维护

来源:爱玩科技网
青年班主任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自我维护

【摘 要】 青年班主任在成长的过程中,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他们既要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又要担任班主任工作,长时间处于一种超负荷劳动状态。现实的评价体系用机械的数字化指标来看待和评价教师,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心理压力。工作当中出现性情急躁,处理问题的方法单一,与学生关系比较紧张,极易引起心情压抑,对前途充满迷惑。角色冲突所致的心理问题比较常见,如:沮丧、紧张、情绪消沉、悲观、忧郁、急躁、嫉妒、自负等。究其原因,还与班主任的无生涯性,高性,工作对象的高度差异性,高示范性,时空相对无限性的职业特点有关。青年班主任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包括:端正认知,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调适情感,情绪控制,合理宣泄,从其它地方寻求满足感;改变行为,角色学习,个别或集体讨论,坚持锻炼,寻求专业帮助,积极参与继续教育。

【关键词】 青年班主任;心理健康;角色冲突;自我维护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2013)9-0-02

班主任在学校学生管理和教学中担当着重要角色,青年班主任无论在教学实践还是专业技能上,均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青年班主任成长和培养方面,尤为注重政治思想素质和教学技能的提高,强调他们所应具备的品德修养,业务知识及教学技能,所承担的相应角色,如生活辅导员、学生的良师益友、班级的管理者、精

神领袖等[1]。但是,在繁重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在多重角色的冲突中,青年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 1.青年班主任存在的心理问题 1.1外界压力所致的心理问题

目前,作为青年班主任的教师各方面压力正与日具增,许多青年教师既要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又要担任班主任工作,长时间处于一种超负荷劳动状态。一方面是繁重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还要为生计、为前程奔忙。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教师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感体力不从心。而工作、生活压力又使他们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为自己充电。久而久之,便在心里积存下难以排解的心结。再者,现实的评价体系用机械的数字化指标来看待和评价教师,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家长、社会评价一个学校好不好,就看学校成绩好不好;校长看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不高,班主任所管理的班级如何,也是看教学成绩好不好。更何况教学成绩好与否,还要涉及到其它实际的敏感问题,如晋升职称、工资和福利待遇等,在社会、家长、学校的三层重压之下,教师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一部分青年教师,初入社会,涉世不深,在班主任工作当中难免性情比较急躁,处理问题的方法比较单一,与学生关系比较紧张,如若得不到及时的疏导,极易引起心情压抑,对前途充满迷惑而引起心理疾病。 1.2角色冲突所致的心理问题

现代心理学一般把角色定义为“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处于一

定位置时所执行的职能。认为任何一种社会地位或身份的人,都有一整套由其身份地位所规定的社会行为形式,当个性在执行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适应的社会职能时,其心理与行为必然要符合相应角色。总之,职业角色人格,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异性,必须与个体人格相匹配[2]。教师对职业角色的心理适应,应考虑到教师角色与社会人际认知、职业责任和教师自我人格修养三方面的关系。教师要适应教育者这个角色,还需要在获得相应的角色经验、技能、知识之后,从自身的人格或个性方面进行改造与锻炼,培养起适应教师职业教育活动特点的“教育气质”。如果教师不能在教育活动中很好地适应角色,或难以在不同的教育情景中顺利进行角色转换,教师就会在心理上体验到角色冲突。

分析教师的角色冲突,常见的类型有:角色职能与角色期望的冲突;社会角色定势与个体角色行为的冲突;角色活动性质与角色活动成果的冲突;角色的职责要求与个人事业成就的冲突;教学内容的价值标准、学生价值观与教师个人价值观的冲突;讲授科目与学校的学科地位的冲突;群体组织特性与教师个人自我形象维护的冲突;职业劳动价值与职业劳动报酬的冲突。

如果青年班主任未能顺利完成角色心理与职业行为的转换,较易产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沮丧,心境怨哀冷漠、自我意象消极,时常自怨自艾,有回避他人的愿望;紧张,心慌意乱,坐立不安,浑身无力,爱静怕动,情绪消沉,食欲不振等;消沉,情绪明显低落,对外界事务不感兴趣,心理烦躁,悲观,忧郁;急躁,不能有

条不紊地工作,容易灰心等;愤怒,易激惹,沉不住气;嫉妒,在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对象所产生的不服气、不愉快、怨恨看到别人的业绩比自己好,看到别人比自己强,超过自己,则心中不愉快、焦虑,总想发泄或攻击他人;抑郁,少言寡语,孤独沉默,郁抑寡欢,闷闷不乐,忧心忡忡;自负,自视过高,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别人都不行,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2.班主任职业特点与心理健康

青年班主任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究其原因,还与班主任的职业特点密不可分。分析班主任职业生涯发展特点和职业角色特点,以及班主任职业压力事件,将有助于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2.1无生涯性

班主任职业生涯没有职位高低之分,所有班主任的身份几乎相同,少有晋升机会。班主任的工作显得单调而重复,不利于班主任成就动机的满足。 2.2高性

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管理班级,这一工作虽然可以由学生干部协助,但主要还是由班主任自己完成。大多数情况下还是由班主任独自面对学生,这既强化了班主任的职责感,又缩小了班主任的社会支持系统。

2.3工作对象的高度差异性

班主任面对的是班级学生群体,他们年龄、身心发展大体相似,

但又各如其面、各不相同,各自的性格特点、兴趣需要大不相同,要求班主任因材施教。班主任在工作中要不断作出调整和适应,工作压力和工作负荷也就增加了。 2.4高示范性

现在整个社会都强调班主任职业在品行方面的示范性。班主任不仅是教育专业人士,还必须在政治、伦理、道德、法律等方面以身示范,担当育人的职责。当现代社会的教育目标将学生的人格完善和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提升到显要位置时,班主任自身的人格完善和身心和谐健康的示范性要求又增加了一个层次,这无疑又加剧了班主任职业的高压力。 2.5时空相对无限性

班主任工作的时间似乎遵循正常的劳动制度的要求,但实际上许多课后、校外的工作打破了工作内外的界限,教室卫生、家访、学生意外事件的处理等无一不挤占班主任工作之外的时间。此外,课余进修、培训、自身素质的提升等看得见、看不见的工作将班主任工作的时间和空间拓展到了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使班主任感到职责及压力“无涯”。

3.青年班主任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青年班主任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自己维护,这也是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应该具备的能力。即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如何维护自我的心理健康,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3.1端正认知

3.1.1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这一职业是最“开放”的职业。他的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如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等等,以至整个社会。所有的这些人和社会团体都认为自己对教师的工作有评价的权利。因此,青年班主任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青年班主任也可以坚持收集有关他的教学和管理效果,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这些资料不仅能用来帮助他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而且能更清楚地知道他是否达到了自己预定的目标。对自己教学和管理方法的利弊了解越深,越了解学生是否接受这些方法,就对自己了解越深,自我认识就更客观,自我概念就越坚定,评价工作就做得越全面,对自己也就更自信。 3.1.2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

正因为教师是心理上“开放”的职业,失败和过错发生的机率就

特别大。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都会有失败的经历,关键是看怎么去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失败。如果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失败就是成功之母。而且能减少压力和焦虑的来源,更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事实上,正是因为他能接受这些失败,并从中总结经验,才有如此大的心理能量来勇敢面对失败。 3.2调适情感 3.2.1情绪控制

情绪控制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状态的主动影响。这里主要讲班主任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在工作中受到了委屈,教师很自然地容易把气发泄学生身上,因为学生常常就是让他们受委屈的“罪魁祸首”之一。情绪控制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是否适度;从情绪本身方面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用合理或间接手段适当疏导。例如,自己提醒自己在情绪激动时不要批评学生。等待自己能心平气和地冷静处理问题时再批评学生,防止过激言行。在这些方面,如果调整得法,可以化消极被动情绪为积极主动的建设性行动。 3.2.2合理宣泄

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方面如在适当的环

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或写日记。“身”方面如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等等,还可以出门旅游,在大自然中使情操得到陶冶。 3.2.3从其它地方寻求满足感

如果教师觉得在学校中无法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可以试着在教室以外寻求成就感。培养一项有意义的爱好,如集邮、写作等等,都会使个体随这些爱好的深入而体验到满足。

另外,教师应努力营建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美满的家庭,幸福的婚姻,能促进个体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能在个体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帮助,缓减个体的心理压力。若无家庭的理解和支持,不能获得情感上的舒缓和心理上的安慰,很容易产生孤独、忧郁等消极情绪,不利于心理健康。 3.3改变行为 3.3.1角色学习

角色学习是预防焦虑的途径之一。当多种角色发生冲突时,当教师已分不清自己是谁的时候,焦虑就容易产生。事实上,教师适应职业生涯的主要问题就是学会扮演好合适的角色。当教师开始觉得他所扮演的这些角色有效而且合适时,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他的焦虑水平就会减低。通过职业角色学习,可以减轻或消除教学情境的这些不确定因素和难预测性。这样,角色学习也就帮助教师消除或降低了教学中可能会产生的焦虑。 3.3.2个别或集体讨论

与同事进行讨论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有效途径,也是减轻压力和烦恼的好办法。人们往往都有这样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是无所不能的。所以许多青年班主任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宁愿压抑自己的情绪,在强烈的心理压力下继续工作,也不愿与其他人讨论问题或是寻求帮助,他们害怕承认自己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有困难。其实,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有困难,与同事交流讨论,不仅是解决问题、增加工作经验的好方法,而且也是获得所需支持的重要途径。 3.3.3坚持锻炼

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身体健康能促进心理健康。因此,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生理疾病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好方法。不过,教师在体育锻炼时应注意量的问题,不要适得其反,因疲劳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3.3.4寻求专业帮助

寻求专业帮助在这里主要是指在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时应寻求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心理治疗能提高青年班主任的理解力,使他们和学生、同事一起工作得更好。不管是短期的还是连续的心理治疗,都能使人摆脱掉孤立感,重燃起希望之火,提供新的信息作为认识性和经验性学习的基础,激发情绪,使人产生支配成功的体验[3]。同时,能求助于心理治疗的教师是诚实、有勇气、愿意进步和发展的教师。一名被心理问题所困扰的教师,硬撑着低效率地工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其结果很有可能是把他的消极情绪投射到

学生身上,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3.3.5积极参与继续教育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的知识层出不穷,青年班主任如果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而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特别喜爱并能接受新事物。所以,积极的参加继续教育也是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和管理方法,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关革妮.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的角色职责[j].农业职业教育,2006,1:34~35.

[2]刘晓虹.护理心理学[m].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98.

[3]刘平,汪向东,陶林,等.心理治疗讲座[m].第1版.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0: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