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实践经验对白银市转型的启示
来源:爱玩科技网
甘肃农业 2008年 l 1期 总268姗 陈 宝 (世肃省信息中心;甘肃省经济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通过近年来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的研究.以 白银这个在甘肃开发建设较早、转型困境非常有代表性的资源 型城市为 j,作为探索甘肃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的一个切入点,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优惠。 第三,专职委员会负责模式。这种模式以欧盟国家(尤其是 德圉的鲁尔和法国的洛林地区)为代表。这种模式主要也是 起主导作用, 不过表现形式与日本略有不同。欧盟区需要转 型的产业主要足煤铁基地和重J-业。这些需转型产业的设备老 化、运作成本高、转型难度大。在转型中,主要是通过财政援 助的手段来顺利实现转型。如在2O世纪7O年代~80年代,对 煤炭、铁矿石以及钢铁、造船等产业实行补贴。其他的~些措施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经验;启示 一、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取得的成功经验 境干¨观安条件的麓,≠,人致彳『:j种转型模式, 卜)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驭碍的经验 啊外在资源型城市转 实跋rf1.}l{ 分别是以美田、 中入、澳人利亚锋闻家为代表的市场运作模 式、以日本为代表的I 仃} 导模式利以欧盟 家为代表的 职 委员会负责模式 。 第…, 节场运作筷式。这种模式以荚 、加拿_人、澳人利亚等 家为代表,它们埘资执 城镇的经济转 。二婴依赖r市场机 制的渊节。转 产业 赞包括墚铁 家的膳 』 包括:关闭亏损矿井,集中优势力量,采用新技术,提高企业竞争 力;强化对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为资金流入提供优惠,大力 发展中小企业等。对于转型资金的获取,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加 以筹措,比如德国的筹资形式包括投资或贷款、向用户 征收“煤炭附加费和补贴税” 、发行t地发展基金债券等,为了 应对危机,专门成立了负责转型的委员会。 ㈢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取得的经验我圈资源型城市转型 油, 。… 『二注重先 进技术的 朋,这些 咏瓷源 ,、、 ‘、 i勺从、 人 较少,加之这些 {帕辽 悱, 此转掣比较容易进行 这些 i功权,而大多 通过宏 圜家的企、{ 学推打埘 、 逃… 实践起步较晚,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目前转型实践比较成功、取 得较好效果和经验的,主要有安徽淮北、安徽铜陵和辽宁阜新等 城市。 观于段刈掰济转 逍仃拎制,ji_负责 助对转犁企业的人 进行转型后的安诧。他僻 意的足,加拿人建 的资源 第一,安徽淮北市。淮北市是我 著名的“煤都”,煤炭地质 储量达100亿吨,年产原煤2000万吨。几十年来,全市煤与非煤 业一直保持着7:3的比例,地方工业经济非常薄弱。面对市场 经济的冲击和煤炭T业的滑坡,l7伟北市认真实施城市经济转型 发展战略,成功地进行了经济转 ,使煤与非煤产业的比例由过 去的7:3变为3:7。淮北市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先后在电力、轻 、l},预罄系统,列资滁 城镇的经济转 赢取了转型所需的时 问和减少了转型所需的成本。 第 ,上 儆 。这,}l}l性式以H本为代表。 本资源掣 产 需转型的 要足煤炭产:、l 。H本的 内资源 常稀缺,其政 府 门对资源 』 、 1极端天 1956年以来,H今政 丌始注 重采,{j进Ij替代的取代原束旧,并注 培 资源柑竭 型城镇的转j掣, :、 核心思想是确保煤炭的稳定供应和维持产 煤地区的经济繁荣,针对陶内煤炭资源帖竭的实际, 断调整围 纺、服装、酿酒、建材、化l【‘、机械、电子等产业方面实施突破,培 育干u发展j,l8个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9个产品被列为省名牌 产品。同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使之成为淮北经济的半壁江山。 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也迅速崛起,使淮北市基本上形成了能源 型、综合型和现代化的工业体系。 第二,安徽铜陵市。粗铜产值长期占经济总量8O%以上的 安徽省铜陵市,面对铜矿资源日益}占竭的严峻形势,在不断延长 内煤炭]-业的结构,逐步实现由依靠国内产煤转向依靠国外 扛 煤 本对转掣产业实仃了有力的援助,并主要以地 方财政为上。}I本规定,对于再就 的煤炭从、l 人员,在再 就业前都要进i『职业培训,培训巾煤炭食业或接受单位负责,政 府对它们给予桐J近的补 。为下岗职l【提供牛活补贴和求 职资助,行为接受i、 职1_的 、 提供奖励。日本{艮滓意对 产业链和提高产品附加值上做文章,初步探索出一条资源枯竭 犁城市产业转轨升级之路。 是 足铜资源优势,做好产业链延 伸的文章。铜产业已延伸为电解铜一覆铜板一印刷线路、无氧铜 转 城计丁投资环境的政善,人力强化 础设施和公刑事 的建 设,拜从融资神I税制等方面为向转掣城n丁注入的投资提供便利 杆一铜线一特种漆包线、电解铜一铜带一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系 --潮一6O 甘肃农业 2008年第11期(总268期) 列铜管等四条产业链,由于铜产业链的不断延伸,铜陵的深加工 品加工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只有这样,才能减轻资源性依 {生本地铜资源面临枯竭的情况下,发展速度反而加快了,而铜陵 年产22万吨的电解铜产量中,其中l9万吨是依靠进口铜精粉 和回收废铜加工的。二是利用资本市场,解决产业升级资金缺乏 赖,形成稳定合理的经济结构,促生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 ㈢发展高新技术,增强技术和人才方面的支撑是实施资源 型城市转型的必要条件高新技术和人才是当代社会的核心竞 的矛盾。4家上市公司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2O多亿元。铜峰电 争力,白银市要围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 业。把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落 的生产技术、流程 和管理,提高产品开发设汁能力和自: 开发的比重作为努力方 向,切实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大公司、大集团的联系,以高新技术 带动产业升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尤其要利用中科院白银市技 术产业园的优势,促进精细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技术、 生态恢复材料与技术、环保材料五大高新技术产业尽快成长,并 有所突破。这是白银资源型城市实现转型的必要条件。 子成功上市和资本运作使铜陵成为我围电工薄膜、金属化薄膜、 薄膜电容器等“电工三膜”的生 基地。三是用高新适用技术改 造传统产业。铜陵纺织』一破产后 }:海华源集团收购并引进最新 的技术和设备,对多道工序进行了改造,目前铜陵华源成为全国 最大的麻纺织生产基地[ 。 第三,辽宁阜新市。阜新市作为我国第一座典型资源枯竭型 城市的转型试点,其经验与教训具有普遍意义。阜新市是2O世 纪5O年代~60年代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全国煤炭工业基地。 由于产、 结构层次较低,工业综合发展程度低,在经济投资的基 ㈢转变职能,创造良好的氛围和市场环境是实施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推动力量在环境建设 ,要强化措施,奋力 本方向L,忽视,培育地方经济和其他产业的发展,最终导致僵 化的单一性产业结构的形成。由于资源枯竭,部分矿井关闭,下 岗失业人员大量增加,2O世纪8O年代中期,区域经济出现整体 滑坡,为此开始了艰难的经济转型探索之路。其转型发展共经历 了以下几次人的举措:一次是1982年规划“建材城”,另一次是 1987年筹建“化工城”,再…次是建设棉纺工业,发展服装业。 这三次转型虽有一定成效,但由 F对市场动态把握不准,行 为为主,加之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差,缺乏市场竞争力,最后都 以失败告终。1995年,阜新市提出了“农业强市”的战略 标,并最终将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转型的方向。 2001年,将阜新列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开 始取得初步成效。 突破,由被动适应向注重服务和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转变,树立 白银开放开发新形象。转变职能,用~一流的软环境服务经济 转型。把创建优良的发展环境作为经济转型的“生命线”,努力打 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甲等竞争的法制环境和市场 环境。充分发挥的职能作用,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强化对经济管理和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 秩序,加强社会诚信建设,为白银资源型城市转型创造良好的社 会环境。 ㈣高效利用资源,积极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是实施资源型 城市转型的主要目标 白银市 矿山开采而产生的地面裂缝、 变形以及地面塌陷破坏了大量耕地和q|念环境,凶资源型企业 牛产排放造成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尤其严币。存推进城『n转型 过程中,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新技术的应刖,资源利用效率 将会大大提高,城市环境将会得到恢复和改善。 二、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实践经验对白银实施资源型 城市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_.)调整经济结构,培育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是实施资源型 城市转型的重要切入点经验表明,调整不稳定的经济结构,培 参考文献 [1]齐建珍.资源型城市转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 J刘力钢,罗文元.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 .北京:经 济管理出版社,2 006. 育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必须解决的首要问 题。白银市要围绕建设有色金属新材料基地和能源基地,改造和 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有色金属冶炼的技术装备水平和资源综合 利用水平,使高附加值产品增加值占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的比 重大幅提高。依托煤炭、电力资源和现有的企业,加快能源产业 [3】孙雅静.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出路[M】.北京:中国经济 出版社,2 006. [4】于立,孟韬,姜春海,等.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退出问题研究 【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 004. 的发展壮大:积极培育特色优势, :业,实施产业多元化战略,从 资源特点和技术出发,做大做强化学工业、建材工业、特色农产 ’—‘(责任编辑张顺全) u+“+”+”+・・+・・+・・+・・+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 接第50页)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 003,(1). 【2]郑少华.动态社会契约论:一种经济法的社会理论之解说 [6】黎军.论通过行业协会实现公众参与….政治与法律 2006,(4). [J】.华东学院学报,2004,(2). [3]徐家良.双重赋权:中国行业协会的基本特征….天津行 [7]谷永芬,孙艳萍,马军.中国行业协会的现状与对策….国 际商务研究,2 007,(4). 政学院学报.2003,(1). [4]张冉.中国行业协会研究综述【J】.甘肃社会科学,2 007, (5). [8】漆多俊.经济法学[N】.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 998.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度规划基金项目:转基 因作物产业化法律问题研究——以转基因水稻为例,项目批准 号(07JA820007]。 [5】舒斌斌.论行业协会的社会责任及实现….商业时代, 2 007,(29). (责任编辑张顺全) 6 1(ja s 。ng 。