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思品课体验式教学

思品课体验式教学

来源:爱玩科技网
浅谈思品课体验式教学

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减负”大背景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大力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我认为更体现在学科课堂教学中。而思品课的研究性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研究的情境或途径,使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动手收集、分析、判断信息材料,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的一种教学。实践中,体验式教学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很好的落实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我认为要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验式教学,需要教师以勤字当头

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它关注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时,让学生体验什么?怎样更好的体验?如何创造所需的情境?创造怎样的情境?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情况?等等。这些都需要每位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去构思。因此:

1.对于教材和学生情况,教师应勤于疏通和及时了解。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根本。离开了教材,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成为无源之水。同时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随时了解学生对自己所授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才能及时地修正教学方案和策略。否则就不可能创设出适合学生的情境,就不可能对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学生自然就更不可能在所谓的体验中去学习和感悟要学的知识。

2.对于教学后记,应勤于总结,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经验和教训经过总结与梳理会让人聪明起来。只有认真总结每一学期、每一阶段、每一堂课的教学得失,再通过后面认真的实践,这样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指日可待。

二、体验式教学,需要注重师生的协同策略

体验式教学中的协同策略,指的是在情境的创设上,教师与学生应形成同步、互补的关系,产生“1+1>2”的协同效应,从而取得最佳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在情境的体验上,师生通过交流,不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加工,课堂从聚合到发散、从发散到聚合,最后教与学逐渐趋于一致。况且,在组织教学时,师生是个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对立统一体,强调师生在教学中的和谐统一,才能形成整体协同效应。事实上。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影响教学效益的两大基本矛盾:即教学活动和学生身心发展不适应的矛盾,以及社会大环境和学生自我认识不一致的矛盾。因此,我认为: 1.在进行体验式教学时,师生间首先应目标协同。教学目标中既包括知识、能力、学法等智力因素,更包含了品德、兴趣、情感、意志、习惯、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教师很可能会担心学生不能在自己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悟,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但教是为了不教。从这个意义上讲,教与学的目标是有差异,可更是殊途同归。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和教材的逻辑结构设计方案,创设与学生联系紧密的一些情境,诱使学生进入认知一兴趣一入迷一掌握一行为体现的良性发展机制中来。双方目标协同了,体验才会有收获,

教学过程才能流畅。

2.进行体验式教学时,师生间更应情感协同。学生一般都想获得赞许,我们尽可能在情境中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热情鼓励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学生的兴趣。还有,“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有人说师爱是在教师对学生尊重、信任、理解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以情人手,用自己情感感染学生,体验式教学才能在和谐的课堂氛围里自然进行,当然,教学任务也就自然会按时完成。

三、体验式教学,仍需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只有相关情境,而没有展示情境的方式,学生难免不知所以,无言以对。无数的实践证明: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比掌握有限的知识更关键。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后,学习会主动,获得知识的欲望会增强。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同样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课堂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变换教法,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引发学生新的刺激反应。启发式、讨论法、归纳法、讲解法、比较法、实物演示法、读讲议练、电化媒体等结合起来,组合为一个整体的方法,运用于体验式教学的课堂之中,才能避免学生感觉政治课除了情境,还是情境的尴尬与无味。

四、体验式教学,需要同时重视学生“双基”的掌握

新课程注重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但教师一定不能忘记中小学是基础教育,无论课程教材怎么改,打牢基础始终是中小学阶

段的首要任务,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否则通过课堂情境的创设,课堂教学组织得有声有色,基础却打得不牢,课改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处理好提高与基础的辩证关系,体验是手段,掌握是最终目的。

总之,体验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情境的设置。正是在对情境的体验、探索、解决、感悟的过程中,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探索者,而且还能在实际生活中更好的学以致用。当然,任何一种模式都有其优缺点,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继续探索与改进,以期发挥每一种教学模式的最优效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